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核心制度考试题库

发布时间:2019-11-29 16:45: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十八项核心制度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

2、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 治疗 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3、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书写 病历

4、首诊医师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 上级医师 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5、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6、对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

报告医院主管部门 组织会诊。

7、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和住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

8、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 会诊制度。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9、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 医务科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10、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11、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12、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 病情稳定之前不宜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

13、急诊科严格限制以“ 共管”形式管理跨科、跨专业患者。

预检分诊时若无法分清主次,则首诊科室全面负责,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14、凡在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推诿患者者,要追究 首诊医师 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15 查房是医疗工作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培养医务人员的重要环节,各级医务人员应自觉参加,严肃对待。

16、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每周查房 1-2次。

17、住院医师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 次。

18、对于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 主治医师 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19、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要作好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资料等各项检查报告及所需的检查器材

20、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主要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及下步处理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之内,并请 上级医师签名。

21、节假日期间病房应安排值班人员。各医疗组每天至少保证一名住院医师或以上职称人员查房,值班住院医师每天要进行病房巡视,注意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上级医师保持联系。

22、查房时,各级人员应合理站位,查房医师在患者 右侧 ,以便体检。

23、查房时出入病房应根据年资或职称依次入、出病房,以保证查房秩序。

24、会诊是指两个以上专业医师共同对疑难病症提出 诊疗意见

25、院内会诊包括 院内常规会诊、 全院 会诊及 院内急会诊。

26、院内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27、常规会诊,会诊医师一般由 主治医师以上担任;全院会诊,会诊医师应由 主治医师以上担任;紧急会诊可由值班医师先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或由上级医师随后到达现场处理。

28、常规会诊一般须经主管医师提出,由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后方可实施。

29、常规会诊应在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

30、对于因会诊不及时触发的 医疗纠纷,按照医疗纠纷(事故)相关规定处理。

31、未取得 执业资格 的本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不得独立承担值班任务。

32、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调班换班者,须经科主任同意后在《医师排班表》上注明。下一班医师未到,上一班医师不得离开岗位。一线医师值班期间如因公必须短时间离开病区时,必须向 值班护士 说明去向以保证联络。

33、临床值班医师原则上次日晨会交接班后照常参加本组查房手术等日常工作,结束后方可休息。节假日值班者可在其他时间安排补休。

34、疑难病例讨论由医疗组提出或者科主任指定,科主任或医疗组长 主持,本科(组)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职能部门人员、医院领导参加或者由医院组织全院性讨论。

35、疑难病例讨论时由主管医师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

36、疑难病例讨论的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37、疑难病例讨论情况应详实记录在病历和《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内。讨论记录应有讨论主持人签名。

38、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主治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

39、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 遍,与医师核对无误后执行,医师应及时补开 医嘱

40、抢救过程应由责任医师及时、详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中来不及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 6 小时内补记。

41、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 清理 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42 需跨科抢救的的危重患者,原则上由医务科或分管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43、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对抢救病例组织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水平。

44、术前讨论应在术前 72 小时内完成。

45、对重大、疑难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三级及以上手术、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认为其他需要讨论的手术,必须进行 术前讨论

46、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本科室医师参加,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请麻醉医师等相关科室人员、护士长及(或)责任护士参加。

47、术前讨论时,参加人员应对 手术指征 手术方案 及防范措施、术后观察和护理要求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充分进行讨论,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 手术方案

48、凡死亡病例均应在科内进行讨论,一般要求在患者死亡后 周内完成。

49、死亡病例讨论中应由主管医师介绍病情、病史、治疗与抢救经过以及死亡原因(急诊死亡病例由当时负责抢救的值班医师介绍,参加抢救的其他医师予以补充)。

50、讨论情况及结论应由 主管医师详实记录在病历和《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中,讨论主持者应审核、签名。

51、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住院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

52、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 人核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

53、三查制度是指 操作前查 操作中查 操作后查

54、摆药后须经第 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5、口服药应协助患者服用后,方可离开。

56、使用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时,要经过双人核对,用后保留空瓶。57、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必须注意药物 配伍禁忌。

58、发药、注射时,如 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59、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作好记录

60、医务人员或由经过培训的外勤服务人员将血标本送至输血科,并与 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共同核对患者相关信息。

61、输血科工作人员要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进行“ 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62、发血时,输血科工作人员与取血人员共同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袋信息、血液质量等。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名方可发出血液制品。

63、输血前须两人核对,确保医嘱单 输血记录单 血袋标签上的信息完全一致。

64、输血时,床边再次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等)共同进行医嘱输血记录单 血袋标签各项信息的查对,核对患者床头牌及腕带,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

65、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粘贴在病历中。

66、患者进食时,查对饮食种类与患者医嘱 病情是否相符。
67、所有手术患者应使用“ 腕带”作为核对信息依据,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以确认患者身份。

68、手术前、中、后均遵照《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相关规定。

69、三方核查:手术麻醉实施 前、切皮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实行“ 暂停核对”,由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70、器械物品核对:手术开始前 体腔和深部组织手术关闭前后手术结束后,均须由器械和巡回护士双人核对纱布、纱垫、纱(棉)球、器械、缝针等与术前数目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双人签字。

71、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必须详细核对各种标示内容与有效期,使用后将植入物标签粘贴于《手术清点记录单》背面。

72、手术取下的标本,器械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交由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切除组织、填写病理标本登记表及病理标本袋标签,专人送检,并与 病理科相关人员核对后分别签字。

73、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74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 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75、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 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2 年以上者。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76、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77、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2年以上者。可主持三级手术。

78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具有 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

79、在患者出院 24小时内,科主任审查病历并签名,由外勤工作人员送交至病案室,病案室核对无误后与外勤办理病历交接手续。

80、具有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 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8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82、轻度或者局部感染者应当首先选用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83、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接受限制使用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当根据临床 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 选择用药。

84、对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 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85、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有关的 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

86、输血治疗前,由主管医师逐项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 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 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其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并载入 病历

87、输血科发放血液时应附带《输血记录单》,与取血者认真核对受血者及供应者 姓名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等。

二、问答题:

1、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每周查房的重点是?

:重点是审查和决定急、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及治疗;决定邀请院外会诊;抽查医嘱、病案和其他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对“三基”掌握情况,进行必要的示教工作;分析病例,讲解有关重点疾病的新进展,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内容包括:系统了解主管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特别要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危重、诊断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听取住院医师对病情的诊断、治疗的分析及诊疗计划,并指导和修订诊疗计划;决定一般手术和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决定出院、转科、会诊;有计划的检查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医嘱,纠正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记录;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

3、应及时申请会诊的情况有哪些?

答:凡遇下列情况,应及时申请会诊:疑难危重病例需要有关科室协助诊治;危急患者需要及时抢救;重大手术前因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需要提供协助;医疗纠纷需要分析判断;以专业基础性疾病收入院后经诊断有其他专业情况或存在合并症;家属或患者有会诊要求,需要转科治疗等。

4、什么情况下医务科应组织全院会诊?

答: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申请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

a 临床确诊困难的疑难、危重病例;

b 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c 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d 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5、交班内容包括哪些?

答:交接班内容应包括: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当日手术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患者、其他需要提醒值班医师注意观察的患者。各科室医师在交班前应将上述患者的情况和观察注意事项记入医院统一发放的交接班记录本中,并做好床头交班工作。值班医师接班后必须巡视病房,了解患者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和处理工作及时作好值班期间的病程记录,记录时应注明时间。交接班记录本应由科室长期妥善保存。

6、疑难病例讨论适用于哪些情况?

答:疑难病例讨论适用于以下情况:入院1周以上诊断不明或者疗效较差的病例;病情复杂疑难或者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疾病;病情危重或者需要多学科协作诊疗的病例以及科室认为必须讨论的其他病例。

7、急危重患者范畴是什么?

答:急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生命。

8、查对制度是什么?

答: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为提高医疗技术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9、十对制度是什么?

答:十对: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用药时间、有效期及过敏史。

10、什么情形下不得发血取血?

答: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发取:

a.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b.血袋破损、漏血;

c.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d.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e.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f.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g.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h.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11、输血前、输血时以及输血后,需要查对哪些信息?

答:a输血前须两人核对,确保医嘱单、输血记录单、血袋标签上的信息完全一致。严格执行查对: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血液种类、血量、血袋编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有无溶血、凝血块、血袋有无破损等)、输血装置是否完好等。

b输血时,床边再次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等)共同进行医嘱、输血记录单与血袋标签各项信息的查对,核对患者床头牌及腕带,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

c输血后,两人再次核对医嘱及输血信息,核对无误后在输血记录单、临时医嘱单等签署名字及执行时间。

12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室接手术患者时,应查对哪些内容?

答: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室接手术患者时,应查对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及其标识、所带的术前、术中用药、病历与资料、术前准备完成情况等,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

13、什么是手术安全核查?

答: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14、麻醉实施前,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的内容是什么?

答: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15、手术开始前,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的内容是什么?

答: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16、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的内容是什么?

答: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17、什么是手术分级?

答:医疗机构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限定,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18、手术分为哪四级?

答: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19、常规手术的手术权限是什么?

答:一级手术:由医疗组长审批,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三级手术:由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审批,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符合重大手术范围内报医务科审批备案。

20、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

答: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按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专项手术资格认证或授权的手术。由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学术机构向医院以及手术医师颁发专项手术资格准入证书或授权证明。已取得相应类别手术资格准入的手术医师才具有主持资格准入手术的权限。

21、一、二级手术主刀申报条件及程序是什么?

答:一、二级手术主刀申报条件及程序:申报者需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或二级手术10例以上,个人提出申请,填报《利津县中心医院手术权限申报表》,由科室手术管理小组评价签字,报医务科备案即可。

22、三级以上手术主刀申报条件及程序是什么?

答:申报三级或四级手术主刀资格需经两个层次:

a.申请“上级医师辅导下主刀资格”需完成该类手术一助20例以上,且上级医师评价良好;

b.申请“上级医师指导下主刀资格”需完成上级医师指导下主刀20例以上,且上级医师评价良好。

申报程序及审核

第一步 个人填报《利津县中心医院手术权限准入申请表》,主要内容包括:已获资格的手术类别或病种、拟申请的手术类别或病种、已完成手术病例数、手术体会(适应症、手术步骤等);

第二步 上级指导医师评价、签字;

第三步 科室手术管理小组评价及科主任签字;

第四步 医务科对其资格、材料进行审核;

第五步 手术准入专家组现场考核、讨论并提出考核意见;

第六步 手术准入管理组审批;

第七步 医务科备案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科室及手术室。

23、新技术、新项目是指?

答:新技术、新项目是指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在本院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新手段。

24、新技术、新项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

25、危急值的定义是什么?

答:“危急值”: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有关检查信息,并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就有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出现严重后果。

26、试述“危急值”报告及处理程序

答:医技检查科室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护理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必要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

临床护理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立即报告医师。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接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门、急诊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电话时应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经治医生需及时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27、抗菌药物是指?

答: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28、抗菌药物分级原则及具体划分标准的是什么?

答: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29、医师出现哪些情形的取消其处方权?

答: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处方权:

a.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

b.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

c.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d.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e.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30同一受血者一天申请备血量的分级管理制度是什么?

答:同一受血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受血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受血者一天申请备血量≥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门批准,方可备血。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紧急大量用血时须征得相应上级医师同意,并记入病历,事后按照以上要求48小时内补办手续。

30、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如何处理?

答: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治疗抢救,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详细记录。同时保留血袋及输血器、认真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并及时送回输血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be8632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2.html

《十八项核心制度考试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