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序列

发布时间:2013-07-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民革命军序列
19267月(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序列
总司令:蒋介石(蒋中正);军事总顾问:加伦;总参谋长:李济深;总参谋次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顾问:铁罗尼 第一军:军长 何应钦;党代表 缪斌;顾问 切列巴诺夫 第二军:军长 谭延闓;党代表 汪精卫(未到职);副党代表 李富春;顾问 预不罗甫斯基 第三军:军长 朱培德;党代表 朱克靖;顾问 马赤意利克 第四军:军长 李济深(兼);党代表 廖乾吾;顾问 巴罗

第五军:军长 李福林;副党代表 李朗如;顾问 叶林 第六军:军长 程潜;副党代表 林伯渠 第七军:军长 李宗仁;党代表 黄绍竑;顾问 予金 第八军:军长 唐生智;党代表 刘文岛;顾问 奥依尼其 1937820日(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序列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中正;参谋总长 程潜;副参谋总长 白崇禧 第一战区(辖区:平汉、津浦两铁路线,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哲元;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 刘峙;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晋、察、绥,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 傅作义; 预备军 总司令 阎锡山(兼) 第三战区(辖区:江、浙,共18个师又7个旅。) 司令长官:冯玉祥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 张发奎; 第九集团军 总司令 张治中;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 刘建绪; 第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 陈诚 第四战区(辖区:闽、粤,共13个师又3个旅。) 司令长官:何应钦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 蒋鼎文;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余汉谋
第五战区(辖区:鲁,共18 师又1个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后由李宗仁调任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 韩复榘;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 顾祝同 直属部队 第一预备队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二预备队 司令长官 刘湘; 第三预备队 司令长官 龙云; 第四预备队 司令长官 何成濬; 第十七集团军 司令长官 马鸿逵; 第十八集团军 司令长官 朱德; 骑兵第二军 军长 何柱国 空军 (共九个大队,各式飞机305架) 总司令 蒋中正(兼);前敌总指挥 周至柔
海军 (各种舰艇共66艘,总排水量五万九千余吨) 总司令 陈绍宽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一 19381月)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 21集团军 司令官商震,下辖:第32 军长商震(兼),骑兵第14 旅长张占魁 1集团军 司令官宋哲元,下辖: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77 长冯治安,第181师师长石友三,第17 师长赵寿山,骑兵第3 军长郑大章 68 军长刘汝明(直属),第92军军长李仙洲(直属),第106 师长沈克(直属),第118 师长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 师长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 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 师长王奇峰(直属)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第3 军长曾万钟,第9 军长郭寄峤,第14 军长李默庵,第93 军长刘戡,第15 军长刘茂恩,17 军长高桂滋,第19 军长王靖国,第47 军长李家钰,第61 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2 师长金宪章,骑兵第1 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 军长何柱国, 18集团军 总指挥朱德 66 师长杜春沂(直属),第71 师长郭宗汾(直属),第33 军长孙楚(直属),第34 军长杨澄源(直属)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10集团军 司令官刘建绪,下辖:第28 军长陶广,第70 长李觉,第79 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 旅长杨永清 19集团军 司令官罗卓英,下辖: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18 长罗卓英(兼)79 军长夏楚中,25 军长万耀煌,73 长王东原 23集团军 司令官唐式遵,下辖:第21 军长唐式遵(兼) 28集团军 司令官潘文华

23 军长潘文华(兼) 新编第4 军长叶挺(直属),独立第6 旅长周志群(直属) 宁波守备 司令王皓南,辖第194 师长陈德法 温台守备 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12 旅长李国钧 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共辖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12集团军 司令官余汉谋,下辖:第62 军长张达,第63
长张瑞贵,64 军长李汉魂,65 军长李振球,独立第9 李振良,独立第20 旅长陈勉吾 8军团 军团长夏威, 虎门要塞 司令陈策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
3集团军 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长于学忠(兼),第12 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休,第56 军长谷良民 11集团军 司令官李品仙,下辖:第31 军长韦云淞 21集团军 司令官廖磊,下辖:第7 军长周祖晃,第48 军长廖磊(兼) 22集团军 司令官邓锡侯,下辖:第41 军长孙震,第45 长邓锡侯(兼) 24集团军 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第57 军长缪溦流 27集团军 司令官杨森 3军团 军团长庞炳勋 59 军长张自忠 海军陆战队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17集团军 司令官马鸿逵,下辖:81 军长马鸿宾,168 长马鸿逵(兼),骑兵第1 旅长马光宗,骑兵第10 旅长马全忠,宁夏警备第1 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2 旅长马得贵 80 军长孔令恂 82 军长马步芳 骑兵第5 军长马步青 191 师长杨德亮 挺进军 司令马占山 武汉卫戍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 2 军长李延平,第49 军长刘多荃,第54 军长霍揆章,第60 军长卢汉,第75 军长周磊,第13 师长吴良琛,第57 师长施中诚,第77 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 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兵力:共辖1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11军团 军团长毛炳文,下辖:第37 军长毛炳文(兼),第43 师长周祥初 17军团 军团长胡宗南,下辖:第1军胡宗南(兼),第8 军长黄杰 21军团 军团长邓宝珊
38 军长孙蔚如

46 军长樊崧甫 86 师长高双成 165 师长鲁大昌 暂编骑兵第1师(直属) 骑兵第6 军长阎炳岳(直属) 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兵力:共辖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 75 师长宋天才 80 师长陈琪 福建保安第1 旅长陈佩玉 福建保安第2 旅长李树棠 福建保安第3 旅长赵琳 海军陆战队第2 军委会直辖兵团 兵力:共辖17个步兵师 20军团 军团长汤恩伯,下辖:第13军军长汤恩伯(兼),第52 军长关麟征,第85军军长王仲廉 2集团军 司令官孙连仲,下辖:第30军军长田镇南,第42 长冯安邦 8集团军 司令官张发奎,下辖:第36 师长蒋伏生,第50 长成光耀,第92 师长黄国栋,第93 师长甘丽初,第167 师长薛蔚英 26集团军 司令官徐源泉,下辖: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兼),第87 军长刘膺古 国民革命军序列二
193811月) 第一战区(辖区 豫省及安徽之一部)

司令长官 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 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辖区 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 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区 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区 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辖区 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 岳(代) 第十战区(辖区 陕西方面) 司令长官 蒋鼎文 鲁苏战区(辖区 苏北及山东方面) 总司令 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 冀察文面) 总司令 鹿钟麟 国民革命军序列三

1944年冬)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 余汉谋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薛岳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 李品仙 冀察战区 总司令 高树勋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郑洞国 下辖新编第一军孙立人以及新编第六军廖耀湘共辖6个美械师两个榴弹炮旅两个坦克团全系美械装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乃国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战区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 卢汉 第二方面军 司令官 张发奎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 汤恩伯 第四方面军 司令官 王耀武 昆明防守司令部 司令 杜聿明 总部直辖部队 地方绥靖部队 军委会直辖部队 19394月(抗战相持阶段)国民革命军序列
第一战区(辖区:河南、安徽两省北部,共12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 孙连仲;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 孙桐萱; 5

豫北自卫军 总司令 朱怀冰 第二战区(辖区:山西全部、陕西东北部,共32个步兵师14个步兵个骑兵师3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卫立煌(代);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 孙蔚如;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 曾万钟;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 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 孙楚; 第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王靖国; 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 朱德; 晋陕绥边区军 总司令 邓宝珊; 战区直辖部队 总司令 张励生 第三战区(辖区:浙江、福建全部,江苏、安徽南部,共2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司令长官:顾祝同 闽绥靖区兼第二十五集团军 主任兼总司令 陈仪;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 刘建绪; 第三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上官云相; 第二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唐式遵; 第四战区(辖区:广东、广西全部,共18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张发奎(代) 第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 夏威;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余汉谋; 第五战区(辖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共28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李品仙; 4

第二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孙震; 第二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 王缵绪; 第三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张自忠; 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 司令 郭忏; 战区直辖部队 第八战区(辖区:绥远、宁夏、甘肃、青海,共6个步兵师9个步兵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朱绍良 第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马鸿逵; 傅作义部队 总司令 傅作义; 东路部队 总指挥 鲁大昌; 第九战区(辖区:湖北南部、江西西部、湖南全部,共52个步兵师。) 司令长官:陈诚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 卢汉; 第九集团军 总司令 吴奇伟; 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 罗卓英;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商震; 第二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杨森; 第三十集团军 总司令 王陵基; 第三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汤恩伯; 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部 总指挥 樊松甫 第十战区(辖区:陕西,共9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蒋鼎文 第三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蒋鼎文(兼); 第十六军 鲁苏战区(辖区:江苏北部、山东全部,共7个步兵师。)
总司令 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河北、察哈尔,共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 总司令 鹿钟麟 军委会直属部队:第一、五、三十一、三十六、七十一、九十九等军。 重庆卫戌总司令部 总司令 刘峙。 (注:19407月,战斗序列再作调整,共计268个步兵师、44个步兵旅、12个骑兵师、8个骑兵旅) 19451月(抗战反攻阶段)国民革命军序列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中正;参谋总长 何应钦;副参谋总长 程潜、白崇禧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 孙蔚如; 第二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 李仙洲; 第三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王仲廉; 第三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李文; 第三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丁德隆; 第三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 董钊; 商南指挥所 主任 郭寄峤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 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 孙楚; 第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王靖国; 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 朱德;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二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唐式遵; 第二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 李觉; 第三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李默庵;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 张发奎 第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 夏威; 第三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 邓龙光;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刘峙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 刘汝明;
第二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孙震;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 王敬久; 第二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 周碞、宋肯堂; 第三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 冯治安 长江上游江防军 总司令 吴奇伟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 余汉谋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余汉谋;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 赵寿山 第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马鸿逵; 第二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 李铁军; 第四十集团军 总司令 马步芳 傅作义部队 总司令 傅作义 晋陕绥边区部队 总司令 邓宝珊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薛岳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 孙渡(副); 第三十集团军 总司令 王陵基;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 李品仙 第二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李品仙(兼); 第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 何柱国; 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 陈大庆;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冀察战区 总司令 高树勋 新编第八军 昆明行营 主任 龙云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新编第一军 直属及特种部队 重庆卫戌部队 总司令 刘峙 第十四军等 军委会直属部队 第六十九、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九军等。 绥靖部队 川康边防 总指挥 刘文辉; 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 主任 潘文华 川康绥靖公署 主任 邓锡侯 广西绥靖公署 主任 李宗仁
太原绥靖公署 主任 阎锡山

广东绥靖公署 主任 余汉谋 滇黔绥靖公署 主任 龙云 鄂陕甘边区 总司令 陈继承 豫省警备司令部 总司令 刘茂恩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 何应钦(兼) 直辖新编第六军等 远征军 司令长官 卫立煌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王杰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霍揆彰 远征军直辖及特种部队 黔桂湘边区 总司令 汤恩伯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 夏楚中 第二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王耀武 直属及特种部队 滇越边区 总司令 卢汉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 卢汉(兼)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 杜聿明 第九集团军 总司令 关麟征 第二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李玉堂 (上述部队共计115个军,含331个师、23个独立旅) 19466月(抗战胜利至解放战争前)国军序列 国防部 部长 白崇禧 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 何应钦 参谋总长 陈诚 陆军总司令 顾祝同 海军总司令 陈诚(兼) 空军总司令 周至柔 联合后勤总司令 黄镇球 东北行营 主任 熊式辉 第一绥靖区 司令官 孙渡 第二绥靖区 司令官 石觉 第三绥靖区 司令官 赵公武 第四绥靖区 司令官 廖耀湘 冀东绥靖区 司令官 牟庭芳 直属新编第一军 北平行营 主任 李宗仁 第十一战区 司令长官 孙连仲
第十二战区 司令长官 傅作义

徐州绥靖公署 主任 薛岳 第一绥靖区 司令官 汤恩伯 第二绥靖区 司令官 王耀武 第三绥靖区 司令官 冯治安 第八绥靖区 司令官 夏威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王靖国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 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 孙楚 郑州绥靖公署 主任 刘峙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 第三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王仲廉 第三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刘戡 第三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 董钊 第四绥靖区 司令官 刘汝明 第五绥靖区 司令官 孙震 西北行营 主任 张治中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 赵寿山 武汉行营 主任 程潜 第六绥靖区 司令官 周碞 第七绥靖区 司令官 王陵基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 欧震 第二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李玉堂 衢州绥靖公署 主任 余汉谋 广州行营 主任 张发奎 川黔湘绥靖公署 主任 潘文华 川康绥靖公署 主任 邓锡侯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 云南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 霍揆彰 重庆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 孙元良 重庆行辕 主任 何应钦,张群(代) 西昌行辕 主任 贺国光 淞沪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 李及兰 京沪卫戌总司令部 司令 汤恩伯 历任陆军总司令 姓名 政党 就职时间 离任时间 备注 何应钦 中国国民党 1944 19465 第壹任
顾祝同 中国国民党 19465 19484 余汉谋 中国国民党 19485 19494 顾祝同 中国国民党 19494 19503 编辑本段抗战国军阵亡将领名目

对日抗战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 9军军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 54师师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 67军军长 1937119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 19371121 河南周家口 夏国璋中将 172师副师长 19371121 浙江湖州吴兴 吴国璋中将 75师副师长 19371126 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 19371130 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 宪兵副司令 19371212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 156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 160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 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1938222 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 1938317 山东滕县 邹绍孟少将 124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滕县 赵渭滨少将 122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滕县 范庭兰少将 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1938328 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 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422 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 173师副师长 193859 安徽蒙城 李必藩中将 23师师长 1938514 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 23师参谋长 1938514 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 114师师长 19386 山东菏泽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 鲁北游击司令 1938923 山东 冯安邦中将 42军军长 1938113 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 152师副师长 1939113 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 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37 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 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37 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 79军参谋处长 1939326 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 29军军长 193956 江西龙里 唐聚五少将 东北游击司令 1939518 河北迁安 韩炳宸少将 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 193919 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 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194013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 197师师长 1940125 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 2军副军长 194023 广西昆仑 钟毅中将 173师师长 194059 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 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516 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 33集团军高参 1940516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 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5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 27师师长 194159 山西台砦 梁希贤少将 27师副师长 194159 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 27师参谋长 194159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 3军军长 1941512 山西悬山(自杀) 寸性奇中将 12师师长 1941513 山西毛家湾(自杀) 金崇印少将 17军参谋长 1941916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 70师师长 194196 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 190师副师长 1941924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 3师副师长 1941925 甘肃 李翰卿中将 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927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 98军军长 1941929 山西东峪 朱世勤中将 30师师长 194254日,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 30师副师长 194254 山东潘庄 左权少将 8路军副总参谋长 1942 525日山西辽县(现左权县 戴安澜中将 200师师长 1942526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 45师师长 1942623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 96师副师长 19427 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 鲁苏战区高参 19428 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 113师参谋长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 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5 山东 江春炎少将 114师参谋长 194374 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 (追授)暂5师师长 19431115 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 150师师长 19431121 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 10师师长 1943121 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 8师副师长 194455 安徽颍上 李家钰上将 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 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 8师副师长 1944610 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 79军军长 194497 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追授)131师师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 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追授)31军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 38师副师长 1945513 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 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19456 浙江孝丰 编辑本段各路军说明
第一路军 总指挥 陈调元 (该路军原为直军齐燮元的苏军、皖军所部) 第二路军 总指挥 刘峙上将(该路军为蒋介石嫡系,顾祝同部) 第三路军 总指挥 韩复榘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1929年降蒋) 第四路军 总指挥 何健上将(该路军原为唐生智湘军,1929年降蒋) 第六路军 总指挥 朱绍良上将 第七路军1 总指挥 刘湘上将(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 第七路军2 总指挥 毛维寿上将(原十九路军分化) 第八路军1 总指挥 唐生智上将(原第四路军分化) 第八路军2 总指挥 陈济棠上将(该路军为广东地方军阀部队,原李济深旧部) 第八路军3 总指挥 朱德上将 副总指挥彭德怀上将(中共领导的原中国工农红军) 第九路军 总指挥 鲁涤平上将(该路军为湖南部队,原谭延闿旧部) 第十路军 总指挥 龙云上将(该路军为云南地方军阀部队,原唐继尧旧部) 第十一路军 总指挥 刘镇华上将(该路军为袁世凯年代镇嵩军) 第十二路军 总指挥 田颂尧上将(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 第十三路军 总指挥 石友三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1929年降蒋) 第十四路军1 总指挥 邓锡侯上将(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 第十四路军2 总指挥 顾祝同上将(该路军为蒋介石嫡系) 第十五路军 总指挥 马鸿逵上将(该路军为北洋军阀时期回族部队) 第十六路军 总指挥 徐源泉上将(该路军原为张宗昌旧部) 第十七路军 总指挥 杨虎城上将(该路军原为陕西部队,源出靖国军) 第十八路军1 总指挥 毛光翔上将(该路军为贵州地方军阀部队) 第十八路军2 总指挥 陈诚上将(该路军为蒋介石嫡系,而且是王牌) 第十九路军 总指挥 蒋光鼐上将(该路军原为广东部队,陈铭枢、李济深旧部) 第二十路军 总指挥 张钫上将(该路军为收编万选才、樊钟秀残部后组成)
第二十一路军 总指挥 夏斗寅上将(该路军为黎元洪时代鄂军石星川残部) 第二十二路军 总指挥 吉鸿昌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 第二十五路军 总指挥 梁冠英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 第二十六路军 总指挥 孙连仲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 第二十七路军 总指挥 冯钦哉上将(原十七路军分化) 第二十九路军 总指挥 宋哲元上将(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张学良,间接降蒋) 编辑本段步兵制式野战装备
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以德国体制来建立新的军队。 1934年开始大量的德制装备运抵国民政府。 1936年和1937年,德国分别运交了2300万和8200万马克的军火给国民政府。 二四式步枪 德制或仿德制1924年式7.92毫米步枪。 其中仿德制步枪又名为“中正式步枪”。因其是中华民国政府选用德1924年式毛瑟步枪(旧时对德国毛瑟[Mauser]工厂制造的各种枪的统称。通常多指该厂制造的步枪。)及其所使用的弹药为原型进行仿制,作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所以又称“二四”式。原定名称为“二四式”,19358月国民政府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得名于当时的总统蒋中正。 抗日战争期间到1949年,中国一共生产了大约六十万至七十万支。 弹袋为是帆布制的长形弹袋,携行方式至少有两种。 一种是一条由肩上斜绕一周至腰间再绕一圈,最后以布条打结系在腰间。这一种弹袋可插近20个弹包,每个弹包可容纳一个弹夹(5发枪弹),约携带100发子弹。这种方式最为普遍。从诸多现存照片考证得知,“德制”部队即采用这种。 另一种为较短的两条,或在胸前交叉,有如“X”形,或由两肩挂下,如同倒“U”字形。还有肩上一条,腰上一条的用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11353f482fb4daa58d4b62.html

《国民革命军序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