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宿耶?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身亡所寄亡:________奈何忧崩坠乎奈何:________若躇步跐蹈跐蹈:________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B.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答案】1)天/宿/耶?2)亡,同无;怎么;跳跃;伤害
3)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4C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此题要注意句式的整齐性。译为: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同。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舍然”“字词的翻译。
4)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C项成语使用不合语境。故答案为:/宿/耶?亡,同无;怎么;跳跃;伤害;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根据这个语义可判断。【附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与友期行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C.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1)约定;离开;拉,牵拉
2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B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约定。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期,约定。等字词的翻译。3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故答案为:约定;离开;离开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B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

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东都:指洛阳。遽:急忙,立即。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是欺之也/则是无信C.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D.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1A于:在/对。B是:这是。C言:话/认为。D不:不是/表疑问的语气词。
2)根据句意: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故句子划分为: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元方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金钱和美德,哪一个可贵呢?很容易辨析。故答案为:B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对选项要逐项理解比较,仔细分析辨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语句的意思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断句。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章中对对象描写的语句的理解,要准确地概括。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天雨________公将焉之________乃往,身自罢之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给这则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答案】1)约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
2)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3)文候与虞人期猎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是名词用如动词,下雨的意思;是古今异义词,约定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虽(虽然)、岂(怎么)、期(约定)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故答案为:约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文候与虞人期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本题考查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是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参考译文】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5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传不习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案】1)回头看;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改变;老师传授的知识2广博地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之中了。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呀?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是古今异义词,改变的意思。
2句中的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俄而(一会儿)、骤(大,急)、欣然(高兴的样子)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信、达、雅
故答案为:回头看;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改变;老师传授的知识
广博地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之中了。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呀?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掌握。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折枝:使树枝弯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C.尊君在不/不谋而合D.入门不顾/顾影自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请用三条“/”给短文《王戎识李》划线的句子断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都形象地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情景,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更喜欢第二个。
B.《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少年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让我们对古人产生亲近之感。
C.别的小孩争先恐后地去摘道旁的李子,唯有王戎一动不动。因为王戎爱动脑筋,勤于思考,不被事物表面现象迷惑。
D.《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该篇记载了各种语言环境中,不同人物善于言谈应对的故事。【答案】1C
2)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4D
【解析】【分析】(1A.急,紧。B.约定。C.通,助词,表疑问语气/没有。D.回头看。故选C
2)句意为: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关键词:过中:过了正午。去,古今异义,离开。舍:舍弃,抛弃。乃,才。3)句意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故断句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4)《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选项D表述错误。故选D故答案为:C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人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造门不前而反/学而不思则罔C.时戴在剡/年与时驰D.因起彷徨/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便宿3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答案】1B
2)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3)表现了王子猷率性而为、高尚有节的个性。

【解析】【分析】(1B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都是表转折。A前者原因,后原来C前者当时,后者时间D前者于是,后者凭借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译为: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3)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造门不前而反”“兴尽而反,何必见戴”“何可一日无此君(竹子)等句,表现了王子猷率性而为、高尚有节的个性。故答案为:B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表现了王子猷率性而为、高尚有节的个性。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附参考译文】
王子猷住在会稽山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一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没了自然就返回了,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8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顾野有麦场________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一狼洞其中________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目似瞑,意暇甚。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犬/坐于/B.后狼止而/前狼又/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1)《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2)大腿;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像狗一样;打洞
3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4D
5)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分析】(1)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3)瞑:闭眼。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几何,多少。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方欲行,转//积薪/后。
5)《狼》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启示人们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故答案为:《聊斋志异》蒲松龄
大腿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像狗一样打洞
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D
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结合语段内容,明确作者和出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从故事中得到启发。【附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是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呢?只是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
1)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缀行甚远(点缀)B.其一犬坐于前(狗)C.夸父与日逐走(行走)D.欲得饮(喝水)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弃其杖B.方欲行/欲得饮
C.久之目似瞑/学而时习之D.意暇甚/意与日去
3)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饱含着讽刺的意味。
B.【乙】文夸父临死前弃其杖,化为邓这一情节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和夸父的形象,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C.【甲】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字形象地刻画了屠户杀狼时的愤怒之情。D.【乙】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未至,道渴而死。
5【甲】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面对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面对快速运行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精神?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情况加以说明。【答案】1D2B3C
4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5动作描写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勇敢(拼搏)精神。需要。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要战胜它们,就要有足够的勇气。
【解析】【分析】(1A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B其一犬坐于前中的是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不是C夸父与日逐走的意思。D.正确。故答案为D
2A.选项中分别为其中的代词,他B.选项中的的意思都是想要C.选项中的分别是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旧的知识D.选项中的分别是神情意志的意思。故选B

3C.【甲】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突然的意思,表明屠户杀狼时的动作迅疾,并不是表明其愤怒之情。故答案为C
4句中的变诈(狡猾奸诈)几何(多少)、止(只)几个词是赋分点;句中的至(到达)、道(半路上)、而(表顺承)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是省略句。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5从文章中的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等语句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这可以从文章中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可以看出来。从两篇文章所写的内容的来看,虽然事件不同,但屠户和夸父都表现出勇敢拼搏的精神和战胜男困难的勇气。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精神和勇气也是必不可少。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来阐述作答即可。故答案为:DBC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动作描写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勇敢(拼搏)精神。需要。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要战胜它们,就要有足够的勇气。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附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

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晚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者。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答案】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3有成竹;半信半疑;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是由构成的,处处都有,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4)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

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译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开导。
3)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如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这是晓之者之语,是有根有据信心满满地讲道理,所以第一空应填胸有成竹。而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是杞人对这种说法的怀疑之语,所以第二个空应填信半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世上本无事,庸人白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故答案为: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有成竹;半信半疑;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是由构成的,处处都有,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境在进行合理的想象,即可作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和生活体验解答即可。

【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咏雪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俄而雪骤________公欣然曰________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2)画出句子停顿(标一处)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
4)如果你是这场咏雪比赛的评委,你觉得谢道韫和胡儿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5)假如你穿越到东晋,置身谢家,你认为这个家族有着怎样的家庭气氛?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急;高兴的样子;泛指侄子辈;大致2)未若/柳絮因风起3)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4)【示例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2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言之成理即可)

5)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松的家庭气氛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儿女:泛指侄子辈。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欣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高兴的样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未若/柳絮因风起。译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3)本题注意何所似等字词的翻译。白雪纷纷要译为:纷纷扬扬的大雪。
4)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果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可从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的角度作答。如果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可从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的角度作答。
5)通读全文可以感知谢家是个贵族大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艺,可以看出家庭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书香门第。再如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家庭弥漫的是融洽轻松的氛围。
故答案为:急;高兴的样子;泛指侄子辈;大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示例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2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言之成理即可);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
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可以感知谢家是个贵族大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艺,可以看出家庭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书香门第。再如从寒雪”“”“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家庭弥漫的是融洽轻松的氛围。【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解释文中划线字。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的修养。【答案】1)顺从
2)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这可以做老师了。3)忠;信;习;品德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这句话的大意是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故的意思是顺从。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故,旧知识,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曾子说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分别从替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对待老师传授的知识三个角度在进行反省,反省的内容分别是忠、信、习。而这些都是关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方面的。故答案为:顺从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这可以做老师了。品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完成。【附参考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不亦说乎: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传不习乎:________可以为师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温故而知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你知道哪些?写出来个与同学分享。
4)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对你的启发。
【答案】1)同,愉快;生气;每天;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凭借
2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3)示例: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当仁不让等。(任写两个即可)
4)例如:读了这则,我认识到,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

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每天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重点句子,根据积累的成语知识解答即可。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有很多,任意写出两个即可,如不亦乐乎、温故知新。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进行解答。这句话讲的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缺乏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缺乏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就会一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示我们必须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选自《论语》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年代:春秋故答案为:,愉快;生气;每天;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凭借;
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示例: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当仁不让等。(任写两个即可);
例如:读了这则,我认识到,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点评】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结合题干即可作答;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遗:留下。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shǐ:猪。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
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答案】1D
2)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只;停止。B.攻击;敌人。C.走;行为。D.从;从。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径,直接。去,离开。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于,在。前,前面。
3)结合非屠,乌能作此谋也!”可知:(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这里运用反问的手法,肯定的表达屠户能想到这个方法,但没有说其他人想不到这个方法,D选项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过于绝对,故错误,故选D故答案为:D
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D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


15课外文言文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适:到……去。缘:因为。味败:味觉败坏。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既闻/有闻而传之者B.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遂自念曰/遂成枯落D.愚人食盐不已/骨已尽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答案】1A
2)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示例:做任何事都要有个限度,恰到好处时才显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分析】(1A.听说/听说;B.缘故/原来;C.于是/最终;D.停止/经。故选A
2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翻译为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太多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据此断句为: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文中写了愚人看到友人在饭菜里放盐后,感觉菜变得无比鲜美,于是认为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于是大肆吃盐的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故答案为:A
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示例:做任何事都要有个限度,恰到好处时才显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

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寓意。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和主人一起吃饭,他嫌主人煮的菜肴没有味道。主人听到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只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不停吃盐,味觉遭到破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太多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137b49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d.html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