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训练

发布时间:2010-12-05 14:22: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议论文阅读训练

1、议论文阅读要求:熟红运用课内学习的议论文知识分析阅读课外议论性文章,具有初步的迁移能力。

2、把握文章的论点,能区分论点和论题,欧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掌握论点的语言表达形式(表示判断的陈述句,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了解论点在文章中位置。

3、分辨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明确论据和论点的关系(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4、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应该文章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以及这些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5、掌握议论文的方式(立论、驳论),了解反驳的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6、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性、鲜明性、富有概括力);能分辨文中的议论文字和叙述文字,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7、整体辨文中的议论文字和叙述文字,了解它们的特点作用。

8、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风容,从文章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或观点,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中心思想。

9、抓住一段文字的观点,分析阐明观点的材料和论述过程,理解段中的关键性词语。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____不行,____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讯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1)“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读,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2)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有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便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3)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1段有关内容,在第2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

2、第3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第6段中,画线句(1)“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

4、第7段中,画线句(2)“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

5、根据文中画线句(3)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学不学则殆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7、选出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创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商品经济不分国界,在哪儿都要制造出一批富有者和贫困者,同时也制造出骄横与傲慢,卑微与贫贱。然而,富就要狂,贫就要卑吗?

在马来西亚的豪华宾馆,我常见到为人开门、叫车的服务生不卑不亢、礼貌周到、自信得体,他不见得就羡慕那些擦肩而过的大亨们,他有他一份满意的选择,这就够了。

如果你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就不会试图以财富让他人汗颜。

当你懂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我们自身更令人动心,你就不会试图用豪车让步行者气短。

马来西亚每年欢庆民族节日时,总理都要请百姓到他的行宫吃便饭。有一次我也去了,到后大家取了食品就在树荫下盘腿而坐,边吃边聊。总理则东走走西看看关照着大伙,没有指示,没有演说,也没有作亲热状。人们见到他只是像见到熟人那样举起饭拿打个招呼。

有一份资料,说的是美国曼哈顿俱乐部里的一个看门老头。一天他见大厅里克林顿夫人及总统府的高级助理们与一专栏记者高谈阔论个没完,就烦了,说:“这是不允许的,你们必须离开。”结果众人听话地走了。

这个老头不是贾府门前的焦大,他选择了守门,并有一份权贵们不敢在他面前猖狂的自信。权势者的气度是人民调教出来的。

当你认为你的选择适合于你并勇敢地接受生活中随之而来的一切,你就获得了一份属于你的自尊自信。这里,你不必以他人的价值取向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准,你不必把自尊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之上,你不必将自信放在金钱的天平上称来称去。幸福是不分贫富的,自信是不依赖他人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第1段自然段从生活现象入手,提出论题“富就要狂,贫就要卑吗?”,这是一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________,从全文内容看,作者着重论述的是其中的“______”,这是由____决定的。

3、本文主要采用____的论证方法,三个论据各有侧重,第一个侧重论述______,第二个论据从“权势者”(总理)的行为论述普通人不应__,第三个论据侧重从事件的结果上论述自信的价值意义,三个论据共同论证中心论点。

4、第一个事例中体现服务生“自信”一个词语是“____”,第二个事例中体现老百姓“自信”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第三个例子中最能体现看门人“自信”的一个字是“__”

5、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贾府门前的焦大是一个怎样的人?

6、通读全文,请回答什么是自信?如何获得自信?

7、与“自信”同义的一个词语是__(不使用文中词语),与自信表现很相似而实质完全不同的是自大

《你好,对手!》

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医生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地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骚扰,对羊群有着天然“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追逐,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件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每种生物都有对手。

有对手,保有警惕,便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了敌人,秦国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个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每个人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坛,击垮了一个一个挑战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至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在人生漫漫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你好,对手。”

1、 作者为什么要向“对手”问好?请用文章的原句回答。

2、根据提示分析第1、2、3、4段之间的关系,填写下列空白。

第1段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摆出了自然界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分析其产生的_____。这两个段落之间就表达方式来看第1段是____,第2段是____;就内容来看,第1段是____,第2段是____。第3段在结构上起____的作用,引出第4段的分析,由狼和羊的关系推及整个_______,体现了层层深入的论证过程。

3、 第5段中画直线的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4、 第6段中画曲线的句子直接证明了哪一句话

5、 第5、6段分别论证了人类的竞争对手是哪两种?

6、 用双竖线在文中划分部分,并归纳每部分的大意。

《谈“摆阔”》

一篇论摆阔、崇阔及效阔的文章说,“摆阔之风不足虑,崇阔之风不可刮,效阔之风为害最烈。”这一论断说对了三分之二,偏偏在要害的“摆阔”上出了毛病。因这“摆阔”不但自身实不足取,而且是“崇”“效”二风一源。“摆阔”从不像搞核武器秘密进行,而是专在光天化日之下,灯火辉煌之中,众目睽睽之所招摇过市,“崇阔”之风焉能不刮?“摆阔”又不像发疟病,其状苦不堪言,而是飘欲仙乐不可支,焉能不诱发人们去“效”?“摆”风如绝,三风俱灭;“摆”风一起,三风俱烈,最足虑者就是三风中的首恶:“摆阔”。

用公款“摆阔”,其危害自不待言,连参与者也逢知理亏,当不在“不足虑”之列。那么掏腰包而“摆阔”呢?该文说“无论摆到何种阔度,都听之任之可也”。此语大可商榷。

对那些花几十万元玩一条狗,花1500元让名国按摩女洗一次脚,拍出35万元让厨师做一桌席,是不应“听之任之”的。因为这与用这些钱投资再生产,投资教育,救灾扶贫,赞助文体事业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后者造福社会有益于个人。前者呢?挥霍一空,付与流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败由奢”是不破的真理。

由于“摆阔”,“崇阔”“效阔”之风骤起。而“崇”与“效”最终仍是落实在“摆”,你“摆”我“摆”,大“摆”特“摆”, “摆”的先决条件是有钱。竞相摆阔,就会诱导人们疯狂的“一切向钱看”,疯狂聚敛来的金钱又用来疯狂地“摆”,疯狂地挥霍一空之后,自然又得疯狂地去攫取。周而复始,焉有不损人害己,败家误国之理?

有人说“摆阔”者皆是“劳动致富”,是“能挣分花”,我很怀疑此说。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极其艰苦的。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而一掷千金,不是常人的心态。而钱如魔术师变扑克牌,捻指之间,铺天盖地滚滚而来,那钱不支“摆阔”也属罕见。“奢”者来钱必易,而劳动致富是不易的,同时,“劳动致富”者当属劳动人民的范畴,而劳动人民的本色就是勤俭。为何独在这些“摆阔”的人的身上却不见这一本色?

有人说大款“摆阔”可以利流通,促生产,增税收,利国利民,这纯属天真的误解。“奢于身者,惠不及其亲”,将社会共同创造的物质精华,将用外汇理口的高档名牌,集于一身消耗尽,对他人于国家何利之有?有谁能从《红楼梦》中薛蟠的身上获益呢?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有哪个“摆阔”的大款可比?可他说:“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忍受”。我们“摆阔”的大款诸公有这样的感觉吗?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这一警句应该长鸣。

1、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A、立论 B、驳论 C、立论与驳论相结合

2、本文题目《谈“摆阔”》,作者在第1段里谈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________________。文章开头首先引出论摆阔、崇阔及效阔一文的论断,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4自然段批驳了怎样一个观点?这一观点与1段中的敌论有什么关系?作者批驳这一观点的是什么?

4、第2段的第1句话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5、第3、4段批驳敌论的角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3段中首先例举“摆阔”的现象,有什么好处?

7、文中引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一警句的作用是什么?

8、第4段在论证中连用了五个“疯狂”,这样运用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9、请将文中划线句改为陈述句,然后与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为什么用得好。

10、第5、6段所批驳的错误言论,与前文的错误言论有联系又有区别,请指出来。

11、第5段,作者说“我很怀疑此说”。请从文中找出作者“怀疑”的两条根据。

12、第6段,作者驳斥错误认识的理论依据。

13、“节俭则昌,淫佚则亡――这一警钟应该长鸣。”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4、第7段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坊,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明代张溥读书,细嚼慢咽,寻幽探微,读后还要抄写七遍,可谓精读之典范。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有时为了开阔视野,增大阅读面,泛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样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一样,随手一翻,看看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着报纸,就像念四书五经一样,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诵。照这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

(乙)(1)读书务求深解。(2)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3)张溥读书,不但字斟句酌,还要手录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4)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也说,他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5)今人读书往往不求甚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6)能深钻细研,实属凤毛麟角。(7)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1、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其不同点在于:甲文采用__的表达方式,它说明的对象是_____;乙文采用__的表达方式,它的中心论点是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涉猎: 风毛鳞角:

3、对甲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分类别 B、举例子 列数据 下定义

C、分类别 列数据 D、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4、对乙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5、下面是对乙文层次划分的几种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6 B12||34|56||7 C1||234|56||7 D1||2|3456||7

6、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张溥的事例,试简要分析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

1

2

7、根据两段文字的内容和特点,甲文的标题可拟为______;乙文的标题可拟为________。

1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2“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我们看见了两千四百一十九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3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孙猴子一样入地腾空。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4。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的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5从(6)到文明,从(7)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真是这样,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因为那样8,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点,狭隘的人该会旷达一些。“学问就是力量!”有人这样强调说过。自然,也还是有俗不可耐的读书人的,正像有博雅的文盲一样。如果博雅的人再多读上一些好书呢,我想他会像纯钢之出于生铁,更近乎炉火纯青了。因而有了黄庭坚“三日9不读书,便觉语言乏味,面目可憎”和梁高祖“三日10不读谢玄晖(南朝齐著名作家)诗,便觉口臭” 那样的话。

读书吧,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1、简答。

(1)第一段中21的内容关系是:21的______;13的层次关系是____

(2)第一段中4“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促膝谈心”的双方指的是____(限两字);第二段中8“那样”指的是____(原文四字短语)

(3)第二段5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 A、。B、:C、――D、!);为67处划横线的词语补出两个反义词:6__7__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3、按要求补充论据。注意:任做一题。

(1)给分论点“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仿原文“读……”的形式)

(2)给分论点“书,什么不给你呢?”补充一个道理论据。(仿原文此论点后的表述方式)

4、从总体上看,最符合文段思路的一项是(

A、逐步深入 B、分别介绍 C、由分到总 D、正反比较

5、古人形容“多”或“少”,均爱用“三”字,如选文中的910,另还有什么“绕梁三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多数或少数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许多事不必在乎

(1)人生在世,有许多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如果对这些都不在乎,那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2)宠辱不必在乎。____,故达观者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说法。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3)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变为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

(4)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之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一辈子干不成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了自己。他们成天跪倒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和态度,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想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是要挺直自己的脊梁,堂堂做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5)至于那些不涉及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蜚短流长的中伤、亲朋同事的误解等等,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

(6)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在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傲时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对任何事情也便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了这种境界,精神的云天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多么令人神往!

1、选文第(3)段所说的成败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___

2、本文采用段首排比的方式组织文章,我们学过的课文____,与此相同。

3、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

(1)(2)(3)(4)(5)(6)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不超过40字)

5、有人认为,选文(1)段中的第一、二句应该删去,你的看法如何?试说明理由。

6、根据第(2)段首句提出的观点,在横线上写出一个道理论据(40字内),所写的道理论据要能与第(2)段中已有的句子前后衔接。

7、第(4)段中的“侏儒症”在段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句子。

8、“许多事不必在乎”,对天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和论据,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说“一”

“一 ”由于数目太小了,有的人就瞧不起它。其实,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去走,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你能说“一”就不重要吗!还有,人们说话、写文章也离不开“一”。平常说:“拧成一股劲”,“一步一个脚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至于成语中用“一”打头的,就有70多条。

“一”是决不能看轻的。没有“一”,就没有二、没有三。没有一点一滴的水珠汇流,哪有汪洋大海的浩荡;没有一砖一瓦的堆砌,哪来高楼大厦的耸立;没有一分一厘的积累,哪来成千上万的巨款;没有一分一秒的延续,哪来日日夜夜的漫长岁月。

少与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秒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340米;一亩森林,一天能吸收67公斤氧气;一毫升烟雾中烟雾微粒数目可达50亿个,是一般城市空气中所含烟尘微粒的1000倍;一只老鼠,一年要吃掉1000公斤粮食;一只猫,一年平均捕食老鼠100多只,最会捕鼠的猫,每年捕鼠2000多只;一只草鸮,一年可捕鼠1000多只;一只燕子,一年能吃掉各种害虫1000多条;还有一种鸟,一只一年能吃掉松毛虫15000多条;一条射水鱼,一天要吃三四十只昆虫;一尾斗鱼,一餐能吃六七十只孑孓。

困此,“一”是决不能小看的。丢掉“一”,小看“一”,就会丢掉一切。

1、概括文中第一段的段意。

2、指出第二段文字议论的中心。

3、说说第三段中为什么要举那么多的例子。

4、用文中的序号加上单竖线,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图示。

《摆渡自己》

1)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2)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3)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击倒。

4)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信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5)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因为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6)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7)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8)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9)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10)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幼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11)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12)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第4段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种会么样的说法?其含义是什么?

答:

2、第5段引述史铁生的故事,他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答:

3、第8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答:

4、第11段中,加点字“它”指什么?“蹂躏”的意思是什么?

答:

5、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对此句应如何理解?

答:

6、本文围绕中心展天论述,可分为四个部分。试根据提示,归纳各部分的意思。

第1-4段:

第5-7段:

第8-11段:

12段: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C、要勇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痛苦。

8、与本文论述道理相同或相近,我们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是(

A、《起点之美》 B、《失败是个未知数》

C、《治学的秘决》 D、《说“勤”》

有这样一种人,因为东听一句西听一句,把自己弄得惶惶无主,本来开始他还有主意,这样一听就失掉了主意。我们要听各方面的意见,但是还必须加以思考。一个人生着两个耳朵,能听话;生着两只眼睛,能看东西;生着两个鼻孔,能闻味话,能听正面的,也能听反面的;看颜色,能看白的,也能看黑的;闻味,能闻香的,也能闻臭的。所以,人体的机能也是合乎辩证规律的。我们必须听各方面的意见,辨别是非,从青年的时候起,就培养这样的思考力。

1、这段话中有三个“这样”,分别指出其所指代的内容。

这样(1):

这样(2):

这样(3):

2、这里的“白的”“香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黑的”“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

3、这段话可分三个层次,用“ ||”在原文中将三个层次分开。

4、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已成定论,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却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自己的品行不受玷污,就不会被不好的环境影响。

荷花是人们熟悉的,它生长在污泥里,却出污泥而不染,婷婷玉立,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靠它自身的品性超然于污泥之上吗?由物及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解放前,周恩来派熊向晖打入国民党内部,熊向晖凭着自己的陪明才智,当上了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在胡宗南那里,可谓吃香的喝辣的,比解放区好多了;在那样的环境中,熊向晖经常受到反共宣传的熏染,但他始终不为所动,在出色完成党的任务后,回到了党的怀抱。为什么他在国民党的污泥潭里没有蜕他变质?就在于他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富贵不能淫”,始终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

近墨者要想不黑,除了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外,还要有勇气与“墨”作斗争。不要学陶渊明,虽看到了世间浑浊,却采取逃辟的态度,“高驰而不顾”,那是怯懦的表现;要学方志敏烈士,虽被敌人关进了牢房,受尽折磨,但他没有屈服于武力和淫威,没有被“墨”染黑,反而用自己的言行感他了一名狱卒,使敌人不得不惊呼共产党人的厉害。可见,近“墨”者只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正确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在任何“墨 ”的环境中,都不仅不会“黑”,还会把“黑”的世界给改造过来。

当今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国外的东西好的坏的都涌进来,好的当然要吸收,那么坏的呢?也不用怕。只要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抵御糟粕的侵蚀,坏的东西也无法把我们冲倒,即使近墨也未必会黑。

1、概述本文的论述中心。

2、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_。

3、熊向晖之所以没有蜕化变质,是因为___________;第三段列举方志敏的事例意在证明文中“__________”一句。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墨者黑”中的“黑”在首段和未段分别指____和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42875cf05087632311212a5.html

《议论文阅读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