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上

发布时间:2020-05-27 06:41: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年级上册

知识梳理

第一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1.《江帆楼阁图》word/media/image1.gif作者: 唐代,李思训。

word/media/image2.gif李思训是皇亲国戚,唐代开元初年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

2.《游春图》word/media/image1.gif作者: 隋代,展子虔。

word/media/image2.gif地位: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3.《溪山行旅图》word/media/image1.gif作者:北宋,范宽。

word/media/image2.gif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所画的《溪山行旅图》表现了北方山

雄壮的自然风光。

4.《云山墨戏图》word/media/image1.gif作者: 南宋, 米友仁。

word/media/image2.gif米点山水开始于北宋画家米芾,儿子米友仁继承父法,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友“米氏云山”“米派”之称。

5.马远和夏奎氏南宋著名上午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后人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

6.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7.《容膝斋图》word/media/image1.gif作者:元代, 倪瓒。

word/media/image2.gif “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特有的意境

8.《真赏斋图》word/media/image1.gif作者:明代,文徽明。

word/media/image2.gif文徽明是一位画家兼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的湖山庭院和文人生活。

9.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文徽明、沈周、唐寅、仇英;清代四僧:弘仁、髡残、朱耷、石涛。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

10.石涛,本姓朱,名若极,明代王朝宗室,明亡后出家。山水师法自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他遍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作品有其独到的构思布局和笔墨技法。著有《石涛画语录》。

11.《万山红遍》作者: 现代画家李可染。

12.《青城山》 作者:现代画家黄宾虹。

13,《江山如此多娇》 作者:现代画家傅抱石、关山月。

第二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

1.当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美景太宽广且没办法决定画什么时,可以选用取景框。

2.树木是风景画里面的重要素材之一,要想画好树木,首先必须掌握树的结构。

第三课 《变迁中的家园》

1.速写本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装订好的、螺旋翻页的、活页的,甚至是手边易得的任何一张小纸片。

2.画家德加以达·芬奇为榜样画了很多本速写,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保存着德加的38本记事本,包含了超过2000页的速写和研究笔记。

第四课 《空间与层次》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而绘画却是二维平面的,要将我们所看到的景物画出真实的感觉,就必须清楚三维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形状与空间。

2.几何透视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三点透视; 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三点透视有三个消失点。透视法的应用大大丰富了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

3.大气透视:风景画的一种技巧,随着物体逐渐向远处消退,明暗对比逐渐减弱,明亮部分渐渐变暗,深色部分渐渐变浅,直到整个明暗对比成为一个中性色调。

4.空间透视:一种加强层次感的绘画技巧,使画面深处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向远处延伸而逐渐减弱,浅色部分越来越淡,深色部分越来越浅,直至所有的对比融为统一的浅色调。

5.地平线:焦点透视中与观看者视平高度相关的一条线,是天与地会合处的交界线。

消失点、中心消失点和中线在最远方的结束点全部都位于这条线上。

第五课 《盛世·汴梁》

1.《清明上河图》word/media/image1.gif作者:北宋 张择端

word/media/image2.gif 内容:画的是北宋汴梁城外东南七里的一段汴河风光。

2.界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技法。界指界尺,界画就是用界尺引笔画线的表现方法。界画适于画建筑物,其他景物则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工笔界画”。

3.中国画装裱形制:装裱是将画给予装潢,以便展示和保存。

4.中国画传统的装裱形式有卷、轴、册、镜片等。

5.卷:横长,两则有细木条,可拉线挂画。

6.轴长:竖长,下有圆轴,可卷。

7.册:近方形小画,装裱成折叠的册子。

8.镜片:裱成独张,不带挂轴者,亦称片子。

9.《清明上河图》就是很典型的手卷作品,适合逐渐翻开观赏。

10.宋代中国民间已经广泛使用煤与改良的厨灶来烹制各种美味十足的菜肴。

第六课 《蓝白之美》

1.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为广泛的地域分布,江苏、浙江、湖南、山西、陕西、安徽、山东。蓝印花布同蜡染和扎染一样,都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印染花布。

2.蓝印花布纹样十分丰富,一般多以植物和动物的纹样为主,常常具有吉祥的含义,如喜上眉梢、五福捧寿、福在眼前、龙凤呈祥等,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3.模仿蓝印花布工艺的材料可以用纸来代替白布;水粉白颜料、白油画棒、白蜡笔或白蜡烛,都可用来替代防染浆。

4.蓝印花布的工艺过程:刻版、防染浆、刮浆、晾干、染色、刮白。

第七课 《泥土的味道》

1.人类最早的文字是书写在湿泥板上的,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模形文字和泥板书写。

2.在用黏土制作陶器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用白色的瓷土烧制瓷器。唐代的瓷器已经具有“洁白、质坚、其美如玉”等特质。宋代瓷器工艺开始高速发展,出现了“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窑。明清时中国的瓷器生产达到了顶峰。

3.马镫是中国人的一项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

4.紫砂壶最有名的产地是江苏的宜兴,紫砂壶兴盛于明清,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5.陶泥的成型塑造除了紫砂壶常用的泥片成型法之外,还有拉坯、模具、泥条、捏塑等方法。

第八课 《放飞的希望》

1.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2.风筝的发明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

3.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是我国四大风筝产地。

4.风筝的制作过程与工艺:设计图样、扎制骨架、裱糊翼面、彩绘图案。

5.制作风筝的材料很多,一般有纸、无纺布、绢绸等;风筝的骨架多采用竹丝、细金属丝等。

第九课 《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

1.欧洲的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的,17世纪中期独自成为一派,并发展到欧洲的各个地方,于是欧洲各地区的风景画风格开始互相影响交融,到19世纪时进入巅峰时期。

2.在艺术史上,风景画成为独立的绘画体裁,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直到17世纪,荷兰的画家才画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

3.印象派: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印象派画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表现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4.《睡莲》、《日出·印象》作者:法国画家莫奈。

5.《莫特莱克台地》作者:英国画家透纳。

6.《海港日出》作者:法国画家洛朗。

7.《林间小道》作者:荷兰画家霍贝玛。

8.《辛格拉温的磨房》作者:荷兰画家鲁斯达尔。

9.《雪中猎人》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

10.《威斯敏斯大桥》作者:法国画家德朗。

11.《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作者:法国画家库尔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cbcf5d7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b.html

《(完整版)八年级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