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了解歌行体的特点。记名句,丰富积累。 2.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品味音乐描写艺术,训练朗读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描摹音乐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同” 解决办法
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活动:学生重点阅读琵琶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作者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建议用三课时
预习案
一、引入: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对别人说:“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人们请来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泪,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共鸣。《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会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欣赏作者化琴声为美妙诗句的非凡本领,探究作者泪湿青衫的原因。
二、预习
1.结合注释,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2.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与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迁谪意”跟诗的第四段对应。由此了解故事的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切实完成。

三、文学常识 1)关于“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吟、曲无严格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2)关于作者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四、背景资料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歌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五、正音释义:

1.完成《聚焦课堂》(大)P35-P36:一至五题。 2.补充:
1)字音:湓(pén 虾蟆(há ma 篦(bì 春江花朝(zhāo 嘲哳(zhāo zhā 2)释义
左迁:贬官、降职。 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回灯:重新掌灯。 掩抑:掩蔽,遏抑。 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 沉吟:默深思的样子。 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等闲:随随便便 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 坐:退回(原处)坐下。 掩泣:掩面哭泣。
六、整体感知: 1.小序有何作用?
参考: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按段落用七言的句式为诗歌拟五个小标题。
参考:1)江头送客闻琵琶;2)江上聆听琵琶曲;3)歌女倾诉身世苦;4)同病相怜伤迁谪;5)重闻琵琶青衫湿。
3.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言并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体会,为总结艺术手法时作训练准备。
探究案
一、第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参考】“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再用“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的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总之,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二、诵读,体会描摹音乐的妙处,领会表达的感情。
1.文回答诗人是怎样对琵琶曲进行描写的?从内容表达上看有何作用? 【参考】 琵琶女弹琵琶一段是全诗的重点。作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琵琶曲进行了精彩而细腻的描写。
①弹奏的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些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了技艺之高超。

②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松弛有度。
③听众的反应:“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写出了听众如痴如醉,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④贴切的比喻: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泉流冰下”等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 ⑤环境的点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2.体会音乐的特点。
【参考】“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出了乐声的繁密、粗重,急聚;“小弦切切如私语”描绘出乐声的幽细、委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则通过手指灵活交错的拨弦,突出乐声的圆润、立体性;“间关莺语花底滑”则突出乐声的清脆、婉转;“幽咽泉流冰下难”把乐音的哽咽、艰涩表现得恰到好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则是休止后的一江湍流奔涌而出,突出声音的雄壮、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干脆、利落。
3.联系全诗根据乐声的起伏体会琵琶女的感情的变化过程。
参考 要切合诗歌主旨。感情由欢快转入凄苦,再由凄苦无声,最后呈现出的是激昂愤慨。
三、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你认为呢?(研读序及全诗) 相同点:
本是京城女
a.来自京都
去年辞帝京 誉满京都名艺人
b.出色才能 天涯沦落
才华横溢大诗人 年长色衰守空船
c.落泊失意
直言相谏遭贬谪

因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白居易才从琵琶曲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限感慨,同时,也点明诗歌的主题。
四、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五、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也称表达技巧)鉴赏,包括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互文、对比、对偶、谐音、双关、反复、借代、通感等)和表现手法(对照、烘托、对比、象征、用典、详略、以小见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寓情于景、融情入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以乐景写哀情等)
1.详略安排。
这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这首诗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就事件来说,略写送客,详写听乐;就人物来说,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就人生的阶段上说,写琵琶女,详昔而略今;写诗人自己,则略昔而详今。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仔细吟味,写琵琶女的自述,也是从诗人转述的角度道来,却无一不是她的心绪神情;写自己的贬谪之苦,虽然是直抒胸臆的独白,但又时时隐现出同病相怜的意味。
2.侧面烘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1)找出侧面烘托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的句子。例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选择一处按“点明手法+结合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 表现了什么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进行赏析。
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参考】诗人运用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船”“舫”“悄无言”和“江心”“秋月白”,营造了寂静的氛围,从侧面烘托出琵琶曲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3.比喻等其他艺术手法自由赏析展示,注意答题思路的指导。
六、朗读指导:
请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然后放课文磁带(最好是配乐朗读)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如此范读有替代讲解、创造课堂良好氛围、帮助学生记诵等作用)
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诵读指导——诵读这首诗要注意诗中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入诗的意境,读得凄楚动人。

1.开头部分:前六句要读出悲凄的气氛。读最后两句,情绪应有变化:“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这就是《序》中说的“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表示主客俱已进入音乐境界中,忧伤暂被驱散。
2.关于音乐描写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3.关于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可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划分层次,每层后宜作一顿。
4.关于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要读得慢些;“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述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祈请,应读得恳切。
5.结尾部分:开头两句承上叙事,要读得平缓些。中间两句转入抒情,当用低沉声调。最后两句用问答式,问后宜作稍长停顿,然后徐徐作答,这是全诗抒情的高潮。
诵读不单纯是为了记诵,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种鉴赏手段来运用。
练习案
《聚焦课堂》(小),分课时布置。

【课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680fcb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37.html

《琵琶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