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有声电影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1-06-01 21:11: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部有声电影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1927, 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了, 它就是美国影片《爵士歌王》。说它是一部有声电影, 因为它不只是配有音乐, 而且剧中人还能说几句话,是名符其实的有声了, 它是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这以后, 无声电影迅速向有声电影过渡。1928 年至1929 年之间已经开始拍摄的许多无声电影后来都配上了声音以满足市场需要。影院老板们也急忙改造放映厅, 使其更适宜放映有声电影。以下就详细对有声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

一、历史背景

有声电影的产生首先要有科技发展作为支撑:有声电影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期,人们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对娱乐的需求也提升。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有声电影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1752年弗兰克林发现电,1727年叔尔兹发现感光材料;1840年出现了莫斯有线电报机,1839年出现了卤化银感光材料(曝光时间为30分钟,1840年改进为20分钟,1851年改进为几秒钟);1880年出现网纹照相印刷,1876年出现电话,1887年出现留声机;1886年出现最初的电视扫描原理;1890年出现活动照相,1899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无声电影的诞生是在1895年。这些都为有声电影的产生创设了物质条件。

其实有声影片并不是一种新鲜的事物。远在1899年,电影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已经能够发出一些声音。卢米埃尔、梅里爱以及其他一些人曾经天真地利用在银幕后面说话的办法,使得电影带有声音。1900年以前,百代曾经举行过几次歌唱片的放映会,同时,巴隆和劳斯特则设计了一种巧妙的声画同步方法。但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远远落后与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以美国的电影发展来说,因为全部有对白的影片将妨碍好莱坞影片在国外的销路,巴黎在第一次上映美国对白片时,观众就喊叫道:“用法国话讲吧!”

但这并不能阻挡有声电影的产生,从华纳兄弟“扩音器”的电气录音和“三级真空管”(李·德·福尔斯特发明)的音响放大办法进行歌剧片《唐璜》的录制,使有声电影从此进驻人心,并通过这两制片人不断地推出新有声影片,使在电影中应用语言,无论从美学上或者从商业上来说,在当时都成为一种必要。而无声艺术的精益求精导使它自身的毁灭,这正象第二次大战后黑白摄影的精益求精结果招致了彩色的出现一样。许多最完美的无声影片,如《母亲》、《土地》、《意大利草帽》、《风》和《圣女贞德》,对音响和语言的出现,都起了促进的作用。

而从世界范围看, 早期有声电影的技术探索, 经过了腊盘发音和片上发音两个阶段。 所谓“腊盘发声”,即是将声音录在特制的蜡盘唱片上,再用一种与放映机同步的唱机为影片配音;而 “片上发音” 则是利用声光转换原理将声音录在胶片右侧的声带上,再通过放映机上的还音装置与画面同时放出。

除了技术上的发展外,有关电影的理论也有新的发展: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和理论家爱森斯坦,在发表于1928年的《有声片的未来》中写道:只有将声音同蒙太奇的视觉片段加以对位使用,才能为蒙太奇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新的可能性,使声音的构思表达出艺术家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他追求主题及意义在镜头间的冲突中表达,声音被看作当完成某种“冲突”而被需要时,才具有存在于电影中的艺术价值

20世纪30年代初, 一些国家的导演发挥想象力, 用更加赏心悦目的方式拍摄有声电影。他们不再使用固定的麦克风, 恢复了电影的流动画面, 并发现了后期配录的优势。他们先拍摄一组长长的无声镜头, 然后配上声音以突出画面的运动, 同时还使用了音乐来营造氛围。至此, 导演们已经意识到, 如果想让观众听到钟表的滴答声,没有必要非让他们看到钟表。

有声电影的产生使电影由视觉艺术变为视听艺术,给电影艺术带来巨大的变革:

2、意义:

有声电影的出现首先使电影艺术不再是纯视觉艺术了。声音的纪录和还放机器使电影更加接近于人通过自己的两个主要感官:眼与耳所接触的那个世界,也就是说,电影更加接近于生活了。由于它又可以反映生活中的视觉世界,并且也可以同样直接的反映生活中的声音世界,电影银幕上的现实更具备了生活的逻辑,显得更逼真了。这恰恰是传统的再现艺术的理论家所难以接受的一点他们有意无意地要用传统的再现艺术的观念把电影强扭成一门失去了纪录本性的再现艺术。他们声称,逼真性不是电影的特点,任何艺术都要求逼真。他们不承认,或认识不到电影的逼真是纪录本性所带来的逼真。

其次,电影的内在运动更加丰富了,更加具体化了。声音使电影增加了新的具体可闻的内在的感情运动——音乐,以及理性的思维运动——言语。音乐是最抽象的,但是在感情的表达上又是最准确而深刻的。言语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手段,有了言语,电影不仅能表现更复杂的事件,并且能够塑造更接近于生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可以具有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完整的性格。这是纯视觉艺术所不及的。音乐不再是无声电影中对画面的伴奏,言语也不再是无声电影中那碍手碍脚的字幕了。这里有必要指出,音乐和言语都是这一视听艺术中极有力的表现手段,问题在于恰当地使用。在有声电影初期,声音之所以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正是由于对它,尤其是对言语的运用不当所至,如对于言语的迷恋与滥用,音乐泛滥成灾,使这门视听艺术中的视觉因素几乎无立锥之地,摄影机仅仅是被动地拍那个说话或唱歌的人等等。

由于增加了音乐、自然音响和人声等声音的因素,电影节奏的形成不仅更加丰富了,并且更为细腻了。有声电影的节奏已不是纯视觉的节奏,而是视听结合的节奏。音乐是节奏性最强的,自然音响中经常出现强烈的重音,人声也有节奏,尤其是内在的节奏,因此像目前创作那样,有些导演和摄影师依然孤立地设计视觉节奏,则是徒劳无益的。在设计节奏时,不考虑声音的影响,在完成片中势必使事先精心设计的纯视觉节奏由于声音的介入而遭到破坏。有声电影的视听结合的节奏其复杂和细腻程度完全可以与交响乐的节奏媲美。同步声在有声电影的早期被视为多余的自然主义附属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同步声在创作中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它在节奏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例如,表现不同性格和不同年龄的人,我们就可以只通过他们在做同一动作时所发出的不同节奏的声音来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a8e7c58be23482fb4da4c5d.html

《第一部有声电影的历史背景和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