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五首

发布时间:2019-05-28 13:57: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1.古诗五首

授课教师:袁联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大意。

2通过赏析诗歌体味诗歌展现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古诗像种子一样有着顽强的爆发力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以后它的芬芳和民族精神融合长久滋养着大地。今天我们学习《诗五首》让我们一起品味其中的芬芳感悟诗人览物、登山、观海的真情与感慨。

2、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3、夯实基础 理解词义

1.生难字词。

(1)字音:子(?uī)  夜(láng)  (fú)  自(yuán)

(2)词义:子规:杜鹃。 啼:叫。 闻说:本诗里是听到的意思。 自缘:因为。

2.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5岁时随父移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青莲乡。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背景链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诗歌的写作背景为: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而被贬为龙标县尉,时值李白离京漫游扬州,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登飞来峰》

本诗是王安石在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从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四、精读诗歌 合作探究 

(一)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第一联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描写了漂泊无定的杨花,与悲鸣的杜鹃鸟,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僻壤的同情和悲痛。

2.¡°闻道¡±¡°过五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用跋涉五溪简述路途的遥远与艰难,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3.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理解。

这两句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中,含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人相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说,只有依靠月亮才能将愁心寄与朋友。

诗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能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李白在诗中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之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同情与怀念之情。

4.自由背诵这首诗。

()学习《登飞来峰》

1.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特点?

使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飞来峰高的特点。

2.名句赏析

(1)¡°不畏浮云遮望眼¡±——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从自然角度看,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这两句诗富含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扫清障碍、实现远大理想的宏图壮志。

(2)最后一句中的¡°¡±字,有的写作¡°¡±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用¡°¡±好,因为¡°¡±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解释不显得绝对;示例二:用¡°¡±好,因为¡°¡±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自由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诗歌总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次句直叙其事,听说被贬为龙标尉,跋山涉水迁谪到荒远地区。末两句请明月传达对朋友的牵挂与担忧。

《登飞来峰》

首句点明了地点,写飞来峰的地势,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

2.拓展延伸

唐宋时期是诗歌繁荣的时代,名家名作层出不穷。其中一些饱含人生哲理的诗作,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受到人们的喜爱。请你列举出唐宋时期富含哲理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   叙事

杨花落尽    被贬龙标

杜鹃长啼    已过五溪

          

愁心寄明月、随风伴君行

登飞来峰

第二课时 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望岳》《观沧海》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诗歌来自于人的心灵于是它照耀人的灵魂涤荡人的思想点燃人的激情。从古至今诗歌莫不是诗人人格的写照、莫不是诗人理想与抱负的展示。屈原为寻找真理而赋《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追求自由不受羁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句中充满着人格的魅力充满了人生的哲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古诗的魅力风采。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三、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后(chán) 万(lài) 钟(qìnɡ) (dài) (zì) (jié) (dàn) 竦峙(sǒnɡ zhì)

(2)词义:齐鲁青未了:未尽,没完。 造化钟神秀:造化,天地,大自然。钟,集中。

会当凌绝顶:会当,定要。凌,登。

2.作者名片

常建(708765),唐代田园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友无显贵。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名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其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现存诗约1400首。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其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3.背景链接:

《望岳》

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蕴含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观沧海》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四、精读诗歌 合作探究

()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赏析。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

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赏析。

是从内心的感受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一个¡°¡±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赏析。

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5.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学习《望岳》

1.学生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歌大意。

2.提出下列问题,思考讨论。

(1)《望岳》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几层?各着重写了什么?

全诗可分为两大层,都是切着¡°¡±字。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物,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Ù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从¡°齐鲁青未了¡±一句可见。¢Ú描写了泰山景色之秀美从¡°造化钟神秀¡±一句可见。¢Û描写了泰山山势之高峻从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可见。

(3)诗中望岳¡°¡±的角度各是怎样的?

¡°岱宗¡±两句是远望,写远望泰山所见的高大形象,写的是实景;¡°造化¡±两句是近望,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荡胸¡±两句是仰望,写的是实景;¡°会当¡±两句是诗人想象登高俯视,写的是虚景。

(4)¡°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学习《观沧海》

1.学生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歌大意。

2.提出下列问题,思考讨论。

(1)作者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是为了什么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观沧海¡±¡°¡±在这里是¡°¡±的意思,表示目的。

(2)作者观沧海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看到了海水、山岛、草木、洪波;想到了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想象的虚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想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笔,品读五首古诗,你一定感受到了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浪漫,也领略了曹操、杜甫、王安石等人的抱负,和《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隐逸情怀。熟练背诵这五首古诗吧,让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2.拓展延伸

积累下列名家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共五)

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古寺  初日  高林

曲径  禅房  花木

山光  潭影  乐音

         

古寺清幽 心灵宁静

望岳

观沧海(乐府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f997d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de.html

《21、古诗五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