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量词翻译的缺失及其补救对策

发布时间:2014-09-02 15:16: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词中量词翻译的缺失及其补救对策

要:本论文研究了古诗词中量词使用的模糊性、隐喻性与叠用性等特征,讨论了古诗词英语翻译过程中量词的缺失问题与两种主要的补救策略:形容词与副词补意策略、修辞补意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汉语量词;英译;量词缺失

一、导言

汉语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一个词类。量词与代表可计数或可度量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构成“数词 + 量词 + 名词”结构。汉字为象形文字,汉语中的量词也大多具有凸显物体形象的功能,因此,陈望道先生将汉语量词称为“表形体单位的量词”。然而,并非所有的语言都具有比较丰富的表示形体单位的量词。以英语为例,英语量词大多出现在不可数名词之前,可数名词是不量化的,在之前直接加数字。虽说汉语量词显得有些冗余,但在汉语体系中量词是不可或缺的,不仅形成了“数词 + 量词 + 名词”语言定式,“量词”还具有描述与归类功能。“一颗”与“一棵”发音相同,但在读者或说者心中,已经界定了后面名词的形体。在将汉语量词译为另一种量词欠缺的语言时,其所具有的意义就会必然丢失。许多译者在翻译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都发现了这一问题,并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英汉量词互译策略,本文专门研究古诗词中量词翻译问题。

二、古诗词中量词的使用特点

1. 模糊性

著名哲学家沙夫曾提到:“除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科学术语外,模糊性是所有词语的一个性质。”诗词的创作是诗人词人强烈情感的一种文字化表达,情感的无形与朦胧使诗词的语言更为感性、更为模糊。正是这种模糊性,拓展了诗词语言的信息含量,使诗词更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并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贵在含蓄,贵在模糊,忌平铺直叙,忌“露”,因而在诗词中,量词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计量,而是常如文人骚客如梦如幻的情感一样,带有模糊色彩。

比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第二句中的量词“行”本是一个意义明了的单位,但“行”所包含的个体数量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联想。第三句和第四句中的“千秋”与“万里”从字面看来是具体的数量,但是这里却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虚化了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描画出一幅独具朦胧美感的茫茫山水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ce416967ec102de2bd89eb.html

《古诗词中量词翻译的缺失及其补救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