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债的个人看法

发布时间:2015-03-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地方债的个人认识 地方债是指由地方政府为履行维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职责,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财政资金紧缺程度,根据法律的规定,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承担还本付息责任,按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一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地方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对发行地方债始终保持“审慎乃至禁止”的态度,但是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 年,财政部代理发行 2000 亿元地方债,用于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及其他难以吸引社会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经过一段时间发展,2011 10 月,财政部同意上海、广东、浙江和深圳四地自行试点发行地方债,这是继 2009 年以来由中央代地方发债,向地方正式自主发债迈出的重要一步。2012 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 年财政部将代理发行 2500 亿元地方债。 一、我国地方债发展历史
地方债是公债的形式之一,我国建国初期就已经存在。这一创造性的实践,为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物质基础。我国地方债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第一,1980 年以前我国地方债的发行。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百废待兴,为了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恢复生产,我国从 1950 年开始发行公债。在这个时期,我国共发行了两种地方债:一是“东北生产折实公债”;二是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部分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发行的“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所筹资金稳定了物价,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这个时期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债发行时期。但是,随着国内“文革”的爆发及国际“冷战”的开始,我国工作的重心开始发生转变,地方债最终停止发行。
第二,19811993 年我国地方债的发行。在这一阶段,我国逐渐恢复了公债的发行,并且发行额一直呈上升态势。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都发行过地方债。但到了 1993 年,由于国家实施了分税制,中央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没有公开地发行地方债。

第三,19942008 年我国地方债的发行。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财政体制。但是我国地方政府事权扩大,财权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强,反而有削弱趋势。为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电力煤炭、制造业等基础行业资金需求,导致企业债券替代地方公债发行,导致企业债券异化。这一阶段我国地方政府仍然没有开地方债发行之先河,还是以模糊的形式进行融资。 二、我国地方债现状
2009 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首次代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以缓解地方财政资金不足问题,总金额为 2000 亿元,所筹集的资金被限定用于中央财政投资地方配套的公益性项目以及难以吸引社会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发行和偿还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地方债期限为 3 年或者 5 年,利率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并且利息按年支付,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支付发行费。为了规范地方债收支预算管理,财政部还制定了《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将地方债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明确地方债对其资产负债状况和风险的影响,并据此统筹考虑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
2011 10 20 日,财政部公布关于印发2011 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的通知,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从本次发行方式本身来看,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不意味着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实现,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是指地方政府
对地方债发债规模、发债期限、发债用途和偿还方式等要素,具有完全的自主权。但是,自行发债是在中央政府确定以上要素之后,有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因而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地方债。虽然只是发债操作环节上的改变,发债规模仍由国务院批准,还本付息仍由财政部代办,但是对于我国地方债市场的发展仍具有重大意义。 2012 年,根据温家宝总理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将代发地方债 2500亿元。这一规模较前几年中央每年代发的 2000 亿地方债有所增加,也体现了中央对待地方债持有的一种谨慎扩容、逐步放开的思路。 三、地方债存在的风险
地方债的发行可以促进我国地方公用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建设。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民生工程建设在地方政府支出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但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发行地方债正好可以弥补地方公用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资金不足问题;此外,地方债是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一种手段。地方政府作为一级相对独立的预算单位,要对自己的财政收支平衡负责,但分税制使得地方政府事权扩大财权缩小,因此很难使财政收支平衡,大多数情况都会出现赤字。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发行地方债可以弥补财政赤字;最后,地方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债发行一方面可以使资本市场中的债券品种增加,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虽然地方债在我国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当我们看见地方债发行带来的一系列正面经济效应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与之相伴随的各种风险。地方债发行过程中缺乏相关法律机制的监督、流通过程中流动性不足、使用方向不明确、使用效率不高及地方债信用风险等问题,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1)道德风险

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可以调整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现象。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权,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但是也加大了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空间。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规章制度在很多方面并不健全,政风险责任机制和投融资问责机制还不完善,这样会导致上届政府举债下届政府偿还的局面产生,这样会促使某届政府过度追求所谓的“政绩观”,不考虑地方债发债规模是否超出地方政府的承受范围。同时,按照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央政府作为地方债的最终偿还人,一旦地方政府无力偿地方债,只能由中央政府代为偿还,这会加大地方政府发行过量的地方债而最终无法偿还,最终导致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的发生。使用效率风险 2)体制缺失风险
体制缺失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地方债相关法律监管机制。低认购率表面上看是市场没有对地方债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信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地方债发行缺乏相关法律机制的保护。第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这使得地方债在发行过程中出现了交易遇冷的现象。地方债只能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二级交易,而不能像购买国债那样在银行窗口购买,如果我国资本市场完善,地方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行,使得地方债发行风险分散化。 四、对地方债风险的预防 1)防范道德风险
加强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约束机制,是防范地方债发行的道德风险的首要条件。我国公债市场应明确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向。这其中包括地方债发行、审批制度的市场化。即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规范地方政府、发债机构的行为及其与投资项目间的运作关系,重点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短时间内建立起我国地方债违约破产制度,强化地方债的市场监管,以此来防范地方政府因滥用举债权、盲目扩大融资额而造成的一系列风险,保障我国地方债的顺利
发行和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二是确实做到将地方债的到期偿付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保证地方债得以及时清偿的同时,也便于社会大众对地方项目运作情况的实时监督。三是坚决贯彻中央政府不得为地方债做担保的原则,具体协调好“官治”与“自治”的关系。四是地方政府在发行地方债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诚恳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切实推行政务公开化与决策民主化,让公众能够享有真正的知情权和发言权。 2)加强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
首先,在确保财政经济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加强财政监督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助于减低地方债的使用效率风险。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对通过地方债所募集的资金进行一个科学、量化的评估,建立专业的资金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职能,也是降低地方债使用效率风险的有力途径。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地方债运行方式来看,都充分发挥了社会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地监督作用。除此以外,还需提高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的程度。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解决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中央政府应该以法律形式确定地方政府发债权限,并且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修改《预算法》和《担保法》中有关地方公债及提供担保的相关规定及条款。 首先,清除《预算法》中的法律障碍,使得地方政府在发行地方债的过程中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而不是通过《预算法》中例外条款规定。其次,修改《担保法》,破除地方政府证不能担保的法律禁令。目前,我国《担保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然而,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是充当了保证人的角色,并且担保数额巨大。我国地方融资平台性债务为例,大多都是由政府担保的债务。最后,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最终完善我国地方债体制机制建设。要有效地防范地方债风险的发生,仅仅修改《预算法》和《担保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意与其他法律的相互调配合,还应当配套制定《地方债法》和与其相对应的《地方政府债权法》等,目的在于从发行主体、发行方式、发行规模、使用范围及法律责任等角度对方债的发行做出严格规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4f4ad0af242336c1fb95e53.html

《对地方债的个人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