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销售商业银行营销运作中的蓝海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交叉销售——商业银行营销运作中的蓝海
交叉销售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它指借助客户关系管理(CRM来发现现有顾客的多种需求,并为满足他们的需求而销售多种不同服务或产品,努力鼓励顾客使用同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交叉销售并不是一个新近才流行的名字,至少早在1965年,交叉销售已经在国外银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商业银行进行交叉销售的管理模式、交叉销售机会识别与绩效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研究较为薄弱,结合金融企业具体情况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受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限制,对我国金融企业交叉销售的研究尤为匮乏。
本期专题第一章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诠释了交叉销售为什么对银行经营如此重要交叉销售为什么会成为银行营销运作中的蓝海
本期专题第二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交叉销售实施现状,以及在运作过程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
本期专题第三章阐述了我国银行业该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对现有客户进行有效交叉销售,从而使客户的生命价值最大化,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本期专题第四章透析了跨国商业银行实施交叉销售的组织模式,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究竟采用哪种模式
本期专题第五章,从客户信息的整合、交叉销售机会的识别、交叉销售的实施、交叉销售的效果四个方面提出交叉销售实施和改进的具体策略。
本期专题第六章通过对国外银行交叉销售案例的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开展交叉销售提供了决策参考。
敬请关注:《交叉销售——商业银行营销运作中的蓝海》
交叉销售——商业银行营销运作中的蓝海
正文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交叉销售为何成为银行营销运作中的蓝海
银行业的交叉销售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交叉销售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对于顾客资源的挖掘将不断深入,银行为客户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实施交叉销售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产品连带购买率,提高银行盈利水平,而还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这样才能达到银行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双重提升,真正实现价值创新。
一、交叉销售在银行领域应用的必然性
(一)银行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营销运营模式
由于银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所采用的促销手段不断升级。但是通过促销获取客户的方法使银行获得及维持客户的成本不断攀升,而且这种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带来金融产品销售的增加,并不能有效培养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甚至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一旦遇到其他银行有更优惠的促销手段,现有客户就可能转向其他银行。银行想要依靠获得新客户的方式来开展经营活动越来越困难,必须将注意力放在现有客户身上。交叉销售作为一种向现有客户销售更多产品的一种营销方式,正好适应了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交叉销售的应用提供了现实可能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交叉销售在我国银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使银行能更有效率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工作。我国在信息搜集、储存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了更多更为有效的方法。银行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对客户交易行为进行真实、动态的追踪和总结,并且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大规模目标客户的鉴别筛选,降低人为失误,增大目标客户的寻找范围,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销售成功的比率。

(三)国外银行业交叉销售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从国际金融业来看,实行综合经营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潮流。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都致力于借助交叉销售方法来发掘和利用更好的市场机会,通过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控制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甚至实施全球扩张。一些大规模的综合金融集团以及金融服务零售商开始出现,如威尔斯·法格和诺维斯等都是新世纪中发展起来的着名金融零售商。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为交叉销售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信息优势为交叉销售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与一般企业相比,银行业在客户信息资料的获取上具有更大的优势,较其他机构更易掌握客户的经济动态和消费取向。银行可以充分借助这一优势建立客户数据库,通过多类数据挖掘技术更真实、全面地获得有关客户付款能力、消费习惯、购买倾向等各类与营销决策相关的重要信息,进一步向客户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从而拓宽业务销售渠道,获取规模报酬。
(五)中小企业成为交叉销售的热点
交叉销售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客户需求具有多样性,二是银行产品供给多样性。在众多的客户分类中,中小企业之所以成为很多银行交叉销售的重点目标,是因为中小企业客户在零售存贷款、转账、私人银行的和财富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的需求。向客户销售的产品数量往往与客户需求的广度呈正相关,银行可以以产品组合的形式向其销售包括汇款、信用卡、存款和金融咨询等服务。另外,中小企业业务对银行来说是具有“粘贴”的,因此成为很多银行利率增长的亮点,如美国的银行以及英国的银行发现它们的中小企业能促使其市盈率提高30%
(六)公司业务交叉销售弥补银行利润空间
企业客户由于行业、规模、经济情况等原因,是银行很难通过设计模型、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来预测和挖掘交叉销售机会。而银行向某个企业销售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往往在于银行与企业所建立的“关系”。企业与银行所建立的关系主要依托于两类产品——贷款和现金管理。关于企业客户交叉销售大部分都是从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贷款”出发,研究关系贷款与交叉销售的其他产品,尤其是投资银行服务的影响。
但对现金管理在交叉销售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足够重视。实际上无论贷款业务还是现金管理业务都是具有“粘贴”的产品,企业在某个银行购买了种类产品或服务之后,转换成本增加,并与银行往来关系密切。银行可以从贷款业务获取企业大量资料、了解企业的需求。且传统贷款业务,并不一定能够为银行带来利润,需要通过交叉销售来弥补。
麦肯锡全球企业银行业务对欧洲超过35家主要银行的产品收入结构、销售模式、激励结构和授信流程效率进行了详细比较,发现仅前五大绩优银行不仅在交叉销售活动的利润率上远高于其竞争对手,而且它们的核心贷款业务也在盈利。而其他的银行如果没有交叉销售的“补贴”,则不能从贷款业务中赚取利润。可见,贷款业务是企业与银行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商业银行是否能够获利则需看“关系”发展——交叉销售如何。
和贷款业务,银行在进行现金管理服务时,同样可以通过账户的收支、转账、缴税等业务了解企业动向和信息,并与企业建立较为长期的关系,并且大多数企业都不愿在现今管理上更换银行。调查发现机会80%的企业已经于银行建立了主要业务关系,平均的时间跨度可达14年之久。不同层次的企业对现金管理业务有广泛的需求,不但大型企业官方使用现金管理服务,中小企业的需求增长和利润也更为客观。
二、交叉销售提供给商业银行的利益
(一)交叉销售有利于客户保持
对商业银行来说,客户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供给银行多种利益,尤其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首先,对于银行来说一些客户可能不是立即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的,但是这部分客户在今后又极有可能成为高赢利性的客户,例如学生客户等。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花一些时间来保持和培养这些客户,以期这些客户能够在将来给商业银行带来合情合理的收入和利润。
另外,在商业银行与某些客户建立关系的初期或者是在商业银行向客户销售某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可能会存在显着的建立成本,这些建立成本包括较高的促销费
用和维持费用等,这部分成本一般在短期内是很难得收回的。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保持客户从而使得这部分建立成本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得到补偿。
此外,客户保持不仅可以使得商业银行与客户发展良好的长期关系,而且还可以使得商业银行有机会同该客户的其他家庭成员建立和发展跨代关系。
通过交叉销售的实施,商业银行可以有效的提高客户保持。交叉销售达成的结果是使得现有客户更多的使用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商业银行说,客户购买他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越多,他们留住客户的希望越大。因为随着客户从一个企业购买越来越多的服务或产品,买卖双方的接触点增加,导致客户高的转换成本。例如,据研究,某银行发现使用该银行2个产品的客户多为该银行8-10年的老客户,使用3个产品的客户多为该银行10-11年的老客户,而使用8个及其以上产品的客户多18-20年的老客户,这表明客户留在银行的时间与客户使用该银行产品的数量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虽然这不能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两者存在一种相互强化的作用。因此,通过交叉销售,向客户销售更多的金融服务产品,可以有效保持客户,降低客户流失率。
(二)交叉销售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
交叉销售能够及时发现客户的多种未满足的需求,所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和服务是能够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多种需求的满足使得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的评价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也不断上升,而满意的客户更可能保持对商业银行的忠诚。此外,满意的客户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可以信赖的推荐资源,从事正面的口传活动,带给商业银行良好的口碑效应,从而提升了商业银行的形象。满意客户的推荐作用还可以成为商业银行获得新客户的一个重要来源,在美国,银行20-40%的新客户都是由银行现有客户推荐的。因而商业银行通过交叉销售不仅可以提高现有客户的满意度,而且可以享受满意客户带来的种种好处。
(三)交叉销售能够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
一般来说,一个商业银行要想增加利润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途径。通过内部途径增加利润的方法就是通过采用能够获得更好业绩的运营管理方法来控制成本和增加效率。通过外部途径增加利润的方法就是基于客户满意的服务管理和市场营
销的方法。商业银行一般分别采用内外两种途径或者是同时采用这两种途径,而交叉销售对内外两种途径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都有帮助。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交叉销售,向客户销售更多的赢利性的产品和服务,自然能够增加客户带给他们的利润。另外,由于交叉销售有助于降低客户流失率和保持客户忠诚,而保持客户忠诚对利润有着明显的影响,因而交叉销售对于商业银行的利润有间接影响。客户保持比市场份额、规模经济以及其他与竞争优势有关的一般变量对公司利润具有更强的正面影响。降低客户流失可以对公司利润产生戏剧化的影响。在金融业的某些细分市场,降低客户流失率对商业银行增加利润的影响更加明显。例如据对学生市场的研究发现减少3%的客户流失率将增加超过100%的收入,再减少5%可以增加超过500%的利润。因而,交叉销售显然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
其次,从成本方面来考虑,交叉销售可以降低营销成本。现有客户可能需要更少的花费来服务,因为商业银行不需要花费较高的建立成本以及由于客户与商业银行的熟悉所带来的沟通、服务等成本的降低。但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如银行将重点放在获得新客户身上,这不仅导致大量营销费用的支出,而且导致了对现有客户服务的恶化。交叉销售则是建立在现有客户基础上的,这种方法是依靠与客户的长期关系来增加利润,随着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不断深入,向客户销售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因而通过交叉销售,商业银行可以在不增加成本或在成本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增加利润。而商业银行通过获得新客户的方法来增加利润的方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规模效应来增加利润,但这种方法是客户数量的增加伴随着营销成本的增加。在如今金融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降低营销成本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而交叉销售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四)交叉销售有助于商业银行开展营销活动
首先,交叉销售可以作为一个选择潜在客户的方法,这对于近年来有效性不断降低的传统选择潜在客户的方法是一个补充。传统的选择潜在客户的方法包括通过直邮、呼叫中心或其他沟通渠道来选择客户并提供产品的,但这种产品提供一般是基于随机选择的客户,然后通过对比那些对营销活动响应客户的特征和没有响应客户的特征来建立模型。那些拥有响应者的特征的客户被挑选出来作为主要的潜在客户。问题是在最近几年中依靠这种选择潜在客户的方法所进行的直销活动中所达成
的销售数量已经大大降低。而交叉销售是建立在对现有客户的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来进行选择的。这要比传统选择潜在客户的方法的精确性更高。
其次,交叉销售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好的理解客户。通过交叉销售,商业银行可以搜集到大量的有关客户的有用信息,并从中分析客户的行为模式和购买规律,从而可能从中发现客户未满足的需求并及时提供相应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而,交叉销售对于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调研、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以及提高营销活动的精确性都十分有帮助的。
另外,交叉销售还可以使得企业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所掌握的客户信息向其他企业售卖自己的客户资源。在交叉销售过程中,商业银行可能会发现存在有大量的其自身无法满足的相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将这一部分客户资源进行售卖。
此外,从竞争的角度来考虑,对于一些类型的金融产品(例如抵押贷款,客户可能只有有限的需求。也就是说如果客户从一个商业银行购买了这些产品中的一个,他们不可能从竞争对手中购买另外一个相同的产品。因而,如果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的交叉销售,实质上已经让客户将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交叉销售的实施现状分析
面对中国不断增长的金融市场,各银行在自行享受“蛋糕做大”好处的同时,业积极采取行动占领市场、增强实力,以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金融机构的经验理念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角色更加市场化,由原来的被动营销转变为现在的主动营销,由原来的“坐商”转变为现在的“行商”,由“办理业务”转变为“提供服务”或“销售产品”。
与此同时,跨国银行也进入中国与本土银行“分一杯羹”。交叉销售引入中国金融业还是近10年的事情,但已经受到各个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一些银行还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业怎样才能做好交叉销售,并且获益于交叉销售呢我们不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方略,还需要参考跨国银行的经验。
一、我国银行实施交叉销售的SWOT分析
(一)我国银行实施交叉销售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我国银行在交叉销售方面最大的优势在于,银行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一家独大,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受到居民和企业的普遍信赖,有较好的品牌形象。尤其是银行的渠道健全,营业网点、呼叫中心、网上银行等多种渠道是获取交叉销售的最佳资源。银行与行业、企业、居民建立了长期的联系,拥有相对丰富的客户信息。银行的金融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信息建设稳步推进、组织结构和流程再造逐步展开。
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仍然依赖利息,非利息收入比起跨国银行银行来尚有较大差距,以此说明我国银行业开展交叉销售有广阔的前景。

图表1:中国银行业实施交叉销售的SWOT分析
优势
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市场扮演主动角色 银行信贷较好受到居民和企业的信赖 银行渠道健全尤其是银行网点众多
银行与行业、企业、居民建立了长期的

关系,客户基础较好 银行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银行业的金融记错设施不断优化、IT设稳步推进
银行组织机构不断优化 注重树立品牌形象
机会
中国经济稳步发展 中国国内市场广阔
客户需求多样化并高速增长

网上银行有广阔前景
威胁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竞争加剧 来自跨国银行的威胁
对于商业活动中的隐私保护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
没有专门的交叉销售管理法规 公司客户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替代银行间接融资
资料来源:银联信
劣势
混业经营受到限制 产品差异性、互补性不足
客户信息管理落后,错误信息大量存在,CRM运用有限
经营管理落后尤其是客户数据管理落后 各银行市场定位重叠、以大量营销为主 高端客户流失严重
(二)我国银行实施交叉销售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对银行来说,国内市场有较好的前景。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加并日趋多样化,公司业务空间巨大。给银行交叉销售提供了现实的机会。但是威胁也同样存在。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地域补品不平衡,“东高西低”的格局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造成银行市场和利润来源的不均衡。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分布密集,银行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随着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市场,在主要的城市设立网点,提供外币和人民币服务,中国银行业不但面临本土银行业内竞争,还需应对经验丰富、管理先进、业务精湛的跨国银行的挑战。本土银行无疑需要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业务,交叉销售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在制度上交叉销售仍然处于一种“灰色区域”,既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金融机构对客户信息的使用,也没有专门的交叉销售管理法规。另外,由于混业
经营受限,企业客户融资的“脱媒”使银行的部分优质客户流失。例如,短期融资券、上市公司融资吸走了大量资金——原本银行贷款。各种投资基金、信托基金公司债的发展,让我国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面临极大的挑战。
二、我国银行交叉销售实施状况
(一)银行交叉销售形式多样
随着国内银行业营销意识的觉醒,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银行交叉销售的形式日趋多样。在我国分业经营的体制下,除了银行业内部产品的销售外,跨行业的交叉销售也较为丰富,如银行代销保险、银行代销基金等。针对公司客户和零售客户,交叉销售的内容不一样,并且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之间可以通过私人银行、保险、信用卡等进行互动交叉销售,如向企业的股东推销私人银行、向员工推销保险和信用卡等。
图表2:我国银行交叉销售的形式多样
银行
个人客户
存款、信用卡、消费信贷、理财、信托、网上银行等银行业务内部的交叉销售
代销养老保险、投资保险、房贷险、意外险、保单质押贷款 代销基金或销售银行的基金 银证联名卡
私人银行、保险、信用卡
公司客户
存贷款、票据服务、贸易融资、衍生产品、结算产品、担保业务、网上银行、现金管理等银行业务内部的交叉销售 财产保险、员工保险 企业年金
经纪业务、咨询业务 融资租赁、信托业务

资料来源:银联信
(二)交叉销售向股权合作模式过渡
在现有分业经营的制度下,只有光大、中信、平安这些较成型的金融控股集团能够在集团层面通过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的业务互动来实施交叉销售。大部分银行是通过兼业代理的形式销售保险、基金、信托理财等产品,此类代销协议往往是短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银行的网点、客户资源来销售产品,
银行收取一定的代理费,属于交叉销售的初级阶段。随着金融市场、政策法规的变化,以股权合作为特征的交叉销售模式逐步出现。2008《中国银监会于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银保深层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允许银行投资保险公司,使进一步的银保合作、交叉销售成为可能。同时,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平稳推进。
(三)银行交叉销售处于“被动”主动角色
银行借助其优质的心有、广泛的客户资源、营销渠道,在金融业交叉销售中扮演着主动角色。但是,通过分业经营下的代销业务,保险、证券、基金借助银行的网络优势和信誉扩大了客户基础和市场。银行虽借此可获取一定中间业务收入,但主要是为了其他金融机构“打工”,而所销售的基金、投资保险、分红保险、万能人寿保险等同时具备了储蓄、投资、保险的功能,对银行的储蓄、基金、国债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现实中,银行在交叉销售过程中存在被动的一面,交叉销售的远期利益主要是从银行流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到银行利益流向主要为手续费。
(四)交叉销售中的“平安模式”
我国金融业交叉销售模式中,银行往往处于核心地位,因为银行控制着客户资源和渠道。但是,以保险起来的平安集团却独树一帜,利用旗下平安保险公司的考核资源实施交叉销售。保险公司位于集团交叉销售的核心,通过保险公司向客户销售的信用卡、存款、贷款、网上银行等服务。例如,截至20094月开业的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在与平安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借助现有的营销渠道,为集团在广州地区积累的370多万名客户提供全新的银行服务。借助这些客户,广州分行积极推进存贷款业务规模,4个月资产规模就超过100亿元;2各月就实现了盈利,6月已累计取得1435万元的净利润。
三、我国银行交叉销售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
(一)分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使交叉销售行为短期化
分业经营限制了银行向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其在批发业务方面的影响更甚于零售业务。大部分银行只能在分业经营的框架下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交叉
销售协议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基于短期利益的交叉销售模式,较容易产生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冲突的焦点就是代销手续费。
如银保间交叉销售协议中,银行由于其相对强势地位,不断提供利润分成,导致其代销保险的手续费由一开始的%不断上涨到5%-6%挤占了保险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银行证券间的交叉销售也因利益冲突的存在而难以深入。如银行需要证券的支持来开展理财业务,而证券业完全有能力自行帮助客户理财,因此不愿让银行分享自己的利润。
(二)基于交叉销售的资源共享层次较低
实施交叉销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效率、节约成本。由于目前兼业代理的交叉销售模式的资源共享多体现在营销渠道共享上,而产品设计、信息平台、后台服务、组织协调、流程优化方面则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客户信息资料方面,数据平台不统一,客户信息难以做到切实共享。绝大部分的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没有数据互通。
目前商业银行客户数据库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针对银行业务处理的记录,仅对客户的业务数据进行简单的记录,无法对客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只注意客户的基本背景资料,忽视如客户信用度等个性化信息的收集;忽视对与客户接触过程中发现的新信息的及时更新,无法形成信息上的比较优势;各部门之间的客户数据资料缺乏信息共享,分支行之间共享程度更低,无法得到客户的全面资料。由于数据库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客户经理的工作存在盲目性,时效性也很差。
(三)各类银行业务战略和目标市场重叠
虽然我国的银行在规模上层次差距较大,但各类银行的战略和目标市场能体现层次的差别,而是互相重叠。各家银行纷纷提出“开拓贸易融资业务”、“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以理财、信贷为利润增长点”等大而全的综合性发展战略。从14家上市的中资银行的收入和贷款结构看,各家银行的业务结构雷同:净利息收入贡献大部分占到总营业收入的8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在贷款结构方面,家银行的企业贷款均占到总贷款额的75%以上。
这种没有重点的战略使得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尤其是在发达地区更加严重。如
北京集中了全国的金融资源,金融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金融机构数据居全国的金融资源,金融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金融机构数量居全国首位,但北京地区银行业所能提供的产品依然单一,营销意识仍然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上,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流于形式。各类金融机构云集北京,但各自的市场定位并不明确,造成了同一客户群、同一市场中竞争激烈。而对于针对待定市场开发新产品的经验和技术不足,营销模式仍为大量营销,一对一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依然停留在口头上。
(四)对某些“粘贴”产品重视不够
“粘贴”产品对交叉销售非常重要。但是在公司业务方面,我国银行非常重视贷款业务,而忽视现金管理业务。如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对现金管理业务的理解狭隘,认为是为客户提供简单的现金收、付款业务,而对包括结算、银行账户管理、融资、投资、咨询、账户透支、现金池和公务用卡等在内的一系列广义的现金管理业务认识不够深刻,尤其是还没有意识到为企业设计现金管理方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同时为银行赢得优质客户,实现交叉销售。
(五)交叉销售的管理还较落后
我国银行业交叉销售的管理方式较国际水平还是相对落后的。就交叉销售的四个环节(整合客户信息、识别交叉销售机会、实施交叉销售、评估交叉销售绩效)来说,首先,客户信息集中、整合的能力差,难以运用CRM系统识别交叉销售。我国银行业实行实名制仅仅9年时间,也就是说银行的历史数据中有客户信息的并不多。实施实名制后,客户信息也仅限于姓名和证件号。在不同系统中存储的客户信息彼此矛盾冲突,无法全面反映真实的客户信息。
银行普遍缺少对客户综合贡献度的深层次分析评价机制,一般都是从日均存贷量、中间业务收入等存量指标审视客户价值,难以进行长期、规范和有效的客户跟踪分析和反馈。由于没有统一的客户管理系统、分析手段单一,使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客户需求潜力进行深度挖掘。
因此,即便是在北京地区、银行业大多依赖柜员推荐、客户经理自身发现交叉销售的机会,实施成功率低。在营销渠道方面,仍以银行营业网点为主要平台,网上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直邮渠道的利用率低,尤其是网上银行交叉销售功能不强。呼叫中心是一个新兴的销售渠道,但是客户的接受程度,以及真正能够为银行业带来多大交叉销售机会还有待考察。

第三章 商业银行交叉销售的经验借鉴及实施策略
中国最初的金融体制为混业经营,银行内部有证券、信托等投资部门。此后,随着相关政策和制度出台,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格局确立。目前在中国具有金融混业架构的金融控股集团,其综合金融服务还只是处于简单的产品交叉销售的起点上,距离国际上的金融混业巨鳄所能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相差甚远。
对此,我国银行业该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对现有客户进行有效交叉销售,从而使客户的生命价值最大化。
一、跨国银行交叉销售的经验借鉴
跨国银行的交叉销售道路已向前走了51年,我国银行引入交叉销售的概念不过10年左右。跨国银行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前车之鉴。
(一)培养核心竞争力,不可盲目多元化
从跨国银行由并购到拆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大而全”战略隐藏着激进增长的威胁,同时也阻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专业化分工和效率提升。多元化、混业化、规模化并不是银行发展的必然模式。突出核心业务、立足于客户需求、合理控制风险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中国银行业切不可盲目强调混业经验、盲目扩张,而应该从突出核心竞争力、提高交叉销售效率出发。不同层次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确定交叉销售的目标市场。在推进其他业务的同时,深度挖掘目标市场,提高交叉销售的精度。

图表3:不同层次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

金融控股集团下的
商业银行 五大国有银行

集团资源整合优势 集团内混业优势
资金、网点、信誉、丰富的客户资源 经营方式灵活
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更强 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 有为高端客户服务的经验
资料来源:银联信

为多元化金融需求企业、个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较高附加值的产品 大型公司业务 零售业务 中小企业 行业客户 中端零售业务 高端客户 个性化金融服务
中小银行
外资银行
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其资产规模、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每家银行的市场份额都在10%以上,工商银行的市场份额甚至达到15%以上。在市场开拓和交叉销售方面,五大行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从事的领域较广,具有真正发展“综合性”业务的能力,工商业务和零售业务两线发展、互相配合是较好的选择。国有银行的综合经营发展步伐也很快。如中国银行在香港控股了中银国际、中银保险,为未来多元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像中信、光大、平安这样的金融控股集团,应当根据自有资源提供具有特色的多元化服务。如中信集团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期货、基金等领域;光大集团控股了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和光大永明人寿等金融机构;平安集团,涉足证券、保险、银行、信托等多种业务。另外,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人保集团等开始金融服务多元化布局,也正向金融控股模式发展。但是相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我国的金融控股集团规模仍然较小,资源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银行网点渠道方面处于弱势。因此大众型的零售产品难以作为主打业务,公司银行客户将仍然是主要的目标市场。
一般的中小型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中信、光大、平安除外)和其他中小银行。这些银行更应该突出自己的专业化和核心优势,避免全线出击带来的资源浪费。中小型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先天不足,其零售网点与五大国有银行相去甚远。对此,中小型银行应当突出自己在公司业务方面的专长:深发展银行提出要做模式融资的专业化银行;民生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不过该行目前正集中公司业务,向综合业务转型);兴业银行在银行、证券公司、社保基金等金融机构的
清算、结算和托管业务方面独具优势;浦发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等投行业务方面情有独钟;而华夏银行则借助其股东背景吸引了一批集团客户。总之,专长和核心优势是交叉销售的依托,中小型银行尤其要突出特色、强化优势,避免全线出击。
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但限于渠道和政策,不可能和本土金融机构展开全线竞争,而只能立足于高端客户和高附加值的服务。
(二)立足于核心产品和营销渠道的交叉销售
一方面,多元化、规模化始终被跨国银行作为获得资源、追求交叉销售和超额利润的方式;另一方面,资源十分能发挥作用却取决于企业的能力,即便享有了资源的所有权而没有企业能力提升的配合,其结果只会造成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花旗集团的“金融综合化”运营模式就难被认为是成功的。虽然并购导致组织规模扩张,但各个子公司能力的“异质性”导致各部门、各业务之间条块分割,资源的优势也难以发挥;而组织规模无限庞大、组织复杂,使得集团内部的交易费用增加,效率低下,使得多元化的成本超过了多元化的收益。
如果仅仅是产品和销售渠道的获取,可以通过代销、战略联盟、合资等多种形式;而生产内部化则需要以集团内部更高层次的协同效应为前提,因后者对管理和组织能力的要求甚高。对我国银行来说,立足于产品和营销渠道的交叉销售时更加务实的选择,在并购其他产品线方面需要慎重考虑,尤其最近我国频繁出现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并购要谨慎。因为根据经验研究,银行和保险公司合并没有发现成本协同效应,只能寄希望于收入协同效应,并且收入协同效应还要超过并购的成本才能带来切实的盈利。或许联盟形式可以作为另一种选择。在联盟的基础上,双方再交叉持股来巩固联盟关系,当关系紧密到一定程度在实施进一步合并。
(四)采取灵活、立体的交叉销售策略
处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户需求层次落差较大、银行规模和市场差距悬殊,因此不同的银行需要采取更加立体的交叉销售策略。在地域上,东部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应当是交叉销售的主要市场,应实行积极主动营销;而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地区则应实施分重点、有主题的营销努力来满足客户需求。
我国幅员辽阔,市场潜力较大,但客户层次差别也较大。从中石油这样的巨型企业到中小企业,从极高的个人客户到大众客户的需求自然差异巨大。高端客户的
交叉销售潜力巨大,但所需要的服务往往需要突出个性化和差异化。银行应通过客户经理、网点等互动式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而中低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往往具有标准化特征,银行可以以营业网点、网络平台、呼叫中心等渠道的建设为基础,通过定价、宣传引导客户使用成本更低的渠道。各个银行根据核心业务可以开发更丰富、针对不同客户需求的系列产品套装,通过捆绑定价的方式促进交叉销售。
不同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所采取的交叉销售策略、所体现的交叉销售业绩自然有差别,不可一概而论。在一定市场环境下,银行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发展目标来选择市场定位。特别是中小银行,在竞争与发展中更需要凸显特色、另辟蹊径。产品的多样化是交叉销售的前提条件,但银行的规模化并不是交叉销售的必要条件,某些银行的交叉销售业务超过大型银行说明“业务做精”比“业务做大”更能吸引客户。
在公司客户方面,中小银行更应该立足于行业、核心业务进行发展。如深圳发展银行立足于贸易融资、民生银行立足于中小企业。
(五)将交叉销售与盈利目标、竞争手段结合起来
交叉销售的最终目的是为银行带来利润。交叉销售作为一种营销方法必须和客户关系管理、盈利目标结合起来,否则不能带来盈利的交叉销售越多,银行的损失就会越大。而交叉销售的策略不外乎服务竞争和价格竞争。以服务竞争获取客户、保持客户是可持续的;价格竞争只能在辅助的、有限的、过度使用价格竞争即使交叉销售率提高,也是以损害银行利润为代价、难以持续。
二、我国银行开展交叉销售应对策略
我国《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完善金融机构规范运作的基本制度,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的发展方针,为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企业开展交叉销售奠定了制度基础。银行业在开展交叉销售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地把握细节,发挥交叉销售的潜力和作用。
(一)加快产品创新步伐
现今我国银行业的金融产品存在严重的产品同构化现象,加剧了同业间的盲目
竞争。因此银行一方面要对已有的金融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根据自身的金融资源优势加以改造利用;一方面要在深人挖掘分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开发出个性化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1.交叉销售的产品创新
金融产品的销售模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主要是销售人员的销售准备阶段,包括对产品信息、各种产品表格、内部规定和客户资料等的熟悉阶段;第二阶段是销售阶段,包括产品介绍阶段、客户需求分析、金融产品匹配等阶段;第三阶段是执行和后续服务阶段,包括购买、后续客户跟踪服务阶段。
1)产品创新的战略定位选择 ①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式
跨出本行业朝多个方向发展新产品,银行产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和期货等不同市场。这是一项很有效的竞争战略,根据每个地理市场、客户群或者分销渠道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产品,就会获得更多的销售量,但是必须为每种新产品确定切合实际的多样化目标,控制新产品的开发时间。
银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服务某个领域,利用自身专业化优势同其他金融机构展开竞争。与多样化方式相比,专业化银行的经营目标更清晰,资源投入更集中,效率更高,但缺点在于具有一定的行业周期性。
②大众化和精品化方式
a通过服务大量客户,提高产品整体经营效益。采用此方式的商业银行必须在产品成本和客户规模上具有优势。例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网点和客户,其产品推广的成本较其他中小银行都要低,而客户数量是中小银行的数倍,因此比较符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
a通过高品质、高收费来服务少量客户。采用此方式的商业银行必须在产品上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他银行无法提供类似产品。此种产品虽然门槛高,且所有服务均收取高额费用,但客户可享受一流的服务。
③激进化与稳健化方式
银行采取何种产品创新的战略方式,主要应从客户的需要以及商业银行本身的
经营战略出发。
a.产品激进化方式。银行在产品创新上始终做到“领先”,追求产品的先发效应,以求得到第一笔丰厚的利润;或者在长期内形成产品产权的垄断来获取利益。采用这种产品创新方式的商业银行需要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力量,他们推出的新产品可能代表着银行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主动引导客户消费,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但也可能过于“激进”,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失败告终。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小银行由于急于扩大市场影响力而较钟情于此。
b.产品稳健化方式。银行在产品创新上采取追随、模仿或拿来主义的战略,不求先发效应,但求取得稳妥的、可以预计的效果。这一战略方式的优点是节省了应用研究及可能进行的基础研究所需要的成本投资,同时也避免了新产品在其最初形态时所可能带有缺陷的风险。
2.参照全能银行模式,积极拓宽产品的业务覆盖领域 1)推进服务和产品向境外空间拓展
针对经济金融市场国际化和客户流动范围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加强跨国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将金融服务范围由一地扩展到全国和境外主要地区,扩大市场范围和服务功能。加快本外币产品一体化服务领域的产品创新,加快对公司客户跨地区、跨国界、多币种的资金清算和账户管理。加快对跨国公司新外汇管理办法下金融服务需求的研究和产品创新,积极探索离岸金融业务。
2)加强针对新型市场主体融资需求的创新
信贷业务仍将是银行的重要盈利产品,银行现在的信贷业务产品主要包括票据、营运资金、项目融资、房地产贷款等条线。在加快优质信贷市场结构调整的同时,要从金融需求出发,加快对新型融资主体和新型融资需求的研究和创新,拓展新型信贷业务。在公司客户方面,加快对短期贷款用途、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的创新组合,加快重组贷款、应收账款买断、搭桥贷款等新产品的研发;加强票据与传统融资产品的协调;加快对跨国企业在境内新型融资需求、房地产产业链中的新型融资需求、开发区经济体融资需求、权益性投资融资需求等的研究和产品配套服务。
3)加快投资银行产品体系的创新
拓展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服务范围,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资信业务,
开拓重组并购、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等品牌业务,积极开展企业上市发债顾问业务,研究探索企业债券承销和资产证券化业务。
4)加快在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和混业经营产品创新
针对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快对混业经营环境下设立基金、保险机构开展相关产品创新的研究与创新;加快对证券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板市场介入契机的研究。在机构金融业务领域,加强对企业年金、QDII、资产托管、代理证券交易等业务领域的拓展。在资产管理方面,加快发展资产托管这一潜力业务,积极向国际发达银行借鉴业务发展经验,利用银行丰富的客户资源做大做强,构筑中间业务盈利的新增长点。
3.结合客户整体营销策略,加强产品功能组合的创新
通过产品组合,以客户为导向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扩展服务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终产品多样化是一项很有效的竞争战略,根据每个地理市场、客户群或者分销渠道的不同需要和组合不同的产品包,获得更多的销售量。产品组合的主要方向为:
1)整合服务渠道和产品渠道
加快服务渠道整合,加强网上银行的产品整合及以企业现金管理为核心的产品整合。
2)整合本外币产品
加快本外币产品一体化创新与服务。改善人民币产品在期限设置、产品定价、品种组合等方面的单一落后;外币方面,丰富外币业务服务产品,将传统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服务范围由人民币向外币业务拓展。打通人民币产品和外币产品的隔阂,加快本外币金融产品相结合的产品创新。
3)整合产品线
在个人金融、公司金融和机构金融各自发展服务产品线的同时,进行三个业务条线的组合,可以由公司金融业务(如贷款延伸到个人金融业务(如职工信用卡和个人理财和机构金融业务(如企业年金管理实现满足各类型客户一站式服务的整体营销效果。

4)注重与客户的沟通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从单纯接受客户订单的“做商”阶段,转化为以客户为导向的“行商”阶段。
支持金融机构大力进行交叉销售的基本理念是:如果金融机构能满足其客户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需求,客户将与其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当今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而客户却并不十分了解其金融需求与产品之间的匹配关系。
因此,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分析客户的实际金融产品需求,采取交叉销售手段,利用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其金融需求,是实现客户和金融机构双赢的关键。
5)推介满足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进行交叉销售的关键是要求市场营销人员以金融机构的主要产品为核心,根据客户的实际产品需求进行交叉销售。市场销售人员只有熟悉主要产品,并成功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推介被客户接受的金融产品,才能完成交叉销售的任务。
6)如何赢得新客户
增量客户资源的把握是赢得客户和市场的基石,创造新兴客户、赢得黄金客户,是银行做大、做强的保证。
增量客户资源的来源:银行进行新客户拓展,定位数据资源是第一步。就目前银行金融业务而言,潜在客户数据来源可以分为:银行内部数据资源的整合;银行合作伙伴的客户资源信息。银行的合作伙伴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或电信运营商,市场公开数据包括人行信贷登记系统、联合征信系统、电话黄页、工商企业登记名册和外商企业商会资料等。
产品服务的客户群定位:有了庞大的潜在客户群,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潜在的客户资源转化为利润产出,其关键在于银行的服务要与相应客户进行绑定,绑定需要三个步骤,客户资源的准确分析、产品服务的弹性配置、客户分群与产品服务的优化组合。
客户经理对于新客户的过程管理:银行通过市场和销售活动,将产品和服务“推”给客户。那么银行如何了解新客户的反应,如何知道新客户对于产品的评价呢客户关怀反馈管理根据银行业务人员的配置,对客户的开户信息、产品使用信息、客户
意见,通过短信、电子邮件和呼叫中心等多种渠道自动发给事先定义的受益人的客户经理,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7)如何保持老客户
建立“一对一”重点客户服务流程:银行需要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对于客户经理来说,掌握本银行的所有产品服务流程常常是一项困难的任务,银行与客户关系的稳定性取决于能否向客户提供多类的服务。实践证明,一个完善的银行营销服务体系,必须帮助客户经理建立有效的服务流程管理,缺乏充分的产品服务流程和知识,客户经理便会在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种类方面消极坐观,疲于应付。
存量客户的交叉销售和跟踪控制:对于银行的利润来源,除了开源就是节流。对于客户资源的利用除了前面介绍的增量客户,另外还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对已有客户的交叉销售;二是客户经理对于重点销售环节的跟踪控制。对于存量客户交叉销售,需要对已有客户资源准确把握、有效利用,客户经理对于客户的销售跟踪活动将影响银行关怀客户的质量,反映银行的营销工作质量。
整合客户经理营销工作平台:客户经理作为整个银行营销服务体系的接触界面,必须拥有有效的市场销售工具,将客户经理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以便方便地查找相关资料信息,执行相关操作,提高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并通过对客户经理工作流程的管理实现客户服务标准化。
8)高效营销服务体系的软件行为
许多公司用于改进交叉销售的大量投资往往都被投向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上,CRM系统、客户数据库等。事实上,它们的这种努力并没有收到显着效果。
一个高效率、多功能的软件系统,是银行建立营销服务体系的基本条件。首先,软件系统能够帮助银行实现客户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客户经理能够根据不同的客户展开有针对性的营销和服务;其次,给客户经理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来管理客户,同时银行业务系统也可利用此平台,收集客户业务资料来实现委托业务的批量处理;另外,对客户经理的考核建立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上,通过软件系统对客户业务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指标体系的量化考核,能够真正实现客户经理绩效挂钩。基于营销服务体系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加强了银行业务系统的安全性(使其更少地暴露于客户),同时,更重要的是对银行业务系统有很好的补充,使其更好地运行。

4.引入金融工程理念,加快结构性衍生产品创新
国有商业银行要利用金融市场容量和深度扩大的发展趋势,在风险与收益共同控制的前提下,加强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各类产品的收益结构创新,以金融工程为导向的衍生类产品创新。
(二)整合多种营销渠道
银行要对已有的客户数据库进行深人分析,明确产品之间、客户之间的关联度,以实现找对产品、找准目标市场并实现销售的目的。为了应用交叉销售更为充分有效的争夺客户,银行要全面人手,建立多载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分销渠道。
1.以客户为中心的后台资源共享
营销渠道整合是跨国银行资源整合和管理优化的一部分,在营销渠道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组织结构、综合业务系统的变革与整合。在各个业务板块和渠道之间实现后台资源共享有助于通过IT的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来减少基础艰涩的重复投资,促进各个业务模块间的客户资源、销售网络以及内部管理资源共享,是银行作为一个整体服务于客户,而不是使客户辗转于机构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渠道。各个银行非常重视的营销渠道间的无缝衔接就是建立在这种后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得,起出发点,就是要让客户获得一种完整、连接的体验:客户可以在一个交易渠道中开始某个交易,而在另一个交易渠道中完成这个交易,当然需要渠道间共享客户信息并且完全清楚客户所采取的交易路径。

图表4:渠道整合的好处于成本

获取范围经济
使各种渠道的功能有所区别
通过避免渠道间的冲突,对不同渠道进行不同的产品定价来获得高额利润 更好地获取客户信息 促进机构内部的交流 加强客户于银行的关系 防止渠道合作方成为竞争者 提高进入壁垒 提高服务水平 减少潜在的渠道冲突 渠道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资料来源:银联信
使策略的灵活性减少 投资巨大
协调导致的固定成本增加
对非自有的中介和合作方得激励减少 不同取得管理增加了专业化管理的需求 使公司不能进行迅速的调整

2.根据产品、客户来进行营销渠道的匹配
成功的银行大多以物理取得作为产品销售的主渠道,并辅以客户经理、网上银行、呼叫中心等渠道,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在渠道之间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发挥多渠道共同营销的协同效应。
不同渠道的成本不同,与客户的互动程度不同,所能销售的产品获利程度不同。往往那些互动程度高的渠道才能销售复杂的金融产品,这些复杂的金融产品往往也是获利程度较高的产品。所以,在满足客户渠道多元化需求的同时,把渠道整合与客户、产品相匹配,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3.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的渠道来源相结合
渠道是银行与客户进行沟通的桥梁,也是银行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纽带。但是,来自银行不同渠道的客户保持度和忠诚度不同,客户渠道来源对客户关系有影响。客户保持是度量客户关系的指标,交叉销售则同样可以用来衡量客户关系的发展。
因此,应该将客户关系管理和客户的渠道来源结合起来,因为来源于不同渠道的客户价值不同。银行应该根据渠道来源来评估客户预期价值,并提供差别化的管理,对那些“可盈利的客户”施加更多的营销努力来增加“客户价值”,实现交叉销售,降低成本。

4.由交易型营销渠道向关系型营销渠道转变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获得新客户的成本增加,研究证明,获得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持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倍。可见,与客户建立更直接和更持久的关系才是银行生存鱼获利的长久之计。这就意味着,作为沟通桥梁的营销渠道需要从传统的交易型相关系型营销转变,将建立、发展客户关系作为银行营销渠道的核心任务,在客户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银行和客户利益的双赢。
当然,在进行渠道整合、共享客户时,很容易遭遇客户归属的问题——许多机构和管理者会认为,向其他部门或渠道推荐自己的客户会夺走本该属于渠道的销售额和相关佣金。
(三)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流程整合和优化
业务流程是一组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银行通过业务流程来进行管理和运作,好的流程能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同时增加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随着跨国银行经营多元化和复杂性增加,所面对的客户类型也更加多样,组织规模更加庞大与复杂,因此需要设计出更加优化的流程打破各个部门、业务板块的界限,使银行集团成为一个整体来服务于客户,提高客户体验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如果银行有效的改善自己的流程,就可以使自己的成本降低20%-40%,彻底改善自己竞争地位。
1.客户是流程优化的中心和最终评价者
银行的业务流程可分为直接创造价值的客户服务流程和为直接创造价值活动服务的后台支持流程。金融危机的组织结构调整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在流程设计上客户同样应是主导和中心。但银行传统的流程模式是以每个产品为中心所产生的一整条完整的价值链(服务、产品管理和客户数据存储等任务),以成本进行考核;而流程优化则是对组织整个系统的重新设计,实现部门之间、业务板块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对客户提供服务时,通过优化后的流程可以使客户通过一个窗口就可以获得整体的服务,摆脱多头联系、分头审批的效率损失,使客户在整个组设置之内可以获得整体的一致性服务。因而流程设计应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流程运行和绩效考核的最终评价方。

2.通过结构扁平化、模块化来支持和配合流程优化
银行先设计好各项业务的流程,再根据流程来设置职能部门,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部门之间的归并整合。机构扁平化可以缩短管理环节并通过事业部来集中资源服务客户,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的服务。通过模块化将特定产品流程中的相似步骤进行集合归类,在各个步骤的集合中寻求共性,如跨产品、跨渠道,或在整个流程中寻求共性;对共同的任务进行标准化,并将这些集合合并到流程模块中去;各个模块之间也可以进一步挖掘在战略上,操作上的相关性。如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业务和信用卡业务,都需要对客户的违约风险进行评估。如果把现在分别从属于抵押贷款产品和信用卡产品的风险评估整合化还可以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业务集中起来,由同一群工作人员来处理,有助于提高业务处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减少客户办理业务的程序。
3.流程标准化和多样化结合、组织结构和流程设计组合
在流程优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重复的多道工序进行合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同时也要将分产品业务流程改为一揽子业务流程,实现流程的标准化;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设计不同的流程,实现业务流程多样化,提高消费者的客户体验并满足客户灵活性要求。比如,在风险管理方面,对于低风险的业务或环节,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合理简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的减少冗余控制环节,提高流程效率;对于高风险业务,应制定统一的信贷审批标准,引入专职审批人制度,统一风险偏好。如花旗银行就是一个在亚洲和其他地区使用这种模式的例子,尽管对于所有客户群仍沿用“City”的名称和蓝色商标,但对于每个客户群都有一个副牌:例如“City Gold”销售渠道就是专门为资产超过10万美元的客户设计的。不同银行的组织结构不同,不同的银行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其流程进行模块化和标准化。没有一个模式能实现所有银行的不同需求,毕竟没有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
4.以信息建设支持流程改革
银行的流程优化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并借助于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为此,银行必须对IT平台重新设计,使其与业务流程一致。第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客户信息平台,向前台员工和客户提供最新的信息(如怎样与客户联系、客户使用账户情况、持有产品的情况,以及客户与客户经理互动的情况)。第二,要使客户信息平台和发起系统紧密整合,是产品创新可以有效地利用客户相关数据。第三,
要通过信息建设来提供特定的功能,如风险评估最好以专用模块的方式来提供。第四,要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将客户数据从产品数据中分离出来,使有价值的客户信息实现跨产品共享。第五,要通过设计特定的IT工具来支持每个流程模块。
(四)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实施不同销售模式
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和价值是不同的,因此银行在企业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企业,进行差别化的客户管理和销售模式。
大型企业客户是银行的重点业务目标。那些绩优银行往往在客户经理制的框架下,鼓励客户经理应尽可能让产品专家参与最佳的银行采取预先设计的结构化方式,主要依赖客户关系经理作为基础的、标准化产品的电椅联络点,在必要时才求助产品专家。
不过,为了取得竞争优势,银行单靠开发一两个“拳头产品”是不行的,必须设计多种系列的标准产品和服务,满足各类中端市场客户的需求。当然对于某些复杂程度、个性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或服务,银行也需要对中小型客户提供特殊的销售支持。如一些欧洲银行成功地为中型企业客户设计了专业户风险对冲业务,并通过三方面为销售提供支持:首先,利用系统化工具(如全面的贸易流分析和脆弱性评估)评估客户的内在实施需求;其次,现成的销售问卷和模拟工具帮助客户经理向客户说明企业风险规避产品的好处;最后,可定制化的产品结构,用来提供外汇、利率和商品价值风险管理的效率。

图表5:不同层次企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证券承销、并购咨询
仅大型企业有需求
进出口信用证、保理业务、贸易融资、财产、财产保险、避险业
需求与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关
存款、贷款、票据业务、现金管所有企业都具有普遍需求 资料来源:银联信

客户经理是企业客户管理的枢纽。为了提高销售和服务的效率,银行需要为不同类别的企业配备不同层次的服务。根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银行间的服务覆盖率差异很大,但中心企业客户的最佳服务比例是平均每位客户经理30-40名客户。覆盖率处于这一范围的银行似乎在两个方面都表现最好:相对高效的销售运作和中等以上的交叉销售产品收入。对于大型企业客户而言,最佳比例似乎是每个客户经理10-25名客户。
不同类型的企业客户的资源和管理方式不同。中小型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更注重服务和渠道的便利性,因此直观、一体化的企业网上银行非常有必要。如美国富国银行的网上银行门户,既提高丰富而有层次的功能,能让用户访问所有服务,还具有直观的界面,可以帮助客户快速轻松地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
(五)加快交叉销售的机制创新
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产品创新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打破国有商业银行按专业部门管理产品的旧体制,完善集中的产品管理机制,加快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

1.管理架构重组
矩阵式组织架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前台管理,即产品的综合营销;二是后台管理,即产品的研发管理。
1)重构前台营销“点、面”组织架构
产品前台营销框架是指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的有机结合,客户只需面对一个客户经理即可办妥银行的所有业务。对客户而言,他只接触到银行的一个“点”“点”即客户经理;对客户经理而言,在他身后有一个“面”,“面”即银行的强力支撑,支撑职能的具体实施者是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遇到自身难以解决、技术性较强或综合性较强的产品问题,产品经理应给予积极的支持,以单个或联合的形式配合客户经理营销,提供专业指导。
2)重构后台研发管理组织架构
首先,按客户属性设置产品管理模块,如“个人类产品”、“公司类产品”、“机构类产品”等。其次,按管理属性组建产品管理中心,负责整体规划银行产品营销策略,制定全年产品开发计划,实现对产品的统一协调和管理控制,及对产品研发进行考核评价等。第三,按决策属性强化新产品审查管理委员会的产品管理和决策职能。
2.实行运行机制创新 1)建立产品研发机制
产品概念激发实现“原创、合作和引进”相结合。原创即基于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采用不同于已有产品的设计理念研发创新产品;合作即采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研发的方式,共同创新产品、整合服务;引进即直接引进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技术。
2)健全产品评价机制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定性评价包括对产品的技术、环境、管理、协作四项因素的评价;定量评价是对产品的业务量、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和发展速度等指标进行评价。
3)完善产品营销机制

产品营销实现“策划、跟踪、分析和完善”相结合。策划要注重吸收各个方面的信息,深入研究市场及竞争对手的产品战略与营销策略,扬长避短,制定自己的营销方案;跟踪是产品负责部门在产品开发完成后落实专人进行后续跟踪,在向客户推出了金融产品之后,持续地进行产品维护,并与银行的经营理念、产品形象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分析是按照“量本利”原则模拟价值量测算,对产品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为进行绩效评价和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的考核提供思路和依据;完善是不断进行产品改良优化,完善产品功能和营销方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始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六)实施交叉销售的管理创新
在交叉销售构建组织架构的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加快建立一支以客户、市场为中心,以金融产品为主线,集产品研发、管理和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产品经理队伍。
1.明晰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责
产品经理负责为客户经理提供后台产品技术和信息支撑,通过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制定不同客户的整体服务方案,推进产品统一研发、统一管理和统一营销服务,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产品、业务和服务体系。
2.实现产品经理、客户经理、业务经理“三位一体”
客户经理是与人打交道的人;产品经理是产品的生产者,是与物打交道的人;业务经理则侧重于管理类产品的推广使用。三类人才擅长于不同的领域,要加强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业务经理的衔接。通过定期的信息沟通,使三者增进交流,及时捕捉客户需求动向、洞悉市场变化,加快市场-操作-管理-决策的信息流通速度,形成充分沟通与协调整合。
3.制定适合交叉销售良性发展的管理制度
鼓励交叉销售的主要意义就在于拓展客户资源,促进主业发展,稳定销售队伍,提升公司利润率。因此银行要在制度设计上人手,实行支持交叉销售良性发展的跨业务部门的整体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交叉销售还应该采用整合营销、关系营销、联盟营销等多种现代营销方法,要在更多层面上与团体建立关系,增加交叉销售的机会;也可通过战略联盟的形式与其他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

(七)创立交叉销售的平台
建立产品信息管理体系是产品创新、管理与营销的重要信息支撑。产品管理将以产品利润和客户分析两大数据库为支撑。在金融产品数据库中,建立产品信息、产品交易统计、产品成本、产品定价等体系,主要面向银行产品研发、营销、管理人员的考核等;客户数据库则包括个人和法人两大类的客户信息资源。
1.构建产品信息系统
产品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产品使用情况、产品生命周期和产品价值回报。具体来讲,一是收集银行所有产品的信息。根据收集到的产品信息,定期分析产品使用情况、。市场情况、客户动态等内容,及时掌握产品的详细信息。二是分析产品生命周期。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了解其所处的阶段,从而进行有效维护,延长其成熟期,防止过早衰竭。三是明晰产品的价值回报。通过了解产品的价值回报,进一步改进产品,改良相应的科技技术,获得最高回报。
2.确立银行产品定价体系
一是提升产品定价体系的信息支持作用。体系以大机系统、财务管理台账系统和信贷台账系统为基础数据源,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各个层次的分产品、分客户、分机构、分渠道的业绩价值评价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多角度、多元化的管理决策依据。
二是构建银行产品定价模型。建立产品定价模型的技术支撑平台是现代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的必然趋势,也是银行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产品管理的必然要求。产品定价模型有三类:其一,从产品系列出发,制定各类产品定价模型;其二,从产品对应的市场特征来建立定价模型;其三,从产品生命周期层面、功能层面等角度构造定价模型。
3.健全客户资源管理体系
一是实行客户信息化管理。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银行客户管理信息系统,拓展和集成每位客户信息及相关市场资料,实现对客户的单体关系管理,为产品营销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提高客户管理水平、质量及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
二是实行客户分类管理。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客户需求调研和科学的量、本、利分析,依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划分客户质量等级。

三是提供差别化服务。对贡献度高的客户配备高级客户经理提供高层服务;对贡献度低的客户通过营销改善银行收益状况;对不能给银行带来收益的客户,通过差别定价让出市场。
4.变革现行的组织结构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家在业内比较着名的全球性金融机构,试图在它的投资银行事业部和财产保管事业部之间实现尽可能多的交叉销售。对于这家金融机构来说,财务激励手段是很难奏效的,那些拿着高薪的投资银行客户代表,很难为了一点儿物质激励就拱手让出自己的优质客户。所以,这家金融机构决定对现行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成立了一个优质客户管理小组,确保投资银行事业部向财产保管事业部推荐客户。
当然,仅仅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强协作文化”的培养。这种“强协作文化”会向员工灌输这样一种观点:坚持不懈地分享优质客户将有利于整个公司的发展,因此也有利于每一个员工。这家金融机构通过推动“强协作文化”,员工的行为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目前,在个人客户业务方面,这家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被认为是效率最高的金融机构。
实现多种交易渠道之间的相互推荐。这样做的出发点,只要让客户获得一种完整、连续的体验:客户可以在一个交易渠道中开始某个交易,而在另一个交易渠道中完成这个交易。只要这些渠道可以共享客户信息并且完全清楚客户所采取的交易路径。
举例来说,比如一个在线申请抵押业务的客户突然中断了申请,尽管他要填的表单还没有填完。那么下次当他打电话给银行时,客户服务代表就需要看着电脑屏幕所显示的那位客户在线申请的信息,并及时传递给关系经理,由关系经理通过电话追踪那位客户。通过这样一种跨交易渠道的协作,一家商业银行使得大约10%在线抵押服务浏览者成为了线下抵押服务购买者。
(八)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对于交叉销售而言,强大而统一的品牌和交叉销售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包括集团名称及标识的统一品牌,各子公司都冠以集团名称,以统一形象面对客户,这些都是交叉销售附带的要求。采取统一行动,通过持续而有序的品牌推广与慈善赞助
活动,建设和宣传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并认真践行对客户的承诺,确保整体品牌等同于专业操守、诚信可靠和追求卓越的客户服务。另外,适时推出蕴含差异化定位理念的宣传口号,塑造品牌标识。宣传口号不是平庸和模糊的,必须体现与众不同之处,即核心能力,传递的信息应能引起客户的共鸣,折射的品牌理念亦与集团的传统和价值观互相呼应。
(九)组建团队进行交叉销售
引进、培养包括管理、营销、风险控制、法律、计算机等在内的各类中高级金融人才,按照交叉销售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按国际惯例,建立“激励兼容”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的交叉销售效率。
当针对客户的交叉销售需要专业的产品与技术支持时,组建一个团队的办法将会对推动交叉销售的开展十分有效。

第四章 商业银行实施交叉销售的模式选择分析
产品多元化是跨国银行实施交叉销售的前提。根据产品的生产示范内部化,我们把跨国银行实施交叉销售的组织模式分为两类:意识非集团内部化模式,而是集团内部化模式。前者所销售的产品中,部分不是来源于集团内部,而是通过交叉销售协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等形式来获取生产来源外部化的产品;后者所销售的产品都来源于集团内部。作为为商业银行,究竟采用哪种模式所销售的产品竟是“自制”还是“外购”,实际上是一个“市场”和“企业”的选择问题。
一、非集团内部化的交叉销售
(一)交叉销售协议模式
交叉销售协议也称分销协议,是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签订的代理销售协议。银行利用其分支机构、营业网点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基金、理财产品等,实现交叉销售,获取相应的手续费收入。常见的交叉销售协议包括银行与保险公司、银行与基金公司等。交叉销售协议模式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计算为简单和清晰,协议双方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归属。
1.交叉销售协议的形式
交叉销售协议模式原是在分业经营框架下,拓展经营范围、实施交叉销售、增加收入来源的一种简单的合作形式。通过以银行为中心签订交叉销售协议,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进入其他业务领域。交叉销售协议主要有银行与保险公司、银行与基金管理公司所签订的代理销售协议。但目前很多综合性的跨国银行业利用交叉销售协议来完善自己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1)银行保险公司的交叉销售协议
美国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需要和银行的分支机构层层签署委托——代理合同,银行代理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向银行支付手续费。在协议规定的代理权限内,银行作为代销机构对销售过程中的
销售信息不实、销售误导、超越代理权限的事件负责,而保险理赔、保险产品瑕疵等问题则由保险公司负责。
图表6:银行保险交叉销售协议
商业银行 代理 保险公司


分销协议



资料来源:银联信
2)银行与基金公司的交叉销售协议
银行在基金的销售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欧洲,很大部分的基金是由银行代理销售的。银行利用自己的客户群和销售渠道来销售基金产品,获得代理销售的手续费。
2.交叉销售协议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1)交叉销售协议的优势
交叉销售协议时在非典型的市场治理结构,银行将专用资产渠道出租,获取租金。交叉销售协议模式有着市场治理结构的优势和缺陷。
①利用有限的投资,实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
交叉销售协议时在非资本合作的情况下,建立的以交叉销售为目的的初级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只需要双方有限的投资,通过双方签署协议,银行带来销售其他机构的产品或服务,如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其销售形势既可以是利用银行渠道单独销售产品,也可以将这些产品与银行产品一起打包实施捆绑销售。其他金融机构利用银行的渠道拓展了客户基础,银行也通过代销产品实现了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②合作形式较为灵活、自由

由于在交叉销售协议模式,不需要合作双方更多的资源投入和其他安排,银行仅是利用网点的剩余生产能力代销较为标准化的保险产品,因此合作成本低,双方的自由度和灵活度较大。美国在保险领域就主要是利用银保间签订交叉销售协议来代销保险产品,4000多家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大部分销售以银保交叉销售协议的形式。在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中,有84%都代销保险产品,而数百家的保险公司负责向银行提供保险产品。
银保间交叉销售协议的形式灵活多样,往往属于多对多的形式,即一家银行可以选择代销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而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也往往会选择多家银行代销。交叉销售协议形式在法国保险行业也非常普遍,法国的CNP保险公司就完全没有自己的代理人队伍和销售队伍,其保险产品除团险产品外全部是委托相关机构销售,包括银行。
③成本和收益结构清晰,对机构的管理要求不高
相对其他形式,执行交叉销售协议的成本最低,所得的收益多为代理手续费,成本和收益容易计算。由于只涉及渠道使用权的出租,因此对机构的管理能力要求不高,协调成本较低。
2)存在的问题
交叉销售协议时在缺乏股权合作情形下的一种交叉销售模式,由于交叉销售协议对双方的约束力较弱,这种合作形式叫不稳定,并且缺乏长效合作机制。双方再合作的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
第一,双方必然不会增加投入,因此就不容易产生更多收益,甚至出现市场治理机制中所谓的“敲竹杠”行为,如银行哄抬代销手续费。
第二,银行作为代销机构很难参与到保险产品、基金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来,所产生的效益主要为渠道共享,而客户信息、营销平台的共享层次较低,更谈不上流程设计、组织结构的渗透。
第三,交叉销售协议主要是以银行为中心,目的是利用银行完善的营销渠道、广泛的客户群体来代理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因此就销售收入来,主要是从银行流向其他金融机构,但相反的收入流向并没有产生。
因此,交叉销售协议合作双方的长远利益并不对称,甚至某些代销的产品还对
银行本身的产品有替代效益,如储蓄类保险和银行存储、理财产品就有较强的替代效应。
(二)战略联盟与合资公司形式
从交易成本角度来看,战略联盟是介于市场和企业间的中间组织,属于混合的管理结构,是企业存在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情况下,需求资源的内部化、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一种途经。
1.战略联盟的表现形式
战略联盟是在交叉销售协议的基础上,基于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针对特定客户、特定市场、特定区域而达成的策略协作。与交叉销售协议“多对多”的方式不同,战略联盟的双方往往以排他的、“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合作。合作的内容比交叉销售协议也更加深入,往往在某个项目、渠道、产品方面有深入的排他性合作,合作双方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长期合作关系。
战略联盟可以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也可以是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银行之间的战略联盟让银行有机会进入新的市场、业务、地域、获得新的客户,并且利用对方的优势,实现业务互补,或在某一业务领域内实现突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战略联盟则以银行与保险公司最为典型。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实现客户资源共享、独家代理销售、产品联合开发、理财队伍共建,是银保合作关系更加巩固和紧密。如香港市场中的渣打银行与英国保诚保险签订了独家分销协议。
2.战略联盟的优势与问题
在排他性合作关系下,合作双方的后线部门会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使资源共享、协作效益、合作内容实现进一步深化。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合作外,双方合作的范围还包括产品共同设计、IT资源建设、人力资源、人员培训上双方会有较深合作与投资。较深度的战略联盟还会涉及对客户资料实施共同的数据挖掘。通过战略联盟可以以家底成本迅速地进入某一市场领域,实现规模经济和内部扩张,突破自由资源的瓶颈,减少交易成本。
虽然战略联盟的合作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推进,但仍然是两个企业以协议的形式实现的“非股权”的合作,在组织设计、流程设计上仍然难以实现深度的协作。双
方合作的效果还取决与共同的市场定位、企业实力、管理能力等,否则难以真正实现预期的“协同”。
二、集团内部化的交叉销售
集团内部化模式的交叉销售指所销售的产品由集团内部生产。在全球化合综合化经营趋势下,大多数跨国银行在组织模式上选择了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综合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等。这些集团拥有一体化的产品平台,利用集团内的协同效应,通过交叉销售,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
对于交叉销售来说,所销售的产品究竟应该来自集团内部自产,还是采用非集团模式该问题的实质就是跨国银行集团经营多元化的边界或内部化的度在哪里。诚然,“规模”和多元化对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来说非常重要,但是,金融机构也并非规模越大、业务条线越多就越好。那么什么时候应当将所销售的产品生产内部化(银行并购),而在什么时候又应当外部和交叉销售的目的推动了银行一浪一浪的并购浪潮,但是毕竟能掌控市场,在多元化业务中游刃有余的机构还是少数的。
(一)以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实施交叉销售边界
实际上,即便是花旗、汇丰这样的大型跨国银行,其业务向来也有主从之分。如从银行业务起家的汇丰控股视银行业务为核心业务,且公司金融业务发展较快,每年对税前的贡献率大约在55-60%
跨国银行的这种“血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跨国银行集团内部资源整合认识是围绕其传统业务进行的,处于从业地位的其他子公司发展往往会因此受到限制,跨国银行以集团化形式进行多元化经营是有边界的。
(二)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实施交叉销售的组织实际与机制
由于大多数跨国银行以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从事多种业务的经营,因此,本部分以金融控股集团作为研究对象。从目前银行的现实表现来看,金融控股集团有三种主要类别:
一是全能银行,也成综合银行。它是以单一商业银行为机构主体,下设只能部门经营银行与证券业务,同时由资本独立的子公司经营资产管理、不动产、保险以及租赁等金融业务。该模式最早出现在荷兰,成型于德国,迅速普及到奥地利、法
国、意大利等国家。
全能银行通过单一的法律实体提供所有的金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图表7:全能银行的组织结构图
银行+证券
保险子公司 信托子公司 租赁子公司 其他子公司

资料来源:银联信
二是金融控股公司。该模式是指银行、证券与保险公司三者都是控股共享的子公司,三者是平行的关系,而其母公司是非经营性公司。金融产品或服务时由同一金融集团下的不同金融机构实体提供,母公司对被控股的所有法律实体集中统一管理。
图表8: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母公司+非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
事业部一 事业部一 事业部一
商业银行子公A 商业银行子公B 投资银行子公A 投资银行子公B 保险子公司A 保险子公司B
资料来源:银联信
在这种架构下,有利于资本积聚和资产重组,有利于战略管理与事业经营的分离,有利于不同企业文化或业务特征之间的摩擦,比其他模式的利益冲突、风险传递等问题较小,是更安全的制度。但是同时这种模式也会导致组织管理成本高,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风险分散功能发挥不充分等,其设立的成本相对也是较高
的。美国银行大多采用这样的模式。
图表9:三种不同金融混业金融经营模式的比较
信息优势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收入流的多元化 产品交叉销售增加收入 降低竞争 利益冲突 政府安全网的拓展


如果不能共享信息,可能降低子公司之间的协作优势
由于业务隔离、不能完全一体化,一定程度减少
收入多元化在银行层面体现 只有银行才能利用其出口,可以
能够完全实现 业务信息交流受到限制 由于业务隔离、不能完全一体化,一定程度减少。此外,控股公司增加了经营成本 收入流多样化在控股公司有所体现
受到法律限制,好处有限 可能
利益冲突可能减少
银行部门一定程度上不受证券部门经营失败的影响,控股公司的责任在于只限制证券子公司提供资本投入
能够完全实现
能够完全实现
可以完全实现 可能 有限保护
交叉销售,但是受到一定程度限 可能
利益冲突可能减少
依赖于防火墙的存在和要求保持距离型交易
有限保护
资料来源:银联信
三是银行母子公司,即银行为母公司,非银行机构为子公司。这种模式的代表是英国,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也较为普遍。在银行母子公司模式下,银行与其非银行子公司之间有严格的法律界限,证券公司或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务是通过银行与其他业务互动受到部分限制,但是有助于实现风险控制,并通过银行的窗口实现交叉销售。由于该模式的代表国家——英国,并没有从法律上特别禁止“综合经营”,因此其形式是市场的自我选择。
图表10:银行母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商业银行母公司
证券子公司 保险子公司 资料来源:银联信
其他子公司


第五章 商业银行交叉销售的实施过程分析
交叉销售实施过程包括4个环节: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并整合客户信息、识别交叉销售机会、与客户沟通并实施交叉销售、对交叉销售的最终绩效进行评估、银行在交叉销售的事实中对前2个环节投入较大成本,如整合客户数据库、引入CRM开发各种客户数据挖掘的模型。
图表11:银行交叉销售实施过程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客户信息: 从多角度整合客户信息并进行客户细分 从多渠道整合客户信息 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平台
识别交叉销售机会: 根据产品的特征来寻找客户 根据客户特征推荐相应产品
根据客户持有的前端产品推荐相应产品
实施交叉销售: 采取多种交叉销售策略 选择销售渠道
设置合理的交叉销售的程序(简化流程) 控制交叉销售的风险
资料来源:银联信
交叉销售的绩效评估: 交叉销售率 利润
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保持度

一、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客户信息
搜集和整合客户信息是实施交叉销售的第一步,是实施交叉销售的前提。通过整合客户信息、进行客户细分来全面了解客户、预测其未来的金融需求,并建立模型来挖掘可能的交叉销售机会。

(一)从不同角度搜集客户信息并进行客户细分
银行为可提供服务时要根据客户需求结合自己产品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因此,对客户进行分类非常重要。分类的标准时企业的规模、行业和行为,然后根据分类设计并提供相应的产品组合。
规模是银行对企业客户进行分类的重要基础,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广泛程度和偏好不同。大型企业往往具有较广泛的产品需求,包括最近本的存贷款、现金管理,到贷款、租赁、贸易融资、票据贴现和保理业务、避险业务(衍生工具),再到投资银行业务(债券、股票的承销、购并咨询等),包括下图的所有业务。而广大的中小企业的产品需求往往处于金字塔的最基层,部分行业的企业对下图中间层的产品有需求。往往居于金字塔顶端的业务同时也是复杂程度和获利程度均高的业务, 直邮大型企业具有需求,且需求的差异性强,要求银行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其他产品设计较为简单和标准化。虽然次贷危机后很多企业客户从结构化产品领域撤出,但为了规避利率、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客户对避险工具有着更多的需求。同时,存在广泛客户基础的租赁、贸易融资、票据贴现和保理业务的需求可能扩大。例如,大型银行向30%-40%的客户销售租赁融资和跟单贸易融资,并且将这些产品集成到产品组合套装中,同时提供顾问和服务。
当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还可以对客户类型进一步细分,如中型企业中的下游和上游企业所需的产品并不相同。很自然,上游企业对负责产品更感兴趣。
就客户行为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向这两类客户所销售的主动产品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第一种类型的客户是严重依赖信贷的客户,借贷关系对于能否抓住这些客户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在适当的时间提供适当贷款的银行通常嫩巩固赢得他们的现金管理业务。
第二种类型的客户是那些借贷需求有限但有大量关进管理活动的企业,如IT公司和一些特定的医疗卫生行业,还有建筑、工程和法律方面的专业事务所。对于这些有大量现金活动的客户,主要的产品就是现金管理本身而难题就在确定哪些服务最就有吸引力。企业客户的规模和所在行业可以帮助银行确定这些需求。

(二)整合客户信息,进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1.整合各个子公司
由于银行的集团式组织架构拥有下属独立的法人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各自都拥有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理财等系统,这些子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在技术水平和功能设置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银行集团需要整合各个子公司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平。中有这样,子公司之间才能进行信息共享,实现交叉销售和整合营销。
2.从不同来源整合客户信息
有关客户信息,金融机构往往有三种来源:金融机构内部数据库、对客户市场调研获取的信息、外部数据。
大多数的跨国银行都建立了有效的数据库并用于客户关系管理,执行营销活动分析。集团的客户数据整合式“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设置,通过对整个集团范围的客户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以及外部数据库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多元化、个性化、覆盖面广的考核信息平台;通过对客户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挖掘来发现的和预测客户未来的金融需求。
首先,汇集整理银行内部各种数据库。典型金融机构的数控包括客户数据库、交易记录数据库、事务数据库、宣传活动史数据库。客户数据库中存储有关该金融机构客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住址、电话、财务状况等人口统计变量信息,通过这些变量可以推断客户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事务数据库中存储着客户所购买的该金融机构的产品或服务的名称、购买时间、购买该金融产品的地点等信息;在交易记录数据库存储着客户与金融机构所发生的业务信息,六日存款次数和存款余额、还贷时间和贷款余额等;事务数据库和交易记录了有关客户行为的数据信息,通过这部分信息可以了解某个客户的购买和交易行为模式,能为交叉销售提供最有价值和最具有预测性的信息。除此之外,金融机构也通过各种方式作出营销努力,对客户的交易行为作出影响。这一部分数据可以从金融机构的宣传活动历史数据库中获得,例如金融机构对现有客户开展宣传、促销获得内容、时间、次数、以及客户对营销活动的响应率等。
其次,通过对现有客户进行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调研方式来直接获取客户心理、态度、偏好等方面的信息,如客户对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
意程度、客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渠道偏好、客户对于金融机构的态度、客户的个人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这种与客户直接接触获得的调查信息往往直接针对某种待定产品,对于此交叉销售机会来说非常重要。
最后,通过调研等方式获取有关竞争者方面的客户数据,例如本银行现有客户在竞争对手处已经购买和使用的产品或服务、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情况、现有客户对于竞争对手的满意程度等。因为如果竞争对手已经对现有客户开展积极营销,必定会影响本银行实施交叉销售。但这部分信息是最难以获得的。虽说对客户进行市场调研可能会获得一些有关客户在竞争对手处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情况,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客户也极有可能拒绝提供这部分信息。
图表12:整合客户信息的过程
客户信息
客户关系管理
银行内部数据库: 宣传活动史数据库 事务数据库
交易记录数据库 客户数据库
对客户进行市场调研的信息
外部数据库: 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 客户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客户响应信息
客户行为信息
人口统计信息
客户心理态度
客户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资料来源:银联信
总之,搜集并整合客户信息并不在于信息本身,而是在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结合多种营销渠道来获取客户、保持客户、实施交叉销售。

图表13:如何整合使用客户信息

银行应当提供哪些产品给客户来满足其需求

地理位置、财务状况
场调研
客户数据库、对客户进行的市场调研
对客户进行市场调研、食物数据库
会计报表、交易记录数据库 客户数据库、对客户进行的市场调研、交易记录数据库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风险偏好、客户数据库、对客户进行的市客户是否有购买该产品的能力 利润、负债情况
客户在竞争者处购买产品的状客户是否已经购买了该产品 对该客户实施交叉销售是否能给银行带来利润
针对客户应该采用何种沟通方式和销售渠道
况、客户在本银行使用产品的状况、客户忠诚度等 单个客户的成本费用分析、产品或服务使用的行为模式等 性别(企业负责人)、地理位置、生活方式、产品或服务使用的行为模式等
资料来源:银联信
在使用客户信息时,要有针对性地切入变量,并明确信息来源的途径。在实际使用客户数据时要避免使用过多的变量,因为大多变量会使销售人员在交叉销售的实施的过程中无法抓住重点,而且许多变量高度相关、所携带的信息相互重叠。在实际预测模型中选取变量时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用。一种方法是根据所要预测的交叉销售的产品特征,通过逻辑推理来选取适当的变量进入模型。另外一种方法是以已有的交叉销售研究所使用的变量及其模型的拟合程度作为参考数据来选取变量。此外,还需要在预测模型中不断地探索纳入新的变量来提高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
二、识别交叉销售机会
所谓识别交叉销售机会就是解决“向谁销售”和“销售什么”的问题。现有的文献研究更多的是从数据统计的角度去寻找适合的模型来预测交叉销售机会,其母的是在分析客户现有购买行为的基础上预测其未来的购买行为,从而为制定交叉销售政策提高依据。但是,成功的销售取决于实现“在正确的时间里识别正确的交叉销售机会”,而数据挖掘知识解决了部分问题。那么银行经营的过程中,应当如何适合把握各种交叉销售机会呢

图表14:如识别交叉销售机会的方式

从不同渠道识别
根据产品的特性来寻找对应的客户
根据客户特性推荐相应产品
根据客户持有的前端产品推荐产品

通过数据挖掘识别交叉销售机会 通过直接接触发现交叉销售机会
根据产品的特性结合客户的行业特征、生命周期等来寻找相应的客户
根据公司客户的行业属性、规模大小、经营时间长短、业务特性、与银行的关系等
根据经验证明的获得模式中客户购买产品的顺序推荐产品
资料来源:银联信
(一)从不同渠道识别
对于银行来说,与现有客户通过种种方式保持某种联系,如客户在银行中存款-取款、贷款-还款、结算、查询、咨询等。银行与客户的交易行为,不但获取了大量客户的信息,还为交叉销售创造了多个接触点、除了通过建立模型实施数据挖掘发现交叉销售机会之外,银行还可以从不同的接触点来发现和把握交叉销售机会。
图表15:从不同渠道识别交叉销售机会
客户数据库
直邮 手机银行
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的临柜交易 呼叫中心
发送有关产品的信息 发送有关产品的信息 直接询问、销售组合产品
通过考核呼入电话提供服务的同时,通过与客户进行直接沟通发现交叉销售机会;
呼出电话,向有关客户介绍产品的信息
资料来源:银联信

建立模型,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交叉销售机会
通过客户数据库建立模型,进行数据玩家,发现交叉销售机会,是实施主动营销、积极营销的基础。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挖掘,预测客户的金融需求,然后通过合适的渠道推荐合适的产品。
就客户的生命周期来看,所处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不一样。如对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来说,银行应首先了解这类公司行业的性质、生命周期,再根据其生命周期可以指定相应的营销方案,借助各种渠道实施交叉销售。因而客户数据库是银行
实施主动营销的技术基础。
但是,银行的产品究竟是被“购买”还是被“销售”出去的呢银行客户进行接触可以分为主动接触和被动接触。主动接触包括直邮、呼叫中心呼出电话,通过银行主动出击,与客户惊醒沟通、推荐产品,发现交叉销售机会。而网点或分支机构、呼叫中心和呼入电话属于客户与银行的被动接触,如客户到柜台办理交易,或呼入电话查询等,都是与客户面对面交流、获取客户信息、发现并实施交叉销售的绝好机会。而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营销成功的概率要高于其他渠道。
(二)根据产品的特征来寻找客户
现有交叉销售的形式都是从客户信息角度来分析交叉销售机会,这是数控营销特点所决定的。虽然根据产品特征来寻找客户的逻辑较为直接和简单,但同样是发现交叉销售机会的有效方法,应用较为广泛。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特征,结合数据库,寻找具备特征要求的目标客户,实施交叉销售。如机械按揭贷款所对应的客户群体,往往是要扩大生产规模、市场效益好,有购设备需求的企业客户。
(三)根据客户特征推荐相应产品 根据客户的背景和事件进行产品推荐。
从交叉销售本身来说,是客户与银行的双向选择,人与人的互动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作为一种营销方式,交叉销售是为银行利润服务的,交叉销售的绩效评估指标——交叉销售率,必须和利润挂钩。当然,不同国家、不同银行、不同渠道的交叉销售业绩会有所差异。
三、实施交叉销售,与客户沟通
在识别了交叉销售机会之后,如何实施交叉销售活动,现有文献对这方面涉及较少。为了方便研究,本部分将交叉销售的事实划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渠道,传递与交叉销售产品组合相关的信息,与客户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激发客户进行相关购买的欲望;另一方面是控制交叉销售风险。
(一)选择营销渠道
所谓营销渠道指的是银行的分销渠道,即银行把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向客户的手
段和途径。银行交叉销售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产品的开发和客户的挖掘,而且取决于银行的分销渠道。银行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将已经开发出来的产品及时、方便、快速地供给客户,满足客户需求,是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过程。
企业的营销渠道可以分为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两类。直接营销渠道是由银行直接把产品供给客户,不依靠中间商完成商品销售的策略;间接营销渠道是指银行通过中间商把金融产品销售给客户的策略。一般工商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营销渠道来销售产品,或两种方式兼而有之。而商业银行主要依靠直接营销渠道来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分支机构或网点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营销渠道。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快速发展,以网络银行为代表的电子营销渠道成为银行分销渠道的亮点。选择不同的营销渠道,也就是选择了与客户沟通的方式。
1.分销渠道的种类与特征 1)“面对面式”营销渠道
“面对面式”的营销渠道包括银行分支机构等物理网点和面对面的推销(客户经理)。物理网点往往是银行拓展市场、追求利润的基本渠道管理方式。如跨国银行在国内和海外设计广泛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构成其产品的直接分销网络,直接服务于客户。直接分销网络中的各个网点,除了临柜等候客户之外,还可以派销售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营销。
现在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较多地依靠自身专业的销售队伍对待定客户进行定期访问,增加自己的业务、拓展交叉销售机会。其中客户经理就是从事面对面推销的直接销售组织。虽然以网络银行为代表的虚拟网点销售渠道受到关注并被寄予较高期望,但事实上,传统的物理网点在交叉销售方面仍然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分销渠道。

图表16:企业客户分销渠道种类与特征
“面对面式”的营销渠道
直复营销渠
电子营销渠
客户经理 直邮 电子邮件 呼叫中心 网上银行

银行分支机构/
拥有官方的客户群,能与客

受物理网点的限制,成本最户直接沟通,专业化服务。 高。 克服地理的限制,实施主动营销,成本较低
克服地理的限制,客户群较广泛,能提供较为详细的产品信息,将主动营销何被动营销结合起来,成本低。 资料来源:银联信
缺乏面对面交流,主要销售较为标准化的产品。 银行客户经理与客户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服务专业化、差异化方面受到限制。
2)直复营销
直复营销不需要设立分支机构就可以在其他地区销售银行产品的和服务。直复营销是一种双向沟通营销方式,它以单个客户为营销对象,服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受地理空间限制。银行通过数据挖掘的技术选定客户,然后将产品目录等信息通过直接邮寄、电视广告、电子邮件等方式送达给客户。这种分销渠道的成本大大下降,节约了分支机构所需的大量资金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银行营销渠道的效率。但其销售效果受到客户响应率的影响。
3)电子营销渠道
电子营销渠道是相对银行物理网点来说的,主要有呼叫中心/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营销渠道成为最具有生命力的分销模式,它以低成本和全天候服务的优势在某些领域逐渐替代传统物理网点。尤其是网络银行和呼叫中心/电话银行不但成为连接客户服务和客户营销的纽带,而且成为拓展交叉销售机会的重要渠道。但是,现今很多银行仍然没能充分利用在线的销售渠道来开展营销或交叉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银行非营业网点交易的数量大幅增加,这些交易也是对银行网点业务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然而,大多客户仍然希望在营业网点进行很多银行交易活动,原因可能是出于缺乏其他交易途径、对网上银行交易安全性仍抱有顾虑,对面对面交易的普遍偏好等。因此,营业网点也将继续成为银行惊醒交叉销售、建立客户忠诚度和深化客户关系的最佳渠道。

2.营销渠道与产品和客户群结合起来
不同客户群的产品需求、服务需求以及为银行带来的价值是不同的,仅仅依靠营业网点或网上银行等某一种单一销售渠道,难以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整合各种渠道,将客户类型与渠道类型相结合起来,是实施交叉销售、增加银行利润的必然选择。
一般来说,客户容易理解和接受和标准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同时也是利润较低的产品。为了降低成本,应当引导客户选择成本较低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随着产品复杂程度的增加。产品利润往往也随之增加。出于客户对产品的接受和服务满意度,应当尽量采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面对面营销渠道。
(二)控制交叉销售的风险
在推进交叉销售的同时,金融机构还面临着如何对风险进行控制,实现风险管理与营销活动相配合的问题。对金融机构来说,直邮在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实施交叉销售才能创造更多利润,盲目扩大营销只会给金融机构带来灾难性损失。
对银行来说,交叉销售是对同一个客户销售更多产品,会使同一客户面临的风险暴露增加。不同产品或服务之间的风险存在相关性,如果给经济环境和客户本身出现不利的变动,银行的风险就会增加。针对这种情况,银行应当从客户信息管理、流程设计、风险评估等方面入手,尤其是针对交叉销售的动态特征,将风险管理由静态管理模式过渡到动态管理模式,实现风险管理与营销的联动。
银行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家风险等。就交叉销售来说,主要面临的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银行应该从管理管理客户的信用风险入手,根据综合的客户信息实施全面、动态的风险管理。在组织和流程上使营销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在客户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密切配合,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尤其注意各种业务之间的风险相关性。如公司客户的贷款产品与保险产品的相关性。
另外,在某种金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存在分离时,如银行代销非集团内生产的保险产品、理财产品,如果管控和培训的力度不够,就会存在银行的销售人员误导销售操作风险,这无疑会对银行信誉和客户关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控制这次风险的办法就是尽量不要推荐那些客户难以理解的高风险产品,并加强对银行销售人员
的培训。
四、交叉销售的效果评估
交叉销售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对交叉销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即对交叉销售实施过程中的效率进行评估,避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并发现在交叉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评估可以从金融机构和客户两个角度来衡量。
从金融机构来讲,要考察交叉销售是否能够给金融机构带来净利润的增加。实施交叉销售的成本包括调整组织结构、培训销售人员、建立预测模型、市场调研等,但利润的增加应当是实施交叉销售的合理结果。在评估时,金融机构应当将这些成本和费用看作一种长期性投资,并将初始投入较大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分摊。
从客户的角度来讲,要考察客户保持和客户满意。客户保持指标实质上是评估交叉销售所造成的客户行为的变化,表现在客户会继续使用或更多的使用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客户满意主要评估客户态度变化,通过实施交叉销售应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加深金融机构与现有客户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商业银行实施交叉销售的案例分析
对银行来说,大多希望通过并购来实现业务条线和资源控制的增长,并以此来推动交叉销售。交叉销售一直是跨国银行进行并购和资源重组的一个动力要素。但是,资源的获取只是交叉销售的前提,其竞争对手同样可以通过并购、内生增长等方式来获取如销售渠道、产品线等资源,使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资源差异性缩小或消失。银行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关键需要打造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不同行业和产品的生产性知识和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跨国银行不可能拥有全部生产的核心能力。因此不同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核心能力来制定经营战略和交叉销售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银行的管理协调能力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当银行所控制的资源超过其管理能力范围时,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银行往往需要随着环境的动态变化,来调整经营战略和交叉销售策略。
一、花旗集团案例分析
花旗集团一直是跨国银行成功的典范。通过大规模并购,花旗集团实现资产规模、客户基础和产品条线的迅速增长,并部署了全球化的战略,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头。
(一)以多元化的产品线作为交叉销售的基础支持
花旗集团起家于商业银行业务,在花旗将银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大规模改组和并购,建立起跨越银行、证券、投资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等多元化金融业务体系。1998年,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两大金融巨头的合并更是受到多方瞩目。
1998年至今,花旗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来扩大和完善自己的产品线。 第一阶段是1999-2004年的快速并购扩张期:此阶段花旗集团共进行了16次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并购对象包括零售银行、投资银行、信用卡机构等,并购总金额为700多亿美元。并购使得花旗集团的产品线和经营范围急剧扩张。但是,频繁的并购同时也对集团管理能力形成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投资银行部门。因此在2002-2004年间出现了安然事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误导性评级、非常规交易、协
助洗钱等丑闻,严重影响了花旗集团的信誉和整体形象。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花旗集团也逐渐对快速的大规模扩张的战略进行调整。
第二阶段是2004-2007年的调整优化并购期: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市场地位,减少合规性风险和严重的信誉损失,2004年花旗集团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对以大型并购交易推动业绩提升的业务发展模式进行调整,集团将战略转向以注重效率、优化结构和强化管理为特征的稳健增长战略,将更加突出核心业务、优化经营结构。2005年花旗集团明确了未来几年业务发展的目标,即保持18%-20%股东回报率,实现中高等程度的一位数收入增长率。集团的增长路径也由以往的大型并购转型为内生增长,增长模式由规模扩张转向突出核心业务。在此期间,花旗集团也没有完全停止并购步伐,只是并购规模较小、针对性较强,将并购方向转到高回报业务上来,如信用卡、消费信贷零售银行和企业银行等。
第三阶段是2008-2009年的集团拆分、战线收缩期。受次贷危机冲击,花旗集团损失惨重,在政府的压力下被迫分为花旗银行和花期控股,以此缩减规模、回归核心业务、集中优势并降低风险。2008-2009年,花旗银行先后19次出售某些业务,进行拆分。2009年的组织机构重组也是为了配合拆分的需要。
直到目前,花旗集团仍然保持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为集团内交叉销售打下了基础。三个阶段并购和调整进程则体现了花旗集团多元化策略的动态调整。
(二)以客户为中心来协调产品线和地域管理
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花旗集团不断调整其组织结构,配合经济环境与经营战略的调整,由最初的三大板块(全球消费者金融业务、全球公司金融业务和全球资产管理)调整为2004年末的五大业务集团(全球消费者金融部、全球企业金融及投资银行部、全球财富管理部、全球资产管理部、美邦私人客户服务以及国际业务部门)。2007年进行的组织结构重组,将五大业务集团调整为全球卡类业务部、消费者银行部、机构客户部、全球财富管理部、公司和其他业务。
20091月,在美国政府迫使下,花旗集团再次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目的是为了突出核心业务。重组后的花旗集团分为两个部分:花旗银行和花旗控股。花旗银行是以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为主轴的全球性银行,代表花旗集团的核心主打业务。企业机构业务包括全球金融交易服务、企业金融及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和零售银行;
零售银行则包括全球范围的商业银行业务、投资咨询和信用卡业务,主要包括CitiFinancialPrimerica金融公司以及花旗在日本的子公司——日兴资产管理公司等。之所以这样进行组织结构设置,一是体现花旗收缩战线、回归核心业务,从扩大经营范围转向追求价值的意图;而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尤其是对批发性融资的依赖;三是为了将某些业务适时出售和并购。
花旗集团组织机构和组织管理上以客户为中心来保证交叉销售顺利地实施。花旗集团是最早采用矩阵式管理的跨国银行,客户群在其组织结构设置上处于中心地位。一方面使客户群位于组织结构的轴心,以客户群来设置事业部;另一方面,矩阵式管理的纵横轴则由产品/地域组成,服务于客户群体。其原因在于,全球市场的动态变化是花旗集团意识到:产品线概念和全球地域业务之间的协调和有效控制是未来银行成功的关键,因为他将确保产品在每一地区对每一客户群都是一流的,同时也可以使股东更彻底地了解银行的全球业务。
花旗集团在管理模式上将事业部和子公司制结合在一起,在事业部的框架下使水平式管理和垂直式管理结合,在事业部的大框架下,又由事业部来统领数个子公司。原因在于,事业部是以客户为中心来设置的,然后将相应的产品线嵌入事业部。对于标准化的产品,事业部模式更能保证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效率,如针对零售银行金融的全球消费者集团;而对于差异化、定制化的客户需求,则通过事业部与子公司的独立运作来保证所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声誉控制风险。如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以子公司形式设立独立运作的所罗门美邦公司,这样的设置满足不同需求模式的客户,是不同层次的客户都能享有一站式的优质服务。
在地区管理方面,花旗集团共过“一仆二主”式的管理模式——地区分行业务和职能部门主管必须同时向当地/集团国际主管和集团相应部门/业务线主管报告并负责,确保了集团业务战略统一、业务和产品现在各地区得到贯彻,同时兼顾各当地市场的特征,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产品业务方面集中与集团标准化品牌产品的提供,而地域方面则集中于根据各市场特征从事多元化分销。同时花旗集团在管理中还根据具体内容而在地方和总行之间有所倾斜。
(三)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是交叉销售的优势所在
客户资源对于交叉销售来说第一要素,而优质、广泛、高效的销售渠道则是交叉销售实施的最佳助推器。花旗集团广泛的客户群无疑为交叉销售奠定了最现实可
靠的基础。在花旗集团并购扩张史中,很多并购是以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为目的的,而多次的并购则是客户资源与渠道不断扩大和完善。
花旗集团的全球化战略是通过“扎根式经营”,将银行的全球化战略与各地区的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自称“Global Local Bank”。在客户目标上,花旗集团不但关注大型公司客户,还充分重视当地中小企业和个人等零售市场,并根据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在交叉销售实施过程中,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都是有形的,当然也是最有效要素和动力,可以通过集团内生增长和外部并购来实现。这种实现是快速的、客观能见的,是交叉销售实施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
(四)商业银行始终是实施交叉销售的核心
交叉销售需要一个平台汇集客户资源、销售渠道、优化流程,商业银行自然是首选。商业银行不但可以吸收存款获取资金,还可以凭借广泛的营业网点、客户资源来销售投资银行、保险、理财、基金等产品。2009年初,花旗集团资产负债表的三分之二都是来源于客户存款,这是低风险高回报的资产。花旗集团通过花旗银行这个平台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保险等业务汇集在一起,针对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实施交叉销售,尽可能增加集团收入。在商业银行业务内部,花旗银行坚持稳健发展存贷业务、大力拓展收费业务,是非利息收入也节节攀升。
(五)交叉销售模式和策略不断调整
本部分以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的并购为例:资源获取只是交叉销售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使交叉销售的业绩提高并为集团带来切实的利润,还需要部门间、业务间协同效应和相互配合,而这些都是无形的、难以直接考察的企业核心能力,但却是交叉销售能否成功的关键。从现实上看也是最难以实现的,需要长时间摸索磨合并不断调整。
花旗集团一贯追求“金融超市”模式的全功能银行发展模式,在集团内部尽量铺设品种齐全的产品线,实施集团内部多元化经营,以此来服务与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无可厚非,这种模式下可挖掘的交叉销售潜力巨大,但是对集团的管理能力却形成较强的挑战。通过并购迅速获得的业务,需要在组织上、管理上、流程上不断协调、优化设置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交差销售才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然
而,这样的过程是缓慢的,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要求更高。从花旗集团和旅行者集团并购案的始末可见这个过程的艰难。
1998年花旗集团与履行着集团合并案不但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并购案,而且直接推动了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出台,彻底结束了美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合并后的花旗集团的保险业务分为两个部分:财产保险以及意外保险业务,人寿保险及年金业务。后者地位更加重要,尤其是年金业务2004年占到保费收入的80%
此次合并是看重了二者之间的产品互补和可以挖掘的交叉销售潜力:花旗集团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但在保险方面却缺少自己的产品;旅行者集团拥有多银行的保险和年金产品,但缺乏像商业银行那样的销售渠道。
在花旗集团和旅行者集团合并之际,花旗集团董事长说道:“20世纪八九十年代,花旗集团创造了一种未来金融服务的典型模式,那就是集金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一体。”
(六)花旗集团案例总结
1.成功的交叉销售模式没有统一标准
从花旗集团案例可以发现,“大而全”地铺设产品线,拓展多元化经营范围并非交差销售的上上之选。花旗集团最终出售旅行者该集团和集团的拆分就是对这种策略的调整:集团内部产品线设置从“大而全”转向“少而精”的核心业务;集团经营目标从单纯地强调经营多元化过渡到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上来;集团经营模式从强调产品内部化生产过渡到外部产品分销。也就是说,并非集团生产的产品越齐全、内部化程度越高的交叉销售模式就会更先进,退出保险生产环节、保留保险分销的以退为进策略不视为一种灵活的选择。
2.产品、集团发展沿革对交叉销售模式选择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花旗集团内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核心业务间的互动较好,兼容性较强,因而以集团内部化经营的模式实施交叉销售,而保险业务因专业性较强等原因则选择了集团外部代销模式。但这种选择并不具备普遍意义,不同的集团发展沿革对交叉销售的模式将产生重要影响,花旗集团难以实现的银行保险一体化在欧洲的银行保险集团却正在进行。可见,不同机构交叉销售模式的选择不同,而
同一机构也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交叉销售模式。
3.利用渠道优势的交叉销售更容易实现
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仅仅是为未来的交叉销售的增长提供了可能性和基础,而实现的交叉销售业绩是否能够如愿以偿的提高,则取决于机构、流程的全面整合,而这恰恰是最困难、最难以实现的。相对来说,利用渠道优势实现交叉销售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计算收益和成本,对机构管理、协调的要求更低。
二、富国集团案例分析
富国银行是一家立足美国本土,提供银行、保险、信用卡、投资、经纪、理财等多元化服务的金融机构,其经营的最大特色就是交叉销售。
富国银行自1905年成立以来,就以并购。战略联盟、内生增长等多种方式实现扩张和发展。尤其是在19986月与西北银行合并后,一跃而成美国第七大银行,不但将银行原有资产翻了一番,还增加了大量营业网店。借助1999《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新富国银行在成立后的5年间,先后收购了18家保险经纪公司、3家信托公司、3家资产管理公司和1家共同基金,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之一。在通过快速并购实现规模拓展和经营多元化之后,富国银行开始转身挖掘现有组织结构的潜力,重视对现有客户交叉销售,并以交叉销售来支持集团年净收入两位数的增长。
(一)统一品牌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2000年,富国银行将原有西北银行的品牌下架,全线采用“富国”品牌;把原来的社区银行、批发银行、西北抵押贷款、西北金融四大业务线改成了社区银行、批发银行、富国抵押贷款、富国理财四大业务板块。2001年,富国抵押贷款部分并入了富国理财,业务线变成了三条。
富国银行的社区银行集团为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包括信贷、资产抵押贷款、融资租赁、国际贸易融资、外汇交易、现金管理、商业房贷、保险经纪等。社区银行集团旗下设有地区银行部、兼并收购部、企业市场部、多元化产品部,其中地区银行部分成6个大区银行,每个大区银行分管几个州分行;富国理财集团主要包括富国住房抵押贷款、消费者贷款、银行卡和富国理财四部分;
批发银行集团主要包括11个部分,即商业、房地产及专业金融服务、信贷管理部、国际与保险业务部、资产抵押贷款部、Estil担保、资产管理部、财富管理/网络业务、批发业务、Norwest私募股权业务、Norwest风险投资和公司产权部。
富国抵押贷款主要从事抵押贷款的发起或销售。2008年,集团将公司信托业务从社区银行转移到批发银行。除了集团自有业务外,富国银行还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战略联盟协议来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范围。
(二)“抓大不放小”的客户定位
中小企业是富国社区银行的重要客户群。虽然中小企业存在风险大、风险管理实施难等问题,但富国银行却看到了中小企业客户群巨大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因此,富国银行依托社区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30%-40%的速度增长,而美国的行业平均水平仅为10%。根据贷款金额计算,富国银行是通过中小企业署发放贷款的第二大贷款公司。现在富国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美国市场份额的15%,在富国银行设有分支机构的23个州内,市场份额占25%
尽管富国银行开展的业务大多为普通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大众业务,但基于成功的交叉销售,其经营效率一直较高,2008年效率比为%
(三)多层次的分销渠道
富国银行的分销网络非常发达,是美国分支机构最多的银行。与美联银行合并后,富国银行的分销渠道更加广泛和完备,目前有10000多家金融商店,其中包括6653家银行商店,2200家抵押贷款商店以及设在超市里的700家金融店和880家理财金融店。
在经营方面,富国银行强调其形象上的“整体性”,既希望客户将他视做一个整体——不是单独的银行、抵押贷款公司或财富管理公司,而是拥有80多项业务,多种渠道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客户管理方面,富国银行也强调客户是“富国银行的客户”,而不是某个子银行、抵押贷款或保险经纪商的客户。为此,富国银行非常关注通过流程优化来加强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以便客户获得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

(四)明确战略,巩固客户关系
丰富的客户资源是推动富国银行增长的第一生产力,2009年美国三分之一的家庭都与富国银行有业务往来。其客户又分为三类:个人、中小企业、大型企业。而交叉销售是富国银行持续增长商业模式的基石与核心。
富国银行是明确交叉销售为最重要“战略”的大型银行。与竞争者不同的是,富国银行并不单纯强调交叉销售,而是将交叉销售作为实现收入增长、利润增长的渠道与方法。其战略目标是每年通过交叉销售是收入增长10%以上,是利润增长比收入增长高出50%。由此,交叉销售策略转变为整个集团全面和立体的战略体系。
除此之外,富国银行还认识到,交叉销售还可以巩固客户关系,并形成销售的良性循环——向客户销售越多的产品,就会越了解客户;越了解客户越容易销售更多产品。
某种意义上,富国银行采取的是“中间路线”:一方面,富国银行比那些小型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地区银行拥有更广泛的渠道、更好的产品、更先进的技术、更多元化的产品线,由此能够更多地得到客户的青睐;另一方面,富国银行比一般的大型、全国性银行更加“亲民”,更贴近社区和理解客户需求,能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及时服务。
(五)实施灵活多样的交叉销售策略
富国银行是美国交叉销售业绩最突出的银行,其80%的盈利来源于交叉销售。一方面,富国银行实施混业经营、合理进行交叉销售产品搭配,通过保险+基金、保+债券、银行卡+保险+理财等模式,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是客户体会一站式购买的便利和好处。如配套销售证券组合产品(PMA),为客户节约时间、提供便利,当然这也为富国银行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平均每9PMA收入为17万美元。

1.立足于核心产品适时实施交叉销售
富国银行的交叉销售策略是以两大核心产品——支票账户(活期存款账户)和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的。富国银行是全美抵押贷款第一大发起商和第二大服务商,该银行也将交叉销售很好的定位于这些核心产品,如通过往来账户销售信用卡、保险、基金等产品,结果使交叉销售指标持续走好。
2.精简流程、简化产品、加强沟通、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富国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和相应的流程设计中强调客户信息共享并以此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例如,以前在网上开立支票和储蓄账户的流程需要历经15个界面和18个域,提供大量的资料,如今只需5个界面和4个域就能完成,完成精简后导致新的账户申请增加三倍。
(六)培养整个集团的交叉销售文化
富国银行是销售文化驱动策略的全球典范,该策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富国银行在与西北银行的合并,以及随后的小型收购目标则都是指向建立以客户为重的机构,并以文化的转型来巩固并购成果及实施进一步整合,把“交叉销售、收益增长”的文化贯彻到新的组织中。
强烈的销售导向性文化在富国银行占据重要地位,交叉销售是富国银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与其他银行不同,富国银行和自己的分支机构和网点都改成为“商店”,并在店面设计上吸纳了零售和超市的概念。在宣传材料中,富国银行毫不隐晦的将交叉销售作为“服务客户,回馈客户”的手段,其每一期季报中都会详细公布交叉销售业绩的变化,这在大型跨国银行中是相当罕见的。
销售与服务是分不开的,优质的服务式销售成功的前提。富国银行一贯倡导“银行以服务立足”。如果仅有好的产品而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客户与获得客户一样重要。
为了长期保持客户、获取更多业务,除了重视客户关系外,还需建立有活力的销售团队。在管理方面,银行会考察销售人员的客户约会数量和员工流失率。销售团队约会数量越高,客户满意度越高,而客户满意度和交叉销售以员工满意度为基础的,降低员工流失率可以提高客户保持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c1bcd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31.html

《交叉销售商业银行营销运作中的蓝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