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山区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目前制约山区发展的问题
1、人口素质相对较低。长期以来,xxx区因自然和历史的双重影响,教育与文化发展受到种种制约,人口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大部分深山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要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交通不便。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山区的平均水平都要较低,加上山区交通线路比较单一,不能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又使许多地方成为交通盲点。交通的不便,直接影响着资源、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因而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
3发展要素贫乏。深山区的耕地面积少而贫瘠,加上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等,缺乏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要素,这是山区存在的普遍现象。总的来说,造成山区贫困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是地理位置的偏僻性。深山区海拔相对较高,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远离经济中心区。地理位置上的偏远性与经济发展上的封闭性交织在一起,造成区域间技术、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动甚少,阻碍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与交往,使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质性的慢增长水平上。二是经济形态的低下性。深山区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经济交往和要素流动范围狭小。无论是从商业网点建设、产品出售的比例、市场交易额来看,还是从商品拥有水平和区域密度来比较,都表明山区经济形态还处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阶段。三是基础设施的落后性。深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制约科技、文化、交通、教育和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也对农户经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诸如交通设施落后,生产要素不能引进,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困难,使农户生产、交换、消费行为得不到优化,并使农户生产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受到双向制约。再如邮电、文化事业的落后,使农户获得的信息量少,其经济行为盲目性极大。特别是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长期落后,造成了山区人口素质低下、观念陈旧、思想禁锢。xxxx镇地处深山区,因而经济比较落后,贫困率相对较高。


推动山区发展的工作建议
1、因地制宜、择优发展。本着“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优势开发”的原则,对山区的山、水、林、田、路、矿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利用上述自然资源优势、环境和空间优势、旅游、人文,珍稀、特有动植物及矿物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择优发展。利用山区气候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所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丰富旅游资源,把生态环境建设、珍稀动植物开发与生态旅游农业结合起夹,形成集访古、寻幽、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是门头沟山区农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当前,可重点旅游方面做文章。例如:多山,是xxx区的一个显著自然特点。全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xxx占去了xxx%。,如何整合资源打造山区“大旅游”,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可以成为发展山区生态经济的重要关节点。
2建立农户+基地+公司的产业链条。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其植物资源无污染、无公害,可以生产加工多种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市场发育程度低,单靠山区农户自发的自由交易,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这里就迫切需要借助一种力量把单个、零星的自发交易集中起来,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规模经济。我认为,可建立建立农户+基地+公司的产业链条。在农户相对集中的位置,或在分散农户的相对中心位置,建立若干个基地,负责收购农户的产品,负责提供种子等生产资料,负责对农户提供信息咨询和信息指导,同时,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使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再由基地与公司保持定向联系,公司负责组织运输和对外销售,并且对产品进行市场预测。这里农户既是生产者,同时又是受益者;基地是生产和销售的中间媒介,而公司则是产品销售的一个终端。过建立这样的产业链条使农户的自然经济融入到市场经济中来。3、走发展与保护并重的路子。一般认为,无工不富。山区可利用自身资源发展造纸、水泥等行业。在有限范围内,在有效的保护措施下,发展上述行业,无疑对促进当地经济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山区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得到恢复。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不仅要算经济账,而且要算生态账。近年以来,xxx区正致力于建设“生态服务区”,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山区尤其如此。


山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造血”与“输血”相结合。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必须立足自身条件及努力,必须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只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逐步从自然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山区的资源优势才能变成“经济优势”。当然,由于长期自然与历史的原因,部分山区特别是深山区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自身的劣势,如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文教卫投入的不足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给予适当“输血”。投入上去了,生产条件改善了,要素流动就会活跃起来,就能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而经济发展了又会带动和促进各项事业的投入。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不仅仅是哲学上的一个思辩问题,关键是怎么维持鸡与蛋的良性循环,也许贫困山区这枚蛋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温度才能孵化。
2建立深山区重点帮扶农户长效机制。山区的深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生产要素流动极为困难。散居其间的农户,多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一些农户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如何帮助这部分特殊人群越过生存的底线,必须值得人们关注。就构筑和谐社会而言,扶贫、治贫、脱贫,不应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泛泛而谈,而应有落到实处的治本之策。目前,有关部门业应对贫困状况进行监测,为扶贫、治贫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山区各级政府对于生活在深山区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要建立档案,实行重点跟踪帮扶。从扶贫入手,寻求治贫之道,最后达到脱贫的目的。通过结“对子”,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长期的帮扶制度,不因一人一事的变动而受影响。一些贫困农户经过帮助,经济状况虽有好转,但其经济条件从根本上看比较脆弱,遇上天灾人祸就会返贫、致贫。因此,扶贫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00a58b360cba1aa811dad5.html

《制约山区发展的问题与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