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1-02-18 04:5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幼儿教育案例及答案

一、小军是个 3 岁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 可 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插塑 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 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 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 的角度分析的这一类行为,并为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 岁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 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 力还很低, 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 和自身的行动 分不开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离开所接触的事 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 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 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 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小的 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 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 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 通过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平时父母要多教、 多和 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 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 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 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 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 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 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 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 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例如东西拿不到怎 么办 ?皮球滚到哪里去呢 ?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 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 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积累丰富的经验, 这些 都是提高小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一天,是中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 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 在离园前, 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 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 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 孩子们纷纷举着糖 果欣喜地说:“这是过生日,发给我的糖。 ”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 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 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 “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 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 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 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 ”当时,听着就感觉一阵后 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 多可怕的事情,连忙询问果果: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 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 “没有。” 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 了再玩。”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 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 有的话要立即上医院进行检查。解析 “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乐 的事情,却因糖果发生了不愉快,甚至导致幼儿生命危险,再次给教 师敲响了警钟, 不能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 对教师以后的工作也是一 个提醒和督促。幼儿园中, 除了幼儿带来食品与大家分享,而且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幼儿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 会非常留意提醒幼儿 将糖果带回家吃。 孩子们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门与家长一起回家时, 他 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 经常是边吃边在幼儿园中玩耍, 家长则 会让孩子自由地在园所里奔跑、游戏,家长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或 是俩俩聊天,或是坐在花坛边休息,这时就是发生危险的隐患。孩子 发生意外事故, 这是作为家长、 幼儿园、 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 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 身体机能发展不完 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 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 免的。一方面, 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 工作;请家长不要带圆形的硬糖等食品来幼儿园分发,离园时,教师 向家长告知分发食品的情况, 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 家长接好幼 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 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 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第 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 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 的伤害。目前, 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 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 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 如 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 、“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 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 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 重智力培 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 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 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解析 1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 “对幼儿实施体、 智、德、 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一目标是确定 幼儿园教育任务、 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 国家通过这一目 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 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 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 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并 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 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 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 故。 ' 3 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 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 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 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 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 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 3 岁孩子照葫芦画瓢, 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 这就是说, 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 年龄特征和规律的, 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 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的过程, 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 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

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

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 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 幼儿的全面发展, 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 损伤儿童 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 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星期一,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 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 再回到幼儿园后, 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 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 家长是怎么教育的 ?”站在一旁的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 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老师

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 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 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 真拿这 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

理 论 , 分 析 和评论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 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解析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 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 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 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 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 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 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

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 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 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 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 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 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 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 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 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 了解幼 儿教育。 2 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 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 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 新《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 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 共同 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 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 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 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 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 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 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 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 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 方法的脱节, 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 工作。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 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 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 其观点是片面的、 错误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 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 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 语言要简单明确, 容易被幼儿接受; 说话的态度要友善, 比如: “我 很喜欢听到你的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3c0395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e.html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