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营管理学_第五章 哈佛的经营管理技巧(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抓住管理工作的核心
既然人是管理对象的重要成分,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那么它必然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支柱。

“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什么?”各种管理学的说法不尽相同。有的从管理对象的不同因素中来寻取,有的从管理过程的不同环节中来分析,也有的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探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任何社会活动都是人们进行的活动;离开了人的主动积极性,还能实现什么社会活动目标呢?管理工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管理对象中的各个不同因素和管理过程中指挥、调节和控制等,首先也应该是对人的指挥、调节和控制,不然就无从实现管理的目标。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明确地、坚定地抓住人这个核心,忘掉或忽视人们的积极性这个动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财、物等因素、环节上,那是舍本求末,难以做好管理工作。

为了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党和政府向来强调,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靠政策”,就是要通过政策去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精简机构,改革体制,制定法律、条例,运用科学方法等,都不可缺少。但是,再好的机构、体制、法律、条例和方法,都不会自动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们的活动才能实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工作,只有把各类各级管理人员及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主义主动性、积极性的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才能保证实现管理的效率和目标。正是从对管理核心的这个科学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对“人本”原理的基本认识。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与哲学史上的所谓“人本主义”是根本不同的。管理学上的“人本”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要做好整个管理工作,要想管好财、物和更好地利用时间、信息等等,都必须紧紧抓住做好人的工作这个根本,使全体人员明确整体的目标,自己的职责,工作的意义,相互的关系等等,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

本章节是根据哈佛的指导思想,来分析我国的具体情况、问题。现代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精神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自动化的发展,简单的重复的机械动作日益被机器所代替。生产者的工作更多地具有脑力劳动的成分。一些技术很强的工作,实际上是无法监督的。这样,迫使资本家在严密地制订制度的同时,更加重视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加之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的发展对人的智力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因此,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为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既然人是管理对象的重要成分,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那么它必然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支柱。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人的能动性发挥得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又要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基础。因此,现代管理科学把人本原理的研究列为它的核心内容,强调应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我国和国外无数的事实证明:人的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与管理效应成正比,人的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高,管理的效应越大;反之亦然。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人本”原理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条相应原则:

能是作功的量。这个物理学上的概念,在现代管理中也存在。机构、方法和人都有一个能量
问题。能量有大有小,是可以分级的。所谓分级,就是建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规范,一定的标准。举重运动如果不分最轻量级、次轻量级、轻量级、重量级等各个级别,混在一起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比赛。管理不也如此吗?

管理的分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正是能级构成了管理的“场”和“势”,使管理有规律地运动,以获得最佳的效率和效益。现代管理的任务是建立一系列合理的能级,使管理的内容能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中去。

那么,怎样实现能级原则呢?

第一,能级管理必须按层次实行,具有稳定的组织形态。稳定的管理结构应当是正三角形,或正宝塔形。一条横线不是更稳定吗?不,一条横线的管理形态是绝对平均主义。管理的结构形态应该体现能级原则,没有能级,就没有管理运动的“势”,那就极易导致管理的失败。

造成非稳定能级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认为不论工作是否需要,反正“人多好办事”。而“人多好办事”是小生产的效率原则。现代化管理应该是:“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个故障因素”。所以,管理贯彻能级原则,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小生产观念。

第二,不同能级应该表现出发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是能量的一种外在体现,必须与能级相对应。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职,获其荣,对失职者要惩其误。有效的管理不是拉平或消灭这种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上的差别,恰恰必须对应合理的能级给予相当的待遇。如城市规划是关系到城市系统全面的大事,必须由市长主持的市级机构来抓,才能做到统筹、协调,因为能级相称。

人们往往容易把管理能级与封建等级混为一谈。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把等级作为贵贱荣辱的界限,垄断世袭,其本质是不按能力分等,只是按地位的差异作出区别,与着眼于能级的现代管理,有根本的区别。

第三,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人有各种不同的才能,各种管理岗位有不同能级。现代科学管理必须使有相应才能的人处在相应的能级岗位上,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这样的管理体制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能持续而高效的运转。

人有各种不同的才能。现代管理必须知人善任,根据相对封闭原则,各类管理人员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呢?

——指挥人才,应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具有出众的组织才能,善于识人用人,善于判断决断,有永不衰竭的事业进取心;

——反馈人才,应思想活跃敏锐,知识兴趣广泛,吸收新鲜事物快,综合分析能力强,敢于直言,具有追求和坚持真理的精神,没有权力欲望;

——监督人才,应公道正派,铁面无私,熟悉业务,联系群众;

——执行人员应忠实坚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善于领会上级意图等等。


现代科学管理必须善于区别不同才能和素质的人。只有混乱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垃圾是未被利用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能安排在相应能级岗位上的人可能还不如垃圾有用。

怎样才能实现各类管理能级的对应?绝对的对应当然是不可能的,完全靠主观愿望或刻板的计划也是无法实现的。应当允许人们在相应的能级中不断地自主运动,通过各个能级的实践,施展、锻炼、发挥自己的才能,接受工作的检验,从而各得其所。何况,岗位能级是随客观情况不断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任务,岗位能级就有差异;人的才能也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年老体弱智衰,能量自然下降,面对这些客观现实,只有动态地实行能级对应,才能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今天你的能量高,你应登上高的能级,经过一段时间你的能量下降了,或有更高能量的人才涌现,你就应当转移到你相应的能级中去。你纵然是人才,能级相应,也应不断运动,一方面通过各种实践,获“杂交优势”,使自己能量提高;另一方面,人皆一分为二,老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你的优点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反之,你的缺点所带来管理的损失,亦将无法克服。总之,现代管理的岗位能级是合理的、有序的,而人才的运动又是无序的,这样才有合理的管理。

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正确地运用动力,使管理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则。这里讲的动力具有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是管理的能源,而且是一种制约的因素。没有它,管理就不能有序运动。

这一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它原理、原则的效能。能级原则必须有充分的能源才能实现,没有强有力的动力制约因素,能级可能蜕化为封建等级;“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光靠人们的良好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当某种动力因素迫使人们非用人才不可,才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否则领导选拔就可能任人唯亲,任人唯诺。如果没有一定的动力驱使,群众选举往往会选出能力不一定大的老好人;如果没有切身的动力迫使领导需要反馈信息,他又何必自找麻烦?不如自己拍脑袋、想当然简单,即使建立起了反馈系统,久而久之也会只是一个起不了多少作用的机构。因此,研究贯彻动力原则在现代管理中是很重要的。哈佛认为,在管理中有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着的动力:

第一,物质动力。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动力是一种根本动力。物质动力不只是物质鼓励,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检查实践的标准,是现代管理的灵魂。

现代社会生产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创造性脑力劳动日益重要,并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方式。如何调动脑力劳动者的积极性,就将是现代管理日益重要的命题。

物质动力不是万能的,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还要充分发挥其他两种动力的作用。

第二,精神动力。主要指理想教育的鼓舞,也包括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奖励等。

精神动力是客观存在的。管理是人的活动,人有精神,因而就有精神动力。精神动力不仅可以补偿物质财富动力的缺陷,而且本身具有巨大的威力。


一些科学家为了寻求科学真理,不慕富贵,发明造福人类的科学定理、定律,为后人所崇敬„„在特定的条件下,精神动力可以成为决定性的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科学就是按规律办事。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要依靠真理和知识,要有基本的自然科学素养,要有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懂得社会学伦理学、人才学、心理学等。

第三,信息动力。从管理角度看,信息作为一种动力,有超越物质和精神的相对独立性。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没有信息的传递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国家,如果闭关自守,没有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明明落后,还夜郎自大,还有什么前进的动力呢?就一个企业而言,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可以从自身以及国内外有关的系统中,收集一切有用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采取必要的行动;同时,它又向外部环境提供信息。信息可以促进你追我赶,是一种经常性动力。

在运用信息动力时,要十分注意信息量的适度。信息量过多,可能导致行动无所适从。管理上的某些失策,往往来自信息的混乱和信息量过大造成的错误判断。

以上三种动力都有正确运用的问题,不然不仅会使其效能降低,有时甚至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首先,三个动力要综合、协调运用,对每一个管理系统而言,三种动力,可能同时存在。在不同的管理系统中,三种动力又不会绝对平均,必然有差异,乃至巨大的差异。就是同一系统,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三种动力的比重也会随之变化。现代管理就是要及时洞察和掌握这种差异和变化。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证关系。现代管理要获得最佳效率的理想模式是让各个个体在大方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充分自由地发展,这样才能使集体取得最佳效益。但是个体往往容易着重眼前动力,而集体动力与长远动力又是紧密相联的。眼前动力与长远动力还可以看成是一种“标”、“本”关系,现代管理不可忘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法则,处理好眼前动力和长远动力的关系。最后,在运用管理动力时需要重视“刺激量”这个概念。忽视刺激量,就不能有效地运用动力原则。

调动多类多级人员的积极性是做好整个管理工作的根本。如何科学地对自己下属的行为进行管理,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行为”原则要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中的各类人员的多种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科学管理应该遵循行为准则,其根本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巩固和充分发挥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要尽力解决自己下属人员正当、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客观需要,这是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根本前提,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根本目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以下四种需要应该说是人们正当、合理、普遍性的客观需要:①按劳分配多劳多得;②对国家主人翁荣誉感的尊重;③同志式的友谊和组织温暖;④革命进取行为的被鼓励。要真正做到以上四点,除了应有切实可靠的措旋外,还必须认真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和严重脱离群众的特殊化表现;也要消除那种扣帽子、打棍子、抓辫子,无限上纲的极“左”思潮和容不得别人“昌尖”的狭隘心理。否则,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难以同心同德也无法调动大家自觉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大问题,每个管理者切不可轻心视之。


第二,务必使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可以考核的具体责任。根据不同的情况,实行适当的责任制,是做好现代科学管理的关键。任何产业、企业、事业都必须实行适合自己情况的责任制;任何责任制最后都必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而且可以考核,这是“行为”原则的一个根本要求。

第三,一定要对每个人所负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认真的验收。也就是说,对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结果,必须进行严肃认真、毫不含糊的考核和鉴定,根据规定给予应得的奖惩。这是科学管理中运行“行为”管理原则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这个环节,上面所说的“需要”、“责任”等都无法落实,只会落空。一个好的管理者,不能时时刻刻盯住下属“如何工作”,更重要的是验收他们最后的“工作如何”。这是一种重要的行为管理方法。这样做,才能进一步激发人们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保持与部属的良好感情
人与人之间需要以诚相待,老板和部下要心心相印。要了解一个人的心。并不是仅凭读几本心理学教科书就能做到的。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把大衣脱去。于是太阳用它温暖的光轻而易举地使人脱下大衣;而北风使劲地吹,反而使行人的大衣裹得更紧。

太阳与北风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对部属要像太阳那样,用温暖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温暖;如果一味地强逼压制,这样,会使人感到有一种极强的心理压力。

人与人之间需要以诚相待,老板和部下要心心相印。要了解一个人的心。并不是仅凭读几本心理学教科书就能做到的。

学习心理学固然有必要,那只是纸上谈兵,人们只能从中借鉴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拿着心理学教科书去与人打交道,无论你把对方的心理分析得多么透彻,对方绝不会对你倾吐心语。你也许会问长问短,甚至不惜逢迎,但在对方看来,这一切不过是虚情假意,你们之间有一条极宽的鸿沟。

要做一个好老板,你就要一个很大的胸怀,人与人相处,总要有一方先打开胸襟,对他人要真诚实意,不能做两面三刀的事。如果彼此间等待对方先有所表示,那么别指望会有互相理解、彼此合作的那一天了。老板与部属之间想保持良好的关系,老板就应该去做先打开胸襟的人,主动向部属表示友好,把自己的热情温暖送到每一个职工的心坎上。

公司里每位员工的性格都各不相同。老板应该区别对待。比如有人的意志坚强、性格倔强不惧怕困难,老板就应不断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而有的人性格比较脆弱,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畏惧不前,对于这样的人,老板单说两句鼓励的话是不够的,有必要时你还必须脚踏实地帮他一把,要首先能够做到理解他的苦恼,然后再帮助他解除苦恼。

老板和经理对于同一个人的同一件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所得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如果说经理的批评就像是伊索寓言里的北风,而老板的话语煦暖得像阳春三月的太阳。


作为老板,你是想做北风呢,还是想做太阳呢?

汉斯是个精明能干、精力充沛、责任感很强的人,认识他的人都说汉斯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未感觉到劳累。在他妻子的记忆中,从创业至今,汉斯好像很少有过休息日,工作,工作,马不停蹄地工作。也正在因为如此,他起家时的小杂货店才发展成为现在这几家高级的百货商场,对此,汉斯看到了自己的前途是多么的美好。

身为数家大百货公司的老板,汉斯仍然象从前那样,亲自处理公司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像拓宽进货渠道、谈判商品价格、检查上货质量、入库保管、调查市场行情、改善售货员的服务质量等等,他总是事必躬亲。

即使如此,他还要求各部门的主管每天向他汇报工作,然后再指示他们如何去做,稍有漏动的地方,他都放心不下。

在他手下工作的人无不被他旺盛的精神所感动,而且觉得做起事来格外轻松,因为老板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每次工作便是顺水推舟。

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和朋友的规劝下,汉斯决定举家去夏威夷的度假。正当他在风光秀丽的度假区尽管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公司的电报一份又一份地传到他的身旁。

如果没有老板亲自指挥,部属们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做,许多事情无法决定,只有大小事情都请示老板,有些工作已经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汉斯不得不缩短假期,很快就回公司上班去了。

对此,他一直想不通,以往自己在家的时间部下做得有条不紊,稍一离开,工作就会变成这样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道理很简单,汉斯的工作方法是把事情大包大揽,形成部下不费心思的习惯。他在公司的时候,一切正常。而一旦他离开,其弊端就明显地显示出来啦。

必须承认,一个人精力再充沛,也毕竟有限,身为公司之主的老板怎么能事无巨细,一概亲自过问呢?聪明的老板要善于使用部属的能力,使之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这就涉及到了培养部属的问题。

培养部属不单是指专业技术的训练,也包括了培养其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等,要多为部属创造独立工作的机会,适当地将一些职权交给他们,对于部属的失当之处,不要严厉地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

作为老板要不惜重金地培养其部下,使其成为有用之才,但这样做的最终受益者还是公司,还是老板本人。作为老板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身为老板,即要能够管理好部属,成为他们领导者,又要精通其业务,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同时还要处理好公司与外界的关系。真可谓是身兼数职了。他们大多精明、干练、能力较强,这当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最主要还是来自后天的刻苦钻研,努力探讨。


当然,要做到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是不大可能也是不大现实的,但有一点对于老板来说是必须要具备的,即沟通能力,因为在老板的日常工作中,无论是接洽业务、分配工作、制定计划,都需要这种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沟通能力是老板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一种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呢?实践出真知,必然要从自己工作中的琐事做起。

首先要多听。听公司里高级职员关于业务工作的讨论,听部属对公司现状的评论,听其他公司同行介绍经验或是讲述教训,以及听与公司业务有关的专业讲座等等。

这里所谓的听,不是仅指听见而已,是要用心去听,能从讲话者的长篇大论中抓重点,或是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材料,然后判断、归纳,最后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或者从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这样看来,“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地听,并且要听“进去”,说不定从两名售货员的闲谈中,你会获得很重要的市场信息呢!

其次还要多读,读与听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但是“听”比较被动,别人不说,你从何而听呢?相比之下,“读”的自主性就比较大了,但有的老板先生会说:“我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很紧张,连吃饭都在谈工作,“读”即使是让人喜爱做的事,但无暇顾及。假如你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的确,要从快节奏的商业活动中抽出整块的时间来读书、看杂志是不大可能的。

这里给你的个建议:我不妨把要看的东西,比如一本书、一本杂志放在随身的公文包里,一有时间就拿出读上一点,长期坚持下去,你就感到能力倍增。当然,在读的同时,还要进行思考。如果采取走马观花的办法来读,那么即使你读的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

“听”与“读”都是从外界输入东西,而“说”和“写”就是要向外界输出东西了。你必须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章,整理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观点,然后介绍给别人,让别人能够正确地理解你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搜集别人的反应,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东西,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

“听、说、读、写”是提高沟通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老板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板。

一家公司就好比是一台电子计算机,老板就是这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公司的员工就好像是各种零部件。老板负责指挥、控制公司的整体工作,负责分配、调度公司职员。但是,要想让这台计算机能够准确、高效率地正常运转,只靠中央处理器——老板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各个零部件都能按照自已的程序良好的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

有的老板常跟人诉苦:“现在公司里的职员真让人费心!工作一点儿主动性都没有,你必须要不断地提醒他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天明到天黑,像穿梭似的,真累死人了!”这个老板遭遇实在令人同情,可这都怪公司职员吗?主要问题恐怕还出在老板的工作方法上。

假设在若干年以前,你在职员中开展一场工作竞赛,事先定好:工作成绩突出、生产的产品
了量多的前十名员工可以被评为模范人物。那么员工们肯定会加班加点、争先恐后地去工作。根本不用别人的监督,他们的工作会做得精益求精、锦上添花。

但现在使用同样的办法在员工中恐怕不会有什么热烈的反响,这是因为人的思想观念退化了吗?

现在人们渴望个人进步的心理并不比从前弱,但他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不再是什么名誉上的奖励或有名无实的称号,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付出一定汗水的工作而收获得真正的果实,比如个人能力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或是因此而产生的有利于社会的效益等等。

所以,当你为部属分配工作时候,不能单从数量上完成任务就算是万事大吉,还要对部属讲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与该工作密不可分的其他方面、最后获得的效益以及该项工作出现失误将会给整个公司带来损失等等,让部属们感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而且责任重大,这样他们自然而然地对工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干下去。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分配工作务必要因人而异。

对于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要一味地强调他们缺乏经验,应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干,并把具有相应难度的工作分配给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在完成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自然的,作为老板,千万不能责怪他们,否则就会大大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产生出一种畏惧、厌倦的心理,这对此对彼都是有所损害的。

但是对于那些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中级职员来说,轻易即可完成的工作或是反复做以前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已没有多大的兴趣啦。应该把难度大于其现在能力的工作交给他们,最好是只提供,而不涉及细节,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感到身上有压力,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钻研,以坚强的毅力来完成它。而一旦获得成功,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对于公司的基层职员来说,虽然他们每天所做的是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但仍应让他们知道所从事工作对公司的重要性,老板应从精神上鼓舞他们。

只要公司的全体员工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工作,整个公司就会充满活力,公司的前途是鹏程万里。

谈到使命感这个词,老板们可能觉得太言重了。公司又不是军队,需要士兵们以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去拼杀疆场,报效国家。在公司里,大部分职员工作能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就已经很让老板们感到欣慰了,哪里会谈到什么使命感?老板们有所不知,其实使命感才能启发员工最好最快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哈佛提出的人类“需要五层次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包括五个方面,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重要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想要维持生命的需求比任何其他需求都强烈。试想一下,当一个人处在吃不饱、穿不暖、无处安身的情况下,人生价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因此,用一颗珠宝去换取一片面包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才会依次产生。


在这五种需求之中,层次越低的的需求越强烈,需求的层次是逐渐提高的,哈佛认为,知识水准及生活水准较高的社会,高层次的需求往往较为强烈。使命感就是高层次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战争爆发时,士兵们奋不顾身拿起武器,冲锋杀敌;当罪犯行凶伤人时,警察们会奋不顾身地与之搏斗。难道军人和警察就没有保全自己生命安全的需要吗?有的,但他们同时还需要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们不去考虑个人的安危。

如果有的员工不对公司肩负这样一种使命感,那么在公司面临危险的困境的时候,你能指望他们与人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吗?

就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一般的人不再考虑生理需求啦,他们已基本得到满足,随之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就提高了,这就为培养使命感造成一个好的机遇。

作为公司的老板,你应该关心、体贴员工,把自己的热情送到每一位职工的心坎上,而不要仅仅做一些表现文章。

举个例子来说,当你手下的某个员工过生日时,你不防给予热烈庆幸;当员工因病住院时,你不妨送上一束鲜花。如果工作太忙脱不开身,你不妨请身边的秘书代为致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员工能感受到老板、公司对他个人的关心,使他感到自己是公司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样他就会把公司的事情看做分内的事,就会觉得自己应该为公司负起一定的责任,使命感无形中落到他们肩膀之上。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第二任董事长小华德逊先生希望他的部属都具有野鸭般的精神,他曾经引用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话说:“要想训服一批野鸭,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要把已训服的野鸭再放出去,令其自谋生计,并不那么容易。被驯服的鸭子无法远走高飞,自觅野食,把它们放出去无异陷之于死地。但是,只要你得方法,训服它也不是难事。”

因此,商业界需要的是灵活伸展自如的野鸭,只有具有野鸭伸展自如的本领,公司的美好形象才能树立。小华德逊先生讲这段话的意思旨在要求公司员工不要只用一种处处小心谨慎的态度,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交给的那些工作,而应该生龙活虎,敢闯敢干。

目前公司里的职员之所以不愿意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主要是由于公司的老板往往喜欢那些“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这种做法的弊病在于造成了部属们只满足于小心翼翼地做好分内工作,进取心早已埋葬九泉之下。

一旦公司有所发展,业务有所拓宽,所有的员工只能一个模式做下去。这应该完全归罪于公司僵化保守的工作作风。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但其进一步的发展却受到自身的限制。该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司组织过于庞大,内部关系错宗复杂。根据董事长小华德逊先生的建议,为了使公司摆脱目前的窘态,应该设法解决一批有燃眉之急的问题。


第一,目前公司过于庞大,如何才能促进整个公司的一体化?

第二,在庞大的组织当中,如何才能培养有才干、有自信、有洞察力的经理人员?

第三,公司如此之大,如何才能使每个员工都能深刻理解公司的经营方针?

这些都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重大课题。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彻底地处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只能处于极其瘫痪的状态。

总而言之,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这样的大公司,其最大的危险往往并不在商场的险恶拼杀,关键是由于其部下因素不协调所造成的。

要想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公司里的每位员工都应对公司的情况有清醒的认识,这就要求身为公司最高领导的老板不断地把公司的状况告诉给广大员工,鼓励他们献谋献策,靠公司上下的齐心协力来克服困难。倘若公司里的员工都是置之不理,无胆无识的“家鸭”,那么老板一人是孤掌难鸣,力挽狂澜是不可能的。为使公司永过充满活力,就应有一大批有才干、敢创新的优秀人才,而这样一批人才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的培养,还决定于员工是否有一种敢冲敢闯的精神,取决于员工是否具备野鸭的精神。

年青气盛的学生在高谈阔论时往往会固执己见,不管交谈对方的想法如何而咄咄逼人。这其实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做法。争论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互不相让,越争越激烈,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也是如同水火互不相让。

两个人在互相交谈时应保持感情上的和睦。彼此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感沟通,是很难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的。所谓感情的和睦,就是说在正题尚未开始之前,先保持双方良好的感情联系。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不然将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有些老板不懂得这个道理,在欲说服部下做某事时,常常是粗声大气、盛气凌人的态度,即所谓“脸难看、话难听”。

面对这样的老板,哪个部下诚心诚意地接受他们的意见,全力以赴地为公司效命呢?这样的老板往往会把公司的进步独揽到自己的决策的英明上,常常驾祸于人。

如此一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而对老板的不满也会与日俱增,钻空子,找窍门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反,善于做员工工作的老板,其态度举止与前者截然不同。公司如果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决不会包揽到自己身上,而是全部归功于部属的勤勉;他经常对手下的员工赞不绝声,并反复表明公司的成败全赖员工的努力进取;对于那些成绩突出的员工,采取种种方法来奖励,鼓舞;对于那些为私事所苦恼的员工,他总是尽力帮助他们,使公司的温暖送向每一位职工。

这样的老板在做说服工作时自然会得心应手,因为他本人与员工保持着良好的感情联系,建立了深深地友谊。


他在说服部属时,从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相反地,他总是尽可能地了解部属对这件事的想法,让他们充分说明自己的意见。如果他发现双方意见很难统一,应率先检讨自己考虑问题上是否有欠妥之处;如果他确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行使老板的权力,但是在事成之后,会向员工解释清楚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

三、经营者如何活用时间
俗话说:“惜时如金”,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尽最大努力去利用好一年365天,让它们都能得到充分地利用。

哈佛强调,把时间用得恰到好处是非常重要的,做起来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制定自己的时间表;

第二,认真按时间安排办事;

第三,把自己所做的事,作好记录备查;不过在世界上并不是任何时间安排,都在按上面的原则行事的。巧妙使用时间安排表,将为自己工作安排带来方便:

某一广告公司的一位副经理总是以谁服从了他的时间安排或是他服从了别人的安排,来作为衡量权力的标尺。最使他感到欣慰的是,别人为了他的时间安排而改了自己的议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现了他是高人一等的。其实这种态度并不值得赞赏,关键是在自己应该知道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有多大,如果对此十分熟悉,那么就能更准确利用自己珍惜如金的时间。但总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个人的权力大,就拥有对时间绝对地自主权,能够把时间安排好,事实上却适得其反。

如果对于一周要办的事,我们事先排好日程,这样,在与顾客会面时就不会无暇顾及了,这是时间安排得不好。其实这并非完全正确,如果日立志上有“空白”时,更能促进我们努力工作学习。

如果你细心观察,你的时间安排表上每天都有两个空白,一个在上午,另一个在下午。正常的作息时间是:早晨早起5点到7点这段时间可以阅读传真文件,向秘书口授有关要事,再处理一下公司内部事务。10点后,往往可以安排与人会面或召开会议。然后利用这段时间向有关人员通电话,安排下轮会见时间。并可以放心地对朋友说,这以后的时间均属于你。此时,你会感到时间运用得非常合理。

作为一名经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在与人会面和谈话。因此,挤出来时间在与他人相约上,先见哪些人或后见哪些人,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到纽约要会见45个人,那么可以将这45个人分为几组,如123组,每组15人;先见1组,只要他们有时间,你还可以优先去拜访他们,2组次之,但仍要为他们排好会见时间,最后是3组,这个组有时间就见,没有时间就不见,也无所谓。如果优先见1组的15个人中,有5个因故不能安排时间,那么下次到纽约,你一一应补上,并把他们作为必须要见面的人。如果不与他们见见面,或许时间长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就拉远啦。

采用123组的办法安排先后顺序,实际生活中能使你分清轻重缓急、先后次序。如果长
期坚持下来,定期拜访他们,他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

当经理的人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最好地办法是用一本活页簿,记下一天的安排和要办的事。一天一页,分为两半,左边写应通电话的人,右边记应办的事。随着还可以带几张卡片,将要记的事摘下后,全记录在活页簿上。

每个人用来安排时间的方法不同,有的很简单,有的很精致细密。有的人右手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个星期内该做的事,然后一件一件地完成,有的人有厚厚的一大本行事历,分类细密繁多。但对这个人有效的方法,可能对另一个人并不见得合适,但是一个成功的人不能没有一套安排自己时间的行事方法。

即使有了最好的方法,如果不小心注意一些自己和别人的毛病,原本安排得井然有序,但做起来是乱七八糟。哈佛总结了以下是四则诀窍:

1先易后难。假如你今天有十一样该做的事情,其中有八样你可以算准处理它们所需要的时间,有二样提前可以大致估计,而有一样可能会牵涉范围较深较广,你会先做那一样呢?

很多人会先做最后一样,然而到了最后,一项事情也没有完成。应该先努力去做可以如期完工的八样事情。做完这些事后,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愉快和士气,最后来面对较艰难的工作。因为容易做的事可当作一种享受来完成它。而不该轻视它们,或觉得做完了也没什么了不起。

2事先安排好先后秩序。人们都要把守时看得极为重要,但是应该估计出做一件事所须的时间。对时间的安排高度与财务的预算一样,应谨慎安排。即使在最小的小事上,也照样坚守这个原则。比如说,在早上8点有个餐会,就应该早点起床。

早晨如果需要30分钟的时间穿衣梳洗,10分钟到办公室,也应有15分钟作作运动。20分钟看看报纸,10分钟读昨晚来的传真,30分钟口述函件,5分钟思考8点钟的会议内容。

这些加起来总共是两个钟头,所以不能在6点以后起床,否则就得牺牲一两样想做的事,用这样方法来开始新的一天是不大理想的。

很多人喜欢在时间上逞英雄,总想把劳动生产率提高。也许他们觉得在一个钟头内,挤进两个钟头才做得完的事,虽然早知无法做完,但也是很英勇的吧!共实这与英雄气慨无关,而且这种人总是进度落后,并且牵连别人。

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有人跟你约下班后6点钟见,但在他会面之前,还得打几个电话,跑得满城到处都有他的身影,结果不出所料,他到7点才姗姗来迟。

当然,你不能天真地希望,你的时间永远不受别人影响或干扰,其中一例就是,有人会取消约会。但是有些人似乎有这种常常取消约会的习惯,你不要为这些来浪费你的时间,你是否太刻意讨好?你有没有表示过你的不满?有一位行销人员在客户接连两次不得不取消约会后,对客户说:“梅克,你要知道,你每次耽延,我都会提高我的价格。”因为你们真的需要他所销售的东西,因此,他这种半开玩笑的话也让你警惕自己。


找一天作以下这个实验:不论对方是谁,都限制讲电话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你一定会发现,你忽然对自己打电话的方式特别留意,而且也会注意对方打电话时的习惯。

有的人打电话简短扼要,有的人则好海阔天空的谈论,因此我们应用心思考打电话的顺序,如果在半个钟头内要打七个电话,有六个是平均每两分钟就可以交代清楚,最后一个是啰啰嗦嗦,最好先打那干脆利落的六个电话,把这拖泥带水的留到最后。这样,当你耗在这个“长途”电话上时,至少不会感到焦躁,这样就不会为耽误其他六个电话担心。

不少人喜好把每天要办的事列成单子,做完一项就划掉一项,这样,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感觉。一个办事有章依法的人,通过列单子,你不仅会看到他有多少事需要做,而更应看他一天下来后已完成了几件事。最为理想的结局是,当一天时间结束了,该办的事情一定要办妥。今天的工作当天做完,养成这种习惯,你会赢得更多的时间。

任何人都会同意,事业无限,但时间有限,俗话说:“惜时如金”,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尽最大地努力去利用好一年365天,让它们都能得到充分地利用。

换个角度来看,并不是说我们人类在做时间的奴隶。如果为了所谓珍惜时间,当某种工作已超过预定时间10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就必须草率地结束商谈,实际上并不妥当。因为此时超过10分钟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如果每天能省下125分钟,正好一小时,那么你就会去慢跑、带孩子到公园玩,睡一睡午觉,看一看书。但一天中,有很多零碎的时间被浪费掉。尤其当一件事办完后,紧接着办另一件事之间的空档。如当你刚与他人会谈完,道别后走向大门时,这段时间里你准备做些什么呢?

在社交场合,向人道别总是花去不少时间,因为它是一种礼节。在舞会上,如当某人要退场时,他总要走到某处与人道别握手,寒暄几句,这样一下来,半个小时过去了。如果这种过程在办公室里重复几次,那么又有多少时间让太阳神给你带走啦。

参加社交活动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尤其是你的时间安排得当的话。当然在各种转换时间,能减少不必要的礼节,会给你带来一些空闲时间。

对于那些在你的办公室里的来访者,事情办完,仍无退意,他可以用婉转的口气,笑着对他说:“对不起,我不得不赶你走了!”如果来访者说只占用你30分钟的时间来拜访你,当时间已到仍无告别之意,你可以提醒他说:“太遗憾了,我只有30分钟的时间,一会儿我将去参加另一个会议。不好占用你太多的时间。”这种说法是很艺术的。原计划20分钟,结果15分钟全部解决问题,大家就各自分手是最为理想的。如果还为此节省了会议时间而长嘘短叹,那太不值了。

最近几年人们都普遍注意个人时间的有效利用,对于这种改变的最直接方式是:大家尤其是各位领导都提前安排好各自的活动时间。

5年前,许多公司的经理从来不会提前两三个月就把工作日程定好。如果你期望在4月约见某家公司的总经理,那么只要在二月或三月与对方联系并定下日程就行了。现在有的人将
未来一年的时间都给予了安排。

对于这种变化,我们并不喜欢,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公司经理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并且多样化,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可是往往有许多人的“时钟”仍慢三拍,并没有意识到要与“忙人”见面,是颇费工夫的事。这里有三个诀窍可以把握,使你知道怎样去与“大忙人”约会。

最节约时间的方法就是先和对方约定时间。

有位大忙人朋友,有一次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很优美的委内瑞拉森林之旅,平常他对这类的活动总是有礼貌的谢绝,但这个主人很精明,他很早就和大忙人朋友约定好了。

对朋友来说,一年半以后的事相当遥远,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威胁,就答应了。可以想象,愈接近旅行的日子,他愈来愈犹豫,但是也不好意思毁约。假如对方是到最近才邀请他的话,如果你不乐意参加,你要找一个适当的借口。

每个人都有个“淡季”,是一年之中比较没有那么忙的一段时间。像从事代理运动员的这一行,淡季当然很明显:足球员的谈季在二月到七月之间,棒球员在十月和三月之间。企业人士的淡季却不能这样清楚地划分。但每人的时间都有一个轻重缓急。

比如说,纽约市在八月时几乎找不到人。每个人都去渡假或是过个长周末,把许多约会都订在九月劳工节之后。

而在劳工节的前两个星期之中,是当地纽约最忙碌也最有收获的时候,也是美国网球公司赛举行的时候,你几乎可以见到所有想见的人。大概是别人都不在这个时候找他们吧。

安排两三个特别忙碌的人一起开会,三人同时挤出时间来参加会议是很难的,关键是大家都不能协调出一个共同的日期了。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让最主要的人先择定日期。

我们会这样说:“我们想邀请几位企业界主要人士。如在1992年于苏格兰举办一个会议。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哪一天对您最合适呢?”

这其中的奥妙是给了他充足地选择机会,选择的范围愈大,同意的机会也愈大。这种方式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因为你刻意尊重他,以他为主来安排日程,这样,对方很容易被你的诚心所感动,他必将届时参加。

拜访客户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要让客户浪费你的时间,而是照他们的时间安排,事后要求他们尊重允诺。

比如他们要出差到洛杉矶去,他们会告诉客户说:“我到了再打电话给你。”这样的说法不妥。因为当你到了洛杉机,再打电话,对方很可能由于太忙而无暇光顾你,或许就根本不在家。可能你会因此而失去成交的机会。

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提前打通电话,问一问对方,“如果我春天时节到贵地,是否可能去府
上拜会你,你认为哪个日期比较合适呢?请您定一下,好吗?”当然,面对如此客气的问题,对方一定会欣然应允,喜结良缘。

细心的人事主管,当公司的员工人数超过5人后,他就为他们建立了个人业绩档案。档案中存放部门经理写给人事主管们有关员工评价的材料。每每要与某员工谈话时,他都会取出档案,查阅一下以前资料,来进行有目的,因材施教的谈论。

对于建立的个人档案,员工们见到后总是感到不可思议,“怎么过去的材料,会收集得这样齐全。”当你打开卷宗,见到那已有些淡黄却书写着自己熟悉笔迹的档案材料,往事的回忆总是令人难忘,尽管许多文件已失去作用,但有时候你会发现过去的想法在当前仍有一点新意。

这种为每位员工建档的作法,能够使经理更好地了解员工的情况,不至于因为员工太多而把他们个人情况淡忘。随着公司人员的不断增加和扩编,这种档案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了。通过查阅各人档案,你会从中了解到许多过去没被采纳的建议和方案,这些材料对旁人来讲,或许已属无用之物,主管人员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经理还经常带着小笔记本,随时将与下属谈话的情况摘要入卡,从而有效地把握了职工的生活、思想、工作状况。任何一次谈话,无论是时间多长,却可以分为开始、中间和结束之段。中间是双方谈论的重要的问题或事件。而往往是谈话的开始与结束两段容易出现问题。

IBMA经理为人热情、好客,讲话很有幽默感,当你与他交谈时,你会感觉到他是很成熟的谈话者。但是如果你与他通电话的话,必然会改变这种看法。他在电话中的声音呆板、沉闷,毫无生气可言,如果不了解他的人,一定会以为打电话给他,使他得了重感冒了。

其实并非如此,在电话上要展开话题,只有在20分钟以后他才会放开思路,打开话匣,可是你已决意挂断电话,他刚有谈话的兴趣。这种打电话的方式对他本人说来,是很吃亏的。

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有那么充裕的时间在电话里跟他聊天,如果你没有耐性的话,那么这种节凑就会中断话题。当然并不是任何时候他都如此,有时当听筒中传来他热情洋溢的“喂!时,一切都会变得简洁、清楚了。

正确地打接电话应该是,当电话铃声响后,用手拿起听筒,在讲话前可先停顿几秒钟,这样就有几秒钟思考的时间,对自己要说的话来一个简单组合。

如果打来电话的人讲的是一个严肃或很微妙的话题,那么接电话的人就不要用愉快的声音,来回答对方,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否则会造成对方的误解。当然,如果对方还需要我们给他以鼓励和安慰,那么我们要用一句美妙动听而又铿锵有力的话来开头。

往往电话中的头一句话对于后面要说的内容起着极大的地影响作用。同样,如何去结束一次电话也是非常重要。

美国CNN有线电视新闻网观众热线电话直播节目的著名主持人罗瑞先生,电话交谈具有独特之道和别具一格交谈者。他主持的直播热线节目非常受人欢迎,在电话的一头,他的声音显
得他非常的有礼貌、幽默、活泼热情,他对听众提出的问题,有时非常直接了当,让人难以直面问题,他正因此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

罗瑞先生最令人敬佩的是,他有一套独特的用来对付唠叨人粗鲁人的办法。如果进热线的听众在电话话筒面前说个没完,占用了电台热线的宝贵时间,他会直接提醒他:“你要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样就使听众的话题紧扣问题。如果这位听众仍不扣住主题进行谈论,他就会按开关去转接下一个热线电话。

对于采取突然切断电话以中断通话的行为,多数人能够理解,但实际生活中却不易做到。有位姓马丁的经理模仿罗瑞。当对方通话已无实际内容时,他像罗瑞先生那样,他就按键关闭了电话,当对方再次打来时,要么就不接电话或者他佯装不小心碰了电话为由,向对方道歉,很快就把通话转向正轨。虽然很多人对此做法不予赞同,但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在一年一度的合同续约仪式上,相当部分的主管总要仔细问清楚全年能否享用多少天的假期。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用过假期,也没有休闲时间。

俗话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这些不重视休闲生活的人,总是以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为由,来自欺欺人。实际上不走出办公室,是无法体会到海边沙滩作日光浴、或去爬山所能享受到的大自然的风情和对消除身体疲劳的好处。这引起人总是浪费自己的休息时间,使自己一天到晚在紧张忙碌中度过,这一切对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个人生活都是有害的。

因为愈是工作忙时,应该合理地休息,俗话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一张一驰,这些必须强迫自己休息。工作繁忙的公司总经理们,就非常注意休息,常常把自己的休息安排得适当合理,那怕有时只能放松1个小时,也要坚持。我们应该把休息列进作息时间表,与工作一样重要,坚持执行。如果你决定下午抽一个小时来锻炼的话,就应该丝毫也不动摇,绝对不让其他事情来占领。

IMG的总经理迈克先生有时常到夏威夷渡假4天,他总是告诉自己的秘书这4天中不要用公事来打搅他,他需要彻底把疲劳赶出去。如果有急事要给公司打电话,那么也得由他来决定。

因此,好好地安排你的休闲时间和假期,且坚决执行去做。否则,时间的空格就又会让繁重的公司业务占满。

劳动、休息、谈话„„您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能否在事业上成功实际上主要取决于你的时间安排得是不是最恰当不过。下面是哈佛总结出来的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的12项关键性原则:

第一,信息原则。没有必要的信息就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恰当的决定。力求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正确。

第二,目标原则。确定目标十分重要,因为在您不清楚自己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时,您很容易误认为所有的路都会通向成功。失去灯塔,你将开不到理想的小岛。


第三,行动。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具体行动。只有行动,才能使你成功的路途缩短。

第四,x%原则。如果您的目标被定为1100%的话,您应该对努力过程中的x%同样重视,因为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

第五,协作原则。所有聪明的管理人员和领导人物都必须学会将一部分责任分给其下属人去承担的做法。

第六,集中原则。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重点处理某一项工作,其效果会比您同时处理多个问题要好得多。

第七,倡导原则。如果您希望发生某件事情或者出现某种局面,您应该积极做出行动,把您博得大家赞赏的话说出来。

第八,计划原则。如果您提前为某件事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其结果肯定会更令人满意并往往比预想的还要好。

第九,守时原则。如果您自己不遵守时间,也不要指望别人会遵守时间。

第十,简单化原则。当您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时,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好的。

第十一,矜持原则。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在面对任何人的各种要求时,他绝对不会总持谦就态度。他总兢兢业业地来完成任务。

第十二,形象思维原则。只有锻炼出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及时察觉任何风吹草动,才能防患于未然。

我们永远没有理由乐观地认为我们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完所有的事情,所以提前制定计划对有效利用时间极其重要,有些人误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但实际上没有好的计划您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做您最想做和最该做的事。事实上,制定计划就是为您要做的“什么”提供了一种将在“何时”做的保障。

四、激活高级管理部门
近代经营者应用数据库概念来组织电子数据处理工作,乃是将一个公司的计算机可以阅读的全部数据集中起来管理,既能用于执行长久的程序,也适用于临时的需求。

高级管理部门想要得到的情报,只能从妥善组织的全公司范围的数据中产生出来,其中一部分数据来自范围较窄的应用项目。今天为了提供管理部门所要得到的情报,哈佛要求公司就需要有一个数据库。

计划部提供的两份预报送到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的办公桌上。第一份材料预报公司现有工业产品在次年一月开始的一年中的销售状况。第二材料预报将于次年一月投放市场与原销售产
品相似的新工业产品在同一时期的销售状况。

公司预期这两种产品可以相互补充,深入各个市场,使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刻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竞争已经侵入公司的传统地盘。如果销售额能象预期的那样迅速地提高,那将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利益。

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看到所预报的情况比他原来希望的还要好,心里甚为高兴。预报工作者本来就是功深业大,对于这种较高的预计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因此需要考虑在以后的几个月中要增加这两种产品的产量。

生产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同生产部门初步谈过之后,情况就已明确,厂房和人员都准备就绪,并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预报材料还说明,在以后的九个月中每个月的产量需要达到什么高度。

另一方面,库房确实有些问题。公司的销售状况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质,销售的货物存放在区域仓库,公司对这些仓库采取出售产权又长期租回使用的办法。在为新产品投产作准备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扩大公司区域仓库设备,但是,关于销路很好的预报却使这位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总为扩大的仓库还不够用而担心。在他看来,许多区域仓库在空间和人力方面可能都十分紧张。他想,如果像预计的那样销路很好,库房问题很可能成为生产上的限制因素。

再有,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编制预报时,对区域性所引起的销售差异没有细致考虑。这是预报中他认为可以原谅的一个弱点。因此他不清楚哪些仓库会遇到最严重的问题,哪些邻近区域可能有些多余的容量。

其次,他又想到他刚批准大胆的销售和推销计划,两类产品都包括在内,由各个区域在以后的几个季度中执行。如果这些计划像他所预期的那样有效,那么仓库的容量是不够用的。或许他可以削减他所同意的销售计划,但是这种做法同公司尽快扩大销售额的需要是矛盾的。

他简单地计算了一下就去找总经理。他按照计划部门所提供的最后预报,将情况概括地谈了一下,然后他就归纳出这样的看法:“如果情况的发展象我们所预计的一样,那么至少芝加哥仓库所要接受的货物将要达到现有容量的四倍,而且为期至少三个月。这还仅仅是一组仓库,租赁仓库,需那么多的现款,我们的资金够用的吗?

他们对若干种可能性争论了一番,做了一些计算,并谈到了可能得出的几种结果。经过一小时的谈论,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们必须对新销售计划中两类产品的销售所产生的影响取得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必须进一步认识预计的销售额对库存的吞吐和仓库拥挤的影响。总之,他们需要把三方面结合在一起考虑。

谈到这里,总经理指出,这个问题的某些部分已经交付计算机来解决。

公司已有了库存模拟程序,是最近开始编制的,以帮助调整库存方案。手中还握有一些有用的数据。

销售部已有若干预报程序,目的是按地区和产品提供销售报告和进行预报。


预报人员已为销售部门拟出了新产品打入市场的模型。这个模型以现有产品的销售状况为基础,新产品是准备用来补充现有产品的。

于是二人去见主管计算机事务的副总经理,向他把问题摆出来。他们问这位副总经理:“你能不能向我们提供一份计算结果告诉我们销售情况将会对仓库发生什么影响?”

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他指出,公司缺乏这样的模拟程序。他还指出,这种模拟所需要的数据大多数本公司都有,所有这些数据已经失去了现实性。库存数据是专门为库存模拟准备的,必须整个重新编码才能用于这种根本不同的目的。用来预报销售状况的程序确实提供区域性的预测,但是到目前为止,这引起程序与库存数据系统是极不相适应,而进行这样的调整还需要几个月。此外,这些程序所使用的几年来的销售数据也是专门为销售程序编码的,如果不对数据进行大规模的重新整理,就无法用在不同的程序中。

最后他指出,企图将一切必要的库存数据、销售数据和销售决策数据都包括进去的模拟程序所需要的数量是很大的,而他们的计算机系统与之是极不相适应的。计算机至少需要增加一些主要的存贮器。

总经理很有把握地说:“关于计算机的大小,我并不担心。如果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存贮器,就要想办法搞一个来。你需要多长时间,将有用的数据整理得层次井然,并简明扼要地写出来,给我们提供极其可靠的模拟程序。

负责电子数据处理事务的经理说,“需要九个月,也许时间更长一些。”

“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数据都已保留在其他程序中?”总经理问道。

“这是主要的原因。”数据处理经理回答说。

“真糟糕。”总经理说完就昂首挺胸地向门口走去。

“当然,我们本来是可以采取另外一种做法的,”数据处理经理望着总经理的背景高声地说,“可是我们现在必须做的是„„”

但是这两个人已走远了。

答案是什么?

在这个简单介绍中所谈的问题是不容易解决的。管理部门所要求的计算机模拟程序涉及三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实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每个部门的数据都秘密地应用自己的生产中去。使时间许可,将跨部门模拟程度所需数据全部重新编码,所需要的耗资是惊人的,公司可能负担不起。换句话说,公司自己的数据是一种宝贵的资产,一种受到很大约束的资源,别的公司要收集这些数据,必须与购买资产一样,要花费很大的费用。

管理部门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临时提出的数据处理要求正在增加。因此,各公司已开始认识到,
数据是宝贵的资源,应当严加管理。

负责计算机处理事务的经理想要向总经理解释,而总经理没有听就走的原因是,公司本来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来管理数据,那么总经理所提出的问题就不难解决啦。

如果公司将计算机可以阅读的全部数据集中起来管理,放在所谓“数据库”中,而且如果公司对数据库作适当组织,基本上可以使任何有用的程序都能应用这个数据库来对付,那么一个优秀的、有经验的程序设计员,只要具有必要的专门知识和鉴别力,就可以编制出所需信息的程序。而且,如果公司早就建立起数据库存,那么公司的程序设计员就已经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应付能力,按照合理的信息就可以借助于“数据库语言”写出这样的程序。

处理这种临时提出的要求是能力,是使用数据库所获得的优点。这样做还有一项比较普遍的好处:在电子数据处理设备中,不论其大小或复杂程度如何,应用数据库来编写和执行程序,不论程序大小,复杂程度,一贯使用的或临时所需的,从长远来说都比应用那引起在特别应用中的抽象的数据文件易于实行,而且效率高得多。

这种口气是比较坚定的说法,它的正确性是以如下事实为依据的:应用数据库就可以使程序设计员不必以各种方式来使用抽象的数据文件结构。这在电子数据处理的操作和计划中是很烦琐的。有了数据库,程序设计员只需使用数据库这个单一的结构即可。

由于具有这种单一主要结构的特点。就容易掌握怎样准确有效地取得数据,同时还可以使数据贮存于数据库中,也就是说,一旦建立起数据库,数据管理问题就迎刃而解。目前,各公司电子数据处理费用的预算中,数据管理要在花费相当大的一部分,通常占50%之上,因此上述优点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就产生了全公司数据库的概念。这个概念有两个主要方面:

1.计算机程序所使用的数据本身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资源,有别于计算机程序。

2.有办法将公司计算机可以阅读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和组织,使这些作为一种资源来使用它,尤其是用来解决临时提出的问题。

由于数据库概念蕴含着许多好处,最近在专业报刊上这个概念颇受重视。我们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解释这个概念,并提供一些通过考察所得到的结果。说明在几个抽样调查的公司怎样进行管理和利用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管理部门在管理和充分利用他们的数据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这说要是历史上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而数据管理方面却丑相百出迟迟不前。直到最近才开始对数据管理进行全面的考虑,因此,只是从零零碎碎的方面得到一点应用。而且,计算机每次在结构和能力上的改进都带来新的应用。但是,这些应用大多数仍属针对性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工作需要或为了起专门的参谋作用。

因此,数据管理继续以零敲碎打的方式发展,而且局限于比较低级的机构,例如仅限于一个部门的科室。


今天,高级管理部门想要得到的数字信息,只能从管理妥善的公司的总数据库中产生,这些数据包括下面各级机构范围应用项目中的数据。也就是说,今天为了提供管理部门所要得到的数字信息,公司就需要有一个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并结合范围广泛的程序,所提供数字信息比过去单一而孤立的应用项目通常所能提供的要更加广泛,更加全面。

虽然新要求已经提出来了,但世俗还层层封锁,现在有很多的人对习惯性的做法表示反对。表示的做法:只是为特定的程序收集数据和编码,因此不同程度上将数据长期地的排他性固定在那些程序中。回顾一下,这种做法有两大缺点:

文件和记录容易成为冗余;

关于程序数据的传统做法。

假定X公司原来只有一个单一的使用计算机的系数,比如说用于应收账目。这个系统表示为程序Ⅰ。

程序Ⅰ有三个数据文件:ABC。文件A包含顾客记录,每个记录由数据元ab组成;a可以是顾客姓名,b可以是这位顾客未付清的余额。文件BC包含可接收的账目这个程序所需要的其他数据元。

假定现在这个公司想要执行第二个程序,即程序Ⅱ,具有文件DEF,包含数据元abcdfg。注意,这些数据元,除此之外,在公事程序Ⅰ的文件上已经都有了。但是,程序设计员很可能已将文件AB编入程序Ⅰ,因此这时不能原封不动地将AB编入程序Ⅱ。这样,程序设计员就必须进行选择:

他们可以将AB重新编码,使这两个文件既可供程序Ⅰ使用,也可供程序Ⅱ使用。但是这将意味着要重新编写程序Ⅰ,以适应新编码。

他们也可以建立两个“新”文件,由AB的数据组成,但按照程序Ⅱ的特别需要来编码。

过去,当电子数据处理部门面对这种选择时,往往直截了当地去建立这两个“新”文件。重新编与程序Ⅰ就感到烦琐,因此,建立新文件似乎是最省事的办法。从短期来看,情况确实这样。

但是,从长远来看,X公司会很容易发现,随着新程序的增加,它自己在建立越来越多的大同小异的文件。例如:

它需要同文件B差不多的两个新文件,以用于程序Ⅲ和Ⅳ,也就是文件EK

它需要同文件A差不多的三个新文件,以用于程序Ⅱ,Ⅲ和Ⅳ,也就是文件DGJ

它需要同文件Ⅰ差不多的一个新文件,以用于程序Ⅳ,也就是文件L


诸如此类,数据的多余是很明显的。就在这个小小的十分简单的例子中,文件12个数据元中就有7个(58%)是多余的。

开始,多余并不会构成很大的麻烦。但是,等到各个数据需要更新时,就确实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在一个电子数据处理部门,不论大小,实际上不可能将所有多余的文件和报表以系统的和同步的方式加以更新。试想如果X公司增加一个顾客将会发生什么情况:ABDGJ都必须更新,而且这还仅仅是开始。

一旦文件、记录和报表开始发生重叠,而且更新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更新过程中,由于记录和报表项目多,分量大,因而出现困难重重的现象,公司各部门就会开始收到自相矛盾的报表,这是由于文件上的漏洞导致的。在一家大公司中,高一级机构所收到的销售报表与低一级机构所收到的销售报表相差很远,因此推销员们就开始自己动手记销售记录,如此来行动是得不偿失的。这两套报表实际上大部分是由在不同时间,更新的冗余文件中产生出来的。

上面讲的不一致仅仅是由于公司的组织机构不同级而产生的。如果把两种不同功能的报表事例放在一块,就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多余问题。例如,一个公司的库存报表同会计报表如果不在同一时间更新的话,那么这两种报表就会有所不同。

这两种功能的报表所使用的数据即使有较小的出入,也会引起显著的不协调:

有一个大型零售联店,对计算机的应用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的。出于营业的需要,管理部门就必须将很多功能各异程序事例为一个系统。可是,统一的结果是:许多分立的但基本上相似的程序组合在一起了。公司突然发现,程序设计人员要用90%的时间去保持程序运行的协调性有及文件的更新。

对于任何大型操作来说,多余就是浪费。如果一家公司长期遵循传统的方式,不断增加新程序和多余的数据文件,提供的数据是针对那些程序编码使用的区别于其他程序。那么,到最后,等公司要把所有的数据集中起来加以统一,重新组织和编码,以便新程序的运行无需广泛重新收集数据的重新编码时,所面临的任务就会很大,而且上述做法的时间越长,最后的工作做起来就越麻烦。

计算机存贮器过去比现在昂贵得多。如今有一家大计算机制造商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就会使存贮器的价格明显降低。即使现在,存贮器的价格已因超巨型磁盘装置的发展而大大降低。另外,新式软件已给计算机带来了新面貌,使更先进的信息系统得到问世。例如,应用虚拟存贮器来探求大量数据中,两个数据元之间的关系就很方便,这么多的数字就无需存贮到数字库中。

最初各公司之所以对程序设计的规模所需数据的量加以限制,其主要原因乃是由于联机存贮器比较贵。这样实际上就使原来的一套做法更加根深蒂固,各项的应用,仅能用与其相应建立和保存的文件,各公司倾向于仅仅存贮当时运行所需要的数据。

然而,目前遵循传统的做法,但已获得最新式的联机存贮系统的许多公司,发现它们有能力将许多的数据以随取随用的贮存起来。这样,就大大地增加存在量和使用的方便。他们的数
据的组织和编码仍然依照第一代计算机的做法,就是按具体程序来组织和编码。从合理化的观点来看,这种情况正如现代综合工作中完全用罗马数字记账一样的麻烦、浪费和荒谬。

高级管理部门对于需要应用数据库来解决的应用项目和需求日益增长,而且习惯性的方法已经极不适当了。

近代经营者应用数据库概念来组织电子数据处理工作,乃是将一个公司的计算机可以阅读的全部数据集中起来管理,既能用于执行长久的程序,也适用于临时的需求。虽未出现文件,因为数据元库构成公司的总文件。其他一些具体的文件就大有用处啦!

数据库程序设计专家应用这个系统来组织数据元是有许多优点的。例如:可以大大减少或避免文件的重复,同时还能减少许多费用,使数据的可存取性达到最佳的境地。

特别程序设计接口系统包括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经特别设计,用来控制数据库所包含的数据元。以解决问题,编制报表。编写临时提出的程序时,程序设计只能将数据元通过接口系统贮存于数据库。

传统概念和数据库概念都相凑合的。如果本文开头的简介中所说的那家公司拥有一个工作数据库,那么总经理只要请主管电子数据处理事务的经理,让一个程序设计员编一个临时程序即可。数据能否使用的问题就不会发生;在这个例子中,唯一的变量是实际写出程序所需要的时间,只是一个小时的功夫。

如果我们展望高级行政人员在全面性的管理工作中所要使用的应用项目,那么我们就会更加充分地理解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的不同。这种发展很可能是从数据库概念和公司模型概念的综合开始;虽然这种联合现在只是一定的,但是,那些现在就按照数据库概念来调查电子数据处理决策的公司,和那些光知道使用传统程序并走到绝境的公司相比,将会获得很大的好处。

执行数据库概念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目前完全具有,其余的技术也正在迅速发展中。因此,采用数据库的理由现在已很充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个概念仍然是很新的。目前使用数据库的程序如何?在实际使用中有哪些问题?一家公司如要向数据库的方向发展应采取什么做法?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可以期望从数据库获得什么好处。?

应解决上面所谈的问题的需要,我访问了六种不同工业中数家公司主管数据处理的经理,就同样的项目进行了调查。经理们在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是不受限制的,他们所出现的现象与人们所想象的并不完全相符。然而,他们出现的现象说明不少问题。主管电子数据处理的经理们在以下几个问题使人们了解到目前的一些情况:

第一,目前大家认为数据的理解是不够的,还没有充分认识这个概念。

第二,对建立和组织系统的态度。

第三,建立数据库系统的方针。


第四,对数据的规模和内容所赋予的责任,亦即对数据库的管理。

第五,数据库管理人员的作用。

第六,使用和安全。

第七,与数据库有关的组织和技术问题。

主管电子数据处理事务的经理们针对上述问题各抒己见。经交换意见基本上反映了他和公司正为实现充分使用数据库这一概念而努力奋斗。

一家制造业公司,对数据库概念刚开始有所理解。刚开始应用;现有几家公司,对数据库的应用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

现在我们针对数据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一个地讨论,看看数据库的不同发展阶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首先,关于什么是“数据库”这个问题,在大家的头脑里是模糊不清的。如果提出一个随便怎么回答都可以的问题,“你们公司的数据库怎么样?”经理们听到这个问题时,面部显示出一种模糊不清的样子。

他们的回答是千奇百怪的。有些经理将他们的公司中凡是计算机可以阅读的数据都包括在数据库内。有些经理则将数据库的定义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例如有的只将为提供日常报表和分析而需要使用的随机存取的文件包括在数据库中。

经理们的回答中,关于“计算机可以阅读的”这一条是共同的。由于所访问的都是主管数据处理的经理,所以有这样的共同点不奇怪。不过,很显然,一个公司的数据大部分是计算机不能阅读的;这样的数据只能积压在白纸上及管理人员的脑海里。等到应用这些数据时就无处可查啦。

由于技术的改进,使用计算机的更为先进的应用项目就比较经济可行,因而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在编成计算机可以阅读的形式,但是,据许多专家们分析,各公司将项目中应用的数据,全部译成计算机能阅读的形式是不具现实性的。根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多数公司甚至还未开始收集这些应用项目所需数据,无论是计算机可以阅读的还是不可以阅读的。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对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越先进,那么这个公司对数据库这个概念理解就越透彻,从而他们思路就越切合实际,并不那么天真幼稚。例如,有些经理认为数据库应包含“共享随机存取文件,既可用于程序,又可用来满足管理部门临时提出的要求”。这种看法反映了数据库的两个基本特性:1)不同程序可能共用数据;2)数据的组织可能满足管理部门临时提出。

有一位主管数据处理经理至于怎样满足管理部门临时要求理解得非常透彻,论述得非常正确。他说,他将要采用的技术可以使他在一天之内满足管理部门对报表和分析所提出的任何合理要求,并且他仍然有能力处理好他要处理的数据,等他可以使用这样的技术时,他的公司对
数据库方法的应用就完全实现了。他又进一步说明,所谓合理的要求,就是应用计算机可以阅读的现有数据均能实现管理上的需要。

从传统观点出发,有一部分公司认为他们的数据库应完全根据单独应用项目的需要来组织。有两家公司的跨功能统一处理的程度最低。所谓跨功能统一处理就是一方面可以用来编制生产程序,一方面可以和会计管理中的数据起同样的作用。

在这些公司中处于中等地位的一家公司在跨功能统一处理方面具有较高的程序。在我访问该公司主管电子数据处理的经理时,我曾认为该公司的跨功能统一处理程度是最低的。但是,我又同他们最好的系统分析员进行讨论后发现该公司的统一处理程度是较高的。经过深入地了解,我发现这个人自行设计的文件可共不同的程序共用数据。他在电子数据处理专业学会中是一个积极分子,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但是,所有这三家公司在各级管理部门之间采用数据的程度仍然是最低的。实际上这三家公司为管理部门设计的程序都远远不够的。

除一家公司外,还有四家公司的数据库跨功能统一处理程度较高,这些公司在营业方面对计算机的应用也是很发达的。但是我应该指出,有两家公司同另外两家公司有重要的不同。

其中两家公司在会计、销售分配和库存控制等一般营业活动方面对计算机的应用是相当发达的。可是这两家公司在诸如销售预报和生产计划等中级和中高级管理应用项目方面并未将数据库统一起来。这两家公司主管数据处理的经理对这方面是擅长的,他们会坚持到最后,除非引导他们采取别的做法,而他们的高级管理部门从来没有让数据处理的经理创新项目。

我发现另外两家公司的情况与上述两家公司大不相同。计算机的应用对他们的营业活动起着很强的支柱作用;与产品流程有关的营业活动得到高度发达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的支持,如原料订货,销售分配,有关应付和应收账目的会计事项,以及库存控制等。

然而更加重要的是,有两家公司主管数据处更换经理,在高级管理部门强有力的指导下,他们重要任务放在数据存库的处理上。其中一家公司认为销售分配,高效率的票据会计工作,产品流动以及确定价格是关键任务,而另外一家公司则认为生产和制订计划是公司总利益的关键。此外,两个公司都已经将他们的管理报表和分析数据库和数据库统一起来了。

如果像其中一家公司那样,将制订计划看作公司数据库发展的关键,或者像另一家公司那样,将价格视为关键,那么,数据库的统一必然不久就会出现。

如果没有高级管理部门所起的这种推动作用,使数据库统一工作围绕着关键任务来进行,那么两家公司在计算机使用和数据元管理方面就不可能达到他们今天所已达到的先进水平。管理部门选定这种做法并且坚持执行,这是十分幸运的,特别是对数据库的高级使用阶段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以关键任务为中心的做法,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满足管理部门对报表和分析临时提出的要求。一家公司也可以不采用数据库概念,而采用其他两种做法来满足这种要求,不过这种做法把握性不强,成功率低。


我们应该做的三种做法是:1)另起炉灶;2)移花接木;3)以关键任务为中心建立数据库。访问的每家公司所采取的做法都说明了这三种做法。

假定一位主管数据处理的经理忽然接到一项本文开头所讲到的那种任务,也就是对管理信息提出的一项临时要求,这种信息所要求的数据,本公司还不能完全提供也就是有些数据必须从其他公司获得。他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

另起炉灶:他可以从零开始,收集全部所需数据,进行编码,写出特别程序,如果需要的话还要配备硬件。这种做法需要付出的力量很可能是相当大的,费用是十分惊人的,而且很费时间,短时期内分配不可能实现。因此,很少采取这种做法。

由上可以看出,有三家公司就是采取这种方法来满足管理部门临时提出的的要求。其中一家公司的经理特别指出,这种方法比任何其他方法都便宜,特别是比数据库方法便宜。

但是,他承认,他从来没有接到过关于提供临进报表的这种要求。这也不奇怪,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就会使他的所有部门弄得乱七八糟。我想,这家公司的高级管理部门对这一点可能是了解的。

在这一组里的其他两家公司在满足这种要求方面实际上同样没有任何经验,没有什么工作成绩。对于另起炉灶好的说法,我们不能抱有什么大的理想。

移花接木:使用这种方法的经理试图或多或少依靠现有的能力,使它完全服从于当前特定任务的需要。他的做法是强迫除掉现有文件的数据,组成一个特别的数据集,再补充有必要的新数据,扩大旧程序,编写新程序,按照需要增加硬件设备。这种方法有两大缺点:需要建立一个完全多余的数据集,而且,虽然比另起炉灶用钱少些。时间短些,在所花费的费用和时间方面有可以借鉴的价值。

采用移接木法比采用另起炉灶法多些。但是,采取这种方法都是专门为了取得某种特别的信息,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可是提出的情报项目因现有数据的数量和性质而受到限制;而且在这些公司培养出来的编写程序技术上不足以编写出符合这些公司具体需要的程度。实际上一般都是使用通过商业渠道可以获得的数据管理系统来组织新的数据集,编写出程序,然后编制管理部门所需要的报表。

以关键任务为中心建立数据库:管理部门要求提供信息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家或许愿意再看一下以关键任务为中心建立数据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大多数数据库结构基本相似,不过还包含一些新项目,一些新的选择。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让我们回到有关两家公司的讨论。这两家公司在全面应用数据库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这两家公司都拥有高度统一的数据库。这种数据库是按照公司的关键任务进行组织的,而且组织得很好,因而公司可以使用商品数据库、软件包。他们使用一个软件包来组织数据、定义记录和文件,为多种应用项目服务,用另一个软件包来编制管理部门临时需要的报表和分析。


两家公司的数据处理经理对他们正在使用的商品软件感到相当满意。不过他们都说,通过商业渠道系统获得数据库,没有应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理论数据结构同实际存贮装置的存取约束协调起来。总之,数据组织极复杂,技术性极高。

数据组织实在太复杂,所以哈佛商学院要求使用商品软件。有一位数据处理经理说,今天的数据结构技术太复杂,他认为公司使用数据库是不理想的同时也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位经理最初希望发展自己的数据库软件,但是等到对所需费用和要解决的问题作了初步调查后,还是决定购买一个商品软件包。

然而,从根本上说来,这种复杂性主要来自最高管理部门在使用数据库来处理重要任务方面,如果高级管理部门提出的关键任务要使用公司全部数据,并且要求十分广泛地对报表和分析进行纵的和横的统一,那么组织数据库的工作就很困难;如果关键任务只使用部分数据,不需要就所在功能进行全面的统一,那么这项工作就容易做了。

再有,我从这些访问中得出一个结论:数据的各项功能用途之间的联系越密切,设计一个无多余的统一数据库就越容易。当高级管理人员考虑数据库组织这个问题时,这个结论可能直接对他们有用。例如,美国石油公司以制订计划和生产为关键任务来组织数据库,它在设计数据库时所遇到的问题就比日本飞马公司少,另一家公司以会计和销售分配为关键任务来组织数据库。

美国石油公司所使用的计划——生产结构侧重于数据库的纵向统一。它的生产数据是在经营或执行机构这一级来组织的;而许多制订计划的数据是从该公司生产方面上获得的。数据库的设计是与管理部门的信息要求是很一致的。而且,通过一个使用计算机的制订计划模型,在数据库的组织目标和数据源的使用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这个模型提供连续性的指导原则,用来确定在生产方面应该收集哪些重要数据。

从日本飞马方面来看,它所使用的会计分配结构,需要将经营这一级两个功能领域的数据统一起来。虽然这种结构反映了信息流,但是它并不明确承认中级管理部门的信息需求。因此这里没有连续性的指导原则和标准可确定哪些数据和哪些分析是重要的,这一点与美国石油公司不同。

因此,一般来说,以关键任务为中心建立数据库的方法比另起炉灶和移花接木法更为有效,因为这种方法统一性很强,它能使不同功能数据统一起来。从高级管理部门来说,一旦确定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在考虑确定关键任务时就要小心从事,要保证所确定的关键任务1对公司有意义,2)负责组织和维持数据库的数据处理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

除对数据的结构和组织作出正确的决定外,再决定把信息放入相应数据库中,对于成功地应用这个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数据的总和必须大而有用,但不能大得无边,否则,数据系统是无法承受的。

在十家公司中,负责各个用户范围的系统分析员都提出发展新数据集或改变旧数据集的种种要求。然而对这些要求的处理方法则大不相同:

尚处在数据库发展初期的有两家公司允许各个系统分析员自己决定发展何种文件以及如何组
织,来满足公司对数据的要求。在这两家公司中,为程序收集和编码数据仍与程序合并起来考虑,还未开始将数据分开来。

有两家公司刚开始认识到有必要将数据同应用项目分开来,并承认“数据资源功能”。但系统分析员和决策并没有分开。

有三家公司将有关保持什么样的数据的决定权赋予比系统分析员更高一级的人员或机构,也就是数据处理经理或数据处理指导委员会。

有三家公司,其中两家分别是美国石油公司和日本飞马公司发展到较高的阶段,已有了正式数据库管理人员在检验数据库的内容和标准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在这些公司里,为了适应特定应用项目而使用数据的要求,要从若干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如必要性、多余费用和利益,获得的方法,数据处理计划等。这些分析工作已经相当专业化,因而需要再设立一个正式的行政职位,这就是数据库分析员。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有三家公司,其中两家公司是美国石油公司和日本飞马公司中,确实已设立了数据库管理人员;另外三家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设立这种职位。

然而,在所有这些例子中,各公司都没有明确规定数据库管理人员的确切职责或权力。这几家公司都认为应重视数据方法的计划和设计;各公司似乎还认为管理人员是一个有用的核心,他可以将整个计算机数据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零零碎碎的数据分散在公司的不同阶层系统不能汇集起来,这种不管理现象比比皆是。

还可以指出的是,只担任过技术工作的数据处理经理,往往要把所有的数据,像总经理个人的文件和交通费等等,都放进数据库;而有些行政经验阅历比较广的经理,则对公司的工作数据库应包括什么内容的问题有比较现实的看法。数据处理部门在决定时,不能遵循老方法、老框框。

在各公司讲到数据库管理人员的职责时,意见性很强。在谈论应该有哪些职责时,就把数据看作是公司的资源;在谈论实际上有哪些职责,则把数据仅仅看作是计算机可阅读的项目。

然而,这样的二公法实际上并不奇怪。目前,数据资源功能是同总的管理功能割裂开来的。在计算机数据方面的专业化,现在专业化条件已经适应计算机方面的要求。

但是,将数据作为公司资源来管理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可以专业化的地步。在数据处理部门中,高级管理人员来做这项工作仍比一个专家强。高级管理人员在关键问题上能做出决定。再有,数据库管理人员这个职位标志着在数据资源功能的发展方面达到了比较少见的阶段,因此最高管理部门对这个领域应多加关注和反映。

关于谁来使用数据库的问题,直接或间接使用数据库的人员是程序设计员的分析员。在十家公司中,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让经理和分析员来直接使用数据库。公司规定公析员可以通过数据管理系统间接使用数据库。在三家公司中分析员向程序设计员提出要求,程序设计员再使用数据管理系统,以获得迅速的答复。


在其他所有公司中,分析员不得不通过程序设计来满足他们的需要。随着进口软件质量的提高,这样的工作程序将会改变,并大大简化。

数据库经理们对下列与数据库有关的重要组织问题表示关切:

第一,配备在技术上能掌握数据库的人员。

第二,为数据库筹措资金并建立适当开支制度。

第三,建立并推行全公司一致的标准。

第四,以最有利的方式使用数据资源。

他们表示关切的有关重要技术问题有:

第一,将数据转变为数据库形式。

第二,提供适当的进口软件。

第三,设计一种数据库,既可满足临时需要,又不致降低.正常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质量。

第四,内部可靠性及重建丢失数据的能力。

各公司普遍感到这些组织问题和技术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在充分实施数据库概念方面,目前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行动。人们对数据这一概念认识是一致的,应当充分肯定其正确性,不过在行政上还需要做许多工作才能有效地付诸实施。

在数据处理应用的发展过程中,下一个里程碑自然就是数据库概念的应用。数据库存概念包括数据处理功能的专业化,数据库的应用,管理部门对信息需求方面具有很大的弹性,可以使公司将它们的数据作为真正的资源来看待和使用。但是在推行这个概念时,力求谨慎行事,不要急于求成。这种既要前进又不可操之过急的情况下,经理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认准数据库的概念,并谨慎对待它。高级管理部门应对数据处理经理加强宏观指导,确定企业的关键任务,为提高信息能力(其中一家是美国石油公司)把有关权能在数据处理方面打破旧框框,这与上级管理部门给予指导分开,并坚持要为整个企业的利益而使用数据。

第二,确定数据库管理人员的地位。问题不是要不要设立数据管理职位,关键是实施。最后总是需要由一个管理人员来将数据库概念付诸实施的。目前各公司对此是一片空白,需要由一个管理机构来制订数据库实施计划、掌握实施的进度、规定数据库标准、控制以及使用办法。目前起码需要配备一名数据库专家,为数据处理经理和指导委员会提供决策意见。这个人还可以在评价和选择适当的软件方面提出意见。

第三,确认数据库存在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性。数据库所需要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数据库概念已成为切实可行,花费方面大概所有大中型公
司都能承担。一家公司如果对数据库技术置之不理,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害处,但是,它们将来是难以想象的。

再有,数据库这一概念在短时间内不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它的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如果一家公司从现在起就制订计划和采取行动,即使是比较剧烈的技术改革,它也可以慢慢地、比较顺利而有次序地将这种改革纳入该公司现有的系统中。

为了采用进行数据库操作的技术,公司必须确立其主要的计算机数据系统,并重新加以组织:1)消除多余,2)便于上级管理部门使用。就目前来说,各公司恐怕必须使用商品软件来组织数据和满足管理部门对临时分析和报表的需要。

第四,将数据当作一种重要的资源来看待。就较长的时期来说,管理部门应该开始将数据作为一种基本资源来看待。管理部门应该将这种观点作为一般管理工作功能专业化的自然结果加以接受。由于数据资源概念同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因此管理部门应该估计到,数据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比人员职务的专业化发展得更快。数据库管理员的出现,是数据库逐渐完善并趋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e3528dda38376baf1faec0.html

《哈佛经营管理学_第五章 哈佛的经营管理技巧(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