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模板.doc

发布时间:2020-02-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范文意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等。下面是我整理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给大家参考。 【一】农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号学生姓名专业英语导师姓名职称学院课题性质设计论文课题来源教师科研生产实践社会实践问题学生自选课题其它毕业设计(题目认知转喻视角下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对象、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案、预期成果等究对象、目的与意义: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避谈论某些话题或避免使用某些词语,因为不愿、或不能随便谈及那些话题或使用那些词语,于是就找到一些模糊的、听起来顺耳的说法或词语来代替,这些说法和词语所形成的表达方式就是委婉语(euphemism
广hughrawson(19811所说的:委婉语如此深深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确,委婉语是语言交际的润滑剂,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已经渗透于政治、军事、外交及生活等各个方面。
本研究借鉴不同时期中外学者关于委婉语、委婉语的认知阐释以及
英汉委婉语的研究成果,以认知转喻为视角,对英汉委婉语的认知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以图发现其共同和不同的规律性特单凭修辞、社会心理、文化、语用这类传统的研究方法无法满足对委婉语生成机制及其内在本质的探究,于是便开始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隐喻、转喻先后从修辞层面上升到认知层面,并被广泛而又深入地探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认知隐喻或认知转喻的视角来研究委婉语。
然而,认知转喻与委婉语的本质又存在着许多相似性,可以说委婉语产生的基础就是认知转喻,所以从认知转喻视角来研究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和内在本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二】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
当今社会,委婉语是早已成为人际交往中一种普遍的语言手段,对于它的定义学术界却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
西方学者较早开始了关于委婉语的研究,早在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作家gorgeblunt首次使用“euphemism”一词的时候,就对它下了定义:euphemismfavorableinterpretationbadword
(引自李军华,2004:163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enright(1985:1给出的定义是委婉语被认为是用可被接受的或让人感到愉快的措辞,代替更直接、让人不快的说法,以此达到通过说好话来粉饰真相的目的
国内关于委婉语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范畴较窄,一些早期文献只是把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格来看待。陈望道(1997:135在《修辞
学发凡》一书中说:委婉,即说话时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随后,刘延征(199769也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其下了定义委婉语是一种存在于各种理论上讲,形成某一表达目的可以通过多种文化、个社会层次中的语言现象,是一种语言手段,如语音手段、语法手段、词汇手常用的语言修辞格。
然而束定芳,徐金元(1995指出修辞学对委婉现象研究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没有对委婉语做出明确的界定,没有探究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原因,也没有揭示委婉语的本质特征。
李军华(2004也认为委婉语不能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格而使其的探索发展受到束缚,他建议从语义构成、特征分析、社会文化、语用等视角对委婉语进行进一步地研究。
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语用学、言语交际和社会文化等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研究,随之大量此类文献不断涌现出来,经过对比和分析,笔者认为这些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或交际功能(徐海铭,1996; 孙敏,2007; 朱艳菊,2010; 从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解读委婉语(束定芳,19891995;贾芝,2000; 吴金林,2011;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委婉语的文化探析(徐莉娜,2002; 高晓峰,2008; 陈玲,2011

同时,许多学者从语用和文化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如,谢遐均(2004通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探讨了委婉语的各种语用功能,指出委婉语是一种得体的迂回表达方法,在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 陈彦彦(2007通过分析比较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传统上对委婉语的研究主要在语义学、修辞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基础上进行,而这些研究方法由于排除了人作为认知主体的存在,因此对于其的研究还只存在于表面上,对于其生成机制和内在本质则完全没有提及(毕丽华,2007
因此,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飞速发展恰巧为进一步科学地阐释委婉语本质提供了新的有力的理论依据。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基础之上的人类语言的一门新学科”(ungererschmid200136,它是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lakoff(1987在《女人、火和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cognitivemodel,简写为icm的概念,即人们在认识事物、了解世界时所形成的知识组织和表征模式,它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类创造的复杂概念结构。
他将这种认知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赵艳芳,2002
自此,隐喻和转喻不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上升为了一种思维认识方式。

大部分的学者先对认知隐喻做了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将其运用到语言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委婉语的认知阐释也是从认知隐喻开始的。 (2004pj.chamizodominguez(2005eliecercrespofernandez(2006,谌莉文(2006,曹兰兰,许曦明(2007林伟(2009等学者都对此做了研究。
然而近年来,由于认知隐喻的文献趋于饱和状态,学者们纷纷将各自的研究领域转向了认知转喻,经过初步地探讨之后,学者们很快就发现从认知转喻的视角入手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和内在本质。
layoff(1980认为,转喻是认知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选取事物易理解或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事物的整体或事物的另一方面或部分。 转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借事物之间的关联或邻近性建立事物之间的替代关系。
两个事物之间只要具备了关联,就具备了建立转喻关系的基础。 langacker(1993认为转喻就是一种参照点现象,由转喻实体作为一个参照点,为被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依据,并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目标上,从而淡忘实体的特征。
而委婉语就是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某种委婉目的,人们借用诸如此类的成对关系中的前者来指代后者的做法,这显然也是一种关联或邻近关系。
由此可见,委婉表达本质上是用意义或形式上相关联的表层语言形式(即委婉语代替表层背后的深层含义(即委婉义”(赵艳芳,2002
84
所以说,委婉语的生成机制从根本上是一种认知转喻,或者说,认知转喻是委婉语产生的重要基础。
了解了委婉语和转喻的关系之后,有些学者开始尝试深入的探究,但总体来看此类文献还是十分稀缺的。
从仅有的文献来看,多数都是关于认知转喻视角下对委婉语生成机制的研究,例如,邵军航,樊葳葳(200422认为转喻主要是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同一认知域的另一个范畴,目的是指代和突显,而委婉语的主要目的是掩盖他们以四种转喻方式来对委婉语构成进行说明:身体部位代替身体器官; 整体代替部分; 使用者代替被使用之物; 地点代替机构。
卢卫中,孔淑娟(2006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分析英汉委婉语在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语用三个基本层面上都存在着转喻生成的情形。 此外还有曾倩(2010,宋明峰(2010,张明杰,房晶(2010等学者也做过类似研究,但他们没有将委婉语和认知转喻紧密结合起来,没有脱离委婉语构成的传统分类方法,而且所得出的结论也大致相同,没有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有价值的观点。
另外,相较英语委婉语,学者们对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比较稀缺,在笔者所能找到的文献范围内(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cnki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外
文文献数据库,关于认知转喻视角下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的领域至今鲜有研究。
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的文献:委婉语认知模式、委婉语的构成及分类和英汉委婉语对比,对认知转喻视角下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应该可以获得一些新的发现。

enright,d.j.1985.faireuphemis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lakoff,georgemarkjohnson.1980.metaphorswelivelondon:universitychicagopress.lakoffgeorge.1987.women,firedangerousthings.

chicago:universitychicagopress.1993.reference-pointconstructions.cognitivelinguistics4:1-38.otherdoubletalk.newyork:grownpublishers.schmid.2001.cognitivelinguistics. 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researchpress.毕丽华,2007,英语委婉语的认知角度阐释,《外语教学》31544-566
10.陈彦彦,2007,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安徽文学》12162-163
11.李军华,2004关于委婉语的定义,《湘潭大学学报》4162-165 12.卢卫中,孔淑娟,2006,转喻与委婉语的构成《外语研究》617-20
13.邵军航,樊葳葳,2004,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阐释,《外语研究》420-25

14.束定芳,徐金元,1995,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外国语》51819
15.谢遐均,2004,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比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6387-390
16.赵艳芳,2002《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认知转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对英汉委婉语构建和实质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本研究主要从认知转喻视角探讨英汉委婉语的生成机制,以进一步揭示委婉语的本质。
同时,分析对比英汉委婉语生成机制的异同及特点,并用认知转喻理论来加以解释。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以论文的形式,通过分析研究,使用认知转喻理论深入探究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和内在本质,使得对委婉语的研究不再只停留在表面,同时又弥补了传统理论(语义学、修辞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在研究上所存在的不足。
此外,对于委婉语认知阐释下英汉对比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数量相对较少,而关于认知转喻视角下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尤为稀少,所以说这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但又值得探讨的领域。
笔者希望可以从关于委婉语认知转喻模式、委婉语的构成及分类和英汉委婉语对比等各个方面的文献入手,寻找与认知转喻视角下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这一领域相关的观点和理论,最终得出一些初步结
论,以供后人继续探索和完善。
研究进度安排:确定选题:10301125开题报告:11261223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92f1e7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f.html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模板.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