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吃喝玩

发布时间:2013-04-24 11:39: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武汉吃喝玩乐全攻略 <>

武汉市概况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县徐古镇将军山,西端在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镇刘均堡案村,北端在黄陂县蔡店乡段家田村北。在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武汉市东邻黄州市、鄂州市、大冶市,南接咸宁市、嘉鱼市、洪湖市,西界仙桃市、汉川市、孝感市,北与大悟县、红安县、麻城市接壤。



  武汉版图面积为8467.11平方公里,平面图形如一只从东向西飞舞的彩蝶,其中城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郊区面积763.51平方公里,市辖县面积3740平方公里。辖9个城区,2个郊区,2个县。



  据近年考古工作发现,一万多年前,武汉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市郊黄陂的盘龙城遗址,考证为距 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 南国,周初属周南,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东汉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 期)、曲阳县(280年)、曲陵县(305年)、汉津县(597年)、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  (25年)、汝南县(378年)、江夏县(589年)。明成化年间,龟山以北的汉水支流逐渐成为汉水入江主 流形成武昌、汉阳、汉口的三镇格局。武昌这名始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寓因武而昌之意。与江北汉 阳有双城之称。明代以后,汉阳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勃兴,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武阳夏三镇的统称枣武汉开始被使用。1926 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确定确立国 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19274 16日,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这是统一建市的开始。随后分分合合,至19495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武汉市的名称至今保持不变。1986 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素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美誉。现有定点旅游景区(点)26处。其代表性的景点是全国最佳风景名胜之一的黄鹤楼,国家级东湖风景区,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禅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辛亥首义军政府地址红楼等。此外,新开发的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木兰湖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金银湖旅游度假区、武汉高尔夫球场已兴建完成。

市区游



一日游 东湖-黄鹤楼-长江大桥

二日游  第一天 东湖-省博物馆-红楼-黄鹤楼

     第二天 长江大桥-龟山电视塔-归元寺-武汉动物园-古琴台-晴川阁-铁门关

市郊游

一日游

A.武汉市区-新洲道观河风景区

B.武汉市区-蔡甸九真山-嵩阳山庄

二日游

A.第一天:武汉市区-武昌龙泉山风景区-熊廷弼公园 第二天:武昌纸坊镇-白云洞-槐山风景区

B.第一天:武汉市区-黄陂县木兰山风景区

 第二天:黄陂县木兰湖旅游区-木兰山风景区

专线游

文物古迹游  古琴台-晴川阁-铁门关-省博物馆

楚文化游  楚城-楚市-离骚碑-楚天台-行吟阁-屈原纪念馆-省博物馆-古琴台

三国遗迹游  龟山鲁肃墓-三国群雕-铁门关-黄鹤楼-东湖-卓刀泉

辛亥革命遗迹游  红楼-黄兴点将台-彭刘扬烈士就义处-工程第八营旧址-武昌起义门-武昌起义纪念碑-辛亥首义烈士墓

佛教胜地游  武昌宝通寺-汉阳归元寺-新洲报恩寺

汉货购物游  武汉商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江汉路夜市

地方美食





清蒸武昌鱼  武昌鱼是驰名中外的水产,盛产于武昌县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时代是贡品,现在是席上珍馐。烹制方法多种多样,十分讲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鱼,制作最佳的菜馆是武昌大中华酒楼。这家酒楼由安徽人集资,创办于1933年,以擅长烹庄武昌鱼著称。由于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鱼作为清蒸武昌鱼的品名。他们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鲜活樊口鲸鱼作主料,辅以火腿、香菇、冬笋、鸡汤等十多种配料调料,上笼清蒸,严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处。蒸好后再在鱼上缀上红、绿、黄各色菜丝,使之色彩艳丽,香味扑鼻,鱼肉细嫩,汤质鲜美。除清蒸外,他们还运用油焖、红烧、花酿等法创制三十多种鱼馔。



黄焖甲鱼  黄焖甲鱼是楚乡名菜。湖北人吃甲鱼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招魂》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腑鳖炮羔,有拓浆些;酸鹄膊凫,煎鸿鸽些,露鸡懦端,历而不爽些。"意思是:文炖甲鱼,烧烤羔羊,调昧有甘蔗的甜浆;醋烹天鹅,红烧野鸭,鸿雁灰鹤煎得酥黄,蒸凤鸡,焖肥龟,香味浓烈而又吃不伤。

  甲鱼也叫团鱼、元鱼、雷、鳖,俗称王八。营养丰富,有滋阴补肾的功能,其甲其肉均可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视为药物。武汉大中华、老大兴园和云鹤等酒楼将甲鱼黄焖,配上香菇、鸡汤等调料,鲜美香糯。如与八宝饭合吃,可除口中胶汁。



皮条鳝鱼  皮条鳝是从荆州、沙市传入武汉市的传统名菜,荆州地区己经食用数百年。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监利人朱方哲任台湾宜兰县令,当地发生鳝鱼打洞拱垮田界纠纷,他使叫随去的荆帮厨师特备以缮鱼为原料的筵席,请原被告一起品尝,提倡大家捕食缮鱼,从根本上解决纠纷,从而把食缮的习俗传人台湾,成为佳话。鳝鱼味美,且有药用价值。《名医别录》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皮条鳝鱼以老骨后切成长条,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又以形如竹节,也叫竹节鳝鱼。制法是用二道不同温度的油余炸至皮 酥,再挂上糖醋黄汁,色泽金黄,外酥内嫩。汉口云鹤酒楼、老大兴园酒楼和老会宾酒楼烹制的皮条鳝鱼都很考究。



老大兴鲤鱼  "老大兴"是坐落在汉口利济北路靠近解放大道航空路口的老大兴园酒楼的简称。这家己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的酒楼以烹制蛔鱼著称,享有"蛔鱼大王"之誉。与"豆皮大王""汤包大王"喂汤专家"并称为武汉风味的"三五一专"

  蛔鱼即长吻鲑鱼,又名江团、白吉,鱼体圆长,口在头下,呈新月形,全身无鳞,多产于长江中游。这家酒楼的著名厨师刘开榜在抗日战争前后烹制出红烧蛔鱼,使他本人和酒楼获?quot;鳞鱼大王"的荣誉。这一称号经过第二代曹雨庭传到第三代江显山,使传统技艺有了新的发展,创制了清烛姐鱼、网油蛔鱼、粉蒸蛔鱼和氽蛔鱼等新的品种,色、香、味、形俱佳。



橘瓣鱼圆  湖北是鱼米之乡,历来有吃鱼的食俗。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创造了许多吃鱼的方法,将鱼肉制成鱼圆,就是其中的一种。鱼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荆楚岁时记》有明确记载。生活在公元前675年以前的楚文王一次吃鱼时被鱼刺卡了喉咙,当即怒斩司宴官。吓得厨师不敢再烹全鱼给他吃,想办法去掉鱼刺,把鱼肉剁成色茸,做成鱼圆。武昌大中华酒楼青年厨师卢永良在继承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把鱼圆做成桶瓣形状,用鸡汤、香菇等配料、调料余煮,名曰橘瓣鱼圆,色、香、味、形俱佳。他以此菜"母子大会"等参加198310月在京举行的全国首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会,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厨师之一。现在大中华酒楼、云鹤酒楼等均供应此菜。



洪山菜薹炒腊肉  洪山菜薹即产于武昌洪山一带的红菜薹,颜色紫红,脆嫩清香,营养丰富,常食不厌,是武汉人冬春两季的家常菜之一,同武昌鱼一起被誉为楚天两大名菜。清人在《汉口竹枝词》中喝道:"不 需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友好,鳊鱼肥美菜薹香。清末慈禧太后常差人来楚索取洪山菜薹,视之为"金殿玉菜 "

  洪山菜薹炒腊肉,做法很讲究。菜薹要选洪山宝通寺周围种植的,要既鲜且嫩,主要吃薹,薹用手折,长约寸许,洗净沥干备用。腊肉也要切成一寸长的薄片,先放进锅里煸妙,然后捞起,再炒菜薹,最后把腊肉掺入,起锅装盘。吃时菜薹鲜嫩脆香,腊肉醇美柔润,别有风味。



东坡肉  位于汉口解放大道中段的云鹤酒楼有一种用冬笋、菠菜、五花猪肉烹制而成的名菜,以而称为东坡肉,味道鲜美,香气扑鼻,颇受食客的欢迎。此菜源于湖北黄州,与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有关。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躬耕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当时黄州肉 贱,但烹调不好,味道不鲜。苏东坡经过试验,摸索出一套炖制五花内的方法,炖出来的肉色泽红艳,味醇可口。传他写了《炖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士,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早晨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虽有异说异文,但大同小异。后人就把这种炖肉叫做东坡肉,在黄州地区流传九百多年。后来传到武汉时,烹饪技术上有改进,味道更加鲜美。无独有偶,在苏轼生活过的四川、浙江也都有风味不同的东坡肉。更有趣的是云南大理的少数民族在结婚时还有新郎新娘合吃东坡肉的习俗。



黄陂三合  黄陂三合是武汉市郊县黄陂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合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看合而为一的统称。当地群众又称之为三鲜,他们把三鲜作为品评筵席的起码标准,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

  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鱼丸选用鳃鱼剁茸,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等余制而成。肉丸选用猪腿夹肉剁碎,配上鱼茸和各种调料,酥炸而成。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状,蒸制而成。三菜合 烧,鱼有肉味,肉有鱼香,别有风味。由于三菜中有鱼、丸、糕三字,鱼与余谐音,龙的方音为圆,糕与高同音,人们便赋三合以年年有余、家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寓意,为图吉庆,年节必备。1941年黄陂人在汉口打铜街开设黄陂合记餐馆,把黄陂三合传到武汉,把乡土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鱼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软柔,颇受欢迎。后来随着武钢的建设,合记餐馆迁到青山建设七路,改名解放酒楼,继续精制此菜。汉口大要想品尝此菜则到桥口区的建乐餐厅。



沔阳三蒸  沔阳是江汉平原上的一个大县,历史上包括今洪湖市,近年改制为仙桃市。这一带水面较多,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三蒸即三样蒸菜,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鸡,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丸子,有的说指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所谓蒸珍珠丸子,是将鱼、肉剁茸加料,挤成丸子,放大筛内滚粘糯米,然后上笼蒸熟,熟后的糯米晶莹透明,犹如珍珠。如不滚粘糯米蒸制,就叫蒸白丸。

  沔阳三蒸至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揭竿起义,一举攻下沔阳县城。陈的妻子潘氏(一说罗氏)夫人亲自掌厨,将鱼、肉、藕等拌上米粉,配上其他佐料,装碗蒸制,犒赏起义农民。大家吃了,啧啧称赞,此后即世代相传,喜食蒸菜成习。



蟠龙卷切  蟠龙卷切又名蟠龙菜,是汉口云鹤酒楼、老会宾酒楼经营的楚乡名菜之一,源于湖北钟祥县,见于钟祥县志,有因百多年的历史。当地有多种传说,均与明代嘉靖皇帝有关。1521年,正德皇帝朱厚照病逝,既元子嗣,又无嫡亲兄弟,便由封于承天府(钟祥)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璁继位。传说朱厚璁怕其他藩封在外的叔伯兄弟先期到达北京,抢占皇位,便装扮成解京囚犯,日夜兼程进京,饿了就吃套在颈上的一种环状食品:外为鸡蛋皮,内包鱼、肉馅,蒸熟成形,吃时方便,味道鲜美,爽口不腻。一说朱厚璁赴京前向他的老师辞行,老师与厨师商量做一道别出心裁的佳肴款待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便以鸡蛋作皮、鱼肉作馆,卷成长条,蒸熟后再切成薄片,码于盘内,使成龙形,称为吃肉不见肉的蟠龙卷切。也有人说是朱厚璁继位后回钟祥为父亲造陵时顺便看望老师,老师为他设计此菜的。后来流传开来,持久不衰。武汉的餐馆、酒楼在民间制法的基础加以改进,使之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著名鄂菜。



老会宾葵花豆腐  创于特级厨师宗良植、高级厨师宗良松兄弟之手。他们在四十年代即师承胡承藩师傅 的技艺,制作出别具风味的一品豆腐。制作方法是把鲜嫩豆腐去皮擦碎,掺入鱼茸、虾仁、火腿等配料,精心烹制而成,名日豆腐,实乃上等佳看。应市后轰动武汉三镇,许多美食家专到这家酒楼点食此菜。厨师们精益求精,又设计改进一品豆腐的造型,在作好的一品豆腐上饰鸡蛋皮丝,周围镶上绿色菜叶,使之状如葵花,改名葵花豆腐。这一名菜引起心向祖国的一对天沔籍华侨夫妇的极大兴趣。他们在品尝以后即兴题诗 说:"葵花豆腐奶菜心,令人怀念老会宾,楚乡佳看风味浓,品过倍感家乡亲。"

地方风俗





  武汉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国(公元前1066-223年)曾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

  楚文化是古代楚人在楚地创立的地域文化,内容包括青铜冶炼工艺,织丝工艺和刺绣,文学,美术和乐舞等。

楚剧  楚剧是湖北地区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剧目多反映民间故事和家庭生活,表演朴实,幽默。传统代表剧有《葛麻》《打豆腐》,《百日缘》等。

楚辞  楚辞是楚人屈原首创的独特的诗歌体裁,以《离骚》为代表。多用语气词""表达复杂的思想感 情,富于抒情和浪漫色彩。屈原的传世之作有《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的部分篇章。

  《编钟乐舞》,《九歌》,《楚韵》是根据楚辞,诗经部分篇章改编的具有古楚风格的歌舞剧, 容诗,歌,乐,舞于一体,采用编钟,笙,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再现了楚国艺术的奇异想象和浪漫色彩。

湖北评书  简而言之,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木块(称"醒目")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目,""的一声,听众为之一振,增强现场气氛。

湖北大鼓  相对评书而言,湖北大鼓以唱为主,夹以念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板,边唱说。既风趣幽默,又通俗易懂。

横渡长江  武汉地区大型横渡长江活动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横渡长江因之闻名于世。

  至今,武汉以举办了29届横渡长江活动,并与1991年举办了首届"国际横渡长江节",以"横渡长江"为 中心,举行系列商贸交流和大型艺演出等活动。广邀四海嘉宾云集武汉,畅游长江,观光三镇,领略古楚文化,感受今日文明。





武汉吃喝玩乐全攻略---风景名胜 <>

东湖





  东湖位于武昌东郊,取其方位命名为东湖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风景区,由郭郑湖、水果湖、喻家湖、汤湖、牛巢湖五个湖泊组成。它是一个自然湖,自然环境优越,在4.8万亩的水域中,生长着鱼类十八科六十七种,淡水鱼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产,鄂州古称武昌,所以俗名为武昌鱼。东湖年产鱼500余万斤。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 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278年),战国时期秭归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初辅楚怀王,做过三闾大夫。他向楚怀王提出一系列正确的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进步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使楚国雄踞南方,一度强盛,后遭小人谗言离间,楚怀王疏远屈原,将其放逐汉北。楚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将屈原放逐到更远的江南,永远不得过问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 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浪生活的屈原,已是六十二年,他目睹国破家亡,满怀悲愤,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阁建于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原名中正亭1931年为纪念蒋介石五十寿辰而 建,后改称湖光阁。阁为三层六面,飞檐绿瓦,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雾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阁,似蓬莱仙境,无不令人向往。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归元寺





  归元禅寺系佛教禅宗寺院,约在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落成,基址在明代汉阳诗人王章甫的王氏葵园的翠微峰下的风景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归元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两万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这是它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佛寺的主要区别。

  归元寺开山祖是白光、主峰两位俗家同胞兄弟,祖籍浙江。他们游方到汉阳兴国寺研究藏经,同时行医,行善三载。汉阳富商孙耀光、戴天成等人深受感 动,故此民间出钱修建归元禅寺。归元二字出自佛经《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意指万法归一,方便于人的门道多得很。思 维静虑弃恶等意,禅宗是佛教大乘教与儒学相结合的派别之一。

  大多数寺庙之铭牌,均横书悬嵌于寺庙三门之楣,而归元寺为直匾,全国罕见,堪称丛林一奇。清道光(1821-1850)之前,归元寺名横书,道光皇帝欣闻白光、主峰行善积德,功德无量,亲赐玉玺一方,其上阳文篆刻敕赐曹洞宗三十一世白光主峰祖师之印,以嘉其行。此后归元寺地位在佛教丛林中大大提高,寺名改为只有皇帝御赐玉玺的建筑方可使用的直书。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 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 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南楼  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

  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平添古朴之 色。



白云阁  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695平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毛泽东词亭  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毛泽东似乎对"白云黄鹤之乡"特别钟情,他36次来武汉,多次登临蛇山,并18次畅游长江武汉段,195661日,毛泽东从黄鹤楼故址的上首入水,首次畅游长江,63 日至4日,又两次到江中畅游,写下了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光辉诗篇。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 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搁笔亭  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  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碑亭





  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 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岳武穆遗像亭  岳飞亭,在黄鹤楼西面574米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黄鹤楼下的鄂州(今武昌)屯兵镇守达7年之久,其所填《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即出自这一时期。岳武穆像亭坐北朝南,木石结构,亭为六角攒尖,高6米,亭檐匾额"岳武穆遗像栾",临面石柱上刻有对联,曰: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 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



胜像宝塔  又称白塔或元代白塔。原在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线桥旁。1984年迁入风景区大门入处内,位于黄鹤楼正前方约159米处,是黄鹤楼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宝塔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胜像宝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砌为主。整体造型号由基座向上逐渐收缩,尺度愈缩愈小,其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塔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宝顶5部分。宝顶为合金制作。



石牌坊  位于蛇山高观山的山脊背上,由西向东,将白云阁与岳飞风景区连结,形成了长达250米的山顶游览风景线。石牌坊计5座,建于1992年,前4座示意黄鹤楼春夏秋冬的四时风景,用青灰石雕塑而成,为典型的徽式风格,第5座为岳飞功德坊,是石牌坊群中形制最大宏伟的一座牌坊,以示光大爱国热忱和弘扬民族精神。



诗碑廊  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黄鹤归来铜雕  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九九归鹤图浮雕  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



陈友谅墓  陈友谅(1319-1363)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湖北沔阳人,元至正十八年(1358 年)自称汉王,至正二十年杀徐寿辉自称皇帝,至正二十三年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大战中流矢身亡,其部下以舟载其尸还武昌,葬于蛇山南麓。明末以后,几经整修, 1981年重新修复。墓坐北朝南,墓前立水泥镶嵌的麻石墓碑,高2米,上书"大汉陈友谅"。墓前建有牌坊,前额书"江汉先英",后额书"三楚雄风"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武汉市汉阳区政府现正在对琴台及月湖风景区进行综合规划和修建。

汉正街



  汉正街是汉口沿河大道以北,并与之平等的一条街道。此处原是沿河的墟市,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形成玉带门、杨家河、武圣庙、石码头、永宁巷等若干个东西向的正街。汉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发源于陕西省,由此注入长江,在很早以前,陕西省的商人就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正街最初是由货物集散批发而发展起来的。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名,即汉水入长江口。而汉口的繁盛,与汉正街分不开。

  汉口老字号中的叶开泰、谦祥益、汪玉霞等均发迹于此街。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则演变成小商品市场。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首批摆摊经营的待业青年和社会无业人员100余名,1989年起,汉正街市场销售额突破7亿元,1990年起,国家、个体共同筹资数千万元,兴建与改建数处交易大楼,使汉正街的交通和环境大为改观。

  汉正街在20世纪80年代,以廉价的小商品批发为主,针对广大的农村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 武汉市民日常购物场所,也是华中地区商品批发中心,主要经营日用品、鞋帽、服装、小电器、文具、玩具等。

  电视剧《汉正街》在全国公映后,名声大震,成为武汉市民和外地人商品交易、旅游购物之地。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1953年筹建,19633月定为现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和研究机构。馆舍占地6.4公顷,现有建筑面积9600 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新建编钟陈列馆已于19992月对外开放。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



  在近20万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 料。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崛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湖北省博物馆中,一级文物400余件,主要有:

  战国时期的越王勾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

  战国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

  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馆内所藏的一级文物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

龙王庙.南岸咀



  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汉口岸,全长1080米,据《汉口竹枝词》记载,龙王庙码头始建于清乾隆四年



1739年)。明洪武年间,汉水改道由沌口改为龙王庙出口,龙王庙地



段,河面狭窄,岸陡水急,船多倾覆,素以险要著称,故有人修筑龙王



庙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



  南岸咀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汉阳岸,与龙王庙隔江相对,全长



1280米,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古汉阳最繁华的地段,商贾云集,商市满街。



  南岸咀地段,地势险要,水流湍急,旋涡甚多,是经常发生船覆人亡的事故带,每到汛期,险象环生。



1998年汛期后,进行了龙王庙、南岸咀险段综合整治工程。

木兰山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北部,距市区中心50公里,占地总面积78平方公里,海拔582.1米,是大别山南麓高



峰之一,自古就有"木兰耸翠"之美誉,明代诗人屠达赞誉为"西陵最胜,



盖三楚之极观" 木兰山是木兰将军故里,唐代大诗人杜牧登临木兰 



山,写下了《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



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木兰山也是香火鼎盛的宗教圣地,其宗教



活动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佛、道两教共处一山,其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建筑面积达三万平方米,供奉神



像一千余尊。木兰山以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人们,山上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6度,



夏季气温较"火炉"武汉低3-4度。



乘车路线:武汉客运港乘坐市郊旅游1路专线车

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1015日建成并通车,它是连接长江南北的第一座大桥。大桥分两层,上层公路,面宽18米,4车道;下层铁路,全长1670 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武昌岸引桥长211米,正桥有2座桥台,89孔,每孔跨度128米。

  大桥于19559月动工,建成通车仅用了两年零一个月,比计划将 近提前了两年时间。设计总投资1.38亿元,由于采用管柱钻孔法先进  技术,以及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节约投资近40%

  在大桥建设中曾得到了前苏联技术专家的大力协助和支持,首创了新型的管柱基础结构施工技术,使水下的桥墩修建工作全部改在水面进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施工时间,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约了工程造价。武汉长江大桥,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建筑特征。武昌、汉 阳两均建有离地面35米高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个大桥异常雄伟瑰丽。堡亭高出公路桥面8米,两层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 圆顶。在桥头堡内的地面大厅里,有大型雕塑。桥面两侧,齐胸的铸铁镂空栏杆上,铸有各种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大桥两侧各有143块花板对称排列,花板内容取材于我国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孔雀开 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引人入胜。站在大桥桥面,可俯视滔滔江水东流 去,一艘艘轮船来来往往;湖北广播电视塔耸立于汉阳边的龟山之巅,而江南第一楼”-黄鹤楼则屹立在武昌侧蛇山上,林立的高楼一座座拔地而起,使人不禁感叹武汉这座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长江,自古被称为不可逾越的天堑,而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则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de9e478f242336c1eb95ec8.html

《武汉吃喝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