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音版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2020-02-05 14:4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音版】



  道(dào)冲(chōng)而(ér)用(yòng)之(zhī)或(huò)不(bù)盈(yíng),



  渊(yuān)兮(xī)似(sì)万(wàn)物(wù)之(zhī)宗(zōng).



  挫(cuò)其(qí)锐(ruì),解(jiě)其(qí)纷(fēn),



  和(hé)其(qí)光(guāng),同(tóng)其(qí)尘(chén).



  湛(zhàn)兮(xī)其(qí)若(ruò)存(cún),



  吾(wú)不(bù)知(zhī)谁(shuí)之(zhī)子(zǐ),



  象(xiàng)帝(dì)之(zhī)先(xiān).



  【译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就像一个大容器,但它里面所蕴涵的内容,和运用的领域是用之不竭的。第一章说过“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所以说真正没有私欲的事物,我们要观察他们的微妙之处,对于有私欲的事物,我们要观察他们的欲望所达到的程度,对于不断的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的深入细节,我们不断的发现微妙之处,不断的充实“道”德内涵。



  “渊兮(yuānxī),似万物之宗”“道”是万物的内在本质,就像是万物发源的根源一样。“万物”也就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宗”是指祖宗。“似”就是好像,而不真正的是。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在我们不断的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消磨认识的锋锐部分,消除跟中认识的意见分歧,融合各种观点的光辉,最终形成共同的观点。“道”似就是好象存在,却又深奥莫测。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们不知道“道”是怎样产生的,好像是在天地形成之先,也就是说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道”了。

  扩展阅读:《道德经》主题思想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赏析



  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再大的树木,也是从一颗小树苗开始长起来的;再高的塔台,也是用泥土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若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想做一件难度很大的事,要从这件事最容易的地方下手;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先要从最细小的地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工作还是学习中,都应该从细节入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想高人一等,脚跟离地,用脚尖站立的人,是站立不稳的;想迈开步子再大一点,把胯部打开的人,是无法走路的。人生可以有梦想,但是不能超越现实,好高骛远,否则贻害终身,寸步难行。



  四,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轻浮,是不懂得自重是根本;浮躁,是不懂得安定才是王道。所以君子每日的行为,都展现稳重、安定的样子,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急躁不安。



  五,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处理困难的事情必然从容易处下手,处理大事也必须从细微处开始。所以,圣人从不好高骛远,而是大处着眼,小处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成就了大业。



  六,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够从事情的细微之处发现真理,才是明智的表现;能够坚守柔弱的信念,才能以柔克刚,成为真正的强者。



  七,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永远没有名字可以形容,简单质朴,虽然小而不见,但是天下万物没有能让它屈服的。人生真正的快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难求,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守住简单、质朴,就会找回人生真正的快乐。



  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根之人闻道后,恍然大悟,马上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中根人闻道后,半信半疑,似懂非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毫无所得;下根人闻道后,难以置信,置若罔闻,甚至大加嘲笑。如果让下根之人听了以后不觉得可笑的话,那就不是什么真正的道了。



  九,不自见,故明。——《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不自以为是,坚持己见,能听取别人的建议,就能正确客观的看清问题,这样才是明智。相反,愚蠢的人刚愎自用,受到别人一点点批评就会大发脾气,即使别人是对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也会反驳而不听取。



  十,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真正体悟大道的人,知道无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大道的本质,所以就不说;能用语言描述出大道来的人,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的体悟大道。放在生活中就可以这样解释:有智慧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发言;随意发言的人,肯定没有智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6853d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d.html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章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