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 - 屈原

发布时间:2020-02-29 01:07: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屈原
   原文: 译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宜修,而不丑兮。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所作,按王逸《楚辞章句》为《九章》第八篇。
《橘颂》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作者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精色内白”“文章烂兮,而且它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再如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志向的表达。
诗人以橘树自喻,全诗细致而又精确地描写橘树的生长气候和外在美,又进一步地赞颂它高洁、孤寂超脱、特立独行的内在品质。表达了诗人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意志的坚定。她用绚丽芬芳、明洁丽朗、富有个性的诗句来体现出诗人的风格。
【赏析】
《橘颂》可分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本诗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
诗歌写作的艺术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橘颂》全用四字句,以兮字为叹。这种句式简朴而有节奏感,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全诗通过对橘树的歌颂,抒发了诗人自己坚贞不移的高洁品格,也表达了自己与橘相知相交之情,洋溢着一种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充满了诗人热爱祖国的真诚。《橘颂》 不仅是对一个坚贞美丽性格的肯定,更是对一个坚贞美丽灵魂的歌颂。

橘所特有的品质正和屈原自身的品质相符,橘树成了诗人的化身.那么,诗人借橘颂扬了哪些思想品格?
  一、受命于天,故土难离,恪尽职守的使命感
  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晏子春秋六杂下》载:“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可见橘忠于生养它的土地,具有不可迁移的本性,橘生于江南,不可迁徙,是因为它受命于天的固有本性,扎根深厚,不可移易,橘的这一根本习性便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屈原生于楚,长于楚,对楚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忍离开楚国,而且他把这一信念铭记于心,从不变更.屈原正是以橘树来自比自己的品质的,作者既是写橘,又同时写自己的宗国之情和乡土之恋,这也是屈原在其作品中屡次表明他不愿远走的原因.也正由于秉承天地所赐的重任,他恪尽职守,忠实于楚国,为楚国的富强努力.《橘颂》作者借歌咏橘树故土难离之天性,鲜明、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绝不远逝的坚定志向.
  二、理想远大,崇尚独立,坚定不屈的人格追求
  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表达过对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绝不肯向凛寒屈服.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再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束全篇,在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
  怀抱远大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是屈原精神之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自任,重人格修养是一种精神.战国时期多游说之士,他们朝秦暮楚,可以为任何肯任用他们的诸侯服务;而屈原则是乡土观念、国家观念极重的人,所以特别重视受命不迁,强调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种品格是屈原一生的信仰和精神支柱.《橘颂》是屈原高尚人格和个性的一个缩影.屈原不随波逐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压力不断求索,去实现自己助君强国的伟大抱负.正如其在《离骚》中所言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则喜欢以加强自身修养为乐.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动摇,难道我的心会害怕受到惩罚而改变?屈原总是时时鼓励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与未来.诗人对橘树由外貌到内质进行了热情的赞美,但诗人最看重的还是其独立的节操,表现了屈原对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品德精神的敬仰和爱慕,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屈原坚信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思美人》),即使芳草与污秽混杂在一起,芳香的花也自能从中显出.
  三、信念坚定,乐观开朗,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橘颂》全篇以乐观开朗、昂扬奋发的格调,表现出对现实自足、对未来自信的饱满积极的情绪特征.全篇通过咏唱橘树的外形、内质等,以拟人化的方法,抒发诗人主观的情感志向.犹如初踏征途的旅人,对未来的目标充满坚定的信念,但对未来的艰险尚无切身的体验;在理性上已做好献出一切甚至生命的准备,但在感性上还没有真实经受到种种磨难灾祸迎顶压来时内心所产生的痛苦、悲哀、愤怒和绝望.作为屈原早年的言志作品,《橘颂》以其明朗开阔的情感基调,华丽绚烂的辞章句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不仅在《楚辞》中,乃至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作品通过类比联想,托物言志,纷繁美盛的后皇嘉树与英姿勃发的青年屈原叠印,独立不迁、深固难徙的自然本性与屈原的完美人格统一,客观事物与主观心理巧妙融合,其所确立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的宏大志向以及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的自我勉励绝不是纨绔子弟与庸常之人可比的,全诗没有忧伤愤懑的情绪,相反,它充满着意气风发的昂扬情调.《橘颂》体现了屈原坚定的信念和清醒处世的人生态度,他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仍要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6a2c07a6c30c2259019e7b.html

《橘颂 - 屈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