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再别康桥》

发布时间:2019-09-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地朗诵,掌握现代诗歌的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诗歌中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体会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赏析意象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二、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阅读注释① 回答问题:由康桥你想到了什么? [解释]:康桥=剑桥,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徐志摩有三段婚恋,先由父母包办与张幼仪结婚,应该说夫妻关系还不错,但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民国才女、美女林徽音便疯狂地爱上了她,为此不惜与张幼仪离了婚,但林徽音却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徐志摩回国后又疯狂爱上一个有夫之妇陆小曼,最后陆小曼离婚与他结了婚,不过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他们生活过得并不算幸福,常有吵闹,直到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据说,徐志摩死后,林徽音哭得最伤心。另据说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金庸很看不起这个表哥,所以把在《天龙八部》中塑造的四大恶人之一的采花淫贼取名为云中鹤,也就是徐志摩的笔名。 三、指导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 2 指名朗读


3 欣赏配乐诗朗诵 4 体会、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 5、学生默读、体会感情 6、指名朗读,注意感情与节奏

四、分组朗读、讨论、讲析,感知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是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绘画美是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 (一)、体会音乐美
1、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读来让我们感到:舒缓、轻柔、低沉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板书:回环往复

2、我们读古诗,古诗讲求韵律,那么这首诗压韵了没有?(有)请同学讨论找出韵脚?
韵脚为: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每一小的节24句压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板书:韵律和谐 3、老师讲解:
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二)体会建筑美。
1、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7
2、每一节有几行?(4行,显得很匀称)(板书:节的匀称 3、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不一样。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每一节都两两错落有致,更加突显节的匀称。)(板书:句的整齐

第二课时

一、体会绘画美和诗人的感情
1、分组讨论:学生自读、全班齐读诗的基础上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明确:愁绪、眷恋、惜别、依恋
2、康桥,有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徐志摩?找出诗人表达感情的意象。
明确: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夏虫 3、齐读、赏析第二节。
1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艳影”。)我们经常说“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这里作者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树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而新郎对新娘的爱也就是作者对康桥的爱,表达了作者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2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苍松翠柏,那么还能不能说是“新娘”,为什么?
——不能。因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种柔美,而苍松翠柏是阳刚之美。
3)为什么不说朝阳中的新娘?
——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而朝阳中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了,情调不合。 夕阳中的新娘带着忧愁?新娘?忧愁? 不是新娘带着忧愁,是离别……

4)为什么要选择柳树而不是其他的树?难道是康桥边只有柳树?
——不是。柳这种植物是特别的,读一读它的名字:柳——留。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意思等于“留”。中国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送别诗中柳是常见的意象。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而且柳树下垂的枝条,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原来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 5)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4齐读、品析第三节,根据以下思考题,讨论作者如何借助“青荇”表达感情。
1)“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中的“招摇”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显得生动、形象。同学们可以想象下,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


2)文中“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甘心”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诗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
5齐读、品析第四节,根据以下思考题,讨论作者如何借助“清潭”表达感情。
1 第四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一潭泉水就是拜伦潭。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 3)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理解后,老师明确: ——就是把清泉比成虹。
——美好的梦容易破碎,而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所以说是彩虹似的梦。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对康桥的眷恋就是对梦的眷恋。这样美丽的梦当然要呵护,要静静地呵护,这样的梦当然不愿醒,这样的康桥当然不愿离开。 6、总结本诗的绘画美。
上述三节诗,每一节都是一个可以画得出来的画面,比如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这些画面具有意境鲜明、色彩绚丽的特点,很美。诗人通过动
作性很强的词语,如 “荡漾”“招摇”“揉碎”“沉淀”, 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更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二、品味五、六节。
1、请大家看第五节和第六节。齐读。这两节的感情相同吗? ——不同。第五节兴奋欢快,第六节失意低落。(两个词:放歌/沉默)
2、第五节作者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那一瞬间,他忘了自己要离开,他很愉悦。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要离别康桥而去了,完全忘情了。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到了高潮。
3、但是诗人放歌了吗?(没有。) 你怎么看出来的?(但我不能放歌。)
4、“我”为什么不能放歌呢?

——作者突然意识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而且是悄悄的离去,的那种无奈、依恋,使他不能放歌。不是谁阻止,而是他觉得不应该放歌,唯有叹息,唯有悄悄地走。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因此这一节要读得稍微缓慢深沉。
5、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这一句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审美效果。
6、大家再看到“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句,
究竟是谁在沉默?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的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因此是诗人自己沉默了。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品味第一节和第七节的感情。
1回头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都是直接抒发诗人感情的。先看第一节。作者再来康桥有什么特点?什么轻? ——轻轻地——脚步轻。

2"轻轻的",写了作者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的情景,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连用三个,达到了一种什么效果?
——一唱三叹。连用三个,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对康桥的感情之浓烈。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
3、请男生齐读第一节。再请女生齐读最后一节。
4、第一节里面,诗人写到“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明明是不能带走的为什么徐志摩还要说不带走呢?我们中国有很多人,因为喜欢某地,或者刻上“XXX,到此一游。或者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表现作者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突出作者的脱和飘逸从作别到不带走,一步一步产生一种离别的美。不像其他
的离别诗那样依依不舍,那样的沉重。感情是轻快的。
5、最后一节为什么又不说“轻轻的”而又变成“悄悄的”? ——避免重复
那怎么不是其他的,如“静静的”“慢慢的”“默默的”? ——受上节影响,承上节而来,读起来一气呵成,章法严谨。“轻轻”“悄悄”都是叠字,产生种音韵美。
四、课堂内容小结,听录音,再次感受徐诗的“三美”。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再别康桥》,在诗人笔下,康桥是有灵魂的,或者是有灵性的,作者通过描绘一些意象,景中含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康桥美景的无比眷恋之情。

学习了本课,我们同学们要学会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五、作业。
1.背诵《再别康桥》
2.徐志摩是格律诗“三美”的实践者,谁提出的“三美”主张。同学们可查阅相关资料。 六、板书



再别康桥
作别

金柳

内容: 作者“悄悄地”走 潭水 寻梦
沉默
告别


音乐美 青荇 回环往复 韵律和谐
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形式: 三美 建筑美 节的匀称 句的整
绘画美 意境鲜明 色彩绚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e2574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c1.html

《2-2、《再别康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