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01-21 22:04: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含答案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放纵)。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深知)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为妃嫔作歌伴奏),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极小的怨愤)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上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弹琵琶:擅长

B、能变新声:变换

C、以是为:痛恨

D不赦程:最终

2、与“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分人

B、不以己悲

C、三军以利用也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3、选择说法正确的一项:(

A、从选文来看,罗程的琵琶技艺天下第一。

B、唐武宗也精通音乐,并且相当用功。

C、罗程因小事杀人主要是依仗自己技艺天下无双。

D、对于罗程犯罪,武宗赏罚分明,最终没有赦免罗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

梁君:即魏国国君。gòu弓:拉开弓。御:车夫。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祠:祭祀。

1、下面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雁群:害怕

B、梁君忿然作色怒:气愤的样子

C、言未:终于

D、梁君其手与上车归:拉

2、下面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为宫室之美

B、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

C、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皆以美于徐公

D、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

以伤陛下平明之理

3、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公孙袭深明大义,同时深谙进谏的艺术。

B、梁君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车夫公孙袭以梁君牺牲了自己为民求到雨的故事,及时制止了自己差点因错失大雁而射人的虎狼行为。

D、公孙袭向梁君阐释了一个道理:在高位者应有德,才能造福于民。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予至扶风(地名)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表时间)乃雨,甲子(表时间)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劝酒)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棉袄);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注】

①忭(bià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

1、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民方以为忧 方五百里

B、今天不遗斯民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既以名亭 有仙则名

D、岁且荐饥 汉矢且尽

2、下面虚词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亭于堂之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官吏相与庆于庭 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其又可忘也 其如土石何

D、何既以名亭 臣以王力之攻宋也

3、关于文章给思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系百姓 B、寄情山水

C、感激上苍 D、与民同乐

4、翻译下面句子: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祁奚请老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练习:

1.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

2.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非子之仇邪?

A.吾欲南海。B.何陋有?

C.居庙堂高。D.非子子耶?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

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

4.翻译下列句子。

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

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练习:

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香益清(远:远播) 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习之(时:按时) 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增加) 晏子曰(对:回答)

D暮冥冥(薄:迫近) 神寒骨(凄:凄凉)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短文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晏子和邹忌都运用了委婉的劝谏方式。

B晏子借为景公解疑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

C.齐景公认为上山则见虎,到沼泽地则见蛇,是不祥。

D晏子认为,除了上山则见虎,到沼泽地则见蛇,是不祥外,还有有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也不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

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练习: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收人而令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

2.与例句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鉴承日光

A.所以于光中现

B.以谓铸时薄处先冷

C.醒能述以文

D.以中有足乐者

3.下列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的效果。

B. 古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C.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D.作者发现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也能透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

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 谢:告别。

B.监试者 异:认为……奇特(奇异)。

C为郡内忧之 窃:私下。

D.以病 去:离职,离开。

2.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八)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

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2.下列各句中的“之”和例句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A.公将鼓之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C.去任之日

D.父老沿途送之

3.不是郑板桥特点的一项是(

A.擅长画画 B. 勤政清廉

C.喜欢犯错 D.爱民如子

4.翻译下面的句子。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

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永之氓咸善游 咸:都

B.中济,船破,皆游 济:救助

C.有顷,益怠 怠:疲惫

D.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于是,就

2.加点的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是(

A.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B.其侣曰:“汝善游最也

C.不应,摇其首

D.又摇其首。

3.下列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写落水之人因会游水而被溺死。

B.文中所写落水之人因不会游水而被溺死。

C.文中所写落水之人因船破而被溺死。

D.文中所写落水之人因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4.翻译下列句子。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注:

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产至十余头 孳:繁殖(生育)。

B.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左右:下属(身边的人)。

C.将之妻家村中 诣:到……去(前往)。

D.遇盗,当来告令。 若: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衫蒙其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其言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下列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

B.武阳县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后来妻子娘家人不肯归还那头牛。

C. 元武县主管官员听说武阳县县令断案后,都十分惭愧。
D.远近的人都称赞允济政绩卓著。

4..翻译下列句子。

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答案

(一) 1. C 2. B 3. A 4.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然而我们这些臣民们怜惜罗程天下第一的技艺,不能得以永远侍奉给皇上,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为内心的遗憾。

(二) 1. C 2. A 3. C 4. 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有恩德对人民施恩惠。

(三) 1.D 2. C 3. B 4. 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宝玉,挨饿的人不能当做米饭。

(四)祁奚请老1.A 2.D 3. D 4. 君主说:(午)不是你儿子吗?(祈奚)回答说:君上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

(五)国有三不祥1. D 2. B 3. D 4.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六)古镜1. B 2. C 3. D 4.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

(七)司马朗传:1.A (道歉)2A(因为)3C 4. 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八)郑板桥开仓济民:1.A 2. D 3. C 4.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

(九)哀溺文:1. B 2. A 3. D 4.我很可怜他。如果都像这样,难道不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更多的人吗?

(十)1. D 2. C 3. B 4. 有人对他说: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那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a19cb8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7c.html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