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8 15:34: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近在一本书上读到关于陈毅元帅的一则小故事:上海解放之后,陈毅担任了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由于受到西方社会的制裁和封锁,当时的上海面临着一些严重困难:青霉素等以前依靠进口的医药用品出现了严重短缺。为此,陈毅想请当时上海一位很有名望的化学家齐仰之先生出山,自力更生,制造青霉素。但这位齐老先生是一位典型的理工科学者,长期远离政治,痛恨官场的腐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多次请他出山都被其婉言谢绝。陈毅先后派了几位同志去请他也都没有成功。于是,陈毅决定亲自登门拜访。进门之后,陈毅并没有谈起青霉素,也没有提请他出山的事,而是饶有兴趣地和这位化学家谈起了化学和化工。齐仰之一听立即来了兴趣,没想到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不仅能打仗、能当官,还懂化学。双方迅速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点,谈兴甚欢。在愉快的交谈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半个小时。陈毅一看有戏,艺术地说:“齐老先生,今天打搅您不少时间,改天我再登门拜访。下一次,我还要和您谈化学,而且要谈一门您不熟悉的化学。”齐仰之想,我研究了一辈子化学,什么化学不知道,还有我不熟悉的。于是,拉着陈毅不让走,说:“别下次了,咱们就现在谈,谈到天亮都行!”陈毅说:“您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化学,我要谈的是我们共产党的化学,叫做社会变化之学。随后,陈毅痛批国民党的弊病,陈述共产党的主张,比较新旧社会的变化,畅谈建设新上海的构想。就这样,双方越谈越亲,越谈越近。最后,陈毅再和盘托出此行的目的,说:“您以前不愿意出来做事,那是在腐败的旧社会。今天,我们请您出来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请您看在老百姓的份上,帮帮我们吧!”终于打动了齐仰之,他爽快地答应出来帮助政府生产青霉素,使这一困难得以及时化解。这是关于陈毅元帅的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过去,在读到这一故事时,我们往往都会赞美老一辈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尤其是他那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高尚品德。但另一方面,如果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陈毅在交谈过程中所体现
出的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卓越的沟通能力,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事实上,这次沟通与交谈,双方在以下三个层面所产生的共鸣是沟通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一是信息层面的共鸣。信息层面的共鸣首先出现在沟通的开始阶段。沟通的双方通过找到共同的“话题”,创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形成一种融洽的沟通氛围,迅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初步了建立互信关系,为进一步深入交流提供了重要前提。这种共同的“话题”往往来自于两人共同的兴趣点、利益点或关注点。很多优秀的领导者,不仅善于发现共同“话题”,还常常通过对沟通对象的研究分析,事先准备好共同“话题”。其实,我们不妨推测一下:陈毅在登门拜访前可能就已经做了一番功课,对齐仰之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做了一定了解,对化学和化工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预习”,为找到“话题”,产生信息共鸣做了充足的准备。二是情感层面的共鸣。沟通的成功首先不是取决于信息的发送者是否表达清楚或对方是否收到,而是取决于信息的接收者是否能理解和接受,以说服为目的的沟通更是如此。说服的前提是对方接受并认同你的观点,但这种接受和认同一定不能是简单的说教,更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对方,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将思考和分析的内容用对方的语言简明生动地表达出来。前者是“理”,后者则体现出“情”。从上面的故事来看,陈毅此行的目的是劝说齐仰之出山,但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思想工作,之前很多人做过这样的努力但都失败了。陈毅此次劝说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没有简单地提出自己的请求,更没有生硬地“命令”,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对其多次拒绝出山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对此次请其出山的意义和价值做出深入的剖析。而且,其中没有任何“说教”,而是用对方的语言非常艺术地提出了一门“新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使其能够在理智认同的基础上产生情感的共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cff0a5f804d2b160b4ec0dd.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