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

发布时间:2021-03-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
20135月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真题。doc 简答题(4 5分)

46、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47、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8、如何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49、德育的基本规律 论述题(1*10 50、德育的原则 分析题(110

51、如何贯彻德育原则 选择题(301分) 内法论的提出者(孟子) 课程类型(种类)

“做中学”的提出者-( 主张“做中学”——( 学校课程说达到的预期结果为(教学目标)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 / 8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及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2 / 8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小练习:
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教育漫话》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夸美纽斯
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B、夸美纽斯
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5、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孔子
6、在国外,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是( D、苏格拉底
7、“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B、埃及
8、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D、雅典
9、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C、斯巴达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B、《论语》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12、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13、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14、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15、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17、“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1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及政治的关系
3 / 8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
1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及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20、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21、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B、《政治学》
22、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C、卢梭
23、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D、洛克
2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26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D、赫尔巴特
2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C、儿童中心主义
28、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D、《民本主义及教育》
291939,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3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谁说的?( C、马卡连柯 参考答案:
15:BBBAA 610DBDCB 1115AABCD 1620AAAAA 2125BCDAA 2630DCDAC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4 / 8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及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及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及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及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及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及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5 / 8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
3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5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7、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39、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及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40、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41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 42、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4、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及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及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4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及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4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48、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49、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50、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51、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5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5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6 / 8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
5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及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5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6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6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6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6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6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65、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67、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68、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69、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70、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71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7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及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74、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75、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及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76、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77、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78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7 / 8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
7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及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80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81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8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8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84、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85、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86、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87、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88、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及及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89、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及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及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90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及表现。

8 /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8f9fe8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a.html

《内蒙古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归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