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鉴赏 诗三

发布时间:2019-01-18 15:29: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与鉴赏 诗三

语文2018.1

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织妇辞

[]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注)纨素:精致洁白的细绢。蓝缕:破敝衣裳。

1妾是田中女写出了织妇的______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写出了织妇的______

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身份 辛苦

2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织妇织的精美的细绢和织妇身上穿的残破的衣服进行对比,表现了织妇悲惨的命运和贫富不公的社会现实。织妇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更有说服力。借事抒情,通过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两句,暗示了造成织妇悲惨命运的原因,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封建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行为的无比愤懑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妾是田中女写出了织妇的______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写出了织妇的______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从关键词语中分析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田中女可看出织妇的身份;从筋力”“不息可看出织妇的辛苦。

2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在选材的艺术特色先读懂全诗,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题干很明确地指出本题考查叙事特色,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诗歌用了什么手法叙事,根据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可知,诗中用织妇织的精美的细绢和其身上穿的残破的衣服作对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其次指出谁来叙事,首句中以”“作主语,可知以织妇的口吻来叙事;最后要答出叙事的目的,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愤懑之情,可知诗人借事抒情。从这三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点睛】

是各种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题,经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艺术形象。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幽居

张咏

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3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

B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为此唉声叹气,表达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是当时诗人们普遍的心态。

C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看来前后矛盾,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近似。

D本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全诗又遵循韵律特点,用的是平声韵,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七言律诗。

4本诗题目为幽居”,“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3 B

4 环境清幽:暮春落花中掩门而居,夜晚孤灯雨中摇曳,醒来满屋烟霞;

生活悠:掩关静修,春宵足睡,闲适自得;

情怀豁达:听到可以赋闲的消息,没有长吁短叹,无欲无求,超脱淡然;

远离尘世:只与脱离尘世的高僧交往,拒绝庸俗的酒肉之徒。

【解析】

3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诗人们普遍的心态推断没有依据。故选B

4此题考核概括诗歌的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诗中的,注意根据诗句中的意象、创设的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作答。此诗前两联落花时节掩关初”“一溪风雨夜灯孤”“满屋烟霞春睡足通过景物描写写出环境清幽通过掩关”“请绝”“春睡足等行为的描写写出生活悠闲;闲消息”“无求免叹吁通过心态描写写出情怀豁达;绝江城旧酒徒”“多谢岩僧频见访交际的描写出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全诗从这几方面紧扣标题幽居

【点睛】

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春尽

白居易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注)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生衣:绢制的夏衣。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而且呼应了诗歌的标题。

B老身慵出客来稀写诗人年事已高,没有客人来访,描写出诗人老年清静闲适的情景。

C颔联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

D唤遣归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作者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

6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5 D

6 1揭瓮偷尝新熟酒写诗人在家中瞒着家人,偷偷品尝新出的米酒,一个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偷饮酒的憨态可掬的情状;

2开箱试着旧生衣”,打开箱子,试穿去年的夏衣,一个,写出诗人那种闲寂中带点无聊的情态。作者通过这一生活情节的刻画表达出了隐居生活的闲适。

【解析】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及手法的综合理解及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文本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与选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选项D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作者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错误,唤遣归是春天离去之意,流露的是惜春之情。故答案选D

6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从题干来看是赏析诗句,这类试题一般要先解释诗句的意思,同时要注意手法的运用,最后要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例如本句诗人白居易偷喝熟酒和试旧衣的行为,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和安逸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诗人如释重负内心的安逸情怀,答题时注意根据”“分析作者的心态,进而分析蕴含的生活情趣。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7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轻飙:微风。 (xiao):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砧杵,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1)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1)首联通过翠簟初清送轻飙写了早秋天气给人暑半销的触觉感受;颔联从视听角度,写了早秋的露水和砧杵声;颈联进一步从视听角度写了蠕蛸织网和蟋蟀鸣叫的早秋之景。

2)用典。作者借王粲辞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思乡念亲之情(补充:答韶华已去的伤感亦可)。

【解析】

【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具体考查方向,然后认真阅读诗句,分析表达技巧。本题题干要求答出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展开描写的,具体来说考查的是诗歌的写景角度,解答时可逐联分析得出答案。首联写青篾席清凉,让人感觉暑气已消退了一半,竹帘掀动让人感受到阵阵凉风,从触觉写早秋的感受。颔联庭院中草叶上挂满露水是看到的景象,远处传来的做棉衣的砧杵声则是听到的,所以这一联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早秋。颈联鸣蟋蟀是继续从听觉的角度来写早秋,织蟏蛸则是继续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早秋。

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尾联写的是自己不必再做赋表达悲秋的情感,像王粲一样,离家多年早已两鬓斑白华发凋零。从手法上来看,王粲辞家是用典,王粲的《登楼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这里作者运用王粲的典故表现出自己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却不能实现的心情。

【点睛】

2题考查诗句的表达效果,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元代诗歌,完成小题

京城燕

迺贤

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注:迺贤:元代文学家,曾流连京城十年,有从政的愿望却终无所遇,只能南归。青琐: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珠箔:珠帘。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几句以春燕之、河柳之,花蕾之等物象特征来表现初春之寒意,细致入微。

B主人家的帘幕重遮,燕子筑巢心切,只能找檐间避风处做窝,可是居留时日不多,又翩然南飞了。

C君不见两句写王谢的富贵繁华,这与燕子暂居京城的处境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D本诗以景作结,春景明媚清新,秋景凄冷清寒,两相对比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光飞转、世事无常的感慨。

9下列诗句中,与燕子初来怯清晓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10填空:这首诗用了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以及___________的《爱莲说》也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答案】

8C

9C

10托物言志周敦颐

【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C项,表达了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不正确。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意思是您看那旧时王谢家族堂前楼阁,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卷着珠帘,写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的景观,结合最后两句,可知诗人想说的是人间的荣华也和燕子居京华一样,繁华转瞬即逝,抒发的是人世变化无常之感。故此题答案为C项。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查修辞手法这类题目解答时应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分别阅读例句选项,确定例句和选项使用的修辞手法,找出答案。本题题干所给诗句燕子初来怯清晓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燕子刚刚来的时候还怕清晨的寒气。字使燕子具有了人的特点。A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春雨春风给人的感觉。B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从视觉和听觉写出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图景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本是人的行为,这里用来写,使具有了人的特点。D 从触觉和听觉来写春意,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此题答案为C项。

10试题分析:本题既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又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诗,分析诗歌所用艺术手法,再联系平时积累得出答案。本诗是元代文学家迺贤感怀于燕子在京城停留时间太短而作。作者以京城燕自喻,感叹人世变化无常、韶华易逝,抒发了自己飘摇宦海、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爱莲说》是初中的课文,作者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考生根据对初中文学常识的积累即可答出。

【点睛】

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语言,B项鉴赏诗句的内容,C项鉴赏诗诗句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情感,D项鉴赏诗歌结尾的特点。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下列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独立寒秋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

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所处的环境和时间。

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

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

12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1D

12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解析】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题干要求选出独立寒秋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把握。D项,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错,没有孤立无援,寂寞惆怅的感觉故选D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点睛】

1)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特点:多是含蓄、隐晦的;多是丰富、复杂的;有时是发展变化的。

2)多角度思考。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3)答题模板: 第一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 ??”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涉及多种情感的,答题时一般按在诗歌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3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意境悲凉,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动词字,就都是炼字的成功典范。

C鲲鹏”“图南是用典,都出自《庄子·秋水》。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意境起伏,富于节奏,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4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3 C

14 相同点: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相异点: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的表述关于典故的出处搞错了,典故鲲鹏图南都出自《庄子逍遥游》,而不是《庄子·秋水》。故选C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本题是一道对比鉴赏题,要求分析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平时所学回忆杜甫《登高》一诗所抒发的情感,再赏析本诗篇所抒发的情感,同时结合杜甫诗的总体特点进行分析。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其诗沉郁顿挫。但由于写诗时间不同,其情感也有些不同。分析时要根据诗中的具体词语认真体会。如这两首诗的相同点: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不同点: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普明寺见梅

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

B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

C诗人从寻梅、赏梅、怜梅写到慰梅,全诗的重点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

D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5 C

16 懊悔、叹惋之情。诗中忙失二字,流露出诗人错过探梅佳期的懊悔感伤情绪,却欠伊三字,是为梅花缺少同伴而发出轻轻的惋惜喟叹;庆幸、欣喜之情。诗人将半开时的情状与那恨晚的心绪相对应,略感庆幸;犹喜二字,直抒胸臆,凸显欣喜;欣赏、赞美之情。诗人目睹仅有一两枝的山寺梅花半开,却认为应更好,又言今冬不雪何关事,其对腊梅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豁达、释然之情。诗人觉得梅花半开时来观赏反而更好,哪里是什么失期呢?表现出豁达乐观、超脱淡泊的情怀。

【解析】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C项,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分析有误,诗中只有孤芳”“幽独等极少数词是描写梅花形神的,全诗重点抒写的是诗人赏梅时的独特感受,而不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故选C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分析即可。注意从这首词的下阕找出能体现作者情

感的词句来分析。首联诗人为错过梅花的花期而懊恼不已,一后又初见梅花,将失而复得的欣喜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还写到作伴孤芳却欠伊,梅花缺少同伴,显得孤寂,诗人也在怜惜梅花;颔联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诗人心中豁然,即使错过了梅花最美好的半开时,仍然为相得一见而喜悦不已,犹喜直接传达出了诗人的一种欣喜之情,庆幸的是还能看到它;颈联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何关事三字,流露出释然的情怀;尾联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天暮山幽,诗人独自赋诗,虽无酒相伴,但新诗足以慰藉月夜下孤单的梅花和自己,展现的是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和积极乐观、超脱淡薄的情怀。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1、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2、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3、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4、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5、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6、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前的小序和诗文后的注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7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18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

17 D

18 兰泽多芳草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含蓄地表达错,应该是直接抒发出来。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二、其他

19请在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一行都成为一句诗(词)。

【答案】第一行:山气日夕佳/山色有无中/山随平野尽/山青花欲燃/山是眉峰聚

第二行:关山度若飞/青山郭外斜/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千山鸟飞绝

第三行:亭亭山上松/远看山有色/国破山河在/无限山河泪/看万山红遍

第四行:种豆南山下/日暮苍山远/白日依山尽/客路青山下/月出惊山鸟

第五行:悠然见南山/性本爱丘山/只有敬亭山/无数夕阳山/明月出天山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比较特殊,答案相对比较宽泛。结合题干要求使每一行都成为一句诗(词),每一行里都有,需要调动脑海里平时积累的诗句,结合的位置,选取诗句即可。平时应该注意积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d4f175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9.html

《阅读与鉴赏 诗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