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儿童的古诗档(5)

发布时间:2020-02-11 22:36: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关儿童的古诗

《池上》白居易 (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助读】这首诗写出了小孩的贪玩和天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南宋)

篱落疏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南宋)

昼出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简析]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点评〗这首诗注重塑造形象,贴近生活,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南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村居》 【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所见》 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越,指道旁成阴的树。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388063ddccda38376baf1a.html

《有关儿童的古诗档(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