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8-06-27 23:33: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有过多种诠释,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生活美满,精神充实。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教师在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对于教师来说,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教书育人工作既是一份职业,又是一份事业。职业是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精神的寄托,是教师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那么,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何处?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何获取呢?

一、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学生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感激,有的老师也时常会抱怨。但事实上做小学教师,还是经常会有小小的感动的,因为,孩子懂得感恩,他们的点滴行为会让老师很满足。

每年的教师节,令我感动,让我难忘。一早,我来到教室门口,一群学生手里拿着鲜花——康乃馨、百合、月季、……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一见到我,孩子们马上都兴奋起来,抢着把花往我手里塞,真诚地说“ 教师节快乐”。也许孩子们还不懂得每一种花的象征意义,没那么多的讲究也许他们只是喜欢这种花的颜色也许他们口袋里的零花钱只够买这种花但是他们想让这枝鲜花代替自己向老师传心意。我开心地接过鲜花,深深地一嗅,把学生的一片深情吸进了肺腑。

学生的爱是满足教师幸福感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学生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学生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喜欢,因为学们所喜欢的是那些原本就喜欢学生离开学生就不行、且感到跟学生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

二、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学校

 学校,是教师们相处的大家庭,也是成长的大环境。教师的幸福除了来源于学生之外,更来源于学校这个文化场。专业的发展、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同伴的互助等等,如充分获得,便决定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正确定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准确判断,以及对人生的正确态度。在挑战的舞台上,有愉悦的心情感恩的心态,展示的便是充满幸福的微笑。

三、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

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教师的心,因为在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肯定上,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还是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评价者。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着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回报。这种被认可被尊重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工作这么辛苦,我有幸福感,因为家长对我特别的尊重。每次家长会,家长看到我们的工作后,提出了赞扬和各种建议老师做什么事,家长都记在心里,甚至于过了许多年,家长见到老师后还很客气,很感激。家长愿意跟我交流,把我看做可以信赖的人,在他们眼里,我不仅是一个老师,更是一个朋友。我认为付出就会有回报,努力就会有进步。孩子成绩提高了,家长对老师很尊重、肯定,不是拉关系的那种,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己

幸福不是唾手可得,取得幸福得有一个过程。如果经常关注取得幸福的每一步,收集自己幸福的一点一滴,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重视过程,活在当下,乐在其中,知足常乐,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倘若能给自己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精神便有了支柱,生活便有了目标,工作便有了劲。当默默的耕耘终有一天换来教育的累累硕果时,幸福便不言而喻了。原来幸福,掌握在老师自己的手中。所谓精神家园,就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对话,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它不一定真实存在,但它给人带来的精神寄托激励却是无穷的。谁不想收获精彩?谁不想活得有意义?而一切的如意都要靠自己创造。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高效课堂

——学生预习之我见

在常规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不主张让学生预习,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教材中例题的结果,上课学生都知道了答案,丧失了新鲜感,不好开展教学,也因此很多数学教师不让学生预习。由此对于小学数学是否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很多教师很矛盾。

我个人认为:首先,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如何学会学习知识才至关重要。所以我们的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如果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好地预习方式,对他的后续学习会是很有帮助的。其次,结合我对新教材使用的体会我认为:(1)现行教材跟以前的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2)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学生不会受到结论性语言的束缚,留给学生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的。

一、数学预习不仅仅将教材中的例题读一遍,知道解题结果和答案就完事,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为什么、有什么疑问。

这样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二、数学预习贵在坚持,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三、要承认学生的差距,允许不同水平学生达到不同预习水平。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教材中一些探究性的较难回答完整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学生

末能解答或解答不完整而加以斥责,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预习问题,指导预习方法。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让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

教学中我通常采用这样的四步骤来设计预习题: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做什么: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也就是即将学习的新知。

怎样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为什么这样做:反映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方向。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预习后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五、及时掌握反馈,优化教学过程

预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时,多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的坚决不讲,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数不懂的作重点专题突破,以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年级上册第46口算乘法时,我了解到学生已经会两位数(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类的口算,于是我改变原有教学思路,重点让学生在这基础上学习领悟末尾有零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适当调整了教学进度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达到了教与学的优化。

在我的课堂尝试中,发现学生更加自信、更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当然,小学数学的预习,对我来说是一项全新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何更有效的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更有效地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何更科学地设计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应有的最佳效果?………等等。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继续探索,我将在这方面继续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6e29f7f90f76c661371aba.html

《我的教师职业幸福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