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景写哀情(教师版)

发布时间:2019-02-24 18:22: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中“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知识链接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这就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以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加入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哀景抒乐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难传之痛。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进一步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那么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

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聚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这就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本来就有依依不舍之情,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心情。

四、《骆谷晚望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解读:通过题目正文及小注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作者失官之后的傍晚,心情应该是失落悲愤的,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出现一副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但诗中去国还家使作者断肠露出诗人失官还乡的愁怀。这就出现了情和景相反的情况,是乐景写哀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1)开头五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美景?写这幅美景有何作用?(2)略析这首元曲主要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方式。

(1)描绘了一幅南方水乡的清秋美景,秋烟朦胧,波平如镜、小船摇荡,姑娘语柔笑甜。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但这却使诗人的旅愁和乡思更加强烈。所以用乐景为哀情铺垫蓄势,使哀情表达得更强烈、感人。(2)主要的艺术手法: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相反相成,艺术感染力强。主要的表达方式:前五句写水乡美;后三句抒思乡苦,描写反衬抒情,写法别致。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附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做出简析。(3分)(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的内容,从诗歌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5分)

1)上联当中”“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2分,共计3分)(2)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乐景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分析诗中的”“二字在描写上的作用。(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一个字写水鸟的碧色衬托其翎毛之白,碧白相映成辉;一个字写鲜花在山青的映衬下红艳之极。(2)以乐景写哀(或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幺?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浣溪沙/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土不闻鸿雁言,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诗人的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分析。(4分)

1)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乐景写哀”1分)。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画图”1分)。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泥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与万物盎然形成反差,更显弱不禁风。(画面展开,结合作者情况分析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a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①前人在评价诗歌表现手法时,有所谓乐景写哀情的说法,本诗就含有这种手法。请指出本诗的乐景哀情。(2分)②请简要分析乐景哀情是如何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2分)

乐景就是由红叶青山构成的艳丽画面,哀情是离别的哀伤情感。②这二者看似不协调,但二者恰恰构成一种反衬:景色越美,越能显示出欢聚的难舍和离别的难堪。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雨望花/崔涂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注:避秦,即逃避秦末乱世。此指逃避唐末乱世。

古人论诗有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之说,意思是用萧条凄凉的景物来抒写欢愉的心情,或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悲伤的心情。这首诗属于哪种表现手法?为什么?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此诗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春雨知时,蒙蒙飘洒,弥漫江面;春风吹来,到处散发着野梅的芳香。纵使眼前好景迷人,好风留客,却只能更加触起诗人细雨春潮般的思乡之情。

哀景写乐情

暮过山村》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鉴赏]

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怪禽”大概是鸱鸮一类的鸟。这种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本色。
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
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65677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5.html

《以乐景写哀情(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