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

发布时间:2018-10-04 08:47: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

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  赵姓-

 堂号:天水堂郡望:天水郡- 堂联:一琴世泽半部家声- 赵氏是以封地命名的姓。伯益(禹时的重臣、嬴姓各族的祖先)的九世孙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驶车马的能手,辅佐周穆王(西周国王)平定徐偃王叛乱有功,穆王赐赵城(今山西洪洞县一带)于造父。自此,其子孙以赵为姓。- 造父的20世孙赵恒于公元前408年建立赵国,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末代赵国君主受秦命主西戎,世居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在此发展成望族,因此以“天水”为郡望堂号。- 北宋时期,赵氏中有两位杰出人物,一位是殿中御史赵抃,字阅道,号知非子。弹骇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为官十分清廉,赴成都做官,只带一琴一鹤相随,被视为清官典范。一是太祖太宗两朝宰相赵普,每次朝罢回府,总是闭门读《论语》,为宋朝的建立和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对太宗皇帝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定太平。”- 为纪念两位先贤,氏人以“一琴世泽,半部家声”为赵氏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赵氏排第7位大姓。- 钱姓- 堂号:武肃堂郡望:彭城郡- 堂联:射斗世泽朝笏家声- 钱氏是以官名命氏的姓。《通志·氏族略》载:“彭祖的裔孙彭孚,在西周时任钱府上士(掌管钱财的官),人们以他的官称他为钱孚,以后他的后代便以钱为姓。”- 由于钱姓是从彭姓中分化出来的,钱姓人仍以彭姓发源地彭城为郡望,事实上从战国时期起,钱姓人主要在江南发展。- 唐末杭州人钱缪,任镇海节度使(公元852—932年),相传曾在杭州用弓箭射钱塘江潮头,与海神交战。公元896年击败董其昌,据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省东北地区,于公元907年被后梁封为吴越王,自称吴越国王,在位期间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及太湖水利工程,使当地农业得以发展。(吴越国共历584年),卒谥武肃王。为纪念钱缪,氏人以他的封谥“武肃”为堂号,以他的业绩“射斗世泽、朝笏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钱姓排第89位大姓。- 孙姓- 堂号:映雪堂郡望:太原郡- 堂联:山西源流江东开国- 孙氏是采用祖父名字命氏的姓。《元和姓篡》记载:“周文王姬昌的九世孙惠孙的孙子武仲为纪念祖父,以祖父名讳中的孙字为姓,就是孙氏。”- 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军,曾率兵攻破楚国。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兵书,至今仍受到中外推崇。孙武的孙子孙膑,也是杰出的军事家,由于这支孙姓人受到孙武孙膑的影响,发展很快,在山西太原形成了人多势众的望族,因此,《百家姓》列孙氏为太原郡。史称孙氏太原望。- 到了东汉末年,孙武的22世孙孙策、孙权在江东地区(今南京)建立吴国,史称东吴,与刘备、曹操、三国鼎立,历459年。- 东晋时期,孙武裔孙孙康,家贫,夜读无烛,乃出庭坐于雪地映雪读书,后来成了大学者,官至御史大夫,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成为世人发愤读书的典范和楷模。因此氏人以“映雪”为堂号,以“山西源流、江东开国”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孙姓排第12位大姓。- 李姓- 堂号:陇西堂郡望:陇西郡- 堂联:登龙世泽射虎家声- 李是避祸改字的姓。尧帝时有皋陶氏世袭大理(司法长官)历虞、夏、商三代,以官名命氏称理氏。到商朝末年裔孙理征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子利贞随母出逃,靠食李为生,遂改姓李。- 《元和姓篡》说:“李利贞的十一世孙为李耳(老子),李耳的八世孙李昙入秦为御史大夫,其子崇任陇西太守(今甘肃境内)发展为当地望族。氏人以'陇西’为堂号。”- 李氏在发展中人丁兴旺,繁衍昌盛,历史上李氏称帝者60余人,最使人仰慕的是东汉学者李膺和名将李广。李膺字元礼,为人清廉,声望极高,被太学生称为天下楷模,士人称得到李元礼接见为登龙门。李广,以勇敢善战者著称,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前汉书?李广传》著:“李广出猎,见草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羽。”氏人为有这一文一武两位人物感到骄傲,因此以“登龙世泽、射虎家声”为堂号。-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李姓排第2位大姓。-  周姓- 堂号:爱莲堂郡望:汝南郡- 堂联:汝州世泽细柳家声- 《姓源》记载:“周太王(古公亶父)的裔孙周平王(东周国王,姬宜咎,公元前770—720年在位)有个儿子叫姬烈,被赐封于汝州(今河南汝南),人们都称他为周家,于是以周为姓,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因此以汝南为郡望。”- 周氏在发展中有两位人物值得称颂,西汉时有名将周亚夫(?公元前143年)江苏沛县人,文帝(刘恒)时匈奴进攻,以河内守为将驻军细柳(陕西咸阳西南),军令严整,文帝亲自到军营犒尝劳军。景帝(刘启)时以功迁为丞相。北宋时有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1017—1013年)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晚年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称廉溪先生,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氏人以“爱莲”为堂号,以“汝州世泽,细柳家声”为其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周姓排第9位大姓。-  吴姓- 堂号:三让堂郡望:延陵郡- 堂联:平治世泽至德家声- 吴姓源于吴国始祖太伯和仲雍,是以国名命氏的姓,其中有一段贤德故事。- 周部落首领古公为亶父(周太王)姬姓。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贤而有才干,季历之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有圣瑞之象。太王把周部落的兴盛寄希望于姬昌。太伯、仲雍明白父亲让季历继位(封建社会传长不传幼)以便传位于昌的想法,乘太王生病的时候,以给父亲采药为借口,远奔东南吴越地区,以家为业,聚众成部落。太王去世时,兄弟二人回去奔丧,得太王遗书,立太伯为王,太伯推让,仲雍也推让,季历也推让。为之太伯、仲雍返回吴地。据当地风俗,断发纹身(以表示其坚强的决心)建立吴国。孔子读及此节,拍案叫绝:“此乃至德也,三让两家天下,民无泽而称矣。”氏人为纪念始祖的贤德,以“三让”为堂号,以“平治世泽,至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吴姓排第10位大姓。-  郑姓- 堂号:荥阳堂 郡望:荥阳郡- 堂联:尚书世泽通德家声- 郑是以国名命氏的姓。周宣王(西周国王姬静)公元前806年,封其弟姬友于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公元前375年被秦所灭,其子孙散居河南中部一带以郑为姓。河南中部是古代荥阳郡管辖的范围,所以在郑姓人中,自古就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姓遍天下之说,因此,郑姓人以“荥阳”为堂号郡望。(载《姓氏探源》)- 在历史的发展中,郑姓名人辈出,其中东汉隐士郑钧,曾屡被征辟,特拜侍御史,迁尚书,后以病辞官还乡。汉章帝(刘炟)东巡,亲到均家,敕赐尚书奉禄,以终其身,当时人号“白衣尚书。”《东观汉记·郑云传》载:“东汉经学家郑玄,字康成,学识广博,曾入太学,最后跟马融学古文经,学归故里,辟馆“广交”,门旌“通德”,聚徒讲学,弟子至数百千人。因党锢事件被禁,潜心注书,通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大成者,称为郑学。”氏人为纪念两位先贤,以“尚书世泽、通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郑姓排第23位大姓。-  王姓- 堂号:太原堂郡望:太原郡- 堂联:三槐世泽两晋家声- 王是王氏贵族的姓。《通志·氏族略》载:“周灵王(东周国王,姬泄心,公元前571—545年在位)的儿子姬晋,才识过人,被立为太子,因直谏被废,由王子一下变成了平民百姓,姬晋的家人为纪念曾是王族的身份,便以王为姓。”《姓氏探秘》说:“如今天下王姓都尊晋为祖先。”- 在历史的发展中,王姓成为蕃衍兴旺,分布广泛的姓氏,在全国许多地方形成了人口众多,势力强盛的名门望族,《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载:其中太原(山西)是王氏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郡望和堂号。唐代曾把太原王氏封为“海内第一高门”。- 在发展中,王姓创造了辉煌的家庭文化,诞生了无数名人。西晋末王敦握重兵屯武昌,与其堂弟王导,字茂弘,拥护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公元318年司马睿称帝,王导任丞相,王敦为大将军,成为王氏的显赫时期。到了宋代,王导后裔王祐任北宋后兵部侍郎。《宋史王旦传》载:“祐手植三槐于庭前曰:'我之后代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次子王旦作宰相。建立“三槐堂”以为庆贺,时称三槐王氏。”后来“三槐世泽、两晋家声。”之堂联便成了王氏的代名词一直延续下来。-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王姓排第1位大姓。

  冯姓- 堂号:大树堂郡望:始平郡- 堂联:将军世泽天官家声- 冯是出自封地的姓。《元和姓篡》载:“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毕高公受封于魏,以魏为姓,裔孙魏长卿又受封于冯城(河南荥阳西南)其子孙以冯为姓。”- 在冯姓发展史上,在诸多名人公卿中,东汉冯异是最值得称道的。冯异,颖川(河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34年,从刘秀为偏将军,封应侯(河南鲁山东),战场屡立战功,诸将并坐论功时,他常退避大树下,军中因号“大树将军”,后世称不争名利的将军为大树将军。刘秀即位,任征西大将军,封阳夏侯,治河南太康县,卒于军中,为二十八宿之箕星,氏人为纪念冯异,以“大树”为堂号,以“将军世泽、天官家声”为堂联。-  陈姓- 堂号:德星堂郡望:颖川郡- 堂联:颖川世泽太丘世泽- 陈是以封邑为氏的姓。周武王(周朝开国皇帝),姬发将女儿嫁给舜帝后裔妫满封于陈邑(河南淮阳),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祠,建立了陈国,其子孙以陈为姓,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姓。- 陈国历588年传2026代君王,公元前479年于亡楚国。妫满的第十二世孙陈完逃往齐国改姓田,其子孙任齐国大夫、卿、相。秦始皇灭齐,有田轸者逃往颖川恢复陈姓,此后陈姓在中原瓜瓞绵绵,生齿甚众,发展为名门望族,因此以“颖川”为郡望。- 陈轸的八世孙,东汉陈寔,字仲弓(公元104186年)颖川人,是陈氏族中的关键人物,初为县吏,曾入太学读书,后任太丘长(河南永城西北地区)党锢之祸起,被连累,余人匆逃亡,他自请入狱,免他人祸,里人念其为人正直平和。互相告诫:“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公所短”,而赦免。年八十四卒于家中。谥“文范先生”,海内外往吊者三万余人。- 公元568年南朝陈宣帝元年追封陈寔为陈氏颖川始祖。为纪念陈寔,氏人以“德星”为堂号,以“颖川世泽、太丘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陈姓排第5位大姓。-  褚姓- 堂号:河南堂郡望:河南郡- 堂联:登善世泽辅政家声- 褚是以官名命氏的姓。春秋战国时期,宋、郑、卫等国设置褚师(管理市场的官),其子孙以官名为姓褚师,后去师姓褚。- 褚姓自得姓以后主要在河南发展,因此,《百家姓》列褚氏为河南郡。- 在褚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唐代大臣褚遂良(公元596695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其书法继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以后,别开生面。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太宗时官至中书令(宰相)。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任史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也称褚河南。氏人以“河南”为堂号,以“登善世泽、辅政家声”为堂联纪念褚遂良。-  卫姓- 堂号:长平堂郡望:河东郡- 堂联:河东世泽漠北家声- 卫是以国为氏的姓。周公旦(周武王遗诏辅政周成王者)平定武庚(商纣王之子)三监(看管武庚的三个人)叛乱之后,把殷民(原商朝国民)七族和商朝故都周围地分封给武王的弟弟姬封,建都朝歌(河南淇县)国号卫,其国民以卫为姓。- 秦代以后,卫姓主要在山西发展,在河东郡(今山西临汾)发展成望族。故《百家姓》列卫氏为“河东”郡。- 西汉时期,名将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青,河东平阳人(山西临汾西南),武帝时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山西高车县)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率军大败匈奴,收复秦时河南失地。元狩四年(公元119年)又与霍去病(汉代名将)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的一生中先后七次带兵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面诸郡,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氏人为纪念卫青,以他的封爵“长平”为堂号,以他的出生地和业绩撰堂联:“河东世泽、漠北家声。”-  蒋姓- 堂号:乐安堂郡望:乐安郡- 堂联:三径世泽九侯家声- 周成王(西周国王)封其侄姬旦第三子伯龄于蒋地(今河南光山县),建立将国,其国人以国名为姓就是将氏。- 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其裔有迁居乐安者(今山东邹县),并在当地发展成望族,因此以“乐安”为郡望、堂号。- 西汉时伯龄裔孙蒋诩,哀帝刘欣时为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后因王莽撮政,借病归隐,荆棘塞门,舍中开三经,不出。唯羊仲求仲同游之。- 东汉初年,蒋诩曾孙蒋横,佐光武帝刘秀讨赤眉有功,官至大将军,其九子俱封侯,公华侯颖;会稽侯(今浙江绍兴)郑;临江侯(四川忠县)川;临湖侯(安徽无为县)曜;临苏侯淅;浦亭侯巡;九江侯(安徽定远县)稔;云阳侯(陕西淳化县)默;函亭侯(江苏宜兴)澄。蒋澄为宜兴始祖,其裔孙将仕杰,元朝末年避乱而迁浙江奉化溪口镇,这便是蒋介石的血缘始祖。- 为标榜蒋氏的发展,氏人以“三径世泽、九侯家声。”为堂联。成为蒋氏的代名词一直延用至今。-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蒋姓排第4位大姓。-  沈姓- 堂号:吴兴堂郡望:吴兴郡- 堂联:八咏世泽四韵家声- 周文王姬昌之子季载受封于沈地(今河南平舆北)建立沈国,公元506年被蔡国所灭。其子孙以沈为姓。- 春秋时期,沈氏主要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发展,秦末有季载裔孙博士沈遂十一世孙沈戎徙居吴兴(今江苏苏州地区),子孙昌盛,累世为官,发展成名门望族。所以吴氏以“吴兴”为郡望、堂号。- 在历史的发展中,沈氏子孙自强不息,为中国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曾涌现出不少知名人物。南朝时有文学家沈约,吴兴建康人,历任宋、齐二朝,后助梁武帝登位,官至尚书令。创四声(平上去入)八病(平头上尾、蜂胺、鹤膝、太韵、小韵、旁纽、正纽)之说,对古体律诗的转变有很大影响。- 氏人以沈约为自豪,以“八咏世泽、四韵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沈姓排第37位大姓。-  韩姓- 堂号:昼锦堂郡望:南阳郡- 堂联:南阳望族北斗高名- 韩是以封地命名的姓。韩氏之始本自先周,文王之子封于韩(今山西河津东北,为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诸侯国),因此以封地为姓就是韩氏。-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氏人播迁于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等地。西汉末年的韩骞辟王莽之乱,徙居南阳(山东以南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韩氏以南阳为郡望。- 在韩姓的发展史上,人才辈出,其中成绩突出、影响深远者是韩愈,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公”,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传世锦文》载:“文望尊隆,韩退之若泰山北斗。”- 到了北宋,有大臣、宰相韩琦,天圣进士历右司谏,宝元三年(公元1040年)出任陕西安抚使,神宗即位(公元1068年)以武庚军节度使兼相州,相州是韩琦故乡,更有衣锦还乡,风光非常之感。因筑堂曰:“昼锦堂”庆贺。欧阳修为之作《昼锦堂记》。氏人以为荣。即以“昼锦”为韩氏堂号,撰堂联“南阳望族、北斗高名”也书“南阳世泽、北斗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韩姓排第25位大姓。-  杨姓- 堂号:四知堂郡望:弘农郡- 堂联:五贵四泽三鳣家声- 西周时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被周幽王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范村古城一带)建立杨国,其子孙以国名为姓,就是杨氏。- 春秋时杨国灭于晋,其子孙逃到华山仙谷居住在华阳(今陕西秦岭以南、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后北迁落籍弘农(河南黄河以南、宣阳以西和陕西洛水、丹江流域)在此发展成大族。《姓氏探源》说:“当今90%的杨氏出自弘农这一支派”。在中国历史上为第6大姓。- 在中国历史上杨氏称帝者有十几人,名人贤士代不泛人,其中东汉杨震是最受世人敬仰的。杨震,字伯起(?—124年)弘农华阴人,自幼博览群书、对《五经》最人研究,时称关西孔子。早年薄于仕途,聚徒讲学。一日正课,忽然一只大冠鸟嘴衔三条鳣鱼放于讲坛上而后飞走。众人说:“蛇鳣者,卿大夫之象也,数三者,法治也,先生自此升矣。”至此,杨震步入仕途,历任荆洲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为官清白,拒绝馈赠。《后汉?杨震传》写道:“王密为昌邑县令,至夜怀黄金十斤赠震,报当年知遇之恩,震拒。密说:“至夜无人知。”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密愧而退。”此“四知”成为千古佳话。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僚,使“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大家族,氏人为纪念杨震,以“四知”为堂号,用“五贵世泽、三鳣家声”为堂联。-  朱姓- 堂号:紫阳堂郡望:沛郡- 堂联:鹅湖世泽鹿洞家声- 朱氏乃以国名命名的姓。《姓苑》记载:“周武王姬发(西周国王)封颛顼(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裔孙曹挟于邾国(今湖北黄岗西北),其子孙以邾为姓,后为楚国所灭,其子孙逃往沛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邑旁而姓朱。”- 至西汉朱诩之子朱浮为大司马、大司空,其子朱永为下邳太守,世代大官,在此发展成大族。使沛郡成了朱氏最具影响的郡望。- 到了南宋,在朱氏族人中出位了哲学家、教育家,历史上称为朱子的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一生广注典书,对经史、文学均有贡献,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他集注的《四书》一直被后来当作科举考试的范本。他曾讲学于白鹿书院(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后又建紫阳鹅湖书院,从事教育50余年。氏人为纪念朱熹,以他的别号“紫阳”为朱氏堂号,以他的书院名撰堂联“鹅湖世泽、鹿洞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朱姓排第14位大姓。-  秦姓- 堂号:天水堂郡望:天水郡- 堂联:奉献世泽赐福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大禹时的大臣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善于养马,周孝王(西周国王)命其在汧、渭二水间养马,马生众多,因之封秦邑(今甘肃张家川东)与之,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即秦氏。”- 秦氏得姓以后主要在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发展。春秋时期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周宣王(西周国王)的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阵亡,其子秦庄公请命续征,打了胜仗,收复了失地,因功封为西垂大夫。庄公之子亦因功封侯,其子孙世代大官,在当地发展成强宗大族,史称“天水望”。氏人多以“天水”为堂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更使秦姓人名人辈出。东汉有茂陵人秦彭、秦袭、秦固等兄弟五人同为郡守一级的官,年俸二千石,合起来刚好万石,所以京城称为“万石秦家”,秦周常以钱财接济人,名声极好,官至北海相,所以氏人以“奉献世泽、赐福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秦姓排第78位大姓。-  尤姓- 堂号:遂初堂郡望:吴兴郡- 堂联:东吴世泽南宋家声- 尤是因避讳而改的姓。五代十国时福建沈姓者,为避闽(福建)王王审知的“审”字谐音,而改姓尤,遂有尤氏。- 由于改姓者在福建,所以尤氏主要在江南发展,因此《百家姓》列尤氏为吴兴郡(今江苏)。- 南宋时有诗人尤袤,字廷之(1127—1194年),号遂初居士,江苏无锡人,绍兴进士,曾任泰兴令、江东提举常平等,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博学多知,藏书丰富,诗学江西派,风格平淡,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宋光宗(赵惇)为其藏书楼亲书“遂初堂”赐之。氏人以为极度荣耀,即以“遂初”为尤氏堂号,用“东吴世泽、南宋家声”为尤氏堂联。-  许姓- 堂号:高阳堂郡望:高阳郡- 堂联:忠孝世泽节义家声- 许是以封地命名的姓。周武王时,炎帝(上古部落的首领)的裔孙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被封于许由曾居住过的地方称许地(今河南许昌),建立许国,其国人以许为姓。春秋时许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散居四处,主要在高阳发展(山东临淄一带),大多以“高阳”为郡望堂号。- 在江南,明代有两位志士很受氏人敬仰,明代崇祯七年进士许直,字若鲁,历任浙江义乌知县、广东惠来县令、吏部文选司主事,进考功员外郎,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崇祯帝朱由检吊死于景山,许直写绝命词6章,亦上吊自尽。- 许直族侄许德溥,清兵强行《发令》德溥抗命剃成头陀状,并于两臂刺上“生是明朝人、死为明朝鬼”,于胸部刺上“不愧本朝”,后被人告发死于江宁。- 为纪念许直和德溥,氏人撰堂联:“忠孝世泽、节义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许姓排第35位大姓。-  何姓- 堂号:三高堂郡望:庐江郡- 堂联:庐江世泽学海家声- 何氏系出韩姓。秦始皇消灭韩国后,一部分韩氏人逃往长江中下游,其中有韩瑊者携妻遁于庐江郡,隐于东乡要津造舟以渡行人。秦始皇巡守过博浪沙,韩国旧臣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令力士椎击始皇而误中副车败事,始皇遂下令搜索六国遗族,欲斩尽杀绝。时冬有秦吏过东乡津,请问客居者姓氏,及瑊,瑊指冰冷的河水(意思姓寒(韩))说:“姓此”,秦吏以为姓河,遂登记为“河氏”,后有秦吏告知此事,瑊大惊:“吾家免于刀祸,河字之力也,然姓氏当以人附丁口,岂可似水泛滥而无所归,遂以何氏为姓。”至汉代这支何姓人已发展成人多势众,官宦显赫的望族,因此《百家姓》列庐江为何氏郡望。- 南朝时,有何点、何求、何胤兄弟三人,博学多才,隐居不做官,人称游侠处士。齐宋好几次请他做官,他都拒而不去,梁武帝也想请他做官,把他召到华林园,他托病辞归,人们称他兄弟三人为“三高居士”。- 氏人为纪念何点兄弟三人以“三高”为何氏堂号,以“庐江世泽、学海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何氏排列第17位。- 何氏字派自二十四起为:南邦钟达秀、循起乃荣昌、振家承祖德、兴国用贤良。-  吕姓- 堂号:道德堂郡望:河东郡- 堂联:五祖世泽八仙家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炎帝(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即神农氏)的后裔伯夷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地(河南南阳西)建立吕国,氏人以国名为姓,就是吕氏”。- 吕氏得姓以后,播迁频繁,分布广泛,主要在河东(今山西)发展,所以《百家姓》列吕氏郡望为河东郡。- 吕氏发展史上,名人志士不绝于世。其中唐末道士吕岩,字洞宾,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在庐山遇汉钟离授天仙丹诀,时年64岁,隐居终南山(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修道,百余岁而童颜。传说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又传为道教八仙之一。氏人为纪念吕洞宾以“道德堂”为吕氏堂号,以“五祖世泽、八仙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吕姓排第40位大姓。-  施姓- 堂号:阳山堂郡望:吴兴郡- 堂联:勤俭世泽耕读家声- 《元和姓篡》载:“春秋时期,鲁国国王鲁惠公的儿子名子尾,字施父,为鲁国大夫,施父的子孙以祖父的名字施父为姓,后去父而姓施。”施姓得姓以后,形成了吴兴郡望。- 元代有文学家施耐庵(1296—1370年)原籍苏州,元朝至顺辛末(1331年)进士,曾官钱塘,因和当道权贵不和而弃官退居故乡,曾在江苏如皋、泰州一带“隐居”教书,是刘伯温(朱元璋军师)的同窗,亲历“驱除鞭虏”大战。晚年隐居兴化施家桥(新垛乡),此地河港纵横,流水清清,环境优美,堪称“桃园胜地”,独施家桥乃高埠。施耐庵称之为“阳山”,在此闭门著《水浒》,嘱后裔“克勤克俭,精耕细读”,因此,施氏后裔以“阳山”为堂号,以“勤俭世泽、耕读家声”为堂联。-  张姓- 堂号:清河堂郡望:清河郡- 堂联:九居世泽百忍家声- 轩辕黄帝的儿子挥,因发明弓箭,被任命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因为弓正引申为开弓、弓长,所以赐姓张。-  据明嘉清年间张浚等纂修的《张氏统谱》称:“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皇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日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于青阳,后改为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者独最。”挥的后裔居清河。以“清河”为郡望堂号。这是张氏最著名的堂号郡望。- 唐代有山东郓城人张公艺,是张氏最崇拜的人。郓州张公艺,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那儿,麟德中(664—665年)高宗有事泰山,亲幸其宅,向他请教保守家业和睦宗族的道理,公艺请纸笔,但写百余忍字回复,使宋高宗从中悟出。封建社会聚族而居,易起纠纷,非百忍不能相安。赐给百匹绵帛给公艺。氏人以为荣极,遂有“九居世泽、百忍家声”之堂联。成为张氏的专用标志。- 当今中国以人口多少张氏排列第3位。孔姓-

堂号:至圣堂郡望:鲁郡-堂联:东山世泽北海家声-《元和姓篡》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被权臣华督所杀,其子尚小,被家人抱着逃往鲁国,其子孙为纪念祖父,便以祖父名讳孔父为姓,后去父为孔,遂有孔氏。孔氏在鲁国传到第四代,生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创始者。他周游历国后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历代帝王屡加褒奖,他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尊为圣人。-东汉时期,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公元153—208年),山东曲阜人,自幼贤孝,勤奋博学,官至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因激怒曹操被杀,为建安七子之一。-为标榜孔氏的辉煌历史,氏人以“至圣”为堂号,以“东山世泽、北海家声”为堂联。-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孔姓排第72位大姓。-曹姓-堂号:谯县堂郡望:谯郡-堂联:相王世泽才子家声-上古时期有部落首领颛顼为高阳氏,其孙名安者,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曹(山东定陶县西南),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就是曹氏。-曹氏得姓后,主要在山东发展,到了汉代初年,曹氏中有一支南迁谯郡(安徽毫州),在此发展成望族,到了东汉末谯郡曹氏中出了位显赫人物曹操(155—220年),他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扩充了军事力量,公元196年迎献帝刘协定都许昌,后用其名义发号施令,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公元208年进位丞相,封魏王,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公元220年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俱爱好文学,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为一代才子。-由于谯县是魏王室的籍贯,名声显赫,故曹氏都用“谯县”为堂号。为纪念曹操父子,都以“相王世泽、才子家声”为堂联。-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曹氏排列第32位。-严姓-堂号:富春堂郡望:天水郡-堂联:耕山世泽钓水家声-严是庄氏避皇帝讳而改的姓《急救篇》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其子孙以庄为姓,东汉时为避明帝刘庄(公元58年称帝)之讳取庄严同义之意,改姓严。所以历史上说庄严一家。-在严姓的发展史上严子陵是值得称道的人。严子陵,又名严光,浙江余姚人,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公元26年刘秀即位后,他隐姓埋名,后被召到京师洛阳,任谏议大夫,他不肯受,隐居富春山耕钓自娱。年八十七卒于家(富春山临桐江,岸上钓台,景色秀丽,人称锦峰秀岭)。为纪念严光的清高,氏人以“富春”为堂号,以“耕山世泽、钓水家声”为堂联。-华姓-堂号:西岳堂郡望:武陵郡-堂联:青囊世泽丹灶家声-春秋时期,宋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上卿(宰相)名督,字华父,又称华督,其子孙以祖父的字命氏称为华氏。也说受封于华邑,以封地为姓,称华氏。-《百家姓探源》说:“华氏为纪念祖先出于华山,以“西岳”(华山为五岳之一其西岳即指华山)为堂号。”- 东汉时期,华氏有著名医学家华佗,沛国谯郡人(今安徽毫州人),精于内、妇、儿针灸各科,尤擅外科,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术,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氏人为纪念他,以“青囊世泽、丹灶家声”为堂联(青囊指装医书的包,丹灶指练丹药的灶)。-金姓-堂号:彭城堂郡望:彭城郡-堂联:铊侯世泽貂珥家声-《元和姓篡》记载:“黄帝的儿子少昊当了皇帝,称为金天氏,在位84年,建都山东曲阜,其子孙以金为姓。-金氏得姓之后,自山东曲阜向南迁徙发展,最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形成望族。史称金氏彭城望,成为金氏最著名的郡望和堂号。-在金姓发展史上,西汉大臣金日磾,字翁叔,使后人最感荣耀。金日磾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从浑邪王归汉,因笃实忠诚,官至车骑大将军。汉武帝去世时,遗诏让他与霍光、桑弘羊一起辅佐汉诏帝,封铊侯。金日磾去世后,其子孙累世相继,贵显于西汉中后期。史书记载:“自汉武帝始,历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获得七世貂珥(指汉代官宦帽上插的貂尾和耳朵上挂的金环,喻功臣世族)。因此氏人以“铊侯世泽、貂珥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金姓排第69位大姓。-魏姓-堂号:钜鹿堂郡望:钜鹿郡-堂联:鹤山世泽虎观家声-《史书·魏世家》记载:“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封于毕,其裔孙毕万为晋大夫。公元前661年毕万与赵夙一起讨灭了霍、耿、魏三国。晋献公便把魏地封于毕万,其后裔便以封地为姓,即魏氏。-到了秦汉时期,毕万的裔孙魏歆任钜鹿太守,子孙留居钜鹿(今山东钜野)在当地发展为望族。世代显贵,所以魏姓人言必称钜鹿。钜鹿成为魏姓人的代名词,因此以“钜鹿”为堂号。-魏姓人在历史发展中人才辈出,其中,南宋思想家魏了翁(11781235),字鹤山,官至工部侍郎,后知潭州(今湖南长沙)绍兴、福州,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东汉中郎将魏应,字伯君,少好学,习鲁诗,举明经,永平初为博士,时会稽诸儒于白虎观谈论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问难,因升骑都尉。氏人为纪念二位先贤,以“鹤山世泽、虎观家声”为堂联。亦书“鹤山守道、虎观谈经”。-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魏姓排第47位。-陶姓-堂号:爱菊堂 郡望:济阳郡-堂联:百梅世泽五柳家声-《元和姓篡》说:“尧在称帝前首先被封于唐后封于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故称陶唐氏,他的子孙有一支以陶为姓。-陶姓在得姓之后,主要在发源地发展,所以《百家姓》立陶氏郡望为济阳(山东定陶和河南兰考以东境地)。-东晋时期,陶氏有位诗人名扬天下,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名潜,江西九江人,为人志趣高雅,有著名的不为斗米折腰的处世哲学,曾任江洲(今重庆市)祭酒(学官名),彭泽(江西省县名)县令,因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安居乐道,门栽五棵柳树,以“五柳先生”自居,专于诗词辞赋。《百家姓探秘》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写出了其丰富的乡间生活,成为千古佳句。”氏人为纪念他,以“爱菊”为堂号,歌颂他俏也不争春的高风亮节,用“百梅世泽、五柳家声”为堂联。-姜姓-堂号:渭水堂郡望:天水郡-堂联:友爱世泽至孝家声-《元和姓篡》说:“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神农氏生于姜水畔(今甘肃省渭源县),其后裔即以姜为姓。”-姜氏得姓后,主要在发源地发展,因此,《百家姓》列姜氏的郡望为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市境内)。-姜姓中有一位人所共知的人物,这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太公曾在昆仑山从原始天尊学道,后奉师命辅佐周室伐纣。年轻时不得志,常在渭水河边垂钓,被武王得悉告知文王(姬昌),文王感到此人有来历,在渭水河边拜访了他,使他大展才能,辅助周室,建立大功,氏人为纪念姜太公,即以“渭水”为姜氏堂号。-东汉时有隐士姜肱(江苏沛县人)与其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闻名,兄弟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世称“姜被”为兄弟友爱,为光大友爱至孝的家风,氏人以“友爱世泽、至孝家声”为堂联。-戚姓-堂号:三礼堂郡望:东海郡-堂联:西周世泽东海家声-戚是以封地命名的姓。周朝卫国上卿孙林父因辅佐殇公登基有功受封于戚地(河南濮阳县北部戚城,其地西濒古黄河,为晋、郑、吴楚之交通孔道),他的子孙以封地为姓。即是戚氏。-戚氏得姓后,逐步由发源地向东南发展,在东海(今江苏徐州、连云港地)形成望族。所以《百家姓》列戚氏郡为东海郡。-梁朝戚衮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列文绍,对《仪礼》、《周礼》、《礼记》三礼十分精通。年十九,梁武帝(陈霸先)召衮及诸儒讲论,应答如流。简文(诏书)予以重赏,立为江洲(重庆市区)刺史,氏人因此以“三礼”为堂号。以姓源和郡望撰堂联“西周世泽、东海家声”。-谢姓-堂号:东山堂郡望:陈留郡-堂联:芝兰世泽宝树家声-《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宣王(西周国王),的母舅申伯,因平玁狁(古族名)之乱而被封于谢地(河南汝南县谢城),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期谢氏主要在河南发展,以后逐渐向全国搬迁,晋朝时陈留(河南淮阳地区)谢氏已成望族。其中阳夏(河南太康县)谢氏有中郎将谢攒之子谢衡(任国子祭酒),因避乱迁会稽始宁(浙江上虞)东山,在此孕育了许多著名人物。-东晋时有宰相谢安(320—385年)字安石,出身仕族,筑室会稽东山,以山水自娱,至不惑之年出仕,孝武帝时任宰相。即“东山再起”成语之来历。公元303年,使侄谢玄,弟谢石等率水陆军8万人抵御前秦符坚90万大军在淝水大捷,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谢安称其侄谢玄“芝兰玉树载于庭前耳”谓后继有人,氏人为纪念谢安、谢玄,以“东山”为堂号,以“芝兰世泽、宝树家声”为堂联。-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谢姓排第24位大姓。-邹姓-堂号:范阳堂郡望:范阳郡-堂联:宾贤世泽德逸家声-《姓苑》记载:“周武王(西周国王)封颛顼帝后裔曹挟于邾国,史称邾娄国,其国在今山东邹县。战国时邾娄国成为鲁国的附庸国,鲁穆公(公元前372—289年,鲁国国王)根据邾娄合音将邾娄国改名为邹国。其国人随之以邹为姓。”-《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邹氏早期主要在发源地发展,秦汉时期,邹氏有一支迁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西南一带)发展成望族,氏人以范阳为郡望堂号。”西汉后邹氏逐步南迁。-邹氏名人主要有战国时期的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称成侯。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正法律,监督官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使齐之国力大增。西汉时邹氏有文学家邹阳,被梁王尊为上宾,所作散文有游士纵横善辩之风。氏人为纪念邹阳、邹忌,多以“宾贤世泽、德逸家声”为堂联。-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邹姓排第67位大姓。-喻姓-堂号:遗仁堂郡望:江夏郡-堂联:苍梧世泽交州家声-《姓氏考略》记载:“汉朝时期有苍梧(今广西梧洲市)太守渝猛,把渝改成喻,谓晓喻一切,其子孙以喻为姓。”-《百家姓探源》说:“公元89年和帝刘肇时渝猛为苍梧太守,以清白为治,皇帝褒奖,百姓爱戴,郡人颂之,族人敬之,被人称之为'交趾遗仁(交趾是汉武帝时所置的十三刺史之一,包括广东、广西和越南中北部地区,东汉时改为交州)梧守之流风可尚’。”后来喻氏就以“遗仁”为堂号,用“苍梧世泽、交州家声”为堂联。-水姓-堂号:廉政堂郡望:吴兴郡-堂联:清明世泽慈爱家声-《通志?氏族略》载:“夏禹的一个孙子住在会稽(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牛斗山、天台山以北及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地区),以水为姓。以吴兴为郡望。”-《百家姓探源》说:“水姓人数很少,但分布很广。浙江鄞县多此姓。”明代有禹王庶孙水苏明,无锡人,洪武初为邵武知县。清正廉明,秉公办事,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群众口碑清官。水氏人为纪念这位清官,多用“廉政”为堂号,以“清明世泽、慈爱家声”为堂联。-窦姓-堂号:五桂堂郡望:扶风郡-堂联:燕山世泽义方家声-窦,孔洞,地窖是也。窦是为纪念先人从洞中逃走而命名的姓。-《风俗道》记载:“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沉缅于酒色田猎,太宗即位时,兄弟内讧,国力哀微,东方诸侯国剩机扩充势力,杀死太康。其皇后正怀孕,为避难,她从一个后墙洞中出逃,奔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联合各诸侯中起兵,恢复了夏朝的统治。为纪念母亲从墙洞中逃出,少康赐小儿子龙姓窦,即窦龙,从此有了窦氏。-晋朝窦禹钧,北京燕山人,是族人所敬仰的。原先他家境极富,但为人心术不正,势压贫贱,三十尚无子嗣。一夜得梦,其父责:“汝恶名已张满天曹,日后无子且无寿,速要悔过迁善。”钧醒,谨记父训,弃恶扬善,处处以善待人,后得五子俱登科。侍郎冯递赠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因此氏人以“五桂”为堂号。以“燕山世泽、义方家声”为堂联。-苏姓-堂号:五风堂郡望:扶风郡-堂联:北海世泽南天家声-上古帝王颛顼有孙名重黎,是高辛氏帝喾的火正(管理火种的官)以光明四海称之为祝融,其孙昆吾氏有子封于苏(今河南县一带),其后裔以封地为姓,即苏氏。-苏氏得姓以后,主要在河南发展,史书说,苏氏世居河内(河南温县一带)后来向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播迁,形成扶风、北海、武功等诸多郡望。-在苏氏的发展中,人才辈出,代不乏人。西汉时有大臣苏武,公元前100年以中郎将节出使匈奴,因匈奴背信弃义而被扣留,历尽威胁诱降,并被迁往北海(今贝尔加湖)牧羊,矢志不谕,始终不屈,整天手执节绒权杖,历经19年,把杖上的饰物都磨掉了,始终不屈,表现了坚强的民族气节。直到昭帝与匈奴谈和,才得以回国。死后,宣帝于公元前57年,年号五风命其画工画于麒麟阁表彰。史称“五风功臣”。-北宋时四川苏氏在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合称三苏(四川湄山人)以文章闻名于世,为唐宋八大家之三,其诗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为纪念苏轼、苏洵父子,氏人以“五风”为堂号,以“北海世泽、南天家声”为堂联。-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苏姓排第41位大姓。-潘姓-堂号:花果堂郡望:荥阳郡-堂联:锦怀世泽美仪家声-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儿子季孙食乐于潘邑(河南固始县境内),其后代以潘为姓。-春秋时期有楚成王太子商臣的老师潘崇,商臣继位是为楚穆王,封潘崇为大师。到了晋朝潘姓已在荥阳中牟(河南)形成望族。因此,《百家姓》以荥阳为潘氏郡望。-潘氏在历史的发展中,名人辈出,晋代文学家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荥阳中牟人。潘崇裔孙,曾任沙阳令,勤于德政,县里满栽桃花,传为美谈。潘安貌美如花,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所行之处,妇女看到他都感到荣耀。掷水果给他。有“掷果盈车”之典故。因此潘氏以“花果”为堂号。-潘岳长于赋诗,尤善哀诛之文,与陆机、陆云齐名,辞藻华丽,因此氏人撰“锦怀世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c5df4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6.html

《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