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

发布时间:2011-09-12 15:08: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摄政街公园区域

 

  所谓的摄政时期,指的是十九世纪初期,即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前数十年的这段时间。而摄政街公园区域,指的则是以前任国王乔治四世所开发的摄政公园为中心建设的、一个耸立着满街典雅建筑的市政区域。

 

摄政街公园区域1 玛丽勒波区(Marylebone

  位于摄政公园和詹姆斯街以南,是在摄政时期发展起来的高级住宅区域。不过伴随着铁路总站建设范围逐渐扩大的关系,间中也会夹杂着一些像是卫星城镇一般地群居着小规模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巷弄。

 

 

 

摄政街公园区域2 国王十字车站(King´s Cross Station

  建成于1852年的大北铁路的总站,紧邻圣·潘克拉斯车站,是从首都伦敦前往英国东北部的田园文学之舞台——充满绿意的约克夏地方的必经路线。据说有一段时间曾经允许乘客们乘坐马车进入站台。

 

 

 

摄政街公园区域3 摄政公园(Regent's Park

  一座占地面积500多英亩、充满19世纪风情的大花园。以前曾被称为玛丽勒波公园,在当时还担任着摄政皇太子的乔治四世对其进行大改造之后才改名摄政公园

 

  摄政公园四周都是私人住宅,园内则遍布着精美的人工庭园景致。建成初期甚至有着不允许普通市民进入的规定。而公园附设的动物园则是在1828年才向游人开放的。

 

 

 

摄政街公园区域4 海德公园(Hyde Park

  曾是英王亨利八世的猎鹿场,公园的西边则是附属于肯辛顿宫的肯辛顿花园。公园内有一条被人们叫做罗敦小径的骑马专用步道。每逢社交季节的清晨时分,步道上都会挤满了众多骑着装饰有华美配件的马儿来此散步的贵族们。

 

 

 

摄政街公园区域5 哈洛斯百货(Harrods Store

  位于海德公园南方的骑士桥区,原本只是一家建于1849年的、贩卖食品及茶叶的小卖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各方面设施堪称一流的著名百货商店。曾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时被大火烧毁,不过在火灾发生的隔年就又再度重建完毕、开业迎客了。

 

 

 

摄政街公园区域6 梅菲尔(Mayfair

  位于海德公园的东面,再稍往南一些便可抵达贝尔梅尔。该地区的中央位置有个以高级住宅区比比皆是而闻名的葛罗佛纳广场,所以自十八世纪以来此地便一直聚集着众多具有悠久传统的高级俱乐部。

 

 

 

 

西敏寺区域

 

  矗立着两座壮丽的宫殿和国会议事堂、聚集了许多官署和行政机关的广阔区域,是英国王室和英国政权的中心。在维多利亚女王驾崩之后,这个地区的中央位置竖立起了象征女王的纪念人像。

 

 

 

西敏寺区域1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乔治三世时期由王室出资买下的宫殿,曾在乔治四世时期进行重新装潢(不过乔治四世在整修完成前便已过世),之后被维多利亚女王当作王宫使用,极少向公众开放。

 

 

 

西敏寺区域2 圣詹姆斯街(St James's Street

  伦敦的著名绅士区之一。除了一些只允许会员进入的绅士俱乐部之外,还林立着丽晶、梅黛优等诸多的老牌饭店。

 

 

 

西敏寺区域3 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

  位于伦敦政府部门核心区域以北的一座广场。由于建设目的是为了纪念1805年时在特拉法加海滨击败拿破仑之后战死的纳尔逊海军上将,因此在广场全长达五十公尺的圆柱上摆放有五公尺高的纳尔逊上将像。

 

 

 

西敏寺区域4 国会议事堂(Houses Parliament

  兴建于11世纪,正式名称是西敏寺宫殿,著名的大笨钟指的正是位于该建筑塔顶的那座大型钟表。虽说原本是王宫,不过从十六世纪的亨利八世时期开始,这里便一直被当作国会专用的议事厅来使用。事实上,真正的国会议事堂早已在1834年的伦敦大火中毁于一旦,现在我们看到的国会议事堂是在火灾之后重建的。

 

 

 

 

苏活/霍本区域

 

  一个散发着强烈文化气息的市政区域。该区域的西侧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斯曾经居住过的苏活区(Soho),东侧则是曾说出对伦敦感到厌倦的人,就是对生活感到厌倦的人这句名言的山缪·强生居住过的霍本区(Holborn)。

 

 

 

苏活/霍本区域1 摄政街(Shaftesbury Avenue

  顾名思义,这是一条建成时间在维多利亚时代之前的老街道。沿路都是时髦的、由个人经营的杂货店和服装店。同时,它也是一条将富有者所聚集的、位于伦敦西区的圣詹姆斯街和依旧保持着老街风貌的苏活区分隔开来的街道。

 

 

 

苏活/霍本区域2 皮克底里圆环(Piccadilly Circus

  因为衔接了摄政街和四条大马路交汇处而得名。其周边林立着众多商店及戏院的商业街,平时来往的马车和行人的数目皆相当可观。

 

 

 

苏活/霍本区域3 穆迪斯(Moody's

  大约位于大英博物馆南边的布鲁斯贝里一带,是一家在1860年时开设于牛津街的大型租书店。当时的会员只需每年缴纳一基尼的会费,便可自由借阅其中收藏数目高达一百万册的丰富藏书。

 

 

 

苏活/霍本区域4 柯芬园艺场(Covent Garden

  十九世纪以前是为卖花女们提供花类批发的场所,且以不大正派的果菜市场(现已迁移至泰晤士河的南岸)而闻名。不过现在已变成了时尚的购物地带。

 

 

 

苏活/霍本区域5 史特兰街

  一条早在十二世纪左右便已存在于苏活/霍本区的老街,因为与初次刊登《夏洛克·福尔摩斯》一作的杂志名称相同才变得出名起来。

 

 

 

 

西堤区域

 

  位于史特兰街以东的伦敦的发源地,也是伦敦的商业及金融中心。有史以来一直与王室及政治保持距离,是个保有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地区。这里据说也是全英国唯一存在着真正地道的伦敦人的区域。

 

 

 

西堤区域1 佛里特街(Fleet Street

  虽然是一条以拥有许多报社和出版社而知名的大马路,但其附近的小巷内却遍布着众多的便宜旅馆。一到夜晚,街道上就会出现不少以出卖灵与肉维生的女性,因此这里似乎也算是伦敦市内治安欠佳的区域之一。

 

 

 

西堤区域2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

  西堤区域的象征,初建于西元607年的古老教堂,拥有高111公尺、直径34公尺的巴洛克式圆顶。由于遭遇了数次火灾,因此现在留存于世的主体部分,基本上都是在1666年的伦敦大火之后,于十八世纪时才重建完毕的新建筑。

 

 

 

西堤区域3 维多利亚女王街

  将原本的贫民区一划为二的街道,实乃十九世纪中叶到后半时期时,伦敦政府为了解决逐渐扩大的贫民区问题而四处进行治标不治本之工程的结果。

 

 

 

西堤区域4 圣玛丽勒波教堂(St Mary-le-Bow Cathedral

  和圣保罗大教堂相邻的著名教堂。虽与圣保罗大教堂是同一个设计者,但在建筑风格(利用十一世纪兴建的地下圣堂支柱支撑拱门,教堂尖塔采用古希腊、罗马的建筑样式)上要比圣保罗大教堂更为纤细保守。教堂正面设有通称Bo的大钟,从1334年至1874年都被用来告知周边居民起床和就寝的时刻。而让其被世人铭记的另一个理由,则是在伦敦市民中广泛流传的只有在听得到勒波教堂的钟声的地方出生的人,才算是地道的伦敦人这一说法。

 

 

 

西堤区域5 比林斯门(Billings Gate

  十九世纪伦敦最著名的鱼市场。沿泰晤士河而下的船只会在此卸下大量的渔产,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叫卖声也是当时的伦敦一景之一。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有着漂亮的小型表演厅的老比林斯门市场

 

 

 

西堤区域6 利物浦车站(Liverpool Street Station

  前往伦敦郊区的传统通勤工具,也是有着前往东方沼泽地区的线路的铁路总站,最大特征便是位于地下的月台。其所采取的优待三等车厢的乘客的政策,正是它在平民中的人气得以远胜其他线路的根本原因。

 

 

 

西堤区域7 伦敦桥(London Bridge

  首次兴建于西元50年的、一座外表看起来很是朴实的桥。不过这座伦敦桥并不是经常出现在照片或明信片中的那座塔式吊桥,而是著名童谣《London Bridge》(就是歌曲第一段为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的那首。最初的原型是挪威军歌,后被英国人依原曲调改成了民谣。再后来又因其简单易记的缘故而逐渐转型为儿歌)中唱到的那一座。

 

 

 

西堤区域8 伦敦塔(Tower of London

  位于西堤区东侧,官方名称是女王陛下的宫殿与城堡,伦敦塔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是詹姆士一世(1566年~1625年)。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刑场、公共档案办公室、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尤其是用来关押出身上层阶级的囚犯,或是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的大贵族)使用,甚至还因监狱这个用途而产生了一条英国谚语sent to the Tower(意为入狱)。

 

  因为曾是王宫的宝库,又在十九世纪时在附近开设了动物园,所以伦敦塔一直是颇有人气的观光景点。

 

 

 

 

东区/泰晤士河以南区域

 

  东区East End)指的是从伦敦西堤地带到市区东边的广大区域。虽然现在已经建设得相当美观,可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却一直都以治安败坏而闻名。和东区一样,工厂林立的伦敦东北部及泰晤士河以南地区在工业革命时期也属于被快速贫民窟化的地带之一。

 

 

 

东区/泰晤士河以南区域1 花街(白教堂周边)

  即已事发近两个世纪却仍未得知其真面目的著名连环杀人狂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18888月到11月之间于伦敦白教堂区一带残杀了至少七名女子的神秘凶手)出没的地段。由于该区街道上的便宜旅馆均允许卖春女性自由使用,因此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虽有着严格的性道德,但以卖身为业的女性在这里依旧随处可见。

 

  除开那些穿着短裙、露出脚踝、放下头发、化着浓妆的街头妓女之外,这里也有着许多因外貌出众而被有钱人包养在圣詹姆斯街等高级住宅区内的娼妓。

 

 

 

东区/泰晤士河以南区域2 衬裙巷(Petticoat Lane

  因为十七世纪时来自法国的绢布织工在此处落脚且专门出售评价颇优的优质衬裙的缘故,这里便被伦敦人称为衬裙巷。巷子里不仅存在着中古衣物的交易区域,也是为了维持基本生活而不得不贩卖自身衣物的穷苦人民的聚集地。

 

 

 

东区/泰晤士河以南区域3 纽卡特

  伦敦市内街头摊贩数目最多的一条道路,一直以超低的价格出售着各式各样的蔬果、点心、海鲜、鞋子、衣物及火柴等商品的街头集市而出名。不过在二十世纪后半时由于遭到严格的取缔而消失无踪。

 

 

 

 

伦敦近郊区域(London Suburb

 

  伦敦近郊区域,即已超出市区范围、却又同样隶属于伦敦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广大郊区。

 

 

 

伦敦近郊区域1 希丁汉的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

   水晶宫初建于1851年,原址位于伦敦海德公园内,整体建筑全部由玻璃和铁构成,是十九世纪最富时代代表性的著名建筑之一,也是英国为第一届世博会(当时的正式名称是万国工业博览会)而建的展馆建筑。

 

  虽然水晶宫在世博会结束之后的185261拆除迁移至伦敦南方的丘陵地带希丁汉,在进行了扩大建筑规模并添建了一些仿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和尼尼微式的庭院的翻修后,又在1854610重新对世人开放,且在建成的80多年间作为世界各地艺术品的博物馆举办过各种演出、展览会、音乐会、足球比赛、其他娱乐活动和焰火表演。可就是如此杰出的一栋建筑物,最后却在1936年时的失火事件中惨遭焚毁。

 

 

 

伦敦近郊区域2 汉普斯特绿地(Hampstead Heath

   因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而广受伦敦人喜爱的传统郊游地点之一。与在市区内拥有继承自先祖的城中大宅且具有悠久古老家世的大贵族及绅士家庭不同,新兴的新贵族们往往会选择像这样的乡间地区建造属于自家的新宅邸,并用其替代传统的城中大宅,以享受作为贵族的一切权利。

 

 

 

伦敦近郊区域3 里奇蒙(Richmond

  十九世纪时,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虽是个市中心人口密度极高的大都市,不过只要来到郊外,人们依然能够欣赏到仍保存着自然风貌的乡间田园地带。而里奇蒙正是有着足以和汉普斯特绿地并驾齐驱的高人气的伦敦经典郊游景点。

 

  与成为新贵族宅邸修建热门的汉普斯特绿地不同,里奇蒙的特色是拥有大片属于贵族私人土地的森林、丘陵和草原,以及在乔治三世和乔治四世时修建的庭园或植物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ea236d58fafab069dc02f2.html

《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