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19-10-20 01:14: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材简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教学要求:

  ⑴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⑵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⑶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掌握选择课外读物和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⑴说出有哪些途径可以找到图书。

  ⑵说出在图书馆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

  ⒉总结:知识如同大海,人一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何况书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⒈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⒉观察的一页最上面的图。讨论:

  ⑴图中的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

  ⑵确定好自己所需要的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呢?

  ⑶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那一类的,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拿一本书讲解:封面、书脊、根据书脊确定自己是否需要。

  ⑷指导观察书上第一页上面的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又应该怎样放回去?为什么?

  ⑸观察下面的图,讨论这名学生在做什么?

  三、作业

  课后到书店或图书馆去选择自己要的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说出读书时应有怎样的姿势?

  ⑵能分析出应该在什么地方做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

  二、训练

  ⒈观察第三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⒉观察特写图

  ⑴说说这位同学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⑵学生摆好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⒈讲述:作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加记忆效果,以便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⒉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作记号呢?观察文字图。

  说说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⒊小结学法:刚才观察了第2页,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4人一小组,按刚才的学法自学剩下的图文。

  ⒋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⒌小结:做记号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运用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观察插图。

  ⑵能运用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观察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字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聪聪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

  ⒈观察第5页下面的图,讨论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指名说。

  小结:①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还有一座雕塑。

  ②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十分重要。

  ⒉总结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

  校园一角是静态的,该如何观察呢?

  ①同桌讨论。

  ②指名说。

  ③教师小结。观察事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按一定顺序;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第四、要观察以后再动笔。

  ⒊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画中的校园一角。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评议。

  ⒋⑴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们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⑵看的4页下面和的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⒈一起刊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指名说。

  ⒉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的事物呢?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小结。

  ⒊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评议。

  ⒋①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②指名说。③评议。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门学的非常认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一、天安门广场

  教学要求:

  ⑴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⑵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⑶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说出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

  ⒉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

  ⒊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

  二、初读课文

  ⒈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

  ⑵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

  “碑”的关键笔画“ノ”,“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

  ⑶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

  ⑷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一段

  ⒈指名读,其余思考:

  这段讲了什么?

  ⒉讨论:

  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⒊朗读。

  六、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注意间架结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⑵能背诵课文46段。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领袖 宣告 纪念碑 雕梁画栋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尽收眼底

  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⒈指名读23

  ⑴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

  完成课后第四题。

  ⑵出示挂图,重点理解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同时注意观察点的不同。

  ⒉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它雄伟壮丽的?

  重点理解“雕梁画栋、潘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在此基础上朗读。

  ⒊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

  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讨论自学。

  ⑵理清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如何描写,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指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⑴“向往”是什么意思?

  ⑵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

  ⑶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

  ⑷齐读第4自然段。

  四、讲读56自然段

  ⒈小声读,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

  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

  ⒉再读第5自然段,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

  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体会句子中的深刻含义。

  训练朗读。

  ⒊小声读第6自然段。

  ⑴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

  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

  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

  ⑵背诵第六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⒈练习背诵。

  ⒉课后小练笔:描写一处景物,要求按方位顺序。

  二、虎门销烟

  教学要求:

  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⑵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⑶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⑵能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

  ⒈扣图引题

  出示林则徐画像,简介人物,提出问题: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⒉板书课题

  ⑴介绍虎门的位置,圈点“销烟”什么意思?再点“烟”指什么?

  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时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

  ⑵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⒈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⒉读后讨论: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

  ⒊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⑴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读准声调。

  ⑵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

  三、指名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指读,逐段读顺句子。

  易错之处,集体纠正。

  四、学生再读课文,互听互评

  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那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经过(45),给课文分段。

  分段方法:11223566112566

  (学生说清理由,两种方法都可以)

  六、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理清课文层次。

  ⑵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引入重点段

  ⒈齐读课题,《虎门销烟》告诉我们本文主要写什么?

  ⒉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一段。

  二、讲读课文

  ⒈讲读第一段。

  ⑴读中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

  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

  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物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

  ⑵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

  ⒉讲读35自然段

  ⑴默读,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那一段最具体?

  使学生明白全文紧扣题目,重点写了“销烟”的经过。

  ⑵指读第三自然段,练习分层。

  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

  ① 学习第一层(13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

  (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

  朗读,读出气势。

  ② 学习第二层(45句)

  怎样硝烟的?边读边归纳,“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但不凌乱,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清层次,体会“先……再……然后……”这一具有顺序的描写,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

  ⑶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展现当时场面,突出这一壮举大快人心。

  ⑷朗读第五自然段,突出数量词,体会销烟时间长,数量多,战果辉煌。

  烟渣被卷入咆哮的大海,想象是什么样?暗示什么?

  ⑸齐读,体会。

  ⒊讲读首尾两段。

  为什么说“值得纪念”。朗读。

  三、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先后顺序将事情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默写词语,创设情境为下面说话作准备。

  二、 复述课文

  ⒈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样一步步说清楚的?

  ⒉讨论思考,小组练习。

  ⒊根据板书自己练说。

  三、 练习说话,写话。

  ⒈出示文中片段“……先……再……然后……”。

  ⒉教师总结。

  ⒊回忆刚才默词的情景,小组讨论,老师怎么做,自己怎么做,练习说话,互相交流。

  ⒋引导回忆生活中那些事须分几步完成,帮助选材,开拓思路。讨论。

  ⒌写片断,当堂评析。

  三、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⑶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⑵能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⒈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通过提问,简介徐悲鸿。

  ⒉板书课题,理解。

  ⑴齐读,“励志”是什么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⑵读题目质疑。

  二、 初读课文

  ⒈自读课文。

  ⑴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⑵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⒉试读课文

  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⑴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⑵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⒊学写生字

  ⑴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因。

  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

  ⑶学生描红。

  三、在读课文,理清段落

  ⒈自由读、思考:

  ⑴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⑵讨论归纳分为三部分。

  ⒉练习分段

  ⒊指名安分好段落朗读课文。

  四、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⑴能说出徐悲鸿如何励志学画?

  ⑵能说出文中深刻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⒈指读生字词。

  ⒉辨析多音字。

  二、 细读课文

  ⒈读题引入,齐读课题。徐悲鸿立下了什么志向?小声读1-3自然段。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体会徐悲鸿说这句话时的想法及心情,讨论为什么这么激动?

  ⒉指读外国学生的话。

  ⑴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

  ⑵那一句话最使我们气愤?

  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体会此时徐悲鸿的心情。

  ⒊齐读第3自然段,了解此时徐悲鸿的想法,再指读已出示的“必须用……”这段话,体会此时徐悲鸿内心世界。

  ⒋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

  ⑴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冤句比较体会,体会原句的生动。

  ⑵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几个词语。

  ⒌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解释。

  讨论:徐悲鸿花了多少工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

  抓住“每逢”“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词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

  ⒍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

  讨论归纳出:a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外国学生震惊,佩服。

  ⒎重点分析第8自然段。

  ⑴指读外国学生说的话,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分析,读中感悟引起变化的原因。

  ⑵徐悲鸿此时内心的想法呢?再次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中国人”这句话。

  ⒏总结全文

  练习一

  练习内容:

  本次练习安排了7道题目,内容包括ü上两点的省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把句子补充完整,熟记成语,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毛笔字。其中,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练习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 完成第一题

  1. 自读,读准字音。

  2. 指读,正音。

  3. 带点字的韵母中都有什么韵母?

  4. 为什么有的韵母加两点,有的不加?

  二、 完成第二题

  1. 自己做题。

  2. 汇报练习情况,集体订正。

  3. 小结音序查字法。

  三、 完成第三题

  1. 读题。

  2. 第一句缺少什么?你能针对第一题提出什么问题?

  3. 指名补充完成句子。

  4. 用这种方法完成以下各题。

  四、 完成第四题

  1. 读词语。

  2. 同桌交流,理解词语。

  3. 讲你所理解的词语告诉同学们。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释。

  五、 完成第五题

  1. 自读。

  2. 谈谈对语句的理解。

  3. 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结合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音量说话。

  教学过程:

  一、 读题,明确题意

  1. 读题,看看题目中说了什么?

  2. 生活中我们说话的音量是否保持不变?

  3. 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 结合场景练习

  1. 看第一幅图,这是在什么地方?

  2. 在这个环境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音量说话?

  3. 学生用“我们的教室”这个题目说说。

  4. 观察23幅图,说说该用什么样的音量说话,并练习。

  5. 指名上台练习,看看说的音量最合环境要求。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字形

  1. 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 观察木字旁和提手旁有什么特点?

  3. 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 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五、老师,您好

  教学要求:

  ⑴学会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文中重点语句的寓意。

  ⒉能有感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引入

  同学们平时在校园里见到老师都会微笑着喊一声“老师,您好!”那么当你们长大了,那时你们见到老师会说什么呢?齐读课题《老师,您好》

  二、 初读指导

  ⒈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⒉正音:崇高、浸透、塑造、笑盈盈。

  ⒊指名读,指导长句的读法。

  ⒋学生自读课文。

  三、 讲读第一段

  ⒈指名读,这一节共有几句话?

  ⒉哪个词语点出了教师工作的意义?

  ⒊从那看出教师的工作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那……不……”是个什么句子?

  ⒋练习朗读,重点指导反问句。

  ⒌齐读。

  四、 讲读第二段

  ⒈自读。

  ⒉出示“笔尖飞舞……茁壮的新苗”

  抓住“笔尖飞舞、春蚕、笑语盈盈、甘露”等词语理解,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课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句生动形象。同时指导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⒊指导朗读。

  ⒋指名读。

  ⒌总结:引导学生有感情读课文,同时从“涌起、情不自禁”体会到祝愿的真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记住生字的书写。

  ⒉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⒈出示生字词大声念读。

  ⒉“铺、浸、禁”选择正确的读音。

  ⒊“霞、耀、崇”口头扩词。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⒈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铺”用熟字“哺”记忆。

  “浸”用熟字“侵”记忆。

  “霞”用熟字“假”记忆。

  ⒉指导书写。

  ⒊练习描红。

  三、 练习背诵

  ⒈自由练背。

  ⒉同桌互背。

  ⒊指名背诵,其余小声跟背。

  ⒋齐背。

  四、 课堂练习

  ⒈抄写词语。

  ⒉背诵课文。

  六、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⒈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⒉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

  ⒊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⒋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⒉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⒊小声再读课文,同座位互相检查。

  ⒋指读,把句子读通顺。

  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⒈讨论给课文分段。

  ⒉简单归纳主要内容。

  四、 审题指导

  ⒈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那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简单理解,不求深入。

  ⒉出示《水调歌头》自读。

  五、 指导写字

  耍、躺、隐、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复习

  ⒈出示文中词文,学生齐读,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⒉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此词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3自然段。

  二、 细读课文

  ⒈细读第23自然段。

  ⒉苏轼在中秋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理解“心绪不宁”。

  ⒊苏轼为什么思念他的弟弟?

  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读出感情.

  4.自由读第4自然段,之明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师生共同评议点出省略号,引导想象。

  5.试着背诵这段话。

  6.看图,注意此时苏轼的表情并不生气,为什么?指读第5自然段。

  抓住“就像”以词让学生体会到人世间很难十全十美,抓住“但愿”一词,体会并读出苏轼祝愿人们生活愉快的愿望。在紧扣“转念又想” 训练朗读,第45自然段对比度,在读中理解,加深体会苏轼的丰富情感。

  7.在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他会想到什么呢?

  8.出示诗词,指读,分别在文中找出表示意思的句子,读中体会祖国古典诗词的优美之处。

  三、 作业

  ⒈背诵456自然段。

  ⒉练习背诵诗词。

  七、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22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3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 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书写文中生字。

  2 能理清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从电视剧《三国演义》谈起,理清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

  2. 板书课题并解题。

  二、 初读课文

  学生根据注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三、 学习生字词

  1. 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尊、疏、潺、晌、塞凳子。

  2. 指导书写。

  提示“茅、尊、恭、卧”四字的关键笔画,“诸”子的撇要长,老师范写,学生描红。

  四、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1. 逐节请学生朗读,正音。

  2. 对容易读错地方,集体朗读。

  五、 学生再读课文,互听互评

  六、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 明确课文重点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2. 练习分段。

  七、 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2. 能说出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2 默写生词。

  3 口头生字词扩词。

  二、 细读课文

  1. 讲读第一自然段,归纳段意,明白刘备拜访诸葛亮的原因。

  2. 细读第24段:

  3. 默读3个自然段,让学生了解第三次拜访的过程。

  4. 讨论:关羽和张飞为什么不同意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结果呢?

  5. 朗读对话,感悟出人物个性特点。

  6. 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一段有几句话,那几句写刘备他们来到隆中看到的景象?那几句是写刘备的动作?分别勾画。

  学生自己动笔自由讨论,老师引导想象,抓住“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恭恭敬敬的站、快步走”等语句,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体会,使刘备的人物特点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7. 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理解“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到了晴天。”联系上下文分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8. 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由读书,讨论,大家觉得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怎样?说出理由。

  重点抓住“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讲清前后两部分关系。

  三、 作业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2. 能说出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总结课文

  1. 齐读课文,从中悟出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 揭示写作特点。

  3. 再次赏读课文中写刘备求才心诚的句子,讨论出作者是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描写人物特点的。

  二、指导复述

  1. 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板书:

  刘备两次去拜见诸葛亮,但却没见着。

  上路前

  刘备第三次拜见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2.学生看板书复述。

  三、指导说话

  (引导完成课后练习作业第5题)

  1. 首先分析文中的片断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 再悟出写了这些景物的作用

  3. 指导说话。例:我们来到了飞机场,只见¬

  4. 学生自由练说,再交流,评议。

  四、作业

  练习二

  练习内容:

  本次练习安排了7道题目,内容包括画出三拼音节,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改写句子、熟记成语,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毛笔字。其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看图编故事是训练重点。

  练习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 完成第一题

  1. 自读,读准字音。

  2. 再读拼音,找出其中的三拼音节。

  3. 说说双拼音节和三拼音节有什么不同?

  4. 独立练读,检查。

  二、 完成第二题

  1. 自读词语。

  2. 这些词语在那篇课文出现过?是什么意思?

  3. 快速在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解释。

  4. 将解释代入词语中,看看是否正确?

  5. 总结。

  三、 完成第三题

  1. 读句子,看看量具有什么共同点。

  2. 读句子,找找两句有什么不同点。

  3. 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怎样进行变换。

  4. 做题,订正。

  四、 完成第四题

  1. 自读,思考词语含义。

  2. 学生讨论。

  3. 教师结合诸葛亮的一生,解释词语含义。

  4. 熟读词语,直至背诵。

  五、 完成第五题

  1. 自读。

  2. 简要介绍歇后语的知识。

  3. 熟读,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看图编出完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图画

  1 仔细看图,看看每幅图说了什么?

  2 指名说。

  二、 理清故事梗概

  1. 将四幅图连起来,看看说了什么故事?

  2. 学生回答。

  三、 练习说话

  1. 结合图画,发挥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2. 学生练说。

  3. 同桌互说。

  4. 指名说,教师指导。

  5. 再练习说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 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 观察木字旁和提手旁有什么特点?

  3 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9 九寨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读准生字字音。

  2. 能说出25自然段和34自然段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1. 指出生字“寨”的写法,并于“赛、塞”作区别。

  2. 请学生质疑,激发兴趣。“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圈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2. 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正音。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3. 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三、四自然段的段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分段作准备。

  三、 再读课文

  1. 练习分段。

  2. 通过分段初步了解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与34两段的关系。

  四、 细读课文第一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抓住“神奇、童话世界”从而对九寨沟有个整体印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课文介绍了九寨沟的那些景物?

  2. 能说出课文中描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教学过程:

  一、 继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介绍了九寨沟的那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再逐句细读,理解问句。

  2. 认真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观。

  3. 你看到什么?展开评读讨论,要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在指导朗读。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告诉学生,“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二、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 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 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特点是什么?

  3. 运用上述方法自学本段。

  4. 交流自学情况。

  5. 重点掌握句式:“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三、小结

  本段主要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在那里的珍禽异兽。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记住文中生字字形。

  2. 能仿照第四段写出片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教写生字

  1. 出示生字,齐读,注意字形。

  2. 自己设法记忆字形。

  3. 指导书写易错字,强调关键笔画。

  4. 学生描红。

  二、 学习第四段的结构方式,练习说话,进行彷写

  1. 指读排比句,明白了用了四个“也许”表示推测,都是在介绍珍稀动物的特点。

  2. 学习本段方法仿写片断。

  三、 了解的一段和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 首尾呼应。

  2. 起总结、总起作用。从中悟出写作必须谋篇布局,巧妙构思。

  四、 作业

  10.云雀的心愿

  一、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4. 有条理的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 能正确辨析形近字。

  3. 能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质疑

  1. 板书,解决题眼“心愿”的意思。

  2. 根据题目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生字词。

  ⑴纠正读音:滥、瘠、堤、苔。

  ⑵分析字形:厌—庆、乱—甜、伐—代

  通过比较,提醒生字写法。

  ⑶教师示范书写:“贫、冠、擦”强调关键笔画。

  ⑷学生描红。

  3. 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三、 讨论分段

  1. 轻声读课文,讨论云雀妈妈和小云雀到过哪些地方?

  2. 分段练习。

  四、 作业

  1. 熟读课文。

  2.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小云雀在几个地方看到的景象。

  2. 能说出森林有什么功能。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进一步强调生字的正确书写。

  二、 细读课文

  1. 整体感知课文,小云雀和云雀妈妈都飞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理清层次。

  2. 讲读第一至四段

  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什么情况?指读。抓住词语“漫天飞舞、贫瘠、乱砍滥伐”等的理解,指导朗读,体会土地变为沙漠的原因。

  3. 讲读五至十段

  ⑴小云雀和妈妈来道大河上空,看到什么?

  出示“洪水泛滥”图,展开想象,理解第五自然段语句的内容,体会这些生动的语言文字。

  ⑵小声朗读710段对话,了解到什么?讨论。

  ⑶比较句子:a.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b.森林部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理解两句话都是告诉了我们相同的内容,体会那一句话语气更肯定?再朗读。

  ⑷分角色读对话,指导朗读。

  4. 讲读1113自然段。

  默读课文,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空调器?

  5. 讲读1415自然段。

  齐读课文,想象小云雀说了几句话?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三、总结课文

  1.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森林太重要了”为什么这么说?

  2. 你还能用那些方式赞美森林?

  四、作业

  1. 讨论,练习复述课文。

  2. 同桌练读对话。

  11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3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磨”要掌握。

  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峨眉山月歌》的大致含义。

  2. 能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吗?

  2. 解题

  简介作者及“峨眉山”。

  3.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指读正音。

  3. 汇报在预习中理解了那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

  1. 对课文内容质疑。

  2. 解决疑难之处。

  3. 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

  (a. 学生根据词语解释自己理解。)

  (b. 指名说说,相机引导理解。)

  (c. 自由练习。)

  4. 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展开想象,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表情会是什么样?

  5. 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初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

  四、练习背诵

  1.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各在什么方位?

  2. 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2. 能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 复习检查

  背诵古诗《峨眉山月歌》。

  二、 学习《望洞庭》

  1.揭示课题。

  2.理解“望”字含义。

  3. 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4. 课前质疑:

  对这首古诗,你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三、初读课文

  1. 自读,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 齐读全诗。

  四、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

  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磨:摩擦。

  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1. 引导体会诗境

  a. 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b.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c. 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比?

  五、作业

  背诵全诗。

  练习三

  练习内容:

  1.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 照样子对对子。

  3. 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4. 熟记成语。

  5. 读读背背。

  6. 口语交际。

  7. 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查字典

  1. 复习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2.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 集体订正。

  4. 发散练习:想一想,其它义项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二、照样子对对子

  1. 分析例子白银对黄金有什么规则?

  2. 学生独立完成余下对子。

  3. 集体订正。

  4. 齐读。

  三、填写关联词语。

  1. 分析“如果——就——”、和“虽然——但是——”是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

  2. 分析例句中前后文是什么关系?

  3. 学生做题。

  4. 集体订正。

  四、熟记成语。

  1. 自读,想一想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 学生汇报理解的词语。

  3. 熟读成语。

  4. 发散练习:将这些成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五、读一读

  1. 自读,将文章读通顺。

  2. 分段指读,理解诗句意思。

  3. 自由读,读出感情。

  4. 朗读比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读懂文章内容,并扮演其中角色。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

  1. 自读,讲文章读通顺。

  2. 再读,看看文章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 讨论,质疑。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二、练习朗读。

  1. 读文章,将文章读流利。

  2. 想一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3. 同桌试着分角色读文章。

  4. 指名朗读。

  5. 朗读竞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 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 观察日字旁和月字旁有什么特点?

  3. 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3.说勤奋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8/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理清课文层次。

  2. 能背诵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2. 释题:“说”就是谈、讲的意思。点处谈的内容是“勤奋”。

  3. 齐读课题。

  4. 课前质疑:你想通过这节课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

  2. 论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3. 出示生字词:

  (1 纠正读音,辨析字形。

  (2 指导书写,学生苗红。

  4.再小声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用具体事例说明勤奋?

  2. 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说勤奋的?

  3. 讨论分段。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 指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讨论这句话的意思,再把该设问句换个说法。

  2. 再通过比较句子,讲解文中句子。

  A.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 指导朗读第一段

  五、作业

  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司马光和童第周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2.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2. 齐背第一段。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1. 小声读课文,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个中心,作者主要写了那两个人的勤奋成才的故事?整体感知。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细读课文,了解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2 讨论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指名朗读,师生点评,相机指点“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等词语在朗读时要着重强调,以体现司马光一生勤奋,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

  3. 齐读。

  4. 讲读第三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

  (2 讨论。重点抓住“终于、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来加深理解。

  (3 朗读,强调重点词语。

  (4 齐读。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 自读,这段话讲了什么?

  2. 讨论。

  3. 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作业

  练习背诵全文。

  14.“科学怪人”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8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当”要掌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读句子体会“也”字的用法。

  3.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4. 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能说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齐读。

  3. 看到课题,使你有哪些问题想问?

  4.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读通课文,讨论“科学怪人”是谁?

  2.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划出有关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⑵标出自然段序号,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 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词黑板,重点指出“纽、当”的读音。

  ⑵学生描红。

  ⑶再指读课文,正音。

  三、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1. 课文那几段写了科学怪人怪在哪里?

  2. 头尾两段分别写了什么?

  3. 课文的结构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科学怪人怪在什么地方?

  2. 能说出科学怪人为什么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我们这次学习的课文就是向我们介绍他很有趣的的一面。

  二、精读课文

  1.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开文迪许的“怪”?默读1-6节。

  2. 讨论,让学生概括地说一说,依次板书,讲解345节,每一节开始都用最简洁的句子把这节的意思概括出来了,这叫做总起句。齐读这个总起句。

  3. 具体分析2-5

  ⑴第二节略讲,指导朗读。

  ⑵指读第三节,“怪”在那里?

  ⑶指读23节,初始“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特别”比较“也”字去掉是否可以?从而让学生明白,用上“也”字使得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自然。

  ⑷指读第4节开文迪许珍爱图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训练朗读、说话。

  出示“他自己——也要办理以下手续”同样讲清“也”字作用。

  ⑸的5节写得很生动,让学生读中体会开文迪许的怪。

  4. 综合分析1-6

  ⑴第1节与2-5节是什么关系?第6节由于它们是什么关系?

  ⑵抓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开文迪许与其说是“科学怪人”,不如说是“科学巨匠”。

  三、课堂练习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15.诚实和信任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 学会本课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并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能理清文章结构,分出课文段落。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教师讲《狼来了》的故事,说说大家不去就牧童的原因,总结出,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小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词。

  2. 出示生词,检查自学效果。

  指读正音,指导范写生字“驱、寄、仍”,注意笔顺。

  3. 学生描红。

  4. 再次小声读课文,把文章读顺读通。并且把不懂的字词句画出来,进行质疑讨论。

  三、再读课文,讨论分段

  1. 学生自读。

  2.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 小结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事情发展的经过。

  2. 能说出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1. 听写词语。

  2. 同桌互批。

  3.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讲读课文

  1. 指读课文的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⑴天很黑,有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讨论:能见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见度很差?

  作者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情况的?

  ⑵我环顾四周——与我联系。

  指导朗读,体会他为什么这么做?

  3. 指名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4. 学生先小组讨论在回答,抓住关键词语,教师相机点播。

  5. 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更重要”

  ⑴个别读、齐读。

  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⑶反复诵读,加深理解。

  三、总结课文

  ⑴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做题目?

  ⑵还可以用什么做题目?

  四、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

  练习三

  练习内容:

  1. 读一读,注意韵母。

  2. 比一比,再组词。

  3. 照样子写出成语。

  4. 加标点。

  5. 熟记成语。

  6. 读一读。

  7. 口语交际。

  8. 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 自读,将字音读准。

  2. 指读。

  3. 分析每组词韵母有什么不一样?

  4. 齐读。

  二、比一比,组词。

  1. 看题目,思考每组词有什么区别?

  2. 学生回答。

  3. 学生组词。

  4. 集体订正。

  三、照样子填写成语。

  1. 分析例句。

  2. 学生做题。

  3. 集体订正。

  四、加标点。

  1. 学生读题。

  2. 学生做题。

  3. 集体订正,讲解逗号、句号、书名号、感叹号的使用方法。

  4. 齐读。

  五、熟记成语

  1. 自读。

  2. 讨论这些成语的含义。

  3. 给成语归类。

  4. 齐读。

  六、读一读。

  1. 自读,想想每句话的含义。

  2. 说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3. 齐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展开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 学生自读,思考这次训练有哪些要求?

  2. 讨论训练要求。

  二、指导说话。

  1 回忆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2 乌鸦之后会有什么心情?

  3 那他下次看到狐狸会怎样做?

  三、学生练习说话

  四、同桌互说。

  五、 指明说话。

  六、 编故事比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4. 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5. 观察单人旁和双人旁有什么特点?

  6. 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5.诚实和信任

  教学要求: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5. 学会本课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并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6. 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3. 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 能理清文章结构,分出课文段落。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教师讲《狼来了》的故事,说说大家不去就牧童的原因,总结出,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5. 小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词。

  6. 出示生词,检查自学效果。

  指读正音,指导范写生字“驱、寄、仍”,注意笔顺。

  7. 学生描红。

  8. 再次小声读课文,把文章读顺读通。并且把不懂的字词句画出来,进行质疑讨论。

  三、再读课文,讨论分段

  4. 学生自读。

  5.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6.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七、 小结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3. 能说出事情发展的经过。

  4. 能说出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4. 听写词语。

  5. 同桌互批。

  6.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讲读课文

  6. 指读课文的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7. 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⑴天很黑,有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讨论:能见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见度很差?

  作者是如何处理所发生的情况的?

  ⑵我环顾四周——与我联系。

  指导朗读,体会他为什么这么做?

  8. 指名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9. 学生先小组讨论在回答,抓住关键词语,教师相机点播。

  10. 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更重要”

  ⑴个别读、齐读。

  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⑶反复诵读,加深理解。

  三、总结课文

  ⑴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做题目?

  ⑵还可以用什么做题目?

  四、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

  练习三

  练习内容:

  1.读一读,注意韵母。

  2.比一比,再组词。

  3.照样子写出成语。

  4.加标点。

  5.熟记成语。

  6.读一读。

  7.口语交际。

  8.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自读,将字音读准。

  2.指读。

  3.分析每组词韵母有什么不一样?

  4.齐读。

  二、比一比,组词。

  1.看题目,思考每组词有什么区别?

  2.学生回答。

  3.学生组词。

  4.集体订正。

  三、照样子填写成语。

  1.分析例句。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

  四、加标点。

  1.学生读题。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讲解逗号、句号、书名号、感叹号的使用方法。

  4.齐读。

  五、熟记成语

  1.自读。

  2.讨论这些成语的含义。

  3.给成语归类。

  4.齐读。

  六、读一读。

  1.自读,想想每句话的含义。

  2.说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3.齐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展开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学生自读,思考这次训练有哪些要求?

  2.讨论训练要求。

  二、指导说话。

  1.回忆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2.乌鸦之后会有什么心情?

  3.那他下次看到狐狸会怎样做?

  三、学生练习说话

  四、同桌互说。

  八、 指明说话。

  九、 编故事比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观察单人旁和双人旁有什么特点?

  3.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7.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能用不同语气读人物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 齐读课题。

  3. 谈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疑问。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3. 指导读长句难句。

  4. 开火车读课文,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几次看杏花?

  2. 讨论分段。

  3. 说说段落大意。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要求:划出竺可桢看到杏花开后的动作。

  2.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指导朗读。

  4. 学习25段。自读课文,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

  5. 出示句子“是啊,杏花开了。”说着……那天开放的吗?”

  体会关键词语作用。

  6.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话语气。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能体会竺可桢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第一大段,谁来说说竺可桢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2. 他之后做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 学习第六自然段。

  2. 指名读课文,画出写春天景物特征的词语。

  3. 交流讨论。

  4. 指导朗读。

  5. 学习714自然段

  6. 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7. 指导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

  8. 学习15自然段。

  9. 出示语句“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的快步走到前院。”体会句子含义。

  10. 理解“郑重”体会其中反映出的态度。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 自由朗读第三段。

  2. 讨论:

  竺可桢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那里说明了这个意思?

  3. 小结。

  四、课堂作业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

  18 动物园的晚上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注意训练默读的速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模仿课文,写一种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4、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动物睡觉的一些知识。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说话前后的提示语,寓理解课文内容于朗读训练中。

2、模仿课文,写一种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写一种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长颈鹿

  动物园的晚上 倒挂 有趣

大猩猩

  第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进过动物园吗?都见识过哪些有趣的动物?谁在晚上去过动物园?如果没有,今天晚饭过后,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园去逛一逛,去看看动物们是怎样睡觉的。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动物园的晚上》。

  板书:动物园的晚上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检查:

  ①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②映示下列词语,区分下列字音(加点字):

  前鼻音:蝙蝠 屋檐

  后鼻音:长颈鹿

  翘舌音:后肢

  ③读准下列多音字:

  搁在背上 尖爪 石缝

  睡着了 侧着身子

  ④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注意轻声:

  脖子 胳膊

  2、再读课文,要求: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 朗读下列词语:

  趴 胳膊 脖子 长颈鹿

  搁 后肢 钩住 亚洲象

  ②交流: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三读课文,要求:①读通句子。②边读边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检查: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讲到哪几种动物睡觉的样子,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在书上用“∥“标示)。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亚:中间两竖不能分得太开。

  颈:第五笔是提,右侧是“页”,不能同“劲”混淆。

  膊:右半边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位置和间隔,右上方一点不能遗忘。

五、作业。

  1、 见习字册。

  2、 比一比,再组词。

  劲( 肢( 钩( 膊(

  颈( 枝( 沟( 搏(

博(

  第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动物睡觉的一些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8 动物园的晚上

  二、复习:

  1、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什么的?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睡觉的

  样子?(要求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讲述)

板书:狗 长颈鹿 蝙蝠 大猩猩 大象

  2、电脑显示最后一段,齐读,说说这里的“学问”指的是什么?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动物睡觉的“学问”。(指板书)在这些动物中,哪种动物是我们最熟悉的?(狗)

  三、导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说说:我们平常看到的狗睡觉的样子是怎样的?

  2、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狗睡觉时的样子的语句。

  学生交流后电脑显示:

  ①只见一只狗正四只脚趴着睡在门口,耳朵紧贴在地面上。

  ②只见一只狗睡在门口,耳朵贴在地面上。

  分别朗读上述两句话,找一找:第②句与第①句有什么不同?

讨论:作者写狗睡觉的样子,哪几个词用得最准?(学生动作演示理解“趴”、“紧贴”)

指导朗读,读好“趴”、“紧贴”。

  3、小结:作者抓住了“趴”和“贴”这两个动词,把狗睡

  觉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

  板书:趴 紧贴

  4、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对狗睡觉的特点还有什么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交流后电脑显示:小明还没有走近它,它就一下子跳了起来。

  讨论:这“一下子跳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指导读好“一下子跳了起来”。

  设疑:狗睡觉的样子作者已经写得十分清楚了,至此作者可以告一段落,介绍另一种动物睡觉的特点了。可是,作者接着写道……(指名读爸爸说的话)为什么还要用一段文字写爸爸的话呢?这个问题我们不忙回答,暂且搁在一旁。

  四、导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1、师读第三自然段:小明又跟爸爸去看长颈鹿。长颈鹿睡(趴)在地上,长长的脖子转(绕)了个弯,头靠着背(把头搁在自己的背上),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

学生指出教师朗读的错误。

  2、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话是写长颈鹿睡觉的,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词写出长颈鹿睡觉的特点?

  3、电脑显示:

  长颈鹿趴在地上,长长的脖子绕了个弯,把头搁在自己的背上,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

  长颈鹿睡在地上,长长的脖子转了个弯,头靠着背,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

  ①对比朗读,画出上述两句话中不同的地方。

  ②区别“睡”和“趴”、“转”和“绕”、“靠”和“搁”等词的不同。

  4、指导朗读(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好几个动词)。

  5、电脑显示长颈鹿睡觉的图片,学生看图说说长颈鹿是

  怎样睡觉的。

  板书:趴

  6、分角色朗读小明和爸爸的对话。

  7、再次设疑:跟写狗睡觉的内容一样,作者在写完了长

  颈鹿睡觉的样子以后,并没有直接写其它动物是怎样睡觉的,而是用两段文字,写了小明和爸爸的对话。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留待下面解决。

  五、用上述方法学习写蝙蝠、大象睡觉的段落。

  1、启发:我们已经学习了描写狗、长颈鹿睡觉样子的段落,接下来描写蝙蝠、大猩猩、大象睡觉样子的内容会自学了吗?你打算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步骤来学习。

  启发学生自行归纳出下列学法:

  找出描写动物睡觉的语句,认真地读一读,仔细体会这种动物睡觉的特点,在最能体现动物睡觉特点的词下面画小圆点。

  2、小小组交流:每人选择一种动物,看图说说这种动物睡觉的样子,并把句子读好。

  3、指名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看图说说它睡觉的样子(相机电脑显示动物图画及叙述文字);师生评点。

  完成下列板书:

  趴

  倒挂 钩住

  侧

  站

  4、小结:作者就是选择这些精当的词语,把动物睡觉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

  板书:用词准确

  六、领悟写法。

  1、想一想:蝙蝠一般在白天睡觉,现在正是晚上,那么,小明是怎样知道蝙蝠睡觉时的样子的呢?(爸爸介绍的)

  2、所以作者这样写道(电脑显示,齐读):“小明一边看,一边听爸爸讲述动物睡觉的趣闻……”

  过渡:爸爸讲述了哪些动物睡觉的“趣闻”呢?让我们读来听听……

3、分角色朗读小明和爸爸的对话。

4、通过朗读对话,刚才老师留着的两处疑问,现在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吗?(请学生讲讲)

5、小结:小明的爸爸是个动物学家,从爸爸的话中,也能了解到好多动物睡觉的“学问”。由此可见,观察事物,除了用眼睛仔细看之外,多问、多听,同样十分重要。

  板书:看

  七、说话训练。

  1、电脑显示丹顶鹤睡觉的图画,学生观察思考:丹顶鹤睡觉有什么特点?你对此还有什么疑问?

  2、指名学生说说丹顶鹤是怎样睡觉的?并对丹顶鹤睡觉的奇特样子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释疑。

(丹顶鹤睡觉的样子:丹顶鹤也睡着了。只见它一条腿站着,另一条腿提着,长长的脖子缩了起来,闭着眼睛,睡得可真香啊!)教师选择学生提出的下列一个疑问作答:

  生:丹顶鹤这样睡觉不是很累吗?

  师:不用担心,当它感到累的时候,它会自动地两腿交换,而这却丝毫不影响它睡觉。

  3、模仿课文的写法,说说丹顶鹤睡觉的样子,并把学生提出的上述问题和老师所解答的话也一起讲一讲。

  八、总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师述: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一些动物睡觉的趣闻,而且还懂得了写这类文章的方法——一是要选择准确的词语写出事物的特点;二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有顺序地写下来。这样的文章才会具体生动,使人爱读。

  九、迁移运用。

  小练笔:观看老鹰捕食的录像,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1、观看录像。

  2、教师补充介绍。

  刚才大家看到的捕食鱼儿的鹰叫鱼鹰,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它的眼睛十分锐利,当它在天空飞行时,眼睛却紧盯着水面,一旦发现了目标,它就风驰电掣般地俯冲下来抓住鱼,有时甚至还冲进水中去抓鱼呢。据说鹰俯冲下来的速度可高达每小时350千米以上。

  3、请学生重复老师所介绍的话,检查学生听的情况。

  4、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部分词语,如:锐利、俯冲、贴近、钩住等。

  5、指名交流、评议:主要看学生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把听到的内容写进去。

  十、作业:完成小练笔。

  第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观察一种动物是怎样吃食的,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指名表演朗读。

  二、迁移运用。

  1、说说自己观察的是什么动物吃食的样子,它是怎样吃食的,有些怎样的动作。

  同桌互述——指名交流。

  2、选择一种动物吃食的样子,具体指导写法。

  例:小金鱼

  我把饭粒丢入金鱼缸。小金鱼们发现了食物,便很快地游过来,围聚在食物的周围。只见一条小金鱼把小嘴巴凑到米粒上,米粒滚动了几下。小金鱼张开嘴,一口咬住了米粒,一会儿便把米粒吞入肚中。吃饱了肚子的小金鱼甩动着尾巴,在金鱼缸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3、选择学生的习作当堂交流。

  4、把习作誊写在小作文本上。

  三、作业。

  把自己观察到的某种动物吃食物的样子写下来。

  第六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2.井》

  《23.在大海中永生》

  《24.新闻报道一则》

  习作6

  练习6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 学习抓总起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

  4. 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会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

  5. 学会用新的句式造句。

  6. 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7. 能仿照例文,将观察到的实验写下来。

  教学时间:

  2+2+2+511

  教学过程: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4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给文章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 能说出高尔基的儿子怎样爱自己的父亲。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0

  1. 揭示课题。

  2. 汇报资料。关键围绕:高尔基,有那些著作等等

  3. 开火车读课文。

  4. 正音:

  妻子、照顾、芳香、欣赏、瞧、休养、探望、盛开

  5.记忆字形。

  6.指导朗读长句。

  二、理清段落 5

  1. 默读课文,思考:

  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段写了些什么?

  2. 学生自由分段。

  3. 集体讨论。

  (一)11 总起,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二)25 写栽花赏花的事。

  (三)69 写高尔基写信教子。

  三、学习第二段 15

  1. 自读勾划,看看哪些地方体现儿子对高尔基的爱?

  2. 学生自读勾画。

  3. 集体讨论:

  1) 不远万里赶来看高尔基。

  2) 一来就忙着栽花。

  4.指导朗读:

  1) 春天到了,花园里是怎样的景象?朗读。

  2) 傍晚,高尔基坐在花园里,有看到什么?朗读。

  3) 此时的他是怎样的心情?再练习朗读。

  5练习背诵。

  四、课堂练习 5

  背诵15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说出心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 上节课我们学了21课,谁来告诉我,高尔基与儿子的感情怎么样?

  2. 哪里能看出儿子很爱父亲呢?

  3.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

  二、学习第三段 20

  1. 自读第三段,将含义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

  2. 集体讨论:

  第一句: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岛上”?

  “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第二句:这里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无论……那……”说明了什么?

  第三句:这里的“给”是什么意思?“拿”呢?

  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3. 总结:

  高尔基对儿子仅仅是父子之情吗?

  三、课堂练习 10

  1. 背诵课文。

  2. 书写生字。

  板书:

  11高尔基爱儿子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5种花赏花

  “给”永远比“拿”愉快 69写信教子

  22.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5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抓住总起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

  4. 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会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 谈话:

  同学们见过“井”吗?你们知道“井”有什么作用?

  2. 学生自由谈谈在哪里见过“井”及它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 15

  1. 开火车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正音:

  清楚 年龄 大碗 又酸又甜 滋味 一辈子 开掘

  3. 理解生字词含义。

  “年龄”可以凭牙齿断定年龄

  “掘”用手将尸体挖出来

  “碗”最初的碗是用石头做的

  4.指导书写。

  5.指导朗读长句。

  三、分段 10

  1.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什么结构?可以分为几段?

  2.自己分段,思考段落大意。

  3.集体讨论。

  四、学习第一段 5

  1.指名读,思考:

  这口井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古老”?

  2.讨论:

  井在什么地方?在菜园说明了什么?

  从哪里看出“古老”?

  3.指导朗读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作者怎样写处井的特点?

  2. 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 这口井在什么地方?

  2. 从哪里看出“古老”?

  3. 这口井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第二段 20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学生自读,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

  2) 这一段的总起句是什么?

  3) 作者用什么事例说明井水清?

  4) 该怎样朗读这件事?

  5) 学生练习。

  6) 指名读,其余评议。

  7) 再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归纳第二段学法。

  2) 学生按学法自学第三段。

  3) 归纳讨论:

  总起句,用什么事例说。

  4) 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学生按学法要求自学。

  2) 小组交流。

  3) 汇报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5

  1. 自读。

  2. “他们”是谁?“他们”的劳动是指什么?

  3. 为什么说他们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甜美和欢乐?

  4. 朗读,背诵。

  四、课堂练习 5

  背诵课文

  板书:

  菜园 古老的水井

  清 数星星

  22. 给战士喝

  凉 浸李子

  劳动—甜美和欢乐

  2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8个生字。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能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5'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2.教师简介,他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构想的缔造者,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祖国和人民。

  3.他逝世后,要求不留骨灰,而将之撒向大海。板书课题。

  4.理解"永生"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 5'

  1.借助注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0'

  1.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强调后鼻音、多音字。

  2.请学生介绍生字中难写的部分是怎样写好的。

  3.学生用钢笔描红。

  四、朗读指导 10'

  1.个人轻声试读课文。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3.教师相机指点。:

  a."机舱里……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伟人。"

  C."奔腾不息的浪花……万里海疆。"

  指导换气停顿。

  4.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难度的句子,有重点的练习朗读。

  五、划分层次 5'

  引导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把课文化为三段。

  六、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重点的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2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10'

  1.指名读。

  2.抓住"低低的""缓缓的"等词语,体会人们失去伟人悲痛不舍的心情。

  3.理解"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指导朗读。

  二、讲读第二段 20'

  1.讲读第2自然段

  a.指名读。

  b.提问:

  呜咽是什么意思?

  大海为什么"呜咽"

  看看图,说说大海是怎样表达"呜咽"的?

  "痛悼为人的离去……"省略了什么内容?

  2.讲读第3自然段

  a.投影片打出第3自然段中四个"也许……"

  b.指名读

  c.讨论:"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浪花将骨灰送往那些地方?为什么会有此想法?

  指导朗读。

  D.打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属于全世界。"

  E.这一句你想怎么读,说说你的理由?

  F.指导朗读。

  3.齐读第4自然段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5'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在大海中永生"的?

  2.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齐读第一段和第二段

  2.你从这两段中了解到什么?

  二、讲读第三段 20'

  1.指名读。

  2.小组讨论:你从这段了解了什么?

  3.全班交流:

  a."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B.在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什么?

  C.指导朗读。

  4.齐读第7自然段。

  5.说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对于"在大海中永生"你是怎样理解的?

  7.指导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背诵 10'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说说看。

  2.依着顺序试背课文。

  3.指名背诵。

  4.齐背。

  练习六

  练习内容:

  1.读一读,读准声调。

  2.比一比组词。

  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4.读一读,用带点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口语交际。

  8.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读准声调。

  1.自读,要求读准声调。

  2.指名读。

  3.齐读。

  4.总结。学生举例。

  二、比一比组词。

  1.自读,看看每组字有什么区别?

  2.学生独立做题。

  3.集体订正。

  4.齐读。

  三、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1.分析"欢呼""欢聚""欢笑""欢乐"有什么区别?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

  4.齐读。

  四、熟记成语。

  1.自读,想一想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学生汇报理解的词语。

  3.熟读成语。

  4.发散练习:将这些成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五、读一读

  1.自读,将文章读通顺。

  2.分段指读,理解诗句意思。

  3.自由读,读出感情。

  4.朗读比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认真听老师介绍,并转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听老师介绍核潜艇。

  1.教师介绍核潜艇。

  2.学生组织语言。

  3.小组讨论交流。

  二、集体讨论。

  1.指名说。

  2.集体评议。

  3.自由练说。

  4.说话比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观察竖心旁和火字旁有什么特点?

  3.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七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25.卜算子 咏梅》

  《26.陶校长的演讲》

  《27.公仪休拒收礼物》

  习作七

  练习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5.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时间:

  1+2+2+510

  教学过程:

  25.卜算子 咏梅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这些字及由这些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格式,能正确区别词的各部分。

  2.能说出此句含义,并会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板书"",让学生说说对梅花有什么印象?

  2.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爱写的景物。以诗词等形式来叙述,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

  3.板书"",并指导书写要点。

  4.板书"卜算子",告诉学生词的基本构成。

  5.有谁知道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简单资料。

  二、初读课文 5'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词分为两阙。第一段叫上阙第二段叫下阙。、

  3.指名读,齐读。相继指导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精读课文 20'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百丈冰 犹有 烂漫

  2.讲读上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通过看图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和想象梅花斗雪怒放的风姿。

  3.讲读下阙:

  a.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b.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启发想象,体会梅花不自傲的博大情怀。

  四、总结课文 5'

  1.说说你从这节课懂得了什么?

  2.背诵全词。

  26.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

  2.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3.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

  4.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10'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正音:锻炼 堡垒 稳定 激励 鞭策 专心致志 韧性

  指导书写:锻炼 堡垒 激励等

  3.分段朗读。学生评议。

  4.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

  5.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5'

  1.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集体交流:

  a.指名回答。

  b.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

  c.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d.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

  e.朗读体会。

  3.总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

  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5.齐读本段。

  四、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5'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2.他的第一问是什么?

  3.为什么要这样问?

  4.如何才能做到呢?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0'

  1.自学这段

  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学生自学本段。

  3.小组交流讨论。

  4.集体讨论:

  a.问了什么?

  b.为什么要这样问?

  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

  d.怎样才能做到?

  e.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就……"

  5.有感情朗读课文。

  6.小结学法。

  三、学习余下段落 15'

  1.学生自学三四两问。

  2.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

  a.你明白了什么?

  b.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理解三四两问。

  4.朗读指导。

  5.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5'

  复述课文。

  板书:

  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

  27.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学要求:

  1.能分脚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出从哪里看出公仪休很爱吃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

  1.板书课题。

  2.介绍剧本常识。

  二、初读课文 15'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b.划出有疑问的地方。

  2.检查自读效果。

  A.出示生字词,正音。

  B.指名朗读对话,学生评议。

  C.教师指导读长句。

  3.再读课文。

  思考:你明白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4.交流:

  a.这已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有哪些人?

  c.故事分为几部分?

  d.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5'

  1.自由读,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公仪休特别爱吃鱼?

  2.学生回答。

  3.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学生评议。

  5.再进行朗读训练。

  四、课堂练习 3'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公仪休为什么拒收礼物。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公仪休很爱吃鱼?

  2.指名朗读。

  3.指名表演。

  二、学习二三两部分 25'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管家为什么要给公仪休送活鲤鱼?公仪休使用什么方法拒绝的?

  2.讨论第一问。

  3.朗读管家的话。

  4.讨论第二问。

  5.指导朗读公仪休的话。

  6.分角色朗读这段话。体会人物心情。

  7.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8.自读下面的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

  9.指名回答。

  10出示最后一句话。

  11.抓住关联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

  12.指导朗读,突出反问的语气,体会人物品格。

  三、课堂练习

  排演小话剧。

  爱吃鱼 只要……就……

  27.公仪休拒收礼物 拒收鱼 一……就……

  因为……所以……如果……就……

  练习七

  练习内容:

  1.区别形近声母。

  2.改错别字。

  3.理解多义词。

  4.学习扩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口语交际。

  8.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区别形近声母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声母。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集体讨论,归纳区别方法。

  二、改错别字。

  1.自读,讲句子读正确、流利。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集体订正。

  4.齐读。

  三、理解多义词。

  1.自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说说相同词语在不同句子中有什么不同含义?

  3.学生做题。

  4.集体订正。

  四、熟记成语。

  1.自读,想一想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学生汇报理解的词语。

  3.熟读成语。

  4.发散练习:将这些成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五、读一读

  1.自读,将文章读通顺。

  2.分段指读,理解诗句意思。

  3.自由读,读出感情。

  4.朗读比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读懂文章内容,并扮演其中角色。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明确要求。

  2.讨论说话要点。

  3.分小组排练的要求。

  二、分小组排练,教师指导。

  三、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表演。

  2.学生评议。

  3.老师指导要点。

  4.表演竞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观察示字旁和衣字旁有什么特点?

  3.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八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29.雾淞》

  《30.春联》

  《31.故事两首》

  习作八

  练习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淞形成的原因及雾淞的奇异景象。

  3.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时间:

  2+2+59

  教学过程:

  29.雾淞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了解雾淞形成的原因及雾淞的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说出雾凇是什么样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5'

  1.简介:中国有四大奇观,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吉林雾凇。

  2.板书课题,问:雾凇的凇字为什么是两点水?

  二、初读课文 15'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读效果。

  3.检查学生字音朗读情况,正音。

  4.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指导朗读长句。

  5.讨论:

  雾凇的凇字为什么是两点水?

  6.学生质疑。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0'

  1.自读,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

  你明白了什么?

  观察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相继进行朗读训练。

  3.指导背诵

  4.小结。

  四、课堂练习 5'

  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雾淞形成的原因。

  2.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三九严寒时期,在松花江畔人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2.这些雾凇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谁来背诵课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20'

  1.自读思考: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讨论:

  先讨论明白了什么?

  在讨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结合回答归纳雾淞形成过程:

  "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抓住"渐渐的""慢慢的""轻轻的"3个叠词指导朗读。

  抓住"最初--逐渐--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变化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5'

  1.人们怎样赞叹雾凇的?

  2.怎样才能读出赞叹的语气?

  3.看图理解"千姿百态""穷枝玉树"

  4.指导背诵。

  四、课堂练习 5'

  背诵课文二三两段。

  板书:

  松花江畔 吉林雾凇

  气温很低

  29.雾凇 树挂 水汽过饱和

  水温较高

  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0春联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学会6/9个生字,二条绿线内的5/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5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处春联的由来及用途。

  2.能说出春联在内容上分为几类,并能诵读文中四副对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春节即将来到,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人人喜笑颜开,欢天喜地。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说说,人们都用哪些行动来迎接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3.今天,无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春联的知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5.归纳问题,布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⑴了解并说出"春联"是怎么来的?

  ⑵根据你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春联有什么作用?

  ⑶从内容上看,春联可以分为几类?你呢举例说明吗?

  学习资源:

  ⑴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学校网站中"教学资源"目录下的"春联"

  学习形式:

  ⑴借助网络及课本,寻找问题答案。

  ⑵将你的答案或者问题在校园论坛中发表出来。

  二、学生借助网络自学 10'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答题。

  2.及时看看学生的问题,在线答疑。

  三、汇报交流 15'

  1.解决问题一

  指名回答问题,并观看动画,了解"春联"的由来。

  2.解决问题二

  指名回答问题,简单说明功能:原来是为了驱鬼除邪,后来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训练朗读第一段第一句。

  3.解决问题三

  a.指名回答问题分为几类,综述"春联的种类各种各样,种类繁多,所以课文中说我们浏览春联时,就像漫游在百花园中"。训练朗读第一段第二句。

  b.分类举例说明,训练朗读,练习背诵。

  4.当你在诵读这些春联的时候,你的心理是怎样的感受?训练朗读第一段最后一句。

  四、课堂练习 5'

  将以下几幅春联进行归类,并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文中例子,说出其余四幅对联如何对仗的。

  2.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五副春联,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春联是怎么来的?

  2.春联可以写哪些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5'

  1.自读,思考:

  春联在写作上有什么要求?

  2.交流讨论:

  春联要注意什么?

  什么叫对仗?(简单了解)

  在"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中是如何对仗的?

  你还能分析出其他几幅怎么对的吗?

  3.补充训练

  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春联,分析其中的对仗。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5'

  1.指名读、齐读。

  2.小结:读春联可以了解丰富的内容,还可以把我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领略祖国语言的奥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3.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0'

  将自己搜集到的春联拿出来和大家作交流。

  练习八

  练习内容:

  1.区别形近韵母。

  2.多音字组词。

  3.补充成语。

  4.熟记成语。

  5.读读背背。

  6.口语交际。

  7.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区别形近韵母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韵母。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集体讨论,归纳区别方法。

  二、多音字组词。

  1.自读,思考不同音时字音有何变化。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集体订正。

  4.齐读。

  三、补充成语。

  1.自读。

  2.学生做题。

  3.集体订正。

  4.齐读。

  四、熟记成语。

  1.自读,想一想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学生汇报理解的词语。

  3.熟读成语。

  4.发散练习:将这些成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五、读一读

  1.自读,将文章读通顺。

  2.分段指读,理解诗句意思。

  3.自由读,读出感情。

  4.朗读比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将周围发生的事说给同学们听。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明确要求。

  2.讨论说话要点。

  3.分小组排练的要求。

  二、分小组排练,教师指导。

  三、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表演。

  2.学生评议。

  3.老师指导要点。

  4.表演竞赛。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观察立刀旁和双耳旁有什么特点?

  3.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d9c85977232f60ddcca1bc.html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