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技术转民用项目

发布时间:2019-06-11 06:35: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军用技术转民用项目

1、大型高性能复杂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

【技术领域】智能制造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或“3D

印技术”)是以高性能金属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快速凝固、逐层沉积,由零件“三维”模型直接“打印”出全致密、高性能的大型整体金属结构件,是一种“变革性”的数字化、先进“近净成形”制造技术,被国内外公认为是对高性能金属大型整体关键构件的研制与生产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关键制造技术之一。公司拥有该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实现了大型高性能金属复杂结构件在航空领域的工程化运用,已经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同时,公司积极谋求该技术在民用航空、汽车、医疗领域的转化和拓展,具有明确的市场前景。

【主要技术指标】公司大型高性能复杂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团

队针对TA15TC11TC4TC18Ti60TC2 等钛合金和 A-100 耐蚀超高强度钢、GH 高温合金等多种高性能金属材料,累计激光增材制造 100 余吨、近千件构件解剖取样,测试其全面力学性能,部分性能数据批次 100 余批次,统计结果表明,激光增材制造金属构件具有不低于锻件的水平的优异综合力学性能,性能批次稳定性3良好,可以根据用户的零部件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来确定配置和生产。

【技术特点】该技术与锻压一机械加工传统制造技术相比,激光

直接沉积增材制造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无需零件毛坯制备,无需锻压模具加工,无需大型或超大型锻铸工业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材料利用率高,机加工量小,数控机加丁时间短;生产制造周期短;工序少,工艺简单,具有高度的柔性与快速反应能力;采用该技术还可根据零件不同部位的工作条件与特殊性能要求实现梯度材料高性能金属零件的直接制造。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适用范围】航空、航天、航海、石化、电力、汽车、医疗等领

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 3 项发明专利,8 项国防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服务、融资需求

【预期效益】利用该技术,预计每一台激光成形设备可实现年产

精坯 50 吨,以 70%的产销率计算,每台设备可实现销售收入 3500 万,利润总额 1300 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担架集成式生命支持系统

【技术领域】应急救援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

所。

【技术简介】在一个特制全塑担架上集成了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

苏、急救呼、吸、多参数监护、快速输液、吸引、AED 除颤等急救功能模块,形成一个移动 ICU救治系统,是重症患者现场以及转运过程中不间断综合救治的一个理想救治平台。能抬运行、推运行抵达急救现场对伤员进行综合急救处置,也可加载在车辆、飞机等运载工具上实现治送结合,可形成院前-院内急诊-院内 ICU 环环相扣、高效快捷的一体化救治链,实现对重症患者无缝隙连续救治。

【主要技术指标】

1)主要功能:

自动胸外按压功能;自动体外除颤监护功能;心电、血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信息监护功能;急救呼吸、通气、供氧功能;负压吸引功能;输液泵自动输液、加压快速输液功能;生命体征信息远程传输功能生命体征信息同步显示功能(车载);

GPS 定位功能;自供电功能。

2)技术参数:

急救主体外形尺寸:2100×600×220mm

重量:≯75Kg

内置气源:两个 6.8L 玻璃纤维氧气瓶,可确保系统用氧时间≮2h

展开/撤收时间:≯2min(两人);

供电电源:交流 180264V/50Hz 或直流 1232V,无外接电源情况下供电3.5 小时;功耗:≯150W;环境条件:海拔高度:额定≯4500m;温度范围:0ºC45ºC;相对湿度:≯80%25ºC)。

【技术特点】功能综合、系统集成。攻克了相关急救设备的核心

技术,实现了 6 种急救设备的模块化,按急救人体功效要求,一体化集成在一个特制担架上,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高度系统集成,并实现产品化的国家。

【技术水平】经总后勤部组织专家鉴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

先进。

【适用范围】120 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医院 ICU 科、国家灾

害医学救援队等。

【专利状态】授权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 项。

【技术状态】已小批量生产,处于市场化推广阶段。

【合作方式】

(1)投资需求:寻求投资扩大产能,建设一条生命支持系统生产

线,产能达到 1000 /年,资金需求 3000 万元,实施周期 3 年。

2)合作开发:可针对应用需求,对相关产品进行联合研发。

【预期效益】我国有近 2 万所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其中三级

医院有近1000 所,二级医院有近 6000 所,各类医院每年处置的重症患者千万左右,其中大部分重症患者是由于院外创伤和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引起,需要院前急救和转运途中连续救护,是本产品的主要潜在应用对象。若按市场占有率 20%估算,则每年潜在的需求量有近千台(套),市场规模可达 3 亿/年,利润 5000 /年,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3VCI 片锌技术

【技术领域】节能环保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百慕新材料技术工程股

份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锌材料作为钢铁防腐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据我国

2005 年统计,锌产量为 250 余万吨,其中 90%用于材料保护方面(如热镀锌,电镀锌,富锌涂料等)。锌资源的消耗不可复得,如何减少锌的用量,降低锌层的腐蚀消耗,提高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锌矿的进口,节约我国的锌矿资源,是防腐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项目。特别是近年来,镀锌产业发展迅猛,以镀锌为保护涂层的钢结构,如高速公路的镀锌护栏、镀锌电力塔、镀锌管件、设备镀锌零部件、镀锌电缆桥架等深入应用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人民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但镀锌是一个高耗能、原材料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国内许多大中城市明令限制镀锌厂的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开发可代替镀锌的新工艺与新技术已摆在国内众多厂家的日程之上。该项目介绍了一种新型金属防护体系-VCI 复合涂层体系。该涂层体系具体防护性能优异,施工方便,环保节能,装饰性好等特点,可以部分或全部取代目前使用广泛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材的热浸锌产品。VCI 技术作为缓蚀防护封存技术在军用装备领域得到了长期可靠应用。VCI片锌技术就是将 VCI 技术(气相缓蚀)与片锌技术的二维导电特性相结合,选用醇溶性硅酸烷基酯水解液或粉末环氧、粉末聚酯为基础树脂,研制了包括醇溶无机、耐候粉末、单组份浸涂等一系列环保型防腐涂层材料及相关工艺。该技术应用于热浸锌产业,为高耗能(锌液需长期维持高温)、高污染(处理镀液直排会造成水污染,维持槽液的煤燃烧会造成 PM2.5)、高职业危害(锌蒸汽会造成锌热病)的热浸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产品技术、工艺技术,达到节能、节材、环保的目的,并大幅度提升防腐性能及性价比,这对减少京津冀的PM2.5,对国家持续发展在资源、能源、环保需求方面将作出积极贡献,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主要技术指标】VCI 复合涂层,涂层厚度 45 微米时盐雾寿命:

10000h,相当于热浸锌的 10 倍以上。附着力:≥3MPa

耐温:400

涂层电阻:103104Ω。相较于热浸锌,本项目技术所得产品,金属锌节省了近 30%,材料总成本节约了 25%左右;外观多彩,更为美观。

【技术特点】

(1)底、面漆全部无机化,整个系统抗紫外老化性能强,耐侯性

能优异,使用寿命长。

2)与传统的球状锌粉作为填料的富锌涂料不同,鳞片状锌粉平行搭接形成致密的瓦片式结构,导通性好,电化学保护性能优异,可对钢基材提供长效保护。

3)将 VCI 技术与片锌技术相结合,使涂层具体超强的防腐能力。

4)底、面漆均采用硅酸盐作为基料。这不仅有利于底面漆的良好互配,重要的是,硅酸盐对钢、锌、铝等金属均是很好的缓蚀剂。硅酸盐在这些金属表面形成硅酸铁、硅酸锌、硅酸铝等化合物,可有效减缓钢基材的腐蚀,降低锌、铝的消耗速率,延长涂层使用寿命。此外,由于上述化合物形成产生的化学键的作用,将富锌底漆与钢基材及富锌底漆与富铝面漆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涂层的附着力。

5)“VCI 复合涂层体系”采用水或醇作溶剂,不含苯类溶剂、绿色环保、环境友好。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适用范围】主要应用在桥梁、石油化工、汽车、船舶、电力塔

架等钢结构防腐领域。

【专利状态】授权专利 8 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合作开发技术服务融资需求

【预期效益】本技术用于替代热浸锌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且本技术产品相对于热浸锌具有成本优势更易被人接受。以本技术一种产品为例进行测算:项目产品的材料成本 25 /kg 左右,加上人工成本、表面处理、设备折旧等总成本约为 40 /kg 左右,以目前合作的高邮项目为例,按每吨灯杆(基材厚度5mm)涂料用量约 6kg,每年用量 240 吨,按每公斤平均售价 65 元计算,仅高邮地区可实现销售收入 1560 万元,盈利 600 万元以上。

4 高分子丙烯酸乳液改性水泥技术

【热点专题】节能环保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北京地质研究院

【技术简介】深水电机用于螺旋桨推进、液压泵驱动、海水泵驱

动及机械手关节驱动等,水下装备的大部分能源需要通过电机来实现能量转换,深水电机的效率直接决定深海装备的续航能力,深水电机是各类深海装备的关键部件和基础部件。在深海环境下,存在着压强大、温度低、浸水运行、易腐蚀等特点,给电机系统的研制带来困难,使得电机的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等技术和理念发生变化,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分析。目前生产深水电机的国外厂家有 Tecnadyneub-atlantic 等。国外产品的优势是应用时间长,形成系列产品。但国外电机7的效率等指标并不高,而且在存在技术沟通困难、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大深度电机限制对中国出口等问题。技术开发单位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掌握了深水电机的设计、控制、制造等相关关键技术,专门针对深水环境进行电机优化设计,并应用了新结构、无位置传感器等电机领域最新成果,电机效率等指标优于国外产品,现已具备产业化的技术基础。

【主要技术指标】①电机功率:50W2MW;②额定效率:大于

80%;③工作深度:全海深。④供电电压:24V3300V;⑤电机类型:永磁电机或感应电机。

【技术特点】该电机是专门针对深水环境进行设计,应用了新结

构、无位置传感器等电机领域最新成果开发的深水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产品技术水平将超过国外产品,同时还具有成本方面的优势,因此该产品的竞争力非常强。

【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国家基础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的防

水防腐及特殊需求。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具体方式由双方商议而定,需要投资约

5000 万元,主要用于厂房与设备建设、产品开发与测试平台建设。

【预期效益】深水电机是海洋领域的基础部件和关键部件,绝大

部分的水下设备的动力源都有深水电机来驱动,不但能应用于深海装备,也能应用于浅海装备及水面装备中,如船舶推进,而且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因此市场非常广阔。在深水电机开发的基础上,开发出系列深海推进器、液压源系统等,这不但能提高效益,而且有利用市场推广。预期可达到年产 1000 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 2 亿元,利润 5000 万元。

5、机器人喷涂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技术简介】机器人喷涂系统是“十二五”期间中航工业北控所自研的用于雷达罩表面喷涂的智能制造装备。该设备的应用解决了现有武器装备雷达罩涂层厚度难以控制的难题,大幅度提高了涂层精度和生产效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无需更换工装即可做到一套设备适用于多种型号雷达罩的喷涂需求。利用该设备进行喷涂的雷达罩质量一致性好,精度、效率高。尺寸 2300mm×3100mm 的雷达罩单层喷涂时间可控制在 5min 内。该设备利用视觉系统进行工件定位,定位误差在 0.1mm 以内,设备配套的自动调节工装能够对多种型号的雷达罩进行自适应定位,满足了一套工装适应多种工件的定位需求。设备的应用大大节约了工装设计、制造的成本,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雷达罩制

造周期,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和加工质量。机器人喷涂系统主要包括总控系统、传感器系统、执行器系统、输供漆系统及漆料飞溅遮挡装置组成。其中总控系统主要由西门子数控系统和上位机软件组成,传感器系统由视觉系统及安全系统组成,执行器系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臂两台、升降装置两套、线性导轨两套、工件运输系统一套、自动调节工装一套。设备的研制过程中首次将 Delmia 数字仿真技术应用在雷达罩喷涂领域,利用 DPM模块预先对工业机器人、升降装置、线性导轨、工件运输系统,自动调节工装,智能传感器系统,视觉定位系统等进行了数学建模,并针对实际工艺流程进行仿真分析、碰撞干涉分析,对生产节拍进行了优化,大大节约了设计制造的周期。同时,对于仿真、优化后的系统,利用 IGRIP 模块,根据现场的喷涂工艺,自动生成机器人离线程序,实现了雷达罩喷涂设备的全数字化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

1.尺寸 2300mm×3100mm 的雷达罩单层喷涂时间可控制在 5min 内;2.涂层厚度精度:+0.01mm3.均匀度:0.01mm0.025mm

4.无桔皮、流挂等人工喷涂缺陷;5.轨迹精度:+0.18mm186.工作空间:X 方向-5-5mY 方向 01mZ 方向 0-5m7.机器人最大臂展 2824mm8.利用视觉系统进行工件定位,定位误差在 0.1mm 以内;9.工装回转台直径:2720mm

【技术特点】该设备具有自动调节工装功能,能够对多种型号的雷达罩进行自适应定位,满足了一套工装适应多种工件的定位需求。在国内首次将视觉测量技术引入到雷达罩喷涂领域,大大提高了机器人喷涂轨迹精度,从而提高了涂层厚度精度。开发了雷达罩机器人抗静电涂料喷涂工艺规范和工艺参数库,解决了喷涂质量问题。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适用范围】汽车车身喷涂、飞机机身及零部件喷涂、电子产品表面喷涂等。

【专利状态】授权专利 2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1)投资需求。寻求投资扩大产能,提升技术能力,资金需求 300 万元。

2)合作研发。与机器人及控制系统、喷涂系统等上下游厂商及控股股东展开合作,共同开展系统研发或承接喷涂生产线工程。

【预期效益】该系统不仅适用于雷达罩等回转体类工件的表面喷涂,更可用于运载火箭外表面涂层,民机全机身涂装,汽车车身涂装,电子产品表面涂装等领域。该设备在上述领域的推广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杜尔公司为例 2013年杜尔公司喷涂设备累计销售 130 套,单套售价 300 万元左右,该公司去年发的市场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市场机器人喷涂设备需求总计约 1000 套左右。飞机/导弹雷达罩机器人喷涂系统推广后预计占市场份额 1/10 左右,五年内可累计产生经济效益 2 亿左右。

6、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及应用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技术简介】引入“智能工厂”概念,成功研制出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及应用方案。同国内以往相比,该应用方案对操作工人数的需求大大减少;该应用方案无论从人力节省、生产效率还是自动化集成程度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大量项目用户的实际生产验证,该应用方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了生产环境、降低了能耗和劳动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最大限度的实现生产自动化、个性化、自我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制造业整体的智能化水平。

【主要技术指标】生产节拍达到 6 /台,成品下线合格率 99.9%,全制造流程信息追踪和查询。

【技术特点】集光机电及计算机软件、网络等先进技术于一体,实现了机器视觉、二维码识别、控制总线、PLC 与机器人的 internet-IP 通讯、设备远程故障诊断与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与质量追溯、机器人拆垛与码垛、双机器人主从协同、RFID、电子工艺看板等高新技术。智能化程度高,具有高适应性,高资源效率;能实现产品制造全过程的信息质量追溯和销售后的跟踪,最大限度的实现生产自动化、个性化、自我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在行业内已有很好的业绩,树立了很好的信誉,吸引潜在用户。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我司价格只有国外同类成套装备及系统价格的一半。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适用范围】压缩机、家电、汽车零部件等智能制造领域

【专利状态】授权专利 22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预期效益】

1)保证国家智能装备制造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业智能化与技术创新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制造业作为国家的基础工业,对提升工业制造水平和大力推进自动化信息化带动工业现代化起到关键作用。

2)该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及应用的推广,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整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实现了智能化制造,大幅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对于整合并优化人力资源构成,降低社会平均人力资源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体提高社会平均自动智能化水平,促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以及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

7、智能焊接装备系统集成及应用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技术简介】技术开发单位突破了机器人开发集成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车身机器人自动焊装生产线、汽车零部件机器人装配生产线以及柔性化多功能机器人工作站等大型系统装备。在中厚板焊接领域,成功突破了多自由度焊接机械手和机器人的多层多道焊接、焊缝自动跟踪、焊接参数优化集成及焊接过程数字化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箱形结构智能化焊接成套装备系统、船舶平面及曲面分段焊接自动化成套装备、管道自动化装焊成套设备等。在石油石化、铁路车辆、工程机械等领域,成功开发出激光、等离子等适应多种材料先进焊接工艺的机器人集成系统。智能焊接机器人装备应用于船舶平面分段流水线、中厚板焊接、不锈钢及铝合金等众多焊接领域,智能焊接爬行机器人、自行走式智能小型焊接机器人、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系统、大型复杂箱型结构件焊接数字化车间等装备系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技术指标】在垂直自动焊接机器人,多电极纵骨自动焊接系统,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系统,大型复杂箱型结构件焊接系统,自行走式智能小型焊接机器人,智能焊接爬行机器人,船舶分段数字化车间,中厚板结构件焊接系统,薄板激光、等离子焊接系统,机器人柔性焊接系统,汽车焊装系统等领域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特点】在汽车白车身焊接、船舶平面分段、管道焊接等行业能根据行业装备焊接工艺特点提供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成套装备。我们的成套装备能实现单道单层、多层多道焊接,具备焊接工艺自适应调节功能,能够根据不同的焊接坡口形式进行焊接工艺参数的自动调用和匹配,以适应高效高强度高质量的焊接要求,能自动寻找焊缝的起点,在焊接过程中能对焊缝实时跟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各种的非标焊接设备都带有联网接口。

【适用范围】汽车、船舶、石油石化、铁路车辆、核电、风电、钢结构等智能焊接领域。

【专利状态】授权专利6项,申报专利3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服务

【预期效益】绝大部分制造生产企业仍使用着传统手工焊接或手工加辅助焊

接设备的方式,焊接质量无法控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这明显的制约着产品规模化生产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智能焊接装备系统在焊接行业的运用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焊接制造质量的稳定可靠性,使无(少)人车间、绿色车间、低碳车间成为现实。扩大我国大型装备的市场份额,其产生的市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1)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人身安全风险;22

2)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制造时间;

3)保证焊接质量一致,减少返修率、显著增强产品质量;

4)降低耗能、耗材、碳排放;

5)使焊接行业达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6)加工精度的提高、焊接质量的可靠一致,提高能源装备的使用安全和寿命。

8、大型烧结机烟气气动脱硫装备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目前,300m2以上的大型烧结机的烟气脱硫装置成为钢铁业大气污染物治理的重点,市场前景良好。我国烧结机烟气成分复杂,含氧量高,波动性较大,且涉及到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去除,烟气治理难度大。目前,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工艺繁多、市场竞争混乱。技术开发单位采用湿法脱硫工艺、气动吸收26

塔、智能控制系统,完成了大型烧结机烟气气动脱硫装备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已实现在恶劣工况下对成份复杂、波动较大的烧结烟气进行稳定高效脱硫,目前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

【主要技术指标】大型烧结机烟气气动脱硫装备脱硫效率≥98%SO2 处理后排放浓度≤100mg/Nm3;烟尘处理后排放浓度≤40mg/Nm3

【技术特点】独创的气动脱硫单元及其并联组合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气液两相之间的掺混和传质效果,使脱硫塔具有液气比小、阻力小、掺混强度大、脱硫率高的优点,并实现在一定准则下的无限放大设计;通过高效除雾器设计,实现湿法脱硫装备的高除尘除雾效率;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可提前预测系统物料运行趋势,对系统设备提前调整,实现精确控制和节能降耗;通过工艺包、气动脱硫塔和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使脱硫装备适应烧结烟气流量大和二氧化硫浓度波动大的特点。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适用范围】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除尘;钢铁行业球团设备(竖炉、带式焙烧机、链箅机-回转窑等)烟气脱硫除尘;火电、石化炼油行业的各种工业装置烟气脱硫除尘。

【专利状态】授权发明专利 2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1)股权投资。寻求投资扩大市场开拓和设计生产能力,实现大型烧结机烟气气动脱硫装备的销售、生产能力达到 10 台套/年,资金需求 1 亿元,实施周期 24 个月。

2)合作工程示范。与各大钢铁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建设大型烧结机烟气气动脱硫装备示范工程,并在这些钢铁集团内进行产业化推广。

【预期效益】本项目技术主要应用于钢铁行业烧结机及球团设备的烟气脱硫除尘领域。预计未来五年,烧结机烟气脱硫市场规模约 150 亿元,其中新建脱硫设施市场 65 亿元,改造脱硫设施市场 55 亿元,增量脱硫市场约 30 亿元;球团设备烟气脱硫市场规模约 50 亿。项目预期可形成烧结机烟气气动脱硫除尘装备

5 /年的生产能力,以烧结机烟气气动脱硫装备统销售价格 4000 万元/套计算,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20000 万元,按净利润率 10%计算,可实现净利润 2000 万元/年。

9、清水混凝土透明保护涂料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五三研究所

【技术简介】本项技术成果针对日益迫切的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研发的一种具有良好渗透性、抗老化的环保型混凝土保护涂料,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装饰性,可有效减少混凝土过早毁坏带来的环境污染,对节约资源、能源及资金都具有重大意义。

【主要技术指标】附着力≤1 级;耐洗刷性≥10000 次;耐酸性、耐碱性、耐水性 168h 漆膜无异常;耐湿冷热循环性 10 个周期无异常;人工加速老化 2500小时涂层无开裂、起泡、剥落。

【技术特点】采用三层复合的水性涂层结构,可渗透入底材封闭基材毛细孔,并发挥物理屏蔽与化学封闭的联合作用。能提高涂层对水汽等腐蚀介质的屏蔽效果,有效抑制混凝土吸收不均匀,避免混凝土变色,其涂装效果天然、庄重,项目技术涂层的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适用范围】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古建筑物、道路桥梁、工业厂房、运动场馆、水电工程以及机场、高铁站混凝土建筑。

【专利状态】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1)投资需求。寻求投资扩大产能,混凝土保护生产线产能达到 1 万吨/年,资金需求 5000 万元,实施周期 24 个月。28

2)合作研发。与树脂原材料、施工单位、工程业主等上下游厂商及控股股东展开合作,共同开展产品研发或清水混凝土保护工程。

【预期效益】庞大和快速发展的混凝土结构基础设施,以及不断发展的混凝土结构工业设施,为混凝土表面耐久性保护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前景,当前用于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防腐涂料需求量约 3-5 万吨/年。本项目成果作为高性能的环保型涂料产品,同时具有国产化、低成本化等特性,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将有利于推进我国涂料产品在未来高端涂装市场领域获得话语权,摆脱目前的低端市场的激烈价格竞争,全面提高涂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0、高性能稀土钴永磁材料的关键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技术产品是电动汽车、传感器、动力与传动、惯导器件等永磁器件的核心材料,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少数企业可以生产。技术开发单位通过高性能的材料配方和工艺保证材料具有高的磁性能,采用永磁体的设计、长期热稳定工艺、样品的加速退化试验及工作寿命的预计、环境摸底试验等技术途径,保证高性能永磁体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电子、电动汽车、传感器、动力与传动、惯导器件等领域永磁器件高稳定、长寿命的使用要求。已建设中试生产线,全面验证了核心技术、工艺和设备,准备进入规模化生产线建设阶段。

【主要技术指标】高性能稀土钴永磁材料最大磁能积达到 239±16kJ/m3;材料的不可逆损失η应优于-3%(温度测量范围:-55℃~250);外加反向磁场为 1T 时,材料的磁不稳定度ξ<3%

【技术特点】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可获得成分与工艺对材料磁性能影响的系统信息,为制定材料设计规范,扩展材料牌号奠定基础。通过磁场及成型模具的优化,使得永磁体产品的磁偏角(横向磁通密度)得以降低。所研制的高性能稀土钴永磁材料,具有内禀矫顽力高,抗退磁能力强的特点。永磁体具有低的横向磁通密度、高的抗退磁能力、长期稳定的磁性能等特点。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适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除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外,如电动汽车、传感器、动力与传动、惯导器件等民用领域。

【专利状态】授权专利 5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

1)合作研发。与电动汽车、传感器、动力与传动、惯导器件等领域应用永磁器件的上下游厂商及控股股东展开合作,共同开展系统研发或承接各种相关永磁的大型应用开发。实施周期 1220 个月。

2)技术服务。为国内各省市高新区、西部省区相关公司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建设高牌号(XGS223/199/350XGS239/160/350)的年生产能力 300 吨以上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大型企业。资金需求 0.4 亿元,实施周期 612 个月。

3)面议及其他。亦可通过其它方式进行合作,比如寻求投资扩大产能,建设年生产能力 500 吨以上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大型企业等。资金需求

0.8 亿元,实施周期 1218 个月。

【预期效益】本项目搭建的技术平台亦能生产其它型号规格的永磁材料,除29了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外,可广泛应用于如电动汽车、传感器、动力与传动、惯导器件等民用领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预计可取得近 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磁性材料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将直接作用于下游

元器件,实现低能耗、减少排放和降低污染的作用。

11、钛合金薄壁复杂精密铸造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钛及钛合金已成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化工及医疗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但钛的化学活性高,铸造难度大,常规铸造技术难以满足目前航空航天等领域对薄壁、异性、结构和功能统一钛合金精密铸件的需求。技术开发单位突破了合金研究与制备、铸件设计与制造、型壳材料与制造、铸件离心铸造成型、铸件热等静压处理与热处理、铸件酸洗、铸件补焊、铸件无损检测、铸件理化力学性能分析、国内外技术规范等多项与钛合金精密铸造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拥有大型复杂薄壁钛合金精密铸造的成套技术,化学稳定性高、耐火度高、强度高、精度高,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多项专利及自有技术,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钛合金精密铸造生产线。

【主要技术指标】能够制造大型、复杂、薄壁钛合金铸件,满足 GB/T6614《钛及钛合金铸件》、GJB2896A《钛及钛合金熔模精密铸件规范》、HB5448《钛及钛合金熔模精密铸件》、ASTMB367《钛及钛合金铸件标准》及 AMS 等标准要求。铸件材料:ZTC4ZTA15 等各种铸造钛合金;铸件性能:σb450-950MPa;δ:

5-10%;工作温度:室温 350500℃;

【技术特点】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重量轻,强度高,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是良好的减重材料和耐腐蚀材料,可替代钢、铝合金。该技术是钛合金零件近净成型的先进方法,保证了零件的结构完整性,简化了机加工量,减少或省去了零件组焊,提高了装配效率,稳定了质量,同时降低了用钛成本。采用真空感应进行钛及钛合金熔炼浇铸,适宜制造复杂薄壁精密钛合金铸件,降低钛合金铸件生产成本,缩短制造周期。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等,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对型壳用耐火材料和粘结剂的研究开发,大大提高了钛合金薄壁复杂精铸件的尺寸精度。氧化物面层陶瓷型壳特别适用于批量制造、无加工余量。与机加工艺相比,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并缩短制造工期。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适用范围】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化工、体育休闲等领域的钛合金精密成型。

【专利状态】授权专利 7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服务、融资需求

【预期效益】预期经济效益显著

12、航空航天用特种高温电缆加工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技术产品为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复合绝缘无缝绕包电线电缆(在国内称为 FF47 系列)以及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绝缘电线电缆(在国内称为 C55 系列),其作为航空航天环境下使用的高温安装导线,主要依据美国标准 SAEAS22759/180/192 系列和国军标。技术开发单位多年来从事军用航空电缆设计工作,在材料、工艺、测试、质量、标准化等方面拥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具备了各类特种高温电缆的小批量生产能力。

【技术指标】

1FF47 系列电缆电缆使用新型材料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组合绝缘(PTFE/PI)作为主要绝缘材料,重量轻、使用温度广(温度等级:-65℃~260℃)、耐磨、耐化学试剂、耐切割、耐电弧。达到 SAEAS22759/80/92 标准要求。(2C55 系列电缆电缆以镀银铜合金绞线为导体、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为绝

缘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质轻、低燃或不燃、耐高低温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还具备真空逸气少、耐紫外照射、耐辐照、耐原子氧等针对空间环境的特殊性能。

【技术特点】

FF47 系列电线电缆使用新型材料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组合绝缘(PTFE/PI)作为主要绝缘材料,具有重量轻、使用温度广、耐磨、耐化学试剂、耐切割、耐37电弧等突出优点,其长期工作温度可达-65℃~+260℃,对减轻航空航天飞行器自身重量、提高其综合性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C55 系列电线电缆以镀银铜合金绞线为导体、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为绝缘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质轻、低燃或不燃、耐高低温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还具备真空逸气少、耐紫外照射、耐辐照、耐原子氧等针对空间环境的特殊性能。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卫星、武器等设备上的机内连线。

【专利状态】已授权专利 3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预期效益】预计年产量达可达 3000km;实现经济效益 2000 万元。

13、耐高温抗氧化陶瓷材料

【技术开发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简介】硅硼碳氮(SiBCN)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抗热震和良好的抗蠕变性能,是新型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之一,在无毒发动机、原子能反应堆壁、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据报道,SiBCN 多元陶瓷的耐高温可达 2000℃以上,因此 SiBCN 材料非常适合用作无毒推力器喷管。其中,SiBCN 陶瓷的抗氧化性能极其优异,具有非氧化物陶瓷中最低的氧化系数。在德国等采用有机先驱体法合成 SiBCN 系非晶陶瓷,但关键原料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且存在有毒、污染环境、不适宜制备致密块体陶瓷等缺点,极大制约了其工程应用,而有关该系陶瓷致密块体材料的力学、热学、烧蚀等性能数据也一直处于空白。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替代原料、开发新工艺。在国际上率先开辟了以无机粉代替有机前驱体原料,通过机械化学合成及后续烧结的固相法制备非晶/纳米晶硅硼碳氮(SiBCN)系亚稳态陶瓷新途径,发明了耐高温、抗氧化SiBCN 系新型块体非晶/纳米复相陶瓷材料,填补了该系块体陶瓷力学、热物理、烧蚀等性能特性数据的国际空白。该技术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采用该材料体系研制的耐高温部件,特别是小推力液体发动机用喷管等,满足了型号研制的要求。该材料可满足在高温有氧、惰性气体、真空等多种环境下的部件使用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

(1)力学性能

密度:<3.0g/cm3

抗弯强度:≥200MPa(室温)

150MPa1500 C,空气中);

弹性模量≥100GPa

断裂韧性≥5.0MPa m1/2

(2)高温抗氧化性能

1500 C/50h 干燥空气中质量变化<10mg/cm2;潮湿空气中质量变化<300mg/cm2

【技术特点】与国外先进的有机先驱体方法制备 SiBCN 陶瓷技术相比,本技38术具有以下优点:

(1)原材料为常见的陶瓷粉末,价格低、来源广;

(2)制备过程简单、周期短;

(3)适于制备高致密的块体陶瓷材料。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适用范围】可应用于民用航空航天、冶金等使用温度高达 14001600℃的高温部件,如小推力液体发动机用喷管、惰性阳极材料等。

【专利状态】授权专利 7

【技术状态】试生产、应用开发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预期效益】可满足航空航天、冶金等高温领域,对材料的使用温度要求达到 14001600℃,包括有氧、惰性、真空等多种气氛环境。可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温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14、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制备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锂离子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十分重要的原材料,是隔离电池正、负极以防止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的多孔绝缘膜,其成本占整个锂离子电池材料成本的 18%左右。目前,国内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宇航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全部依赖进口,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韩国和美国,国内近几年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仍以进口为主。涂层改性隔膜主要以日韩为主,国内的涂层隔膜大多数是直接购买涂布液进行涂覆,很少有自主开发的涂层配方技术,而且涂层隔膜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粘附性较差、涂覆改性后对基膜透气性影响较大。技术开发单位采用 PE 隔膜作为基膜,在其单面/双面涂覆自主开发的功能性涂层,在基膜发生熔融破膜的情况下,功能性涂层依然能够保持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完整性,阻隔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直接接触,可提升隔膜的热稳定性。同时,功能性涂层能够增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保液性和吸液性能,从而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目前,该技术正进行生产线一期建设阶段,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

【主要技术指标】PE 隔膜(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基膜):厚度(μm):1220;厚度偏差(μm):±1.0;孔隙率(%):4050;刺穿强度(N/μm):≥0.29

拉伸强度(MPa):MD150TD140;热收缩率(90℃,1h%):MD3.0TD1.0;透气性(s/100cc):180240。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厚度(μm):1225;厚度偏差(μm):±1.0

孔隙率(%):4050;刺穿强度(N/μm):≥0.25;拉伸强度(MPa):MD120TD100;热收缩(120℃,1h%):MD2.0TD1.0;透气性(s/100cc):200300

【技术特点】PE 隔膜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一致性好;大孔径比例低,能够有效降低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率;孔隙率可调,能够实现在保证较高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有利于后续涂布改性。以 PE 隔膜为基膜,通过自主开发涂层配方,在基膜单/双侧进行涂覆,实施涂层改性,制备成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由于隔膜的透气性增加率较小,在提高隔膜吸液性、保液性、安全性的同时,不会影响基膜本身的微孔结构。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适用范围】可应用于卫星用电池组的多种型号锂离子电池,以及民用 3C41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储能等领域的锂离子电池。

【专利状态】授权专利 4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1)投资需求。寻求投资扩大产能,PE 隔膜生产线产能达到 7000 万平米/年,资金需求 1 亿元,实施周期 18 个月;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产能达到 3500 万平米/年,资金需求 5000 万元,实施周期 12 个月。

2)合作研发。与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系列产品。

3)技术服务。为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提供产品,指导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预期效益】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在满足卫星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需求的同时,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军民两用的高比能、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产品中,以取代目前使用的普通隔膜材料,提高电池比能量的同时,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技术开发成果,对发展我国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改变目前依赖进口的局面,打破国外公司对该类产品和技术的垄断,全面实现进口产品的替代,实现自主可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

【技术开发单位】四川省众望科希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传统工艺普遍采用橡胶作为密封材料,但橡胶因其物性极限限制存在许多缺陷,如耐高低温、耐腐蚀性能较差,不能满足环境要求;所以国外研发了膨体聚四氟乙烯(塑料王)密封材料取代橡胶密封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耐高低温性能良好,耐强酸强碱,抗氧化,阻燃。目前国内使用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依赖进口,技术开发单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成功国产化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指标】

压缩后拉伸强度(横向)≥4.5Mpa

初始拉伸强度(横向)≥3.5Mpa

初始拉伸强度(纵向)≥15Mpa

断裂拉伸应变(纵向)≥75%

【技术特点】以最高分子量(一亿)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为原材料,采用国际一流、国内独有的生产设备,使用一体成型技术进行生产。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航空、航天、海洋、核技术、化工等行业。

【专利状态】已申请专利 2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开展合作开发推广,具体方式由双方商议而定。

【投入需求】3000 万元

【转化周期】1~2年

【预期效益】密封材料可用在民用飞机、核电站、轮船、海上探油采油设备、半导体工业、化工机械密封等。预期产值约 2-3 亿元,产业化周期约 1-2 年。

16、智能搬运机器人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昆明分部

【技术简介】ASRV001 型穿梭车是一种智能自动化立体仓库、柔性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等领域的运输设备,特别是一种带有转向功能的四向行驶穿梭车。主要由穿梭车车身,以及安装在车身上的行驶机构、转向机构、升降机构、电控系统、电池及充电系统、通信模块七个部分构成。ASRV001 型穿梭车通过提升机换

层后则可驶入立体仓库的任意货位,从而极大提升现有立体仓库的存储密度,全面提高立体仓库的自动化程度,在上位信息系统调度下,多台穿梭车可到达立体仓库任意层、任意巷道、任意货位进行存货和取货操作,无需人工介入,真正实现高效率、高密度、全自动化的无人值守立体仓库。通过对 ASRV001 型穿梭车的研制,取得了多项创新型技术成果:

1)研制了原地背向转向机构,实现了四轮同步 90°原地转向;采用基于轮边测距的自适应纠偏方法,实现同层内四向稳定行驶;该设备满足立体仓库自动换道需求,属国内首创;

2)研制了充电自动对接和快速充电装置,实现了 24 分钟快速充电,能满足 8 小时运行的设计要求;采用半充半放的自动电源管理技术,消除了镍氢电池的记忆效应,实现了电池全寿命周期内的免维护;

3)自主开发了实时无线组网通信协议、多信息融合定位算法、避障策略和测控平台,实现了上位机统一调度下的多车协同工作,单车定位精度达到 5mm

【技术指标】

a)外形尺寸:(长×宽×高 minmax1000mm×1200mm×(260mm290mm);

b)整备质量:≤260kg

c)承载能力:G 工作=850kgGmax1000kg

d)托盘尺寸:

11200mm×800mm

21200mm×1000mm

31200mm×1200mm

e)车轮轴距:880mm×854mm

f)升降机构动作行程 300-2mm,动作时间≤6s

g)行驶速度:V 工作=0.6m/s0.8m/sV 空载=1m/s

j)定位精度:±5mm

k)存放货物最小间距 80mm

l)电池供电,电机两轮驱动,聚氨酯涂层轮子直径 125mm

m)电池电压:4560V

n)电池容量:40Ah

o)单车工作时间:≥8h(常温);

p)充电时间:电池容量 0-100%,采取单倍率充电为 1h;电池容量 60100%,采取单倍率充电为 24min;电池容量 80100%,采取单倍率充电为 12minq)电池充电倍率:0.5 倍、1 倍、2 倍;

r)工作环境温度:-20℃~55℃。

【技术特点】对比国外同类产品国内直线行驶穿梭车 国外同类型穿梭车 ASRV001 型穿梭车

额定负载 1000kg 850kg 850kg

最大负载 1500kg 1000kg 1000kg

额定工作速度 0.8-0.9m/s 0.8-0.9m/s 0.6-0.8m/s

空载速度 1m/s 1m/s 1m/s

单车工作时间 4h 8h 8h

存放货物最小间距 100mm 100mm 80mm

定位精度 未作报道 ±5mm ±5mm

充电时间 常温下充满 8.5h 自动更换电池 24 分钟

转向功能 不具有 具有原地 90 度转向 具有原地 90 度转向

从表中可见,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与国外同类型穿车基本相当。ASRV001 型穿梭车 传统穿梭车全自动完成货物出入库所有流程,可在仓库管理系统调度下组织多车协同完成任务半自动完成出入库流程,很多步骤需要人工辅助,人工操控遥控器只能完成单车作业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行驶 只能前进或者后退车辆和货物的换层通过仓库配套的提升 穿梭车和货物的换层需要人工叉车或者其75机,由管理系统自动调度完成 他辅助设备完成

每台穿梭车可以根据需要进入立体仓库的任意货位穿梭车只能在固定的巷道行驶,如需换到必须通过人工叉车完成自动化程度高:

无需人工参与;支持实时库存清单;可以随机任意存取;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工辅助托盘换层换道;存在人工放置错误的风险;

库存清单需要人工完成后,更新。仓库存货巷道设计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仓库可根据不同需要配置成货物存储密度低但随机存取支持度高;或者密度高但随机存取密度低。甚至不同的区域配置成不同的属性。只有存货巷道,没有行驶行驶巷道,基本不支持随机存储货位。最大程度的利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空间。需要配置足够的通道供叉车驶入。集成多种需求于一身。可以省去其他设备(如堆垛机,机器人 AGV,横跨两个仓库的搬运设备)只能完成存货和取货功能。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 6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500 万元

【转化周期】1 个月

【预期效益】根据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2010 年调研报告,我国 2010年自动化仓储系统及相关产品的总市场为 150 亿元,其分布如下:分类 市场总额(亿元) 比重 备注自动化立体库 44.7 29.96% 含货架及托盘输送机系统AGV,穿梭车等 13.74 9.24% 含机场设备自动化分拣系统 20.42 13.69% 各种类型的分解系统

计算机系统 22.6 15.15% 含硬件及软件(WMS 系统)自动化输送机 47.74 32.00% 主要是箱式输送机在未来 5 年的自动化仓储系统市场需求将每年 17%的增长,而专门的智能搬运小车类预计“十二五”末,这类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 40 亿元。由于立体仓库系统具有很高的空间利用率,很强的存储能力,正在取代着传统的平面仓库。采用具有转向功能的穿梭车能够满足立体仓库的需求,调研国内物流、自动化仓储等领域,未见采用这种转向智能穿梭车的相关报道及文献,填补了国内三维立体行驶智能穿梭车的空白,为自动化存储系统注入了全新的概念,比传统的存储方式更能充分和弹性利用空间,能够最优化利用存储空间,使货物存储数量和管理效率最大化。同时,使价值系数最大化,用最少的设备实现了最优的功能。在未来,可推广应用于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等领域,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7、太阳能硅片电磨削多线切割技术及装备

【技术开发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技术简介】太阳能硅片多线切割机是一种大型、复杂、精密的核心光伏制造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目前,国外已能采用多线切割的方法生产出面积较大而又较薄的硅片(300mm×300mm),但由于仍属于非刚性切割,在切割过程中切割线必然产生变形从而不断产生瞬间的冲击作用,要使目前的大尺寸硅片厚度和切割损耗进一步降低,实现低成本高效切割,技术难度相当大。因此,针对现阶段国内外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技术瓶颈,寻求解决降低成本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009 年,技术开发单位基于硅片磨削/电解多线切割原理,发明一种低宏观切削力、少机械损伤的太阳能硅片电磨削多线切割新方法。从太阳能级晶硅表面能带结构、载流子扩散方式及磨料滚动切割特性入手,掌握了硅片的机械磨削复合微区电化学钝化(或腐蚀)材料去除和绒面形成机制,建立了全新的太阳能硅片高效低成本加工体系。采用较低电导率的水性切削液,外加低压连续(或脉冲)直流电源,基于机械磨削和电解复合加工原理,降低宏观切削力,实现大尺寸超薄硅片的磨削/电解复合多线切割,从而满足光伏产业的生产工艺需求。目前,采用该技术较传统游离磨料多线切割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与固结磨料多线切割效率相当,且表面完整性优于单独采用游离(或固结)磨料的传统多线切割方法;采用常规制作工艺,研制成功的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片平均光电转换效80

率达到 17.5%。为应用与推广上述技术,已在现有主流游离磨料多线切割设备上进行工艺验证和参数优化,并与国内外耗材厂家合作,开展相关的耗材如切割线、磨料使用等关键工艺技术的研发,为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硅片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该项目实施后,与现有多线切割技术相比,切割线、磨料及切削液等耗材成本将降低 20%以上;此外,将为国产新型多线切割设备的研制及国内现有近 8000台进口多线切割设备的升级换代提供借鉴经验。

【技术指标】针对太阳能电池市场现状,以 8 寸多晶硅片(电阻率 0.5-5Ω•cm)为例,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切片厚度:190±15μm

2)硅片总厚度误差:<20μm

3)切缝宽度:小于 180μm

4)切割速度:大于 0.5mm/min

5)良品率:提高 5%以上

6)光电转换效率:提高 0.30.5%

【技术特点】

1)加工原理的创新在现有多线切割技术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硅片的磨削/电解复合多线切割加工方法,基于机械磨削和电解复合加工原理,降低宏观切削力,促进切割效率和表面完整性的提高,降低断丝几率,从而满足太阳能硅片的高效低成本切割要求;

2)工艺方法的突破与创新通过研制磨削/电解多线切割设备,采用太阳能硅片的切割制绒一体化工艺方法,有利于提高硅片制绒质量,显著减少后续减薄量,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切割原理、张力控制、伺服运动、应用范围等方面更为出色,提高切割效率一倍以上,表面完整性好,能有效提高硅片品质和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光伏产业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 1 项,申请专利 2 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许可使用、合作开发、技术服务

【投入需求】400 万元

【转化周期】3

【预期效益】本项目的实施有望在大尺寸太阳能硅片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太阳能技术实现从重点跟踪到突出跨越的战略转变,将会进一步满足光伏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促进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8、远程控制防雹增雨火箭发射架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2000 亿元;每年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 4 亿人次,每年农作物受害面积 7 亿亩以上,受灾农作物占所有农作物的 2035%,造成粮食损失约 2 亿 Kg。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缓上述灾害的影响。尤其是根据新疆建设兵团 148 团介绍,由于天气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情况,尤其是冰雹对棉花产区造成的危害很大,每年损失高达 4 亿多元。因此需要研制新型火箭作业系统能在这个范围内有效工作并抛撒催化剂,在冰雹形成之前对其进行早期催化,以破坏冰雹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成熟的火箭自动操瞄技术,火箭技术及子母式抛撒技术等,研制出成本低,效果好、作用安全可靠的防雹增雨火箭系统,技能自动操瞄,又能手动操作,射程远,抛撒催化可靠。同时,结合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实现数字化远程控制火箭发射,实时实现对天气的人工影响。

【技术指标】

轨长 2100mm

轨径 82.5mm

高低射界:25-85

方向射界:360 82

管数:4

长×宽×高 2180×1700×2020mm

【技术特点】远程控制火箭发射架首次在人影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自动调炮、自动装订、自动作业并上报作业参数,信息化及自动化程度高,在国内属首次,在国际属先进地位。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应用于气象部门防雹、增雨减灾等。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 4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融资需求

【投入需求】1000 万元

【预期效益】火箭作业系统未来使用空间十分广阔,按产品生命周期 20 你那预计,将来至少有 2000 门的火箭发射系统的市场需求。该系统的投入使用极大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提高国民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产出,造福民生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沈阳)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利用强激光束产生的等离子冲击波,可在深度大于 1mm 的零部件表面产生压缩表面残余应力,提高零部件的抗损伤裕度及疲劳性能,与冷挤压、喷丸等金属材料表面强化手段相比,具有非接触、无热影响区、可控性强以及强化效果显著等突出优点。目前国外发达制造企业已广泛使用该项技术,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激光冲击强化装备专用激光器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阶段国内各研究机构拥有的激光冲击强化专用激光器设备都处于实验应用阶段,重复频率低,光束质量差,各参数调整困难,系统可操作性低,离激光冲击强化工业化应用有相当的距离。激光冲击强化工艺具有众多的优越性,应用前景十分广泛。要想走出研究而达到工业化应用的程度,就必需立足于国内的相关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冲击强化工艺技术和设备,并将其作为产业化来发展。技术开发单位突破多领域关键零部件表面强化方面的瓶颈,建立激光冲击强化的示范应用平台,提高多领域关键零部件的抗疲劳和抗拉应力腐蚀等性能指标,进一步解决我国多领域关键零部件疲劳断裂问题。进而在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市场,特别是在关键产品防疲劳失效市场上进行推广,从而突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本着仿真与实验相结合,材料加工机理、工艺规划与装备研制并行进行的原则进行。在约束层厚度、涂层厚度和激光参数以及激光冲击强化工艺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掌握复杂曲面零件激光强化的规律,从而在激光强化工艺指导下明确激光强化参数、路径规划和相关配套装置与单元的特点与要求,研究出相应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工艺技术及软件。

【技术指标】开发出激光冲击强化装备,并摸索出适合的激光冲击强化工艺参数。通过该项装备的开发及应用,可以在关键零部件表面获得比常规强化技术更深的残余压应力层,从而大幅度提高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项目所需实现的具体考核指标包括:

1)激光冲击强化装备的考核指标:激光器形式为单路,重复频率为 12Hz,单脉冲能量大于 20J,脉宽为 1020ns,工作光斑为边长 35mm 的方形光斑,约束层厚度 14mm(可调);激光强化设备可以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动化加工。

2)激光冲击强化的质量指标:强化关键零部件压应力层深度最大 1mm,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 500MPa

3)激光冲击强化工艺指标:完成激光冲击强化工艺试验研究,建立相关技术规范。

【技术特点】以激光强化工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集成能力优势为基础,结合需求,研制出了航空发动机叶片/整体叶盘激光强化成套装备。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石油化工、核工业、海洋船舶、医疗工业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投入需求】4000 万元

【转化周期】1

【预期效益】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航空工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受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的封锁,限制了我国激光冲击强化在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上的应用。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金属表面强化手段,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提升装备安全可靠性,提高其经济性指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我国相对较薄弱的基础材料工业和相对落后的加工工艺而言,激光冲击强化技术今后在我国军工制造工业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涉及军民两用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石油化工、核工业、海洋船舶、医疗工业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项目将为相关领域提供激光冲击强化装备和装备的操作标准。激光冲击强化过程无污染、无材料去除等,因此项目内容的推广会带来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巨大应用市场必将推动我国高功率激光器设计、制造及应用迈上新台阶,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20、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技术简介】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液压、气动到电气的过程,而电气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反馈装置和控制器。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最早是直流电机作为主要执行部件,70 年代以后,交流伺服电机的性价比不断提高,逐渐取代直流电机成为伺服系统的主导执行电机。进入 21 世纪以后,交流伺服系统越来越成熟,市场呈现快速多元化发展,国内外众多品牌进入市场竞争,目前交流伺服技术已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支撑性技术之一。交流伺服驱动系统除了应用于武器装备、民用航天和民用航空以外,还广泛

应用于数控机床、机械设备、纺织机械、服装设备、塑料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橡胶机械、电子制造机械、风电等设备。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指标】

高压型分布绕组电机指标

机座号:70mm 190mm;功率:0.7KW 50KW;额定转速:6000rpm 7500rpm

额定转矩:0.89N·m 79.6N·m;最大转矩:2.5N·m 240N·m;调速比:1:15000

转矩脉动:3%;直流母线电压:250V 530V

低压分布绕组电机产品考核

机座号:70mm 115mm;功率:0.7KW 5KW;额定转速:4000rpm 5000rpm

额定转矩:0.95N·m 11.9N·m;最大转矩:2.7N·m 35N·m;调速比:1:15000

转矩脉动:3%;直流母线电压:48V 56V

【技术特点】永磁交流伺服伺服电机共有 20 多种个规格,其中最高转速规格 20000 /分,额定输出转矩范围 0.1300Nm,其中最大输出转矩规格 300Nm;国内伺服电机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和财力的局限,在技术研发、产品验证方面人才、资金、设备投入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开发长期停留在仿制电机的水平上,技术升级的速度慢,技术集成和技术积累的综合实力不强,工艺水平落后,自动化程度差,严重影响伺服电机实现产业化,特别是对伺服电机规模化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不够。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武器装备、数控机床、机械设备及纺织机械等。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 5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服务、融资需求

【投入需求】3000 万元

【转化周期】2 3

【预期效益】根据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及需求情况,进行伺服电机领域的基础性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原创性技术研究,主动开展高新技术预先研究,提高伺服电机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并掌握伺服电机领域先进技术,引领国内行业发展,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使配套伺服电机在精度、性能、质量可靠性等方面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替代国外产品,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缩短中小批量、高水平伺服电机的研发和生产周期,解决国内高端伺服电机供货难的问题。使武器和民用航天、航空配套高端伺服电机新品研发生产周期从目前的58 个月缩短为 24 个月;常规产品的生产周期从 26 个月缩短为 13 个月。

21. 激光选区熔化快速成形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是由德国 Frauhofer 研究所于 1995 年最早提出,在金属粉末选择性烧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2 年该研究所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可一次性地直接制造出完全致密性的零件”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利用高亮度激光直接熔化金属粉末材料,无需粘结剂.由3D 模型直接成形出与锻件性能相当的任意复杂结构零件,其零件仅需表面光整即可使用。随着高亮度光纤激光的出现,国外金属粉末选区熔化激光精密增材成形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譬如,德国 EOSGmbH 公司新开发的激光选区熔化设备EOSINTM280采用束源质量高的Yb光纤激光器.将激光束光斑直径聚焦到100¨m,大幅提高激光扫描的速度,减少成形时间,其成形零件性能与锻件相当。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可直接制成终端金属产品,省掉中间过渡环节;零件具有很高的尺寸精度以及好的表面粗糙度(R。为 IO 30p,m);适合各种复杂形状的工件,尤其适合内部有复杂异型结构、用传统方法无法制造的复杂工件;适合单件和小批量复杂结构件无模、快速响应制造。目前.复杂金属零件的研究引人瞩目.在航空航天、医疗等行业尤其如此。

【技术指标】

材料 牌号 硬度 密度(g/cm3)室温拉伸 弹性 模量 室温 冲击

Rm(MPa) Rp(MPa) A% Z% EGPaAkuJ/cm2

TC4 钛合金 320HV5 4.41 1091 1040 16 45 118 53.5

IN718 47HRC 8.15 1400 1150 15 - 170 - AlSi10Mg 120HBW 2.67 430 220 7.5 – 70 IN625 30HRC 8.44 900 615 42 140 316L 85HRB 7.9 540 470 50 180

【技术特点】

接制成终端金属产品,省掉中间过渡环节;可得到冶金结合的金属实体,密度接近 100%SLM 制造的工件有高的拉伸强度;较低的粗糙度(Rz30-50mm,高的尺寸精度(<0.1mm)适合各种复杂形状的工件,尤其适合内部有复杂异型结构(如空腔)、用传

统方法无法制造的复杂工件;适合单件和小批量模具和工件快速成型。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航空、航天、航海等军工领域,医疗、卫生等民用领域。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 5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融资需求

【投入需求】1 亿元

【转化周期】13

【预期效益】加工、周期长、成本高等技术难题,可以加工出传统制造方法无法加工的复杂金属零件.特别适合空间点阵夹芯结构、复杂薄壁结构件直接制造,实现了材料一结构一功能一样体化设计和制造。近几年来,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瑞典等国外发达国家先后开发了 cH4169AISilOMgCoCrTC4 等合

金金属复杂结构的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商业化设备,并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国内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华中科技大镍基台金、不锈钢、钴铬合金等成熟材料种类,不断推出新材料。通过拓扑优化设计结构,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可制造出大幅减轻重量的航空航天金属结构件。目前,金属零件激光增材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成形过程应力及变形、材料组织及性能控制、质量检测及标准建立等。产品创新是我国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快速成形技术对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质量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22、高效节能有机热载体锅炉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技术简介】有机热载体锅炉是国家监管的特种设备,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节能,具有高温低压特性的锅炉设备。有机热载体锅炉以导热油为热载体,通过热油泵使热载体循环,将热量传递给用热设备。作为火焰加热的特种锅炉设备,最初性能指标并无强制要求,行业内常规锅炉运行热效率为≥85%,烟气排放 NOx 浓度≤400mg/Nm3。随着节能减排的大趋势要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对特种设备提出了明确的法规及国家强制标准要求:TSG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要求大型燃气热载体锅炉热效率≥90%,;GB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所有燃气锅炉烟气中NOx排放浓度≤200mg/Nm3

而在上海地区要求 2015 10 月需执行 NOx 排放浓度≤150mg/Nm3。有机热载体锅炉由于加热物料温度高导致出炉烟气温度一般在 300℃以上,采用空气预热器回收烟气余热方式来提高系统热效率。热效率提高会导致空气预热温度大幅度提高,当有机热载体锅炉热效率提高到 92%以上时,空气预热温度会大幅度提高250℃以上,随之而来 NOx 排放的也呈现指数型增长。原有的燃烧器在此情况下NOx 排放会增加 200%以上,达到 450mg/Nm3以上,明显超出国家环保标准。因此国内有机热载体炉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保证高热效率情况下,实现氮氧化物

排放达到国家强制环保标准要求。技术开发单位对新型低氮氧燃烧技术和双级高效空气预热余热回收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研制出高效能低排放燃气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采用新型结构设计的空气预热器克服露点腐蚀进一步回收烟气余热提高整体热效率,研发新型低氮氧燃烧技术解决由于高热效率带来的 NOx 高排放问题,同时要保证燃烧的完全。。

【技术指标】现已经在国内石化行业 15MW 有机热载体锅炉上得到了工程项目验证。经第三方检测数据显示,该新型有机热载体炉可实现炉热效率>92%NOx排放≤150mg/Nm3CO 排放≤50mg/Nm3,烟气残氧≤3%NOx 排放相对常规有机热载体炉可降低 60%以上。

【技术特点】高效能低排放燃气有机热载体锅炉系统通过双级空气预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大大缓解了高效率时空气预热器低温露点腐蚀加剧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有机热载体锅炉热效率,并减小了设备更新成本,相比国内外同类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尾缘回流强化分级低氮氧燃烧技术,并采用燃烧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技术进行了结构参数影响分析,从而优化了燃烧器结构设计。该新型低氮氧燃烧技术解决了为保证锅炉高效节能而导致的烟气中 NOx 浓度激增超标排放的问题,可显著降低 NOx 排放。该技术已经在石化企业 15MW 有机热载体锅炉项目上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经第三方实测热效率达到 94.6%NOx 排放 145mg/Nm3 CO 排放为 0mg/Nm3,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有机热载体炉行业节能减排环保的技术水平。目前国内有机热载体锅炉供应商均不掌握低氮氧燃烧核心技术,并不具有系统各项技术有机整合的实力。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广泛运用于石油、石化、煤化工、精细化工行业;作为高温低压热源提供,替代蒸汽加热有明显的技术、成本、运营管理及节能减排优势。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 1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融资

【投入需求】3000 万元

【转化周期】1

【预期效益】

社会效益:15MW 有机热载体锅炉经未经过低氮氧燃烧技术改造前 NOx 排放达到 450mg/Nm3(折算到烟气氧量 3.5%)。改造后,经第三方检测燃烧器 NOx 排放 145mg/Nm3(约 71ppm),降低 NOx 排放达 67%,实现了 NOx 低排放,每年可减少 NOx 排放 2.5×105kg。同时 CO 排放为 0mg/Nm3。间接经济效益:有机热载体锅炉可达到 94.6%,降低能耗 4%以上。以 90%热负荷下年运行时间 8000 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约能源 1.45×107MJ,折合天然气4.05×105Nm3,减少 CO2 排放 8.02×105kg,为企业节约能源费用约 154 万元(以天然气 3.8 /Nm3计算)。

23、长效重防腐涂料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本项目使用于金属结构件的长效防腐涂料中,取得的技术突破:

1)研制复合型缓蚀剂 NJAI-5 型的组分的缓蚀效率都在 90%以上,涂层加入缓蚀剂的后使用寿命达到空白的 3.2 倍以上,达到了长效的防护效果。

2)低分子环氧树脂底漆主要特性:在钢材、铝合金、铜合金上均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酸性、耐盐雾、防腐蚀。

3)纳米改性环氧中间漆主要特性:具有良好的封闭性,阻止 O2H2OCL—等腐蚀因子的渗透,同时与底漆和面漆具有良好的施工性。

4)氟改性丙烯酸聚氨酯的独特结构使得涂料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超长的耐候性,涂料经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试验 4500 小时,漆膜未出现起泡、生锈、脱落、开裂、粉化等现象。室外可用 20 年以上。

【技术指标】

1)低分子环氧底漆附着力(拉开法)≥8MPa

耐盐雾试验≥1200 小时,(70±5μm)膜厚板面无汽泡、无锈,划痕处锈蚀宽度不大于 2mm

2)缓蚀剂:实际使用缓蚀效率>85%

3)氟改性脂肪族丙稀酸聚氨酯涂料(体系)

漆附着力(拉开法)≥10MPa

耐盐雾试验≥4000 小时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4800 小时(变色/级≤2、失光/级≤2、漆膜未起泡、未生锈、未脱落、未开裂、粉化等现象)

【技术特点】国家每年需要长效重防腐涂料在上千吨,国内企业没有生产技术能够生产。目前全部靠进口或者用氟碳涂料代替(在 C5-M 环境下,使用寿命小于 10 年)技术开发单位具有生产长效重防腐涂料的技术,并已完成了小批量生产。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产品可应用于对防腐要求较高的桥梁、船舶、风力发电、集装箱、建筑钢结构、石化等重防腐领域。

【专利状态】已申请专利 2

【技术状态】试生产、应用开发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2000 万元

【转化周期】1.5

【预期效益】该项目长效重防腐迷彩涂料在防腐性能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含量较高,市场预期需求量较大,主要目标市场为性能要求较高的军方市场和民用长效重防腐迷彩涂料市场,因公司需要短时间内回收成本,建立品牌,根据产品综合成本和市场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公司防腐年限 20 年的产品市场售价暂定为 8.42 万元/吨。如果企业年产 2000 吨重防腐涂料,可实现销售收入1.68 亿元(不含税),利润总额将超过 4 千万元。

24、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

【技术开发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技术简介】车辆电子一体化。利用总线控制技术,将 AMT 动力总成系统和车辆的其它电子控制系统合成一体,实现汽车各电子控制单元与检测元件、执行机构间的数据通讯,从而降低系统的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系统智能化。通过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使 AMT 动力总成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工况及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在系统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通过对重要控制参数的自动标定与在线标定,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自动记录和诊断车辆的故障,维护简便。

新型换挡操纵机构,实现迅速、精确换挡,具备实时反馈功能。实现对牵引电机的控制精确,反应迅速,减少换挡时间。

【技术指标】

挡位数量 4

输出功率 115/150kW

输出扭矩: 03700Nm

转速: 04500r/min

适用车型: 1012 米公交客车;

1012 米旅游客车(车速>100km/h);

1016 吨货车(车速>100km/h);

【技术特点】基于自动变速系统(AMT)的电驱动总成是实现电动汽车高性能的关键核心部件,对于电动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整车电力驱动系统效率,同时满足整车动力性要求,一般要在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后联结减速或变速装置,采用多挡变速器可在增强车辆对负载与工况适应能力的同时提高驱动系统效率,国内外常用的办法是采用电机加减速器直驱、AT 传动形式或普通机械变速器加离合器的方式。AT 的传动效率较低,机械变速器虽效率高但增加了离合器部件且不能实现自动变速。技术开发单位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纯电动汽车一体化动力传动技术,将先进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和多挡机械变速器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同时辅之以一体化自动控制装置,取消了传统的离合器,研制成功了一体化自动变速动力驱动系统,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技术水平,使电动汽车技术的关键总成获得突破,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 14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合作开发、技术服务117

【转化周期】1

【预期效益】基于 AMT 的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目前已实现了初步产业化,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产品的产业规模必将不断扩大,这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培育高端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

25、全权限发动机电子控制器

【技术开发单位】四川亚美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以其巨大的优点渐渐取代机械液压式控制系统。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器作为发动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该项技术是国外少数发达国家所掌握的尖端技术。该项技术已成为影响我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

技术突破:

1)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器,根据飞行员指令信号自动控制发动机起动、加速、减速、遭遇加速,确保发动机在工作包线内稳定可靠地工作于最佳状态,使发动机不喘振、不熄火,并对发动机提供超温、超扭和超转自动保护。——为国内首创。

2)以燃气发生器转速为基准自动进行双发匹配,提高双发协同工作能力。——为国内首创。

3)具有发动机状态监视、故障诊断处理和信息存储功能及与飞机系统间通讯能力。——为国内首创。

4)该型电子控制器具备自适应工作能力,无需与燃油执行机构和发动机及航空器进行匹配,是国内唯一具有互换性的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为国内首创。

【技术指标】

1)使用环境

a)工作温度:-40℃~+70℃,短时+85℃;

b)贮存温度:-50℃~+85℃;

c)使用最大高度:7000m

2)主要性能指标

a)在慢车时,燃气发生器转速的波动量不超过 2%

b)动力涡轮转速控制时,稳态误差不大于±0.2%,动态超调与欠调量均不超过 6.0%

c)燃气发生器转速双发匹配精度优于±0.5%

【技术特点】全权限发动机电子控制器,为直升机提供动力管理;属于 600kW级双发应用单通道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器,具有自动控制发动机按最佳的控制规律起动、加速、减速、遭遇加速,确保发动机在工作包线内稳定工作,使发动机不喘振、不熄火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 N1 限制、动力涡轮输出扭矩限制及动

力涡轮超转保护等保护功能;自动进行 N2 转速恒定控制、双发匹配等;具有状态监视、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及信息存储能力。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动力与传动领域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 18 118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融资、面议

【投入需求】6400 万元

【转化周期】1

【预期效益】鉴于航空工业对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突破航空技术瓶颈符合国家利益,而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研制与生产突破了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始终受国外限制的技术壁垒。因此,大力发展军用发动机及其控制技术,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发动机市场,发展军转民技术,将会极大推动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全权限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目前已具备年产 250 套的生产能力,每年将新增销售收入 2.5 亿元。

26、低温等离子体工业废气治理设备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技术简介】低温等离子体废气治理技术是集光、电、化学氧化于一体的空气净化技术,是涉及高能物理、放电物理、放电化学、反应工程学、高压脉冲技术等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该设备使用电晕放电形式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可有效处理工业烟气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如甲醛、有机氯化物等,单台处理风量可达 20000m3/h,综合有效处理效率不小于 80%,同时该设备针对大气量废气处理需求,研发大功率高频高压电源技术(30kW),采取高压闪络因子检测控制技术,将闪络因子控制在 10 /分钟内,提高电源可靠性;自适应控制技术,同时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现已完成两套低温等离子体废气治理设备生产销售。低温等离子体设备是一个电子放电系统,通过将超高频、超高压电流施加到

一个与六边形金属管同轴的细金属线上,引起电晕放电(coronadischarge),产生大量高能电子,高能电子与周围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产生化学上活跃的基团,从而形成低温等离子体。

【技术指标】

输入:额定输入电压:三相四线制,380V±10%

额定输入频率:50Hz/60Hz±5%

最大输入功率:30kW

输出:

输出电压:0-50kV 连续可调;

输出电流:不大于 600mA

单台设备最大处理风量:20000m3/h

风压:不大于 300Pa

风速:不大于 7m/s

可靠性及维修性:MTBF2000hMTTR0.5h

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10°C+40°C

存放温度:-15°C+55°C

相对湿度:25°C 时≤95%45°C 时≤80%

体积和重量

设备占地:50m2

重量:不大于 4.5T

安全及保护性要求最大输出闪络次数:10 /分;具有智能故障逻辑判断高压重启功能;具有抽风、水冷、发生器门未锁等安全联锁高压保护功能;具有高压输出开路和输出短路保护功能;具有发生器内电晕丝熔断检测和保护功能;具有高压打火保护高压电源功能;具有交流过流(高频高压变压器一次侧短路)IGBT 保护功能;具有 IGBT 和变压器油箱过热保护功能。检测和监控要求

对外控制口:标准 RS422 双向串行接口;能实时监测并通过 RS422 串口向控制台上报电源的工作状态、故障信息和电源高压电压、高压放电电流、机柜温度、油箱水温等实时数据信息;具备通过 RS22 串口接收控制台发送的远程开关控制和工作状态参数设置命令,以实现控制台对电源的远程遥控控制的功能。

【技术特点】

1)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工艺,确保废气治理后,稳定达标排放;

2)针对厂家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放废气特点,分别选用相应的废气治理技术和工艺,缩短废气处理流程,降低设备运行费用;

3)精心设计,选用优质材料,以使设备耐酸、耐碱、耐腐蚀,并确保设备质量优良,操作方便;

4)设计、安装废气收集系统以及主体设备和辅助配套设备,合理布局,方便管理。产品优势无二次污染;可同时处理多种复杂组份的工业废气;处理流程短,即时性强;处理效率高,能耗低,使用范围广;使用过程中无需其他消耗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设备可根据废气浓度、温度、湿度自动调整运行功率,运行和维护成本低。国内外情况对比本产品与国内外相关产品的对比表如下:

产品 参数 低温等离子体 工业废气治理 设备 派力迪石油化工、废气处理设备、克利亚宝田聚酯、气处理设备 APP

适用范围:工业烟气、甲醛、氨气 氨气 甲醛 工业烟气、氨气

单套 处理 气量 20000m 3/h 2000m 3/h 5000m 3/h 10000m3/h101

功率 030kW

可调 7kW 4kW 10kW

处理

效率 不小于 90% 80% 75% 75%85%

处理方式

电晕放电低温

等离子体+

化氧化预处理喷淋塔+除水器+低温等离子体+深度催

化氧化塔碱洗+低温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低温等离子设备主要应用于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以及有害粉尘的去除。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服务

【投入需求】200

【转化周期】1

【预期效益】2014 年上半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产量约 21.28 万台(套),同比增长 16.0%左右,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约 1100.96 亿元,同比增长19.0%左右;2014年全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产量约50.51万台(套),同比增长 20.24%左右,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约 2540.2 亿元,同比增长 21.0%左右。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速度快、运行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有效缓解当前环境污染的严峻问题。本产品相较于市场现有产品,具有处理效率高、输出功率大、处理废气流量大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ade945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d8.html

《军用技术转民用项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