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部分课后练习参考答案(复习)

发布时间:2023-02-10 15:02: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分课后练习参考答案(复习)
一、 〈〈藤野先生〉〉
(一)、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 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参考答案:第一,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叙述的焦点应该是藤野 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不应是以描写藤野先生为主,表现的却是“我”的某种思想,文章 在结尾处点明主题,“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
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 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 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 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后面几段,则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别及分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因此, “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应是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 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踪的变化分为三 部分。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丑态,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 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 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第三部分,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主要写藤野先生给鲁迅影响,使他“良心发现”
,“增加
勇气”,继续战斗。第二,〈〈藤野先生〉〉写于1 9 2 610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 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这样的回忆散文,清理自己从1 9 0 4年到1 9 2 6年二十多年来 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所以,在文章的结尾 处写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后,又写道:
一句所表达的仍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感情。
3 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参考答案:这是从另一角度看问题,视野更宽广一些,是对上面两种观点的折衷。 (二八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 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 讽刺之情。
2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 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八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曾经谈到过这段经历。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 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答:从本文看,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 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但联系鲁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他在后来写的〈〈
〈呐喊〉自序〉〉中作过解
释:“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 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可就在医专学医时一一如课文描述的那样一一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 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发“弃医从文” 的思想。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 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
__________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
,“油光可
“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
(这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最后
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无不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 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二、 〈〈我的母亲〉〉
(一)、通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答: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 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 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 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要写了三件事:
。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
⑵如何
⑶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
⑴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答: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
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 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
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 ,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
3 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答:关于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
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 作为“天职”和美德。而对于作者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 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还有如何才能对得住她去世的丈夫,等等。正 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二)、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1 我在这九年(1 8 9 51 9 0 4 )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 打了一点底子。 答: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 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答: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
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 “我”在人海里“混” ,应该有人来管束“我” ,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 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一我都得感谢我 的慈母。 答: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 “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 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 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三、 文章结尾写道: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方面?
答: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 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三、《雪》
(一) 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 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二) 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了什么?)
答:“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 ,是最值得赞赏的。 2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答:“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一一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四、 高尔基《海燕》 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全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 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一一“逼近”一一“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海燕的性格随着 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第一个画面(从开头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 ,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 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开头先简洁地写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然后重笔从形、音、色三方面正面描写海燕,以“黑色 的闪电”这一准确、精当的比喻来勾勒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 “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 “高傲”,以拟人的写 法给海燕的行动赋以情态,赋以人的神韵。然后从“声音”这一方面正面阐发了海燕“叫喊”的深刻含义一一“充满着对暴风 雨的渴望 !”,“乌云听出了欢乐” ,“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排比句式渲染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 昂扬的气概。
在这个画面中, 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的, 还有其他的海鸟, 暴风雨的到来使它们惊慌失措, 对暴风雨充满恐惧的 “海鸥”, “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的“海鸭”和畏缩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鹅” ,它们象征了当时现实环境中形形色色明哲保身、怯 于革命的不革命者。文章抓住它们的声音、行动、情态,状写它们惊恐万状的丑态,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第二个画面(从“乌云越来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 ):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
的到(“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
,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
答: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2d17fa0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3c.html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分课后练习参考答案(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