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

发布时间:2020-05-07 11:28: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 《灯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灯笼文化,

2.积累掌握重要字词。

3.感知内容,把握灯笼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4.品味语言,学习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散文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灯笼在电灯没有普及的时代,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来学习吴伯箫的散文名篇《灯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

  1.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山东莱芜,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代表作有散文集《烟尘集》《出发集》《北极星》等。《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是他的散文名篇。

  2.灯笼文化。

灯笼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许多地方就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在中国人眼里,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由此可见,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目标导学二: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 神( ) 争( ) 旋( )

( ) 然( ) 褪( ) 闹嚷( )

2、解释下面词语。

争讼: 斡旋:

怅惘: 熙熙然:

锵然:

燎原:

马前卒:

人情世故:

不甚了然: 幽悄:

  目标导学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

 

  目标导学四:结合材料背景,深度解读爱国情感

  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⑩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唉,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目标导学五:赏析文本,体会文本写作特色

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

四、学习小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五、板书设计

回忆:亲情、民俗

(实)

想象:爱国情怀

(虚)

word/media/image1.gif

六、课后作业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灯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选文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

2、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2)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3、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9092a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d2.html

《《灯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