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发布时间:2022-11-20 06:29: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翻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一词多义】1、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出使2、虽:①虽然,受地狱先王(虽然)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3、徒:①免冠徒跣(光着)②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以:①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②以君为长者()③徒以有先生也(因为)④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⑤以头抢地耳(5、夫:①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6、与:①轻寡人与()②与臣而将四也(加上7、于: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③仓鹰击于殿上(8、加:①大王加惠(给予)②万钟与我何加焉(好处9、许:①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②潭中鱼可百许头(10、意:故不错意也(主意醉翁之意(情趣11、谓:①谓唐雎(对……说)②太守谓谁(为,是12、直:①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②争高直指(笔直13、若:否,非若是也(这样若士必怒(如果若为佣耕(【训练题】1、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2、文章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提出以“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企图以“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安陵君看出野心后委婉拒绝,并派唐雎出使,意图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任务艰巨。第一段的作用是: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为下面的情节(唐雎同秦王进行争锋相对的斗争)做铺垫3、文章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争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斗争经过二个回合,首先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其次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斗争达到高潮。4、文章第四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5、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暗示了他将要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个人刺杀秦王,也照应了下文“挺剑而起”,说明他言必行,行必果。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等史实有什么用意?对自己提出的“布衣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②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找死路。7、唐雎在讲述“三子”之事时,为何要提到“彗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这三个事例都是“布衣之怒”,唐雎认为他们的行动都是顺应天意的,暗示自己也是顺应天意,效法专诸等人刺杀秦王,同时用这些自然现象夸大刺客们的行为影响,渲染气氛,以使秦王产生畏惧心理。8、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互为衬托,共同构成正义和非正义间的拼死较量,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eb08b4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c.html

《唐雎不辱使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