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46-50首)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筹笔驿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鉴赏: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大中九年(855)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
不过本篇艺术手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一格。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首诗的首联,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出句‚猿鸟犹疑畏简书‛。是说,猿(一本作‚鱼‛和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说明军威尚存;对句‚风云长为护储胥‛是说,风云还在护卫诸葛亮的营垒,说明仍有神助。正如范仲温《诗眼》所说的:‚惟义山‘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言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言忠义贯于神明,‘风云’犹为护其壁垒也。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这里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猿(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猿鸟风云的状态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诸葛亮引起的反应,这些都作为‚宾‛,用以突出诸葛亮军威这个‚主‛。这些作为宾的自然景物。是拟人化,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
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还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使人有肃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气氛描写,而是化实为虚,实景虚用,以宾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风烈‛这一主体。
李商隐好用典故。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云:‚李商隐诗好积故实。‛他爱把古人罗致笔下,自由驱使,不问时代先后,都可以在他的诗境中同时出现。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本题所咏乃诸葛亮,则此联对句中

的关羽、张飞为其同时人,是今;管仲是春秋时人,乐毅是战国时人,远在三国之前,是古。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而却又不足为奇。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鉴赏:元和十一年(816)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容易相聚,现在又要远别,使他更加黯然神伤。南朝江淹《别赋》中说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但此时作者的感伤实比江赋这二句还要更进一层。这两句是总写,‚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接着伤叹自己的贬谪身世:‚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作者自永贞革新失败,不断遭受打击、迫害,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离京城长安约六千里,前后被贬僻荒正好十二个年头。这两句排比、铺陈,对仗工整:‚一身‛,形象地说明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遭遇的历尽艰危。‚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
五、六两句分写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迷漫,黑压压地如同泼墨,气氛郁闷难爱。‚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一色,景象空阔迷茫。
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界,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结尾两句,写今后的相思之情。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相思梦‛,彼此梦中思念。‚荆门郢树‛,指柳宗一今后所居之地。这两句是说,别后两地相处,料想彼此相思成

梦。我今后相念你,我的梦魂会经常到江陵一带与你相见,那荆门的山,郢都的树,正是我的梦魂凝望处。
这首诗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尽情地发挥了赠别题材的特点,把自己被逐后的生活感受,融合在对亲人的惜别或挚友的怀念之情中,诗中渗透着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全诗用语精切,富于感情色彩。三、四句写得尤为沉痛。宾至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鉴赏:这处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草堂,诗题一作‚有客‛诗题里的‚宾‛,当指事先通报‚车马‛而至的‚贵介之宾‛,有别于‚花径‛不扫,‚不速‛而来的‚相知之客‛,从选辞上,是‚各见用意所在‛(陈秋田)的。诗中未确指‚宾‛之姓名,全诗表现出傲岸语气,且含嘲讽之意,可见此客为诗人尊而不亲甚或不喜见之人。
一、二句先写延客之状。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访之人。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三、四句写惊讶之情。‚江干‛,江边。从上句看,此宾当是耳闻杜甫文名,特通报相访的。为此诗人说,我初到成都,哪有震‚惊海内‛的‚文章‛,竟然徒劳‚车马‛枉驾暂‚驻江干‛‚岂有‛‚漫劳‛四字,在这里起了宾主对称作用。我岂有文名,您徒劳过访,运用散文的笔调,驭律诗的对法,傲岸之态可掬,嘲讽之意自见,很能体现杜甫七律诗的特色。五、六句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既避免与诗题相重复,也为了平仄协调。这句说:你这位‚佳客‛,入门就‚坐‛‚淹留‛‚竟日‛,我虽不能盛馔相饷,也算尽礼了。‚百年‛意同一生。下句说:我一生食‚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还望多多包涵。在自谦中实含自伤之意。七、八句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供给‛指酒肴。‚药栏‛,花药之栏,‚看药栏‛,即看花。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此诗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从强调‚幽栖‛少客,迎‚宾‛为‚难‛到表明‚岂有‛文名,漫劳垂访,到如果不嫌简慢,还望重来看花,虽始终以宾主对言,却随处传达出主人公的简傲自负神态。‚岂有文章惊海内‛百年粗粝腐儒餐‛,在杜甫笔下,一为自谦之辞,一为自伤之语,也是诗人自慨平生的深刻写照。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鉴赏: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别画面。在这幅画面上,

兵车轧地,响声隆隆,战马奔腾,昂首嘶鸣。披挂着弓箭的士卒,夹杂在车马中,一列列地开赴边地战场。漫长的队伍旁,是众多的亲人,男女老少,在纷乱地哭喊、拽拉、捶胸、顿足,跑着为士卒悲恸地送行。车马行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淹没了横跨渭水的咸阳大桥。‚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情景,同时从爷、娘、妻、子不同身分的送行人中,也表明征夫中长幼年龄的参差不齐。‚走相送‛的‚走‛(跑的意思)字,用得出神入化,它将亲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同时,在‚车辚辚,马萧萧‛、队伍快速行进的时候,一个‚走‛字,又准确地反衬出了送行者的衰弱不堪。‚牵衣、顿足、拦道、哭‛四个动作,更将送行者的留恋、悲怆、绝望的感情与神态完整地展现出来。
第二段从‚道傍过者问行人‛直至结尾,叙述行人的答话。诗人让行人自己申述一生悲惨的经历,以突出诗的‚非战‛思想,而不加诗人的一语一评,颇似客观描述的‚春秋‛笔法。这一段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自‚道傍过者问行人‛至‚被驱不异犬与鸡‛,写征夫在边庭冒着流血死亡的危险去参战,家中只有妇女耕作,以致田园荒芜、民生凋蔽。这层开始,诗人以‚道傍过者‛的身分向征夫中的一个‚行人‛询问,探究造成这凄惨送别场面的原因。行人回答问题时,首句就是‚点行频‛,这三个字一针见血地点出造成祸害的根源,可谓全诗的‚诗眼‛。接下去就具体叙述‚点行频‛的情况:从十五岁就去‚防河‛,到四十岁仍要去军队里‚营田‛;去的时候是里正给‚裹头‛的小孩子,回来时已白发苍苍了还要被拉去‚戍边‛。如此不幸的一生是何人一手造成的呢?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原来是唐王朝最高统治者为开拓疆土,不惜用人民‚成海海水‛的鲜血频繁地发动侵略战争。控诉之矛直指皇帝唐玄宗。
在唐诗中,借汉武帝以指唐玄宗的例子是很多的。诗人在这首诗里如此大胆地指控,使我们看到一位胸怀正义的伟大诗人,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是何等地激愤!接着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又将人们的视野从‚行人‛及‚边庭‛的‚微观‛世界引向‚山东二百州‛的‚千村万落‛这一‚宏观‛世界——华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人烟萧条,田园荒芜,见不着男劳力,即使有一些妇女在把犁耕种,也难改变‚禾生陇亩无东西‛的局面。更何况关中秦地一带的人素来以英勇善战著称,被征调的就更加频繁。在统治者眼里,这些人连鸡犬都不如,这一层是由‚点‛到‚面‛、由‚微观‛到‚宏观‛地揭示出‚点行频‛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二层自‚长者虽有问‛‚生男埋没随百草‛,写役夫长年在外征战不息,家中却还遭官府催租之苦。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是反问句,以往人民是不敢申诉心中的怨恨的,但是现在愤怒的火焰终于喷涌而出:‚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且如‛二字,意思是且举一例,以见其余。这几句是说:就拿今年冬天来说吧,在函谷关以西征调关中兵,丁壮都去戍边,无人耕田,可是官府还要强索租税,那么租税又从什么地方来呢?这也是一句反问,但它却象一柄利刃,一下子就击中了统治者那无人耕作而还要缴纳租税的荒谬逻辑。征夫的两次反问都是含蓄的,但后一次更显得柔中有刚,义正辞严,体现出他们的恨之切,怨之重。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的,然而,无休无止的战争却把人们早已被扭曲的思想再来个弯上加弯,这就更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兵役的繁重及其罪恶。
第三层从‚君不见青海头‛到篇末,进一步通过描写战场的悲惨景象来诅咒拓边战争。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行人‛对这次出征的前景形象化的预测。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对‚山东‛大地的纵览和对家庭濒临破败的预感的描述之后,‚行人‛的感情象决堤的河水,滔滔的恨浪奔腾汹涌,一发而不可收。‚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的战争必败。‚行人‛这撕肝裂肺、令人战栗的‚瞻望辞‛,是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战争的愤怒诅咒。诗歌结尾这令人心惊胆寒、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与开头人声鼎沸的画面相对照,则更显示出‚耶娘妻子走相送‛这生离死别场面的悲惨。《兵车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如同一页‚诗史‛。说它是‚史‛,因为它具有‚春秋‛史家纪事的客观性、真实性。特别是‚耶娘妻子走相送‛与‚哭声直上干云霄‛两句与《资治通鉴》中‚于是行走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记叙的巧合,则更见出其‚史‛的价值。此外,从‚道傍过者‛与‚行人‛的谈吐中也可见杜甫‚史笔‛的严肃性。道傍过者‛是诗人,但他的动作只有一‚问‛,且连问的内容都只字未提,这就更使诗的思想主题具有了客观性。至于‚行人‛的回话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也与史书中‚士卒死者六万人‛‚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之记载相合。
《兵车行》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寓情于叙事中。
这首诗无论是第一段的场景描写,还是第二段的答话记述,都充盈着诗人‚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洗兵马》)的忧心如焚的‚非战‛思想感情。
第一段叙眼前之事中的‚牵衣顿足拦道哭‛,把四个动作的措臵组合就很富于感情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诗人与送行队伍中的人民感情相通,所以他才能绘出感情真切的场景,为第二段渲染气氛,提供可信的背景。第二段尽管是‚行人‛的叙述,但也饱含着诗人的激情。象‚行人但云点行频‛‚武皇开边意未已‛等句,抨击时弊的胆识就很卓绝,而这个‚胆‛中又包含了诗人‚匡时济世‛的炽烈情感。
在语言上《兵车行》的句式有三言的、五言的、七言的,而且往往错杂运用,表现出诗人剧烈起伏的胸波和鼓、钹、铙、磐众乐齐鸣的气势,让读者在句式错落变化中体味出诗人忧、悲、愤、怆等感情的剧烈变化。用韵上,全诗所用八韵,不仅增加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而且也收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读后给人以波澜起伏,迭宕有致的感受。‚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等等顶针句子的运用,使句子回环往复,上下蝉联,造成音节上的铿锵和谐,感情上的一气连贯。
此外,语意上的前后照应也是这首诗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如前有‚道傍过者问行人‛一语的存在,后才有‚长者虽有问‛‚君不闻‛‚君不见‛等语的出现;前有‚开边意未已‛的原因,后才有‚未休关西卒‛的结果;前有‚千村万落生荆杞‛的事实,后才有‚租税从何出‛的反问;前有‚边庭流血成海水‛的惨状


别薛华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鉴赏:唐乾封元年(666,王勃17岁,进入沛王府任修撰,奉命撰写《平台秘略》。写完后,沛王赏给他帛50匹,十分赏识他。王勃少年得志,可惜好景不长。据《旧唐书〃王勃传》记载,总章二年(669‚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被逐出沛王府时王勃年仅20岁。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对自己的被驱逐,他心中怀着一腔悲愤。当年五月他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后来客居剑南两年多,遍游汉州、剑州、绵州、益州、彭州、梓州等地。在此过程中,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新的深切的感受,写下了一些影响深远的诗文。《别薛华》就是其中一首。
这首送别诗的色彩、风格,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相径庭,其中原因,就像公刘所说的:‚诗是一种感性经验和主观情感占很大成份的东西。诗人此时的生活环境变了,思想感情也发生很大变化了,写出的诗也就迥然不同。《王子安集》中有一篇《秋夜于绵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有可能是这首《别薛华》诗的序。从序言推断,诗人与薛华在绵州相逢,很快又分手。在一个清秋的夜晚,他送走薛华,作下了这首痛彻肺腑的诗篇。诗的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以事写情,又以情生景。两句诗,描绘出人生的一幅凄惶场面,一对患难知音跋涉在漫长、曲折、险阻的山道上。他们相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但最后还是分别了,各自匆忙惶恐地去‚问津‛‚穷路‛,借用的是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含有‚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的意思。这就促人联想,发人深思。阮籍之所以穷途而哭,是想假作醉酒躲避迫害,时常独自驾车信道而行,走到绝路就痛哭而返,以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汉李固之所以‚滞涸穷路‛,正因为他‚守死善道‛,屡次上疏直陈外戚、宦官擅权的害处,后来被梁骥诬告,招致杀身之祸。在此,诗人以阮籍、李固自况,含蓄地指出:凡正直耿介之士,往往很难被当权者所容。这也说明了诗人与其挚友‚多穷路‛
的原因。下句中的‚遑遑‛,不只是形容凄惶貌,或自嘲‚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还兼取宋玉《九辩》中‚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的意义,借以表示自己象凤凰一样清高,而不愿象凡鸟一样随处栖登。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是分别承接首联中‚穷路‛‚问津‛,进一步具体描写道路的险远,设想未来,抒发情怀的。所采有的手法是虚实相生,语义双关。诗人既为朋友颠沛流离于〃132《唐诗鉴赏大典》
千里道上而感伤,又自伤其远在千里之外的异乡。眼前道路崎岖漫长,展

望未来满目悲凉,前程暗淡。这是诗人走上仕途三年来,对社会现实的真切的感受,从心底发出的深沉慨叹,说明了诗人当时内心失望情绪低落。
生活是艰难的,但仍要坚持下去而且要努力使之变好,年轻的诗人虽然沮丧但没有完全绝望。因此诗的颈联写道:‚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意思是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事业、建立功勋的志向与抱负,只能与船只一同在风浪中漂泊不定。正因为风华正茂的诗人,有追求,有希望,因此才对挫折、失败倍感痛苦。王勃《春思赋〃序》中写道:‚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居巴蜀,浮游岁序,殷忧明时,坎土禀圣代。..此仆所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也。‛可见他的‚悲‛是因为‚怀功名‛而难以实现。这联诗所表现的正是理想与现实矛盾,希望、失望交织的复杂心境。有志之士,不被赏识与重用,又不甘心自暴自弃,执意追求。就是他们‚生涯共苦辛‛的主客观原因。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曾说过:‚薛华与李白并称,而无一字可传,岂非有幸不幸也。‛薛华也是才志高远之人,也陷入同样的境遇,可见,怀才不遇并非偶然,也更说明志向的难以实现。
尾联‚不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上句承诗题中的‚别‛字,下句直抒惜别之情。从字面看,这联诗可以理解为王勃对朋友的安慰,表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永远相忆。另一方面,‚俱是梦中人‛包含有‚命运之舟‛难测的意思,彼此都像在梦里由不得自己。诗人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怀着无限忧虑,而对明天仍抱着美好的希望。这个结尾,是隽永深长的。
《别薛华》与一般五言律诗借景抒情的方法不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语言简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可谓‚兴象婉然,气骨苍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be225c2ad51f01dc281f1a5.html

《唐诗宋词鉴赏(46-50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