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0-12-13 03:1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公开课)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育英二小 张慧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读通并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拓展送别诗。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仙李白写的一首有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能来给大家背一背(

指名2-3人背诵,正音)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用朗读将自己再次带到那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中去!(生配乐齐读)

2.师:这首送别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带着这份感动,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第二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1.师: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我一起写诗题(停顿板书),我先写一个字“送”,大家猜猜接下来我会写几个字为什么(指名2-3人回答,从中理解“使”、“元二”、“安西”)

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诗题的含义(指名1-2人回答,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齐读诗题。

(二)知诗人

1.师:作者是谁(王维)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指名2—3人回答,师讲述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故事:王维和元二都在朝中做官,元二被派往安西,王维赶来送别并写下了这首诗)

2.【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和绘画大师,人称“诗佛”。王维曾担任尚书右丞,所以称他“王右丞”,他描写的自然山水诗歌和孟浩然创作的一样出色,所以他俩并称为“王孟”。苏轼赞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一背)】

(三)读诗文

1.师:这对好友之间的送别场景又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轻轻打开书本,赶快去读一读古诗。

提示:A 至少读三遍,读准诗句; B 找出诗中所有的地名。

2.生自由读,指名3-4人朗读。

反馈:读准诗中的四个多音字(朝、舍、更、尽,随机板书、出示)

3.师:咱们一起有节奏地读读这首诗。(出示节奏线,师示范,同桌合作读,指名2-3组读,齐读)

4.反馈:诗中的地名有哪些(指名答,安西、渭城、阳关,出示地图明确地点

“渭城”:是当时的送别城,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因而此地的客舍特别多,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师: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元二即将远赴安西,王维特意到渭城来送别。

5.师:可见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让我们走进古诗,感受诗人笔尖的景与情。

(四)解诗意

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每句诗意。

温馨提示: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汇报: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由词到句来汇报。(指名4-5组汇报)

示范:“渭城朝雨浥轻尘”,我们了解到“朝雨”是清晨的雨;“浥”是湿润、滋润的意思;“轻尘”指轻飘的浮尘。诗句含义:渭城清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2.其他小组补充,老师及时纠错,最后男女生分角色齐读。

(五)悟诗情

1.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读读诗句,看看插图,说说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景物或者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板书:景)

反馈:朝雨。 理解:朝:早晨。浥:湿润。

客舍:旅店,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

柳树:什么样的柳树?(清新的、绿绿的……)

“柳”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以上景物学生边讲述老师边画图、板书:朝雨、客舍、柳色,创造情景)

2.师:多美的渭城啊!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种美吗(指名2-3人读,男女生配合读)

3.师: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渭城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苍翠欲滴。多么美的渭城啊!老师配乐描述画面,渲染情景,引导全班再次齐读这两句)。

4.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师过渡: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的好友将去什么地方(生答)远赴千里之外的安西,中国最西边的一个遥远的地方。(安西图片)看,用你学过的词语概括安西给你的印象(

荒芜人烟、寸草不生……)我们来看古人所描写的一首安西的诗。

(出示诗句),你从中又了解到了安西的什么?路途遥远,环境恶劣,在那个没有火车、汽车的的时代,靠骑马走到安西,3000多公里也要半年之久,这一路上会遇到多少困难!

师:然而身负朝廷的使命,不得不离开,遥望安西、渭城两地,你们来对比看一看,渭城这里怎样,安西那里又怎样(出示图片,指名2-3名学生答: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此时如果你就是王维,面对好友要前往安西,你会有什么感受(指名3-4名学生答,难过、不舍、担心……)

师:诗人怎么舍得让元二去安西?然而所有的不舍都只能化作两句诗:

(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齐读。

(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话是说不完的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对于一对友谊深厚的朋友,这不仅仅是一杯酒,这酒里还有很多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你来读一读。(指名4-5名学生答,答完后再请他读一读这两句,师随机板书:劝、更、尽,也可让学生上台板书他想到的关键词)

反馈:酒中有离别,因为喝完这最后一杯,王维和元二从此分别。 

酒中有伤感,好友分隔两地,岂能不令人伤怀?  

酒中有无奈,谁愿意与好朋友分离呢?无奈这是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  

酒中有祝福,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  

(3)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一份(生答,板书:情,酒诉真情送故人)一种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这份痛心,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5.师: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送别竟成了永别。然而这份不舍之情却永久地被记录在诗句中。就是因为有了这份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让我们边听边感受,在音乐声中把他们的深情厚意读出来。(齐读整首诗)(课件出示)  

6.师:学到这里,谁能为大家背一背整首诗(学生展示背诵古诗,指名3—4人)

三、课外拓展

1.师:多么感人的离别之情。在古代,这样的送别诗数不胜数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简单介绍)

2.预习单上我也让同学们课外积累了一首送别诗,现在谁愿意大声地分享一下(指名3-4人)

四、总结回味

美好的时间总是很短暂,这节课学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最后,让我们在一首优美的送别歌曲中再次去体会那离别的深情,学会珍惜美好的当下。(出示并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景:朝雨 客舍 柳色   

酒诉真情送故人  

情:劝 更 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2630b8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fb.html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公开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