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

发布时间:2017-12-26 15:29: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4 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知识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过程方法

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了解文章以花喻人、以花喻雷锋精神的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巧设悬念的构思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哈尼姑娘助人为乐的品质,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结构图

课文注解

1. 文章开篇描写山的用意是什么?

文章开篇描写山的险峡,意在衬托“我”和老余找不到住处的焦急心情,为后文发现小茅屋做铺垫。

点拨:写山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注意体会其作用。

2. 4-6段描写的梨花属于 (实写/虚写)。其作用是什么?

实写作用:(1)写出了梨花林的优美、柔和、舒适和清幽的环境特点,把读一者引入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2)烘托出“我”和老余有了希望,得到安慰时的心情。(3)为下文投宿小茅屋做铺垫。

3. 作者是如何对小屋进行细致描写的?对小屋的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小屋的描写是由远而近、由外及里的。外部:草顶、竹蔑泥墙(远看);门从外扣着,“请进”两个字用黑炭写在白木门板上(近观)。使我们可以想见小屋的主人有一颗赤诚的心,细心体贴。内部:先写火塘(室内地上挖的小坑,围上砖石,可在其中取暖);再写大竹床,虽然简陋,却铺着厚厚的稻草;然后写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面装着清凉可口的水;最后写墙上的几行大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些都表明茅屋的主人是那么热心,想得那么细致、周到。作者对小茅屋做如此细致的描绘,正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为表现小茅屋主人的高尚品格服务的。

4. 文中写了不少人物,他们在情节发展和表现中心时分别起什么作用?他们都有什么精神?

(1)贯穿全文的是“我”和老余。(2)最先砍树割草盖房子的是解放军。(3)没有出场,但全文若力写了她的感人事迹的是梨花。(4)介绍梨花助人为乐、纯洁无私的高尚品德的关键人物是瑶族老人、梨花妹妹。(5)修葺、照料小茅屋的人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以及为后人方便补充柴米的过路人。这些人都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5.文中直接描写了哪些人物?间接描写了哪些人物?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的妹妹),这些人物是通过语言、行动、肖像描写等来反映精神面貌的,所以是直接描写。解放军、没有出场的哈尼小姑娘梨花,是通过梨花妹妹、瑶族老人的口头介绍写出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的,所以属于间接描写。

6.27段第二次写到梨花,这是 (实写/虚写),有什么作用?

虚写。作用:(1)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林之美。(2)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3)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7.“我们”和老人一起动手修葺小茅屋,这说明了什么?

这是人们为梨花姑娘的精神所感动,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后必然出现的生动景象。连锁反应,大家都来学雷锋,人人都在做好事,这正是我们这个杜会人们美好心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反映。

8. 梨花的妹妹讲述十多年前解放军盖屋以及梨花照料小屋的事,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讲述的穿插,既交代了小屋的来龙去脉,又介绍了作品未出场的主人公梨花姑娘,揭示了她美好的心灵,赋予了她的思想性格以时代色彩和典型意义。

9.本文主人公梨花姑娘未出场,但是却使人感到姑娘美好的形象如在眼前,姑娘美好的心灵又是那样感人肺腑,为什么?

本文以满山遍野的洁白梨花来衬托哈尼姑娘梨花;通过对草屋及屋内陈设的细致描绘,侧面表现主人公梨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通过瑶族老猎人、梨花妹妹和其他哈尼姑娘等来烘托主人公梨花姑娘,正是这些侧面描写使未出场的主人公梨花姑娘的形象鲜明感人。

10.37段第三次写到梨花,这是 (实写/虚写),其作用是什么?

实写。作用:内容上:实写梨花,点题点人物,借花喻人,比喻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比喻雷峰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中心。

写作技巧

1. 立意新而深。

作者说过,“一篇作品能否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关键在于作品是否有特色和新意”。作品的新意,主要是指作品所揭示的主题的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在“学习雷锋”这无数作品一再表现的主题面前,作者独出心裁,不落案臼。第一,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递的运动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过程。文中所写题材,如果只从一般的“学习雷锋”这个角度处理,也无不可,但是很难写出上述新意。而彭荆风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这些闪闪发光的相对独立的事例上,而是敏锐地抓住了它们之间连续十几年从未间断的牢固的本质联系,将这些事例串联起来,揭示了这更有深意的主题。第二,作者善于把雷锋精神同生活中的美好现象、美好心灵融为一体来写,把方便旅客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建造、照料小屋的行动作为雷锋精神的体现,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这就使雷锋精神这种共产主义的思想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结合了起来,突破了一般的赞扬学雷锋做好事的局限,使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悬念层叠,引人入胜。

这是本文结构上的又一显著特点。由于对素材的巧妙安排,使得情节常常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富于戏剧性。当深山月夜,梨树林边,竹蔑泥墙,房门反扣,用炭字写着“请进”的小茅屋出现的时候,就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一设问,恰是读者的疑团,领起全文的悬念就自然产生了。围绕“谁是主人”这个问题,作品是分两个层次来回答的。第一个层次,写瑶族老人,从而引出梨花姑娘;第二个层次,从哈尼族小姑娘的出现,引出了解放军建造小屋的事。这两个层次,包含着两个插叙,又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悬念,而且两环相连,层层递进。在处理每个层次的手法上,都有“设悬——释悬——带出新悬念”,都巧置误会,“似是而非”。通过这些悬念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读后感悟

为了过路人的方便,解放军叔叔、梨花、老猎人——他们不计报酬、毫无所求地盖小屋,照料小屋。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这伟大的精神代代相传,温暖着祖国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我们也要发扬这种无私为他人的精神,及时向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用我们的爱让温情在人间蔓延。

写方法

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

1. 写真切的生活。

用朴实真挚的感情激起读者的共鸣,不要违背自己的真切感悟去矫揉造作,不能超越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无中生有。文章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才能富有感人的力量。

2. 写具体的细节、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专神”的艺术境界。

3.渲染氛围。

生活中的寻常琐事,从“选材新”这个角度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果能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过程中,营造浓郁的情感气氛,则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4.克服感情乏味症。

拓宽视野,寻找寄寓感情的新天地,努力写出新的意象,寄寓独特的情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d3ee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1.html

《驿路梨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