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使然。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A.朴素,质朴B.向来,平素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形象的理解。
【答案】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2BB
3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只能生长一寸,闰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精神。
【解析】【分析】(1)本句可注意这是一个因果复句,故(所以)守困厄为当然表示结果,原因有两个,一是天不使高,写的原因;二是强争无益,写黄杨自己的原因。

故在之前断开。
2①“其素行原如是也的意思是:它向来就是这样的。所以的意思是向来,平,选B②“乃黄杨不憾天地的意思是:而黄杨并不因此怨恨天地。所以的意思是怨恨,选B
3)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同,像……一样;宜,应当;众,多。是,这样(看来);谓,说;至,极点。
4)两篇文章都是借物喻人,以莲和黄杨喻指君子。甲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写莲高洁质朴,喻指君子的洁身自好、庄重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的正直,喻指君子的刚正不阿、志洁行廉;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写黄杨不争不抢、低调知命,喻指君子的安守困境;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写其不怨天地,喻指君子的宽容大度。
故答案为: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BB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只能生长一寸,闰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语句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位置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乙:黄杨每年长一寸,一点也不多长,到闰年反而会缩短一寸。这是一种受到天命限制

的树,种植的时候应该有怜悯的心情。我新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知命树。天不让它长高,勉强去争没有用,所以把安守困境看作理所当然。冬天不改变枝条,夏天不改变叶子,它一向就是这样的。……受到天命的限制,又能从中自我保全,这不是知命的君子才能做到吗?最可怜的是,一年长一寸也就罢了,到闰年反而缩一寸,这是为什么呢?闰年虽然多了一个月,黄杨却不能增长,别人都有增长而只有黄杨不能,已经显得天地不公,甚至不但不能多得,还要克扣,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算是不仁不义到极点了。而黄杨并不因此怨恨上天,枝叶比别的树更茂盛,反而像是感激上天一样,这是知命的事物中更知命的了。莲是花中的君子,黄杨就是树中的君子。莲是花中的君子,周敦颐能知道;黄杨是树中的君子,除了稍微能够推敲事物道理的李渔,还有谁知道呢?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门圮于河________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阅十余岁________不亦颠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
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遽():立即。契:用刀雕刻。
【答案】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2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

3C
4)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倒塌物理是古今异义词,事物的道理、规律的意思。
2句中的是(这)、木杮(指木片)岂能(表反诘,怎么能)、为(被)、去(离开)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下流(指下游)、固(本来,固然)、颠(颠倒,错误)、求(寻找)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从文章内容看,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理臆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由此可见,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据此,选项C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C
4)本文中的老河兵,之所以能够找到是因为老河兵能综合石兽的特点、沙子的特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而刻舟求剑故事中的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进,楚人只凭主观臆断来判断,自然是找不到剑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C
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链接材料: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不是很胡涂吗?

3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_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结合文中语句简要分析陈尧咨的性格特点。

【答案】1)擅长;只是;慢慢地
2)看见他射得十九八中,只是微微点点头。3)骄傲自满但是知错能改。
【解析】【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擅长是古今异义词,只是的意思。
2)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矢(射箭)、但(只)、颔(点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内容可以看出,陈尧咨是一个射箭技艺精湛且骄傲自满之人,当看到卖油翁的酌油的技艺后,又表现出知错能改的品质。据此概括作答。故答案为:擅长;只是;慢慢地;看见他射得十九八中,只是微微点点头;骄傲自满但是知错能改。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

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4课外阅读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索笔疾书________丞相熟视久之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使3)下列对于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做错事情不能责怪别人,要检点自己。B.这篇短文告诉我们有了错误应及时改正。
C.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张丞相的草书写得很好是草书大王。
D.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书写应该认真,不要给自己和别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答案】1)快;仔细、认真
2)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3C
【解析】【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是古今异义词,的意思。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的意思是:(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来看,张丞相连自己写的草书都认不出来了,可见其毫无章法可言,自然C项中所说张丞相的草书写得很好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
故答案为:快;仔细、认真;
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C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不是很擅长。爱好草书的一批人都讥笑(嘲讽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偶然想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至于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了。"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_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
3康肃笑而遣之中的如何理解?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换成”“”“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1)擅长,善于;看轻,自夸;轻视;打发
2(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3)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4)不行。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解析】【分析】(1)本题注意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轻的意思。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箭;,只;,点头。
3)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

感情。根据文意可知:康肃笑而遣之中的是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4)由陈尧咨一开始的自以为射箭技术高超,对轻视自己的卖油翁不满,到看到卖油翁高超的倒油技术,在此情况下,其笑既是掩饰自己的尴尬,又是对对卖油翁的佩服。故答案为:擅长,善于看轻,自夸轻视打发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不行。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可围绕羞愧和敬佩来组强语言表述。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

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
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陈康叔公善射善:擅长B.日与水居也日:每天C.但微颔之颔:摇头D.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慢地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B.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C.康肃笑而遣之而钱不湿D.见舟而畏之见往事耳3)翻译下列句子。尔安敢轻吾射!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答案】1C2B
3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每天(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为伴),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解析】【分析】(1C.“但微颔之中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摇头2)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B.均为介词,凭借。A.射箭/射箭的本领。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看见/了解。故选B
3)本题要注意”“”“”“”“”“”“的意思。其中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名词作状语,需要注意。
4)此题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依据【甲】【乙】两文的意思,可以概括出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的道理,也就是熟能生巧。故答案为:CB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每天(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为伴),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翻译】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7文言文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安贫乐道》)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谈笑有鸿儒(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不营产业(________其妻患之(________2)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5[]文的刘禹锡和[]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答案】1)博学的人;使身体劳累;经营、谋求;对……感到担忧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对偶;”“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5)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解析】【分析】(1谈笑有鸿儒翻译为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儒意思博学的人无案牍之劳形翻译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形意思是使身体劳累不营产业翻译为不去经营房、地、货等财产意思是经营其妻患翻译为他的妻子对此感到忧虑意思是……感到忧虑
2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句中意思是意思是德馨意思是德高尚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句中意思是更加意思是最终思是读书人。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
3)甲文中虽然开头写到斯是陋室,但从文中可知:惟吾德馨”——主人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室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日常生活优雅。据此作答即可。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字生动地写出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而字生动地写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色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盎然而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形象。据此理解作答。
5)两文中都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精神。甲文中作者虽身居陋窒,但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看出作者却因为环境清幽,交往人物的高雅,日常生活的轻松而感到高兴。乙文中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守志弥固等句子表现了王欢的特点,虽然家庭贫困,但依然专心治学。据此作答。故答案为:博学的人;使身体劳累;经营、谋求;对……感到担忧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对偶;”“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

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本题考查文章语句的作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选好赏析的角度,一般是从修辞、词语的运用进行赏析。考生要抓住切入点,结合语句的内容、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抓住人物有关的语句、事件进行分析理解。【翻译】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王欢,字君厚,是乐陵县人。他安于贫困,乐守圣贤之道,专心研究,沉迷于学问。不去经营房、地、货等财产,经常是边讨饭边朗读《诗经》,虽然家里存粮不多,但他的心境却始终保持和顺愉悦。他的妻子对此感到忧虑,有一次就焚毁他的书籍,并要求离异改嫁,王欢却笑着对妻子说:你没听说过朱买臣妻子的事吗?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讥笑他。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

8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禹锡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禹锡依骚人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暑。而禹锡作《游玄都现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骚人:诗人。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链接材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羽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往来无白丁________调素琴________善五言诗________宰相复欲置之郎署________2)翻译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意在强调陋室不陋。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
4)人们常用诗豪评价刘禹锡,无论其性格还是文风皆有豪气。请结合《陋室铭》及上面的(链接材料),任选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
【答案】1)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2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4)如:甲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链接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之作写出了春意,可见其豪气。
【解析】【分析】(1句意: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知识浅薄的人。意: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句意:善于作五言诗。善:擅长,善于。句意: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欲:想要。
2重点词:斯:这;惟:只;馨:这里指品德高尚。重点词:丝竹:指代乐器声;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3)解答此题,要抓住关注句子,理解意思,并进行概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了陋室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主人志趣高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主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据此理解作答。

4)解答此题,要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刘禹锡被贬至和州后,又被刺史穿小鞋,安排在只容一张床的斗室居住,但刘禹锡不以为意,还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矢志不渝的品质。
故答案为: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如:甲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链接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之作写出了春意,可见其豪气。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刘刘禹锡的作品,表达自己对诗人作品中振衰起废、催人向上,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肯定与赞赏之意即可。【参考译文】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乙:
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

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后来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

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可爱者甚蕃________不蔓不枝________香远益清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
B.《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
D.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答案】1)蕃:多;蔓:横生枝蔓;远:远播
2我只喜欢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3C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蔓:横生枝蔓。2)本题重点词语:宜:当。众:众多。
3C项理解分析错误,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本文以

议论性文字为主。
故答案为:蕃:多蔓:横生枝蔓远:远播
我只喜欢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原:原国。卫:卫国。1)解释划线的词语。罢兵而去________是亡吾信也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答案】1)离开;失去
2)得到原因却失去了信义,我不做这样的事。
3)赞成晋文公,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

胜,攻原得卫
【解析】【分析】(1)此题多是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亡:失去。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吾:我。为:做。
3)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如,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故答案为:离开;失去;
得到原因却失去了信义,我不做这样的事;
赞成晋文公,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阋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龙则灵(________谈笑有鸿儒(________可以调素琴(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
B.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C.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
D.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答案】1)神异;大;不加装饰的,朴素的
2yi5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C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曾经是古今异义词,的意思。2)本题句中的斯(这)、惟(只)、德馨(指品德高尚)几个词是赋分点;中的丝竹(代指奏乐的声音)、乱(使……扰乱)、案牍(公文,文书)、形(身体)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运用的是类比的手法,不是对比的手法。故答案为C故答案为:神异;大;不加装饰的,朴素的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词义可根据掌握的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译文要流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所涉及的是多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进行分析理解,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

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原谷谏父》)
(注释)谏:规劝。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谷父母厌憎,欲捐之________父不从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友人惭,下车引之D.何陋之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是负义也。
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每句限断一处。
5)规劝别人,需要运用智慧。孙权和原谷的直接规劝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甲)文中孙权采用现身说法,以“①________”打动了吕蒙,自此发奋读书;(乙)文中原谷采用迂回战术,以“②________”让其父感到惭愧,从而载祖归养
【答案】1)当涂:当道,当权;但:只,只是;捐:抛弃,丢弃;从:听从2C
3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博士)吗!这是违背道义的。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十有五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古今异义,只;,古今异义,抛弃,丢弃。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例句: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之,代词。A.的;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代词;D.宾语提前的标志;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岂,难道;经,儒家经典。是,这。此句为判断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等。句的意思是: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因此断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的意思是:原谷十五岁。因此断为:谷/年十有五。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甲文,现身说法是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劝导,文章提到孙权自己的句子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打动了吕蒙,自此发奋读书;乙文,原谷直接劝谏父亲没有成功,因此把小推车收了回来,并且说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意思是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需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让父母换位思考,因此其父感到惭愧,从而把祖父接回来赡养。
故答案为:当涂:当道,当权;但:只,只是;捐:抛弃,丢弃;从:听从C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博士)吗!这是违背道义的。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十有五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混、易错的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间的停顿要注意: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据此分析,该句可断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十有五。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参考译文】甲: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侯,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
原谷有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十五岁,规劝父亲说: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哪里有父亲老了就抛弃的人呢?这是违背道义啊!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一辆手推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说: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需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dece679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3.html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