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1-06 13:24: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何不去之乎?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答案】 不是所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这。:你。:担忧,忧虑。:于。

故答案为:这不是你所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参考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戒,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 发书笥 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当涂:地名。书笥:书箱。迨、过:苏找的儿子苏迨与苏过。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之铿然(________

而用之(________

其匣虽不________

不可也(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所居纱毂行宅隙地中/万钟我何加焉             B. 群儿凿地为戏/我孰城北徐公美

C. 为铭日/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4)选文围绕天石砚写了哪些事情?请写出其中的两件。

【答案】 1)敲击;视为珍宝;精致;交换

2B

3)这是一方天然的砚石,具有砚台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

4)示例:十二岁时和同伴嬉戏时发现天石砚;父亲把天石砚赐子我。

【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敲击;,动词,视为珍宝; 精致;,交换。

2A.“解释为:在/对于;B. “解释为:和;C. “解释为:并且/况且;D. “解释为:却是/于是;故选B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这;,天然的;,形状。

4)结合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概括得出:十二岁时和同伴嬉戏时发现天石砚;结合“‘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概括得出:父亲把天石砚赐子我。结合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概括得出:把天石砚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

故答案为:敲击;视为珍宝;精致;交换

⑵B

这是一方天然的砚石,具有砚台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

示例:十二岁时和同伴嬉戏时发现天石砚;父亲把天石砚赐子我。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句意,结合句意进行分析,注意平时对常用虚词的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准确的概括。

【附参考译文】

    苏轼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鱼,外表色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只是没有储水的地方。先父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于是把它还给我,说: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我十分珍爱地使用它,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永远不再改变初衷。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法什么?仰人鼻息跪人脚下吗?这样的人世间有很多。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入狱,全家人流离失所,书籍也丢失散乱。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我那方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以为把它丢失了。元丰七年七月,乘船到到当涂,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非常高兴。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父亲手雕刻的啊,并命匠人按砚的形状做的,不能更换。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蜀侯迎金牛

    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生多与金日置生后号牛粪 言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

(选自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秦惠王闻而欲/竹取道                               B. 言以蜀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C. 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使                               D. 灭国/河曲之叟以应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根据上文,请概括蜀侯为天下所笑的原因和启示。

【答案】 1B

2)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原因:蜀侯个性贪婪而又愚蠢,为迎石牛堑山填谷,做到了敌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最终自取灭亡,为天下所笑

启示: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无所有。

【解析】【分析】(1A攻打;砍伐。B遗(wèi):给予。C派;让。D死亡;通无,没有。

2)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秦惠王叫人)用石头雕凿成一头牛,每天把许多金子放在石牛的后面,说是(石牛拉的)牛粪。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是蜀国国君性格贪婪,秦惠文王就是利用其贪婪的特点就编造牛会拉金粪的事,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蜀国国君竟然相信,为了得到这头牛,他竟然让人去挖平山路填平谷地(开设道路),结果秦国就走这条路把蜀国灭了,由此看出蜀国国君的愚蠢。蜀国国君为了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亡国的代价,告诉我们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无所有。

故答案为:⑴  B

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原因:蜀侯个性贪婪而又愚蠢,为迎石牛堑山填谷,做到了敌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最终自取灭亡,为天下所笑。启示: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无所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及给人启示的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参考译文】

    蜀国的国君性格贪婪,秦惠王听说后准备讨伐他。蜀国山高水险,军队没有道路可以过去。于是,(秦惠王叫人)用石头雕凿成一头牛,每天把许多金子放在石牛的后面,说是(石牛拉的)牛粪,并说要把它呈送给蜀国的国君。蜀国国君贪图这个可拉金粪的石牛,于是派人挖平山路填平谷地(开设道路),又派遣五名身强力壮的大汉去迎接石牛。(道路通达),秦国大将带着大军(跟着石牛)随后就攻到了蜀国,一举灭亡蜀国,杀死了蜀国的国君,(蜀亡国,死了君主这件事,)被天下人耻笑。

4阅读以下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 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 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注释】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故事:向来规矩。朔:农历每月初一。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

使各书以对,而其备________  ②力不懈,事细巨必躬亲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其仁足示天下                    物喜,不以己悲

B. 使各书以对,谨其备              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C. 施虽在越                        仁足以示天下

D.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所凡五十有七    山水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5)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的具体内涵。

【答案】 1)谨慎;稍微

2A

3)募 / / 恃。

4)(赵公)让人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

5)本文:赵公在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醉翁亭记》:写欧阳修虽被贬仍治理好滁州,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分析】(1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谨:谨慎。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少:稍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15932f9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7a.html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