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笔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经部总叙
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所论次者,诂经之说而已。自汉京以後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扇,或信或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杂。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驳经文,动辄删改之类)。学脉旁分,攀缘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如《论语集注》误引包咸夏瑚商琏之说,张存中《四书通《目录》,皆参考诸志者也。曰《史评》,参考论赞者也。旧有《谱牒》一门,然自唐以後,谱学殆绝。玉牒既不颁於外,家乘亦不上於官,徒存虚目,故从删焉。考私家记载,惟宋、明二代为多。盖宋、明人皆好议论,议论异则门户分,门户分则朋党立,朋党立则恩怨结。恩怨既结,得志则排挤於朝廷,不得志则以笔墨相报复。其中是非颠倒,颇亦荧听。然虽有疑狱,合众证而质之,必得其情。虽有虚词,参众说而核之,亦必得其情。张师棣《南迁录》之妄,邻国之事无质也。赵与[B093]《宾退录》证以金国官制而知之。《碧
》一书诬谤文彦博、范仲淹诸人,晁公武以为真出梅尧臣,王钅至以为出
自魏泰,邵博又证其真出尧臣,可谓聚讼。李焘卒参互而辨定之,至今遂无异说。此亦考证欲详之一验。然则史部诸书,自鄙倍冗杂,灼然无可采录外,其有裨於正史者,固证》即阙此一条以讳其误。又如王柏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吴师道反以为非之类)。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才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後,其学
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皆以狂禅解经之类)。空谈臆断,考证必疏,
於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隙,国初诸家,其学徵实不诬,及其弊也琐(如一字音训
动辨数百言之类)。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夫汉学具有根柢,
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
儒也。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盖经者非
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今参稽众说,务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为十类:曰易、
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曰孝经、曰五经总义、曰四书、曰乐、曰小学。史部
总叙

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莫简於《春秋》,莫详於《左传》《鲁
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圣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後能定以一字之褒贬。此
作史之资考证也。丘明录以为传,後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後能知一字之所以褒
贬。此读史之资考证也。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
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必不通。其
或通者,则必私求诸传,诈称舍传云尔。司马光《通鉴》,世称绝作,不知其先为《长
编》,後为《考异》。高似孙《纬略》,载其《与宋敏求书》,称到洛八年,始了晋、宋、
齐、梁、陈、隋六代。唐文字尤多依年月编次为草卷,以四丈为一卷,计不减六七百
卷。又称光作《通鉴》,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用杂史诸书凡二百二十二家。李焘《巽
岩集》,亦称张新甫见洛阳有《资治通鉴》草稿盈两屋。(按焘集今已佚,此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述其父廷鸾之言。)今观其书,如淖方成祸水之语则采及《飞燕外传》张彖冰山之语则采及《开元天宝遗事》,并小说亦不遗之。然则古来著录,於正史之外兼收博采,列目分编,其必有故矣。今总括群书,分十五类。首曰《正史》,大纲也。次曰《编年》,曰《别史》,曰《杂史》,曰《诏令奏议》,曰《传记》,曰《史钞》曰《载记》,皆参考纪传者也。曰《时令》,曰《地理》,曰《职官》,曰《政书》,曰
均宜择而存之矣。○子部总叙
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定。其
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其中或佚不传,或传而後莫为继,或古无其
目而今增,古各为类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可以自为部分者,儒家以外有兵家,有法
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
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儒家尚矣。有文事者有武备,
故次之以兵家。兵,刑类也。唐虞无皋陶,则寇贼奸宄无所禁,必不能风动时雍,故次
以法家。民,国之本也;谷,民之天也;故次以农家。本草经方,技术之事也,而生死
系焉。神农黄帝以圣人为天子,尚亲治之,故次以医家。重民事者先授时,授时本测候,
测候本积数,故次以天文算法。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百家方技,或有益,或
无益,而其说久行,理难竟废,故次以术数。游艺亦学问之馀事,一技入神,器或寓道,
故次以艺术。以上二家,皆小道之可观者也。诗取多识,易称制器,博闻有取,利用攸
资,故次以谱录。群言岐出,不名一类,总为荟卒,皆可采摭菁英,故次以杂家。隶
事分类,亦杂言也,旧附於子部,今从其例,故次以类书。稗官所述,其事末矣,用广
见闻,愈於博弈,故次以小说家。以上四家,皆旁资参考者也。二氏,外学也,故次以
释家、道家终焉。夫学者研理於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徵事於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
馀皆杂学也。然儒家木六艺之支流,虽其间依草附木,不能免门户之私。而数大儒明道
立言,炳然具在,要可与经史旁参。其馀虽真伪相杂,醇疵互见,然凡能自名一家者,
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即其不合於圣人者,存之亦可为鉴戒。虽有丝麻,无弃菅蒯;狂
夫之言,圣人择焉。在博收而慎取之尔。
○儒家类一
古之儒者,立身行己,诵法先王,务以通经适用而已,无敢自命圣贤者。王通教授河汾,始摹拟尼山,递相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迨托克托等修宋史,以道学、儒林分为两传。而当时所谓道学者,又自分二派,笔舌交攻。自时厥後,天下惟朱、陆是争,

门户别而朋党起,恩雠报复,蔓延者垂数百年。明之末叶,其祸遂及於宗社。惟好名好胜之私心不能自克,故相激而至是也。圣门设教之意,其果若是乎?今所录者,大
已修改渐密矣。洛下闳以後,利玛窦以前,变法不一。泰西晚出,颇异前规,门户构争,亦如讲学。然分曹测验,具有实徵,终不能指北为南,移昏作晓,故攻新法者至国初而
旨以濂、洛、关、闽为宗。而依附门墙,藉词卫道者,则仅存其目。金、姚江之派,渐解焉。圣祖仁皇帝《御制数理精蕴》诸书,妙契天元,精研化本,於中西两法权衡归亦不废所长。惟显然以佛语解经者,则斥入杂家。凡以风示儒者无植党,无近名,无大言而不惭,无空谈而鲜用。则庶几孔、孟之正传矣。
一,垂范亿年。海宇承流,递相推衍,一时如梅文鼎等,测量撰述,亦具有成书。故言天者至於本朝,更无疑义。今仰遵圣训,考校诸家,存古法以溯其源,秉新制以究其变,古来疏密,厘然具矣。若夫占验礻几祥,率多诡说。郑当再火,裨灶先诬,旧史各自为
《史记·穰苴列传》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证。然风后
类,今亦别入之术数家。惟算术、天文相为表里,《明史·艺文志》以算术入小学类,是古
以下,皆出依托。其间孤虚、王相之说,杂以阴阳五行;风云、气色之说,又杂以占
之算术,非今之算术也。今核其实,与天文类从焉。刘向《七略》,门目孔多,後并为四
候。故兵家恒与术数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当以孙子、吴子、司马法为
本,大抵生聚训练之术,权谋运用之宜而已。今所采录,惟以论兵为主,其馀杂说,
悉别存目。古来伪本流传既久者,词不害理,亦并存以备一家。明季游士撰述,尤为
猥杂。惟择其著有明效,如戚继光《练兵实纪》之类者,列於篇。刑名之学,起於周
季,其术为圣世所不取。然流览遗篇,兼资法戒。观於管仲诸家,可以知近功小利之
隘;观於商鞅、韩非诸家,可以知刻薄寡恩之非。鉴彼前车,即所以克端治本。曾巩
所谓不灭其籍,乃善於放绝者欤。至於凝、
所编(和凝、和
父子,相继撰
《疑狱集》,阐明疑狱;桂、吴所录(桂万荣、吴讷相续撰《棠阴比事》,矜慎祥刑。并义取持平,道资弼教,虽类从而录,均隶法家。然立议不同,用心各异,於虞廷钦恤,亦属有裨。是以仍准旧史,录此一家焉。农家条目,至为芜杂。诸家著录,大抵辗转旁牵,因耕而及《相牛经》,因《相牛经》及《相马经》《相鹤经》《鹰经》《蟹
录》至於《相贝经》,而《香谱》《钱谱》相随入矣。因五而及《圃史》,因《圃史》而及《竹谱》《荔支谱》《橘谱》至於《梅谱》《菊谱》,而唐昌《玉蕊辨证》《扬州琼花谱》相随入矣。因蚕桑而及《茶经》,因《茶经》及《酒史》《糖霜谱》至於《蔬食谱》,而《易牙遗意》《饮膳正要》相随入矣。触类蔓延,将因四民月令而及算术、天文,因田家五行而及风角、鸟占,因《救荒本草》而及《素问》《灵枢》乎?今逐类汰除,惟存本业,用以见重农贵粟,其道至大,其义至深,庶几不失《豳风》无逸之初旨。茶事一类,与农家稍近,然龙团凤饼之制,银匙玉碗之华,终非耕织者所事,今亦别入谱录类,明不以末先本也。一儒之门户分於宋,医之门户分於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观戴良作《朱震亨传》知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学争也。然儒有定理,而医无定法。病情万变,难守一宗。故今所叙录,兼众说焉。明制,定医院十三科,颇为繁碎。而诸家所著,往往以一书兼数科,分隶为难。今通以时代为次。《汉志》医经、经方二家後有房中、神仙二家,後人误读为一,故服饵导引,歧涂颇杂,今悉删除。《周礼》有兽医,《隋志》载《治马经》等九家,杂列医书间,今从其例,附录此门,而退置於末简。贵人贱物之义也。《太素脉法》,不关治疗,今别收入术数家,兹不著录。三代上之制作,类非後世所及,惟天文算法则愈阐愈精。容成造术,颛顼立制,而测星纪闰,多述帝尧。在古初
部,大纲定矣。中间子目,递有增减,亦不甚相远。然古人学部,各守专门,其著述具
有源流,易於配隶。六朝以後,作者渐出新裁,体倒多由创造,古来旧目,遂不能该。
附赘悬疣,往往牵强。《隋志·谱系》,本陈族姓,而末载《竹谱》《钱图》《唐志·农家》
本言种植,而杂列《钱谱》《相鹤经》《相马经》《鸷击录》《相贝经》《文献通考》
亦以《香谱》入农家。是皆明知其不安,而限於无类可归。又复穷而不变,故支离颠舛,
遂至於斯。惟尤袤《遂初堂书目》创立《谱录》一门,於是别类殊名,咸归统摄,此亦
变而能通矣。今用其例,以收诸杂书之无可系属者,门目既繁,检寻亦病於琐碎,故诸
物以类相从,不更以时代次焉张衡《西京赋》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汉书·艺文志》载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注称武帝时方士,则小说兴於武帝时矣。故伊尹说以下九家,班固多注依托也。《汉书·艺文志注》,凡不著姓名者,皆班固自注。)然屈原《天问》,杂陈神怪,多莫知所出,意即小说家言。而《汉志》所载《青史子》五十七篇,贾
谊《新书·保傅篇》中先引之,则其来已久,特盛於虞初耳。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唐、宋而後,作者弥繁。中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者固为不少,然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者亦错出其中。班固称小说家流盖出於稗官,如淳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然则博采旁,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杂废矣。今甄录其近雅驯者,以广见闻,惟猥鄙荒诞,徒乱耳目者则黜不载焉。○集部总叙
集部之目,楚辞最古,别集次之,总集次之,诗文评又晚出,词曲则其闰馀也。古人不以文章名,故秦以前书无称屈原、宋玉工赋者。洎乎汉代,始有词人。迹其著作,率由追录。故武帝命所忠求相如遗书。魏文帝亦诏天下上孔融文章。至於六朝,始自编次。唐末又刊板印行。(事见贯休《月集序》。)夫自编则多所爱惜,刊板则易於流传。四部之书,别集最杂,兹其故欤!然典册高文,清词丽句,亦未尝不高标独秀,挺出邓林。此在翦刈卮言,别裁伪体,不必以猥滥病也。总集之作,多由论定。《兰亭》《金谷》悉觞咏於一时,下及汉上题襟、松陵倡和。《丹阳集》惟录乡人,《箧中集》则附登乃弟。虽去取佥孚众议,而履霜有渐,巳为诗社标榜之先驱。其声气攀援,甚於别集。要之,浮华易歇,公论终明,岿然而独存者,《文选》、《玉台新咏》以下数十
家耳。诗文评之作,著於齐梁。观同一八病四声也。锺嵘以求誉不遂,巧致讥排;刘勰以知遇独深,继为推阐。词场恩怨,亘古如斯。冷斋曲附乎豫章,石林隐排乎元党人馀衅,报及文章,又其巳事矣。固宜别白存之,各核其实。至於倚声末技,分派诗歌,其间周、柳、苏、辛,亦递争轨辙。然其得其失,不足重轻。姑附存以备一格而巳。大抵门户构争之见,莫甚於讲学,而论文次之。讲学者聚党分朋,往往祸延宗社。操觚之士笔舌相攻,则未有乱及国事者。盖讲学者必辨是非,辨是非必及时政,其事与权势相连,故其患大。文人词翰,所争者名誉而已,与朝廷无预,故其患小也。然如艾南英以排斥王、李之故,至以严嵩为察相,而以杀杨继盛为稍过当。岂其扪心清夜,果自谓然?亦朋党既分,势不两立,故决裂名教而不辞耳。至钱谦益《列朝诗集》,更颠倒贤奸,彝良泯绝。其贻害人心风俗者,又岂鲜哉!今扫除畛域,一准至公。明以来诸派之中,各取其所长,而不回护其所短。盖有世道之防焉,不仅为文体计也。
○楚辞类
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後人或谓之骚,故刘勰品论《楚辞》以《辨骚》标目。考史迁称“屈原放逐,乃著离骚”,盖举其最著一篇。《九歌》以下,均袭《骚》名,则非事实矣。《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盖汉、魏以下,赋体既变,无全集皆作此体者。他集不与《楚辞》类,《楚辞》亦不与他集类,体例既异,理不得不分著也。杨穆有《九悼》一卷,至宋已佚。晁补之、朱子皆尝续编,然补之书亦不传,仅朱子书附刻《集注》後。今所传者,大抵注与音耳。注家由东汉至宋,递相补苴,无大异词。迨於近世,始多别解。割裂补缀,言人人殊。错简说经之术,蔓延及於词赋矣。今并刊除,杜窜乱古书之渐也。
又《读书求善本》条,记《后汉书。郑玄传》版本之优劣,告诫世人读书当求善本。均有见地。惜其囿于乡里,耳目局隘,尚不能综贯百家,详考得失。如卷一杂记琐闻,间加评说,至有将典籍喻为饮食,《六经》、四子为五谷,诗赋辞说为茗香,殊为迂阔。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县人。学问渊博,于经史、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莫不穷究原委,开清代朴学之风,为清代三大思想家之一。著述甚多,《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日知录》三十二卷,为作者读书心得,随时札记,故以曰知为名。积三十年之力成此书,大体按经义、政事、财赋、世风、礼制、科举、史地、兵事、艺文等以类相从,条列子目。自称平生之志与业尽在此中。不专为考订而作,而考证精审,颇多可取。卷二十五《李广射石》条,永平府卢龙县南有李广射虎石,《水经注》言右北平西北百三十里有无终城,均误。指出《西京杂记》记此事则云于冥山之阳(地名不同)《新序》曰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人名不同)《吕氏春秋》作养由基。认为“太史公所述本无其地。今必欲指一卷之石以当之,不已惑乎!”发前人所未发。
魏象枢16l71687,字环极,一字环溪,号庸斋,山西蔚州人。《庸言》一卷,为语录体,所述均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之微言要旨,间或庄谐杂出,以刺世俗。阐明事理,均能见其深邃,不为流俗所囿。如曰为人作墓志铭甚难,不填事迹,则求者不甘;多填事迹,则见者不信;甚至事迹无可称述,不得已而转钞汇语。又论世人之取吉云,居官何尝不择吉日任事,而陞者陞,降者降,黜者黜,死者死,未尝皆吉也。庸言者,取《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与《易》“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义
刘源渌16181700,字昆右,号直斋,山东安邱人。讲学于牟山、潍水之间,不务举业仕进。四十年中,读书所得,纂成《周易解》《近思续录》等。《读书日记》六卷《补编》二卷,分作《记疑》《冷语》二部分,其中记疑起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至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凡五卷,冷语起丁丑止戊寅(1698)凡一卷。都为读书心得,崇尚朱熹,故所论倾向朱学。如卷一“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认为“必存心养性,朝乾夕惕,而后为事天”清前期的学术笔记尚不仅仅拘泥于考据,此书具有代表性。
尤侗16181704,字同人,又字展成,号悔庵,晚号艮斋,又号西堂老人,江苏长洲人。《艮斋杂说》十卷(卷七至十为《续说》,为晚年居家所撰,原本经史,旁涉百家。卷一“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大象、小象本之此也”,认为“儒者安得执义理而遗象数乎”?又“子日郑声淫,未尝日郑诗淫也,朱子止因误认此语。夫《诗》三百以思无邪蔽之,安有尽收淫词之理?”卷二“《老子》五千言,以治身则有余,以治天下则不足”又“历代史止有儒林文苑,而《宋史》独立《道学传》。道学之名立而伪学之禁起矣。朱陆
《看鉴偶评》五卷,为尤侗晚年读《通鉴》体史书的札记,考订史实,多所发明。
冯班1604167l,字定远,,常熟人。明诸生,人清辍举业。工书善诗。论诗,力排江西宗派,尊崇西崑体。为文考据精确,论事多达物情。《钝吟老人杂录》十卷,其近七十岁时成书,班殁后由其犹子武辑编,凡《家戒》二卷、《正俗》一卷、《读古浅说》一卷、《严氏纠谬》一卷、《日记》一卷、《诫子帖》一卷、《遗言》一卷、《通鉴纲目纠谬》一卷、《将死之鸣》一卷。家戒多涉历世故之言,其论明末儒者之弊颇为深切。正俗论诗法。读古浅说多评诗文。日记多说笔法字学。皆间附杂论。严氏纠谬辨严羽《沧浪诗话》之非。诫子帖多评古帖,论笔法,读书之法。遗言、将死之鸣,皆与家戒相出入。纲目纠谬未成书,仅标识五条,姑录而存之耳。卷三《正俗》,论诗法,多有创见,如论吴江沈璟《南词韵选》严于取韵,清人宗之,不知北人声切开口便见字韵,不得不严;南人声浮,一字或数转,故韵可借。实为真知灼见。又论吴才老《韵补》,认为应肯定其学术价值。
张尔岐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明末清初山东济阳人。张行素子。明季诸生,人清不仕。逊志好学,笃守程朱。治《仪礼》最精,有《仪礼郑注句读》,为顾炎武所赞赏。另有《周易说》《春秋传义》《夏小正传注》《蒿庵集》等。《蒿庵闲话》二卷,为平日读书札记。卷二云,《书经》本名《尚书》其配以“经”字,疑自明始然。《易》《书》《诗》在《汉志》中未有以“经”字联在书名之下者,固不可不辨。又《查字》条,以为崇祯间文字忌避颇繁,“查”字始改作“察”字。
如卷一“《诗》云至于太王,实始翦商”,认为“当其时,受辛未立,商未衰也,太王安得辄有异志?”又“孔子摄鲁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认为孔子虽为司寇,不请于君,岂敢专杀,足以发人深省均具史识,足可参考。
从上述两种著作中,可见尤侗对于著述之体,经史百家之学,皆有造诣,文中不乏新警之思,精辟之论,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居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崇祯壬午举人。明亡后,于肇庆举兵抗清。兵败,遁入山区,发愤著述。精究天文、地理、历法、算数、经史、哲理,善于诗文词曲。为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有《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考异》《春秋稗疏》《尚书引义》《春秋家说》《说文广义》《大学衍》《中庸衍》《读通鉴论》《宋论》《薑斋文集》《薑斋诗分体稿》等。同治四年(1865,曾国荃汇刊其书为《船山遗书》,其学始显于世
《经义》一卷,成书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订正早年读经之误,共39条,主要为《论语》《孟子》,亦及《春秋》
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一作秋晴,浙江萧山人。学者称西河先生。明诸生。清初曾参与抗清军事。事败,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强记博闻,著述极富。盖几无一日不与墨作缘,斯有如许名山大业也。

《西河杂笺》一卷,均为随笔札记而门人李刚主辈搜集类次者。雄深雅健,才学色。卷二《诗赋中式条记清高宗南巡时事,惠氏年已五十有五,则是书所记,自少迄老,
识三长具备。考宋板《万首唐人绝句》李白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迥”历时甚久。可知生时未经刊本,故传钞间有误文。翻刻本误将“此”作“北”然援引虽广,以不肯核检原书,每多错误。
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寄籍淮安山阳。博通经史,长于考证,沉潜三十余年,明《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及孔传皆为东晋人伪作。康熙间以廪膳生应博学鸿词科,未中。后从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久居洞庭山书局。尤精地理,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诗亦雅丽。有《古文尚书疏证》《毛朱诗说》《四书释地》《孟子生卒年月考》《眷西堂集》《日知录补正》等。《潜邱剳记》六卷,卷一、卷二皆杂考,往往直录旧说而无按断。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黄宗羲学生。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精史学,尤熟悉明代掌故。参与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
《九经》古义》十六卷,其中《周易古义》《尚书古义》《毛诗古义》《周礼古义》《仪礼古义》《礼记古义》《公羊古义》各二卷,《穀梁古义》一卷,《论语古义》一卷。卷八《周礼古义》下职方氏樊毅修《华嶽碑》云“《周礼·识方氏》,欧阳永叔云“识”字字画分明,非讹阙,疑当时《周礼》之学自如此。惠氏案:《周礼》多古字,如“枳”(繁体)字作职,“职”字作识,“识”字作志,汉时已不能参考,况后世乎?均足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庶吉士。借读《永乐大典》,钞难得之书。散馆后,以知县用,不就。曾主讲蕺山、端溪书院。问甚博,尤专史学,保存南明史料很多。曾补辑黄宗羲《宋元学案》,编成百卷。又曾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有《汉书地理志稽疑》等,辑《甬上耆旧诗》
衔,不受俸,手定《明史稿》五百卷。及卒,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有《宋季忠义录》《全谢山先生经史问答》十卷,与门人董炳纯、张炳、蒋学镛等研讨经传疑义,以《南宋六陵遗事》《庙制图考》《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石园诗文问答形式成书。前七卷论诸经,《易》《尚书》《诗》《三传》《三礼》《论语》各一卷,集》等。
《群书疑辨》十二卷,卷一至三考论经传,卷四杂论丧礼,卷五论周正及《春秋》《孟子》,卷六为禘说及房室夹室等,卷七为历代庙制考,卷八辨石鼓、石经、隶书、古文,卷九杂论字学、书学,卷十辨昆仑河源,卷十一、十二论宋元明史传记。皆平日所论辨,没后,其乡人汇辑而成也。清人有疑此书非斯同所作。又言《书》则信伪古文,言《诗》则攻小序,言礼则好诋郑玄,言《春秋》则喜辟左氏,皆不足为训。此书为身后乡人汇辑而成,有失水准,读者当注重其有关专著。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以避废太子名改性德,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明珠子。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师事徐乾学,有志读书。诗文均工,尤长于词。生平淡于荣利,爱才喜客,与陈维崧、朱彝
尊等交往。刻有《通志堂经解》,以荟萃宋元经说。年三十一卒。有《通志堂集》等。《渌水亭杂识》四卷,为琐闻杂考,为其二十岁起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
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录而成书。卷一多引诗句,考所涉人名、地名、生平等。如燕山窦十郎之故居,引冯道诗“灵椿一株老”之句,考今北京城北有灵椿坊,疑即是十郎旧里。卷四论作诗,论作文,能成一家之言。虽因考据之学非其所长。故所得不多,但其汉学造诣深厚,错误较少。
江永16811762,字慎修,号慎斋,徽州婺源人,后居上海江湾。诸生。博通古今,尤长于考据之学。深究三礼,撰《周礼疑义举要》,颇有创见。于音韵、乐律、天文、地理均有研究,著述甚多《四库全书》收其著作至十余部。戴震、程瑶田、金榜皆其弟子。《礼记训义择言》《春秋地理考实》《乡党图考》《古韵标准》《四声切韵表》《音学辨微》《律吕新论》《律吕阐微》《近思录集注》等。
《群经补义》(原名《读书随笔》)五卷,或以课授生徒,或因讲辨文章,随手记录,由其门人汇集成册。卷一《周易补义》《尚书补义》《诗补义》,卷二《春秋补
义》,卷三《仪礼补义》《礼记补义》,卷四《大学补义》《中庸补义》《论语补义》《孟子补义》,卷五《杂说》《订序说》卷二“韩宣子适鲁观书于太史氏,见鲁《春秋》,认为此未笔削之《春秋》,疑当时鲁惠公以上鲁史已不存。又“说者谓古者寓兵于农,井田既废,兵农始分”,江氏考证,以为不然。又考古历皆用平朔,谓日月皆平行,故朔日常失。均足资参考。
惠栋16971758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士奇次子。诸生。乾隆十五年(1750,以经明行修荐,不用。传祖与父之学,专治经学,宗汉儒旧说,奠定吴派经学基础。对诸经多所探究,于《易》钻研尤深。但一味推崇汉儒旧说,不论是非,墨守信从,厚古薄今。著有《易汉学》《周易述》《易述》《周易本义辩证》《古文尚书考》《松崖文钞》等。
《松崖笔记》三卷,卷一《左冲》条,犹唐人书“谨空”;卷二《赔作备》条,备俗作赔,所起甚晚。均言之有理。未免过于鄙弃宋儒。随笔记录,疏失亦所难免。
《九曜斋笔记》三卷,泛及经史百家杂录,考据皆甚精博,盖平时有得随笔札记,以为著书张本。如卷二《蠡卜》条,以为起于火珠林,即京房之遗法,此义全见《易汉学》。又有专释王士祯诗句者数条,即《精华录训纂》之底本也。多引阎若璩《潜丘剖记》之说,发明伪孔,视阎氏《疏证》简要过之。小学训诂,较之徽州戴氏自有逊
《大学》《中庸》《孟子》合为一卷,后三卷为诸史。全氏治经,不主一家,考证精当。其论史范围甚广。论识高卓,当时罕有其匹。如卷一问:说《易》家有互体,其来远矣,朱熹晚年有取焉,何也?答:向来谓《大传》之杂物撰德同功异位,即指互体。愚未敢信其必然。然互体在《春秋左氏传》已有之,乃周太史之古法,则自不可斥,不必攀援《大传》而后信也。全氏详考互体演变过程,肯定朱熹晚年悟得互体,发前人所未发。由于全祖望研究历史,谙熟史籍,所以校《水经注》时能够顾及《通典》《汉书》,而解读《河渠书》时则可以关照《水经注》,使文献整理收到更好的效果。《三传》《三礼》之问答,多细枝末节,多叙述,少发明。
卢文弨7171796。据柳诒征《卢抱经先生年谱》,卢文弨卒于乾隆六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元179617日,前人索引多误),原名嗣宗,后改今名,字召弓,号矶渔,
又号抱经,浙江仁和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授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提举湖南学政,历主江浙各书院讲席。潜心汉学,与戴震、段玉裁友善。好校书,自经传、
子史、说部、诗文集,凡经披览,悉加丹黄,校刊成《抱经堂丛书》十五种,以精审著名。有《仪礼注疏详校》《抱经堂文集》等。
《群书拾补》三十七卷《补遗》三卷,以其所校《周易注疏》《晋书》《列子张湛注》《鲍照集》等经、史、子、集三十七种书,于原书脱漏者,摘字而注其异同、衍脱,以精当严谨著称。
《读史札记》一卷附《论学札说十则》,并非经意之作,然立说精审,中有赵敬夫夹签,更使原书准确。如《春秋三传皆出于曾子》条,同意郝经《春秋三传折衷》之说,又详加考证。《许谦传》《阿剌罕传》《月乃合传》《何伯详传》《吴澄传》《郝经传》《史天泽传》条,均考《元史》之误。《明史·艺文志》《孙承宗》《曾鲁传》条,均考《明史》之误。材料确凿,考证精当,可资古籍整理者参考。
王鸣盛17221798。卒于嘉庆二年十二月二日,见《西沘先生墓志铭》,钱大昕《潜研
堂文集》卷48,前人著录多误作1797年),字凤喈,号礼堂,又号西庄,晚号西沘,江苏嘉定人。年轻时在苏州从吴派朴学大师惠栋游,以师礼事之。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第二名,累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随即左迁光禄寺卿。以母丧归,遂不复出。居苏州三十年,闭门读书,经史诗文均有成就,负重名。所著《尚书后案》专重郑玄之说,为清代继承汉代经学的重要著作。其《十七史商榷》,为清代史学名著之一。尚有《耕养
斋集》《西庄始存稿》《西沚居士集》《练川杂咏》等。《蛾术编》八十二卷,其晚年时,将三十年考证之零碎所得汇成此编,原为九十五卷。取《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语,“蛾”同“蚁”,言蚁虽小虫,时时习衔土之事,积渐而至成大垤,以喻学问须经长期积累乃有成就,书名即取此义。《说录》《说字》《说地》《说人》《说物》《说制》《说集》《说通》八类,以论证经义、史地、小学为主,旁及人物、制度、名物、诗文、碑刻。由于作者长于史地之学,《说地》《说人》《说物》《说制》四类三十八卷,尤为精辟。如《说地》《宋史地理校误》条“平湖南得
州十五、监一”注“有铜,有杜阳监”,王氏认为:铜,北监板作锦;杜,北作桂,北是。又《长安》条:《汉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师古曰,长安本秦乡名。”案:《汉书》《地理志》,长安,高帝五年置,当是自取美名。《史记》作关中,班氏以关中地广,都在长安,故追改之。”既有对文字的考订,又有对内容失真的订正。《说字》二十二卷,

亦多卓见。全书近九十万字,议论淹博,考核精确。但涉及稍广,难免疏失,如卷四《诸史拾遗》五卷,凡《三国志》《晋书》一卷,《宋》《南齐》《梁》《陈》《魏书》
二《黎斐》条,《三国志·丁奉传》载“奉为先登,屯于黎浆,力战有功,拜左将军”《南》《北史》《唐书》一卷,《五代史》一卷,《宋史》一卷和《辽》《金》《元史》一卷。王鸣盛所指衍误各处均不误,所改订者皆为误改。故赵彦修作序文、迮鹤寿戴震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乾隆举人。少时从学婺源江永。深通天文、历算、史地、音韵、训诂、考据等学。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人对转的理论,对经学、文字学有卓越的贡献。是乾嘉学派中皖派的创始人。任《四库全书》纂修官,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时年已五十三。一生著述甚多,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勾股割圜记》《屈原赋注》等二十余种。后人汇编为《戴氏遗书》。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算经十书》,皆称精核。
《经考》五卷,卷一考《易经》,卷二考《尚书》,卷三考《诗经》,卷四考《周礼》《礼记》《大戴礼记》等,卷五考《春秋》。戴氏汉宋兼取,对于汉儒之误,亦逐一指出。如卷一《易取变易之义》条,引胡瑗、程子、朱熹之言,案:易之名,惟取变易之义。认为汉人谓一名而含三义者尤疏远。又《易为卜筮而作》条,引朱熹三说,说明《易》本是卜筮之书。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编修,累官至贵西兵备道,被劾降级,辞官归里。主讲安定书院,以文名于时,诗与袁枚、蒋士
亦《考异》刊成后,续有所得,撰为此书。所考皆引据精核而博赡通贯。如《宋志》五等封国考,五代史相表,均可补缺。
《竹汀先生日记钞》三卷,卷一《所见古书》,沈炳震著《新旧唐书合钞》条,叹沈氏笃志潜修,根柢深厚,终能成此弘编巨制。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穀,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论学主张应集义理、考证、词章之长。所作古文,自谓师法方苞而上溯宋欧阳修、曾巩,并辑《古文辞类纂》,说明文章义法。
《惜抱轩笔记》八卷,卷一至三为经部,卷四至六为史部,卷七为子部,卷八为集部。卷七对《荀子》《庄子》《法言》《司马法》《盐铁论》之考证均可资参考。桂馥字冬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生平治《说文》四十年,融会诸经,以经义与《说文》相疏证,又用《玉篇》《广韵》校之,《说文义证》又绘许慎以下诸家为《说文系统图》。题书室为十二篆师精舍。另有《晚学集》
《札朴》十卷,作者谦称自己的著作内容琐碎,好比削牍弃掉的木皮,故名《札朴》计《温经》二卷、《览古》四卷、《匡谬》《金石文字》《乡里旧闻》《滇游续笔》各一
铨齐名,《瓯北诗集》又长于史学。《皇朝武功纪盛》《簷曝杂记》《瓯北诗话》卷,共十卷。其中《金石文字》《乡里旧闻》《滇游续笔》对碑版的考订,即颇见所长。等。《陔余丛考》四十三卷,是他从黔西罢官以后的读书笔记,因其为循陔(奉养
其他部分,也着重通过文字训诂来解说经史,考辨名物。如卷二《贯三人耳》条,根据
双亲)之时所辑,故名。书中不分门目,而编次先后,则以类相从,可分经义、史学、《司马法》和《说文解字》,指出“贯耳”是一种军法,纠正了《左传》僖公二十七年的掌故、艺文、纪年、官制、科举、风俗、名义、丧礼、器物、术数、神佛、称谓、杂考十四类,包扩之广,不下于《日知录》凡八百九十二篇,每篇之首均列标题。其中讲经义的,较为平常。论史学、掌故、典制、艺文的部分,为书内的精华。卷二十二破题、卷二十八殿试之始、卷二十九科场回避亲族等,均为教育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又指出了《三国志》记事的疏漏之处,订正了新旧《唐书》叙事的差异,足以显示《陔余丛考》在提供史料线索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论李义山、苏东坡诗咏,亦为一家之说。偶有议论欠妥处,如卷六谓陈寿撰《三国志》,于高贵乡公曹髦被司马昭杀害一事,“略无一字,以见端倪”,即不符合事实。
《廿二史答刂记》三十六卷《补遗》一卷,成书于乾隆六十年。分卷编次,每卷以类相从,各立标题,总六百余条。多据正史纪传表志参互勘校,对编撰体例、内容、史料来源、价值、方法等详加考订评论,并排比历史大事,辑为专题而形成史论。说
“鞭七人,贯三人耳”两句的《正义》以“耳”为助词的错误。桂馥认为引用古书,王念孙(字怀祖,号石腥,江苏高邮人。少受业于戴震。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任工部主事。嘉庆间官至永定河道。究心治河之道,著有《导河议》上下篇。生平学术成就,则萃于音韵文字训诂。所撰《广雅疏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就古音以求古义,每13三字,十年成书。另有《王石臞先生遗文》《丁亥诗钞》《尔雅郝注刊误》等。
《读书杂志》八十二卷,论《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墨子》《荀子》《淮南子》九部书,加上汉代碑版的“汉隶拾遗”,共为十题,在嘉庆十七年(1812)以后陆续刊行。如《逸周书》卷一《迁同氏姓》条,考“迁”当作“选”《脱文十二、其如天下何》条,补正脱文十二字。
王念孙是乾嘉间著名的学者,精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读书杂志》于诸书文字讹误,音训异同,多所辨正,足资参考。
近略远,《元》《明》二史占八卷。《补遗》一卷,辑录《辽》《金》《元》三史译名异汪中。字容甫,江苏江都人。幼孤贫,赖母授读。少长,游书肆,借阅经史百家书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江苏嘉定人。王鸣盛妹夫。始以辞章名,后精研经史。于文字、音韵、训诂、天算、地理、氏族、金石以及古人爵里、事迹、年齿等等,无不洽晓,考史之功,号为清代第一,影响着近现代的学术研究。有《廿二史考异》《元史艺文志》《元史氏族表》《疑年录》《潜研堂诗文集》《金石文跋尾》等
籍,过目成诵,遂为通人。乾隆拔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毕沅任两湖总督时,曾应聘入幕,撰《黄鹤楼铭》等文,传诵一时。治经宗汉学,治古文不取韩柳,以汉魏六朝为则,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笃志经学,尤精《周官》《左氏传》,兼治诸子。与同乡王念孙、刘台拱为友。著有《大戴礼记正误》《春秋述议》《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疑》等。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卷《余录》三卷,《养新录》成于嘉庆四年(1799)《文宗阁杂记》三卷,为汪中晚年于镇江之文宗阁校《四库全书》时所撰,即其校《余录》为后来续写。钱大昕于经学造诣很深,兼擅史学,通晓文字训诂,尤精音韵,书所得。大抵一事一条,经史诸子百家,均有涉及,随阅随记,不以类分。每事著其所故《十驾斋养新录》中所谈,以关于经义和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内容为最可取。五论古无轻唇音,凡轻唇音皆读重唇,列举经史诸子和笺注以及字书、韵书来解释
出,论说则每参时事,故是书不仅可考古史旧事,亦可知当时轶闻。如卷一唐张九龄谏止凉州刺史牛仙客为尚书,因其目不识书,观九龄集中《赠泾州刺史牛公碑》足以为证。
他的说法,引证极为丰富,是上古音韵研究首创性的成果。对于古时文字的通假关系,洪亮吉(又改名亮吉,字君直,号北江,别号藕庄氏,晚号更生,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多能考求音义,详举佐证。然卷七《宋史褒贬不可信》条、《王安石狂妄》条,沿昔人成见,以王安石为小人。一般地说,《养新录》还不如《日知录》渊博、丰富,但考证较精,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嘉庆、道光以来的学者给予很高的评价
《潜研堂答问》十二卷,计有《易》《书》《诗》《三传》《三礼》各一卷穷源竟委,俾问者无不得意而去,其中《说文》二卷最为精彩。又有翰林学士而结衔
十五(1790)进士,授编修。嘉庆时,因上书批评朝政,被谪戍伊犁,不久赦还,改号更生居士。博览群书,精研经史、音韵训诂及舆地学,诗文亦名家。经学与孙星焦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应礼部试不第,即奉母家居,葺其旧屋,名曰“半九书屋”。又于湖滨筑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私淑戴震,博通经史,好音韵训诂之学,尤邃于《易》著述甚多《易学三书》为最精。《剧说》
无知制诰者,何也?钱氏考之甚详。卷十二问顾氏论古音皆以偏旁得声,合于《说文》《易话》《周易补疏》《花部农谭》《雕菰楼集》《尚书补疏》《论语通释》《孟子正之旨,然亦有自相矛盾者。曰:“凡字有正音,有转音。”均广征博引,多发前人所未发,纠前人之误。间有失误,如卷二问伊洛瀍涧,《说文》有洛、涧而无瀍,答曰古《三史拾遗》五卷,钱氏撰《廿二史考异》后,续有所得,编成此书。没后,学生李庚芸略加校订,序而刻之。内容为考证《史记》《汉书》《后汉书》之误,自天
义》《里堂算学记》《雕菰楼经学丛书》等。
《易余籥录》二十卷,卷四云“《说文》小字,每与大字连文”是为确论,此例钱大昕亦尝发之(《十驾斋养新录》卷四《说文连上篆道光三十字为句》条)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
文舆地、制度沿革,以及岁月之参差、名姓之错互,皆一一详征博引,以折衷其是非。大要在句读、审字义、通古今假借,并分析其特殊文法与修辞。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

所作笔记,搜罗宏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许多参考资料。《古书疑义举例》《春在堂全书》《上海县志》《镇海县志》等。
《曲园杂纂》五十卷,每卷为一种,有《艮宦易说》《达斋书说》《达斋诗说》《达斋春秋论》《乐记异文考》《读韩诗外传》《读吴越春秋》《读越绝书》《读盐铁论》《读论衡》《日知录小笺》《韵雅》《十二月花神议》等。
《俞楼杂纂》五十卷,每卷为一种,有《易穷通变化论》《卦气补考》《诗名物证古》《礼记郑读考》《礼记异文笺》《丧服私论》《论语古注择从》《四书辨疑》《群经剩义》《读文子》《读山海经》《广雅释诂疏证拾遗》等。
两部笔记,考证、校订、记事、议论,无所不包,虽出绪余,实多精解。有《春在堂全书》本。《读书余录》二卷,均为校勘考证心得,卷一有《》《群经平议》三十五卷,同治五年1866)成书。其中第一至二卷《周易》,第三至六卷《尚书》,第七卷《周书》,第八至十一卷《毛诗》,第十二至十三卷《周礼》第十四卷考工记世室重屋明堂考,第十五至十六卷《仪礼》,第十七至十八卷《大戴礼记》,第十九至二十二卷《小戴礼记》,第二十三卷《春秋公羊传》,第二十四《春秋榖梁传》,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春秋左传》,第二十八至二十九卷《春秋外传国语》第三十至三十一卷《论语》,第三十二至三十三卷《孟子》,第三十四至三十五卷《尔雅》。以为治经之道,大要有三: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得此三者以治经,则思过半矣。三者之中,通假为尤要,高邮王氏父子发明故训,是正文字,至为精审。“大夫勤辱”,勤辱犹勤劳也。汙者,辱事,即为劳事。《正义》所说未达古训。《诸子平议》三十五卷,计《管子》六卷、《晏子春秋》一卷,《老子》一卷、《墨子》三卷、《荀子》四卷、《列子》一卷、《庄子》三卷、《商子》一卷、《韩非子》一卷、《吕氏春秋》三卷、《春秋繁露》二卷、《贾子》二卷、《淮南内经》四卷、《太玄经》二卷、《法言》二卷。俞民精通故训,于诸子多有发明。如《庄子·人间世》云:孙诒让18481908,字仲颂,一作中容,又作仲容,号籀廎,浙江瑞安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所著《周礼正义》,为一生心力所瘁,为清代群经新疏中杰出之作。《契文举例》为考释甲骨文最先之作。《墨子间诂》亦为注墨的权威之作。是浙东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家。另有《古籀拾遗》《名原》《永嘉郡记》等。
《札迻》十二卷,是孙诒让第一部问世之作,成于光绪十九年(1893。全书校勘订正了秦、汉至齐、梁间七十七种古书中的讹误衍脱千余条,是他三十多年研读古书的心得的集录。范围既广,所得亦多。每书之下,先注版本,次及诸本,并详列参考之书,有条不紊。凡所考证,必有依据,“无以孤证臆说,贸乱古书之真”。其精熟训诂,通达假借,援据古籍以补正讹夺,根柢经义以诠释古言,每下一说,辄使前后文皆怡然理顺。该书不仅对阅读和整理有关古书可以直接参考,而且对了解清代朴学及其研究方法,提高研读和整理古书的能力亦可得到有益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2dfbb8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5.html

《清人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