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

发布时间:2019-05-27 05:4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

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

微信几乎成了现在每个使用智能手机的朋友必备的一款软件,但如果你因为某种原因,多加了一些陌生人做微信好友,那么这些陌生人里大概有90%是做微商的,而这90%微商里至少90%是做面膜了,不信你看看你的朋友圈。

90%做面膜的人里面又有90%必然说自己的面膜是美白的。并且,这90%的做面膜的人里面又有90%必然在发展代理的,而不是直接销售的。

这两个现象,你如果好好研究一番,你会发现暴露出两个问题。

1、面膜能美白吗?

首先我告诉大家,越是鼓吹自己的面膜一次就美白,并且也真的美白的,这样的面膜你可以抛弃了。不仅抛弃,还要远离,如果你还爱惜自己的脸的话。因为,这是危险品。

2、面膜卖给了谁?

第二我要告诉大家,这些面膜基本上没有消费者,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人因为使用而购买。

按常理,这类的产品和营销模式是必然不行的,然而,让你深感颠覆的是,有一些人因此发财了,而更多一批本来想发财的人,因此而不缺面膜用了。

我们不排除确实有正当经营的正常面膜产品,因此今天的所谓揭露并非打击全行业。不过,这样的正常微商,你很难遇到,你看到你朋友圈天天刷屏的那些面膜妹,基本都不可靠。

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俗话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你不结实几位漂亮的面膜妹,怎么能套出内幕呢?而我在这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这个,见过我照片的,都知道。

不过,我今天的重点还不只是揭露,而且是透过面膜营销这个怪异现象,和大家一起探讨,微营销的根本动作到底是什么。。

还回到面膜,你如果有幸买到手了,你可能花了300元左右买一片,最低也是198元之类。昂贵的价格很有说服力地告诉你,你买值了。但是,我告诉你,你花出去的钱,都沉淀在中间环节,你买到的面膜依然是廉价品!

没错,你的面膜可能仅有50元的出厂价,其成本当然要更低,否则厂家赚什么?好了,你到手的面膜其实成本只有30元多一点吧。里面有珍珠?还说什么纳米技术的珍珠,你还信吗?如果说的贝壳粉加化学增白剂,你可能就信了。

抛开厂家赚取的20元不说,50元出厂价,消费者价格300元,250元跑哪里去了?

就在中间环节!

面膜的中间环节是总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以及无限代理。

中间商赚钱也是天经地义的,毕竟也付出劳动嘛。不过,你要知道的是,这些面膜仅仅留存于这个长长短短的渠道里,而没有、也没有必要让消费者使用。

逻辑是这样的:

厂家用低成本生产面膜,然后给出或协商出高额零售价,留出非常诱人的中间价格空间。每一个听到这么大的利润的产品,几乎都要动动心。

假如总代理以50元价格进货,然后以100元给一级代理,并告诉一级代理零售价为298元,一级代理会被诱惑住从而接手。

然而,一级代理的发财梦并未实现,因为她发现想以289元的价格卖给使用者,以自己的有限资源,太难消化那么多进货了。

这时候,总代会给她出主意,那就是鼓励一级代理发展下线即二级代理。有一级就应该有二级啊,有钱要大家赚嘛。于是,一级代理以150元价格招二级代理。以此类推,直到最末梢的代理者。

最末的代理者如果再发展代理,利润空间已经很小,成为不可能,只能做零售,卖给朋友圈的好友亲朋。但是,这个设想基本也不可能实现,最终,货砸到手里,好歹也不多,那就自己留着用吧。

有的面膜,基本上都被中间渠道的这些大小微商所消化,越上端越有可能赚钱,越下端越可能成为不得已的消费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不是想做代理吗?好吧,你先购买一点使用一下体验一下总应该吧?这也是销售手段。

一款产品,没有见到真正的消费者,就已经取得极大的销量。这对厂家和上级代理而言,自然是非常美妙的事儿。

但更美妙的事情在后面,就是所有代理的下级代理都不会进第二批。于是,游戏接近结束。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大家想一下,观察一下,就会发现。

没有返单,一直到厂家,总代理也不可能再进货。

商人总是聪明绝顶的,你不要认为他们会因此倒闭。

@安娜:断货,换包装?

@燕子: 换名字 美其名曰另一个品牌出来了。

@马千里:这个时候一般会出现两者情况。

一是厂家另行注册新品牌,甚至公司名称变更一下,于是新公司、新品牌就出现了。

大家看到了吧?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做面膜,而面膜的品牌又多如牛毛?你原来看到的A不见了,现在流行的是B,其实,A就是BB就是A。这好哲理的。

二是总代理也不怕,因为她掌握着成熟的销售技术、团队和渠道,完全可以投奔另一家公司,做起新品牌来,所以面膜市场上继续风起云涌。

苦的是谁?根本没有损害消费者的任何利益,因为他们的面膜根本没有打算卖给消费者。苦的是那些一心想做微商的新手。比如家庭无业美少妇,以及美貌大学生。

其实,面膜是有市场的。

这个听起来非常诱惑,因而也是做微商必须具备的话术之一。她们会告诉下家:人人都会用面膜,每天用一片。

好,这市场确实太大了。

@高华甫:新人创业体验,招一批死一批,已经发达了。

@桑卫宏:揭开了面膜的面纱。

@马千里: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专家的建议,以及懂得美容的美女都知道,面膜隔一天用一次是比较合适的频率。

并且,片式的面膜是不是每个美女都要用呢?诸位不要眼睛只看?丝美女,你也多看两眼高大上美女啊。

@高华甫:从美容线下来,还是有高端需求。男人用效果更明显。

@马千里:?丝美女才依赖片式面膜,真正讲究的白富美基本不用片式面膜。

对于大多讲究的白富美来说,出差忘记带自己的行头,才会用片式面膜作为替代品,就如同我们偶尔来一桶方便面是一个道理。

@桑卫宏:很多朋友都想做面膜,都被我劝退了。老觉得不对劲,哪里不对说不来,潜力给力啊,一下就揭穿了。我发给她们看看,再不用费口舌了。不面对消费者的销售一定有问题,而不是面膜有问题。要说面膜我不懂,但是不靠流通、不销售给消费者,只是拉代理的,我就觉得有问题。不就和传销一样了吗?这个不能干。正常的产品另当别论。

@马千里:当然,即便是?丝群体用片式面膜,也足以成就几个大品牌。还真的是:

没有一家面膜新秀是打算做品牌的,他们的套路从一开始就是看重渠道的消化能力,而总代理、一级代理等高级代理对此也心照不宣。

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

其实,面膜营销并不需要面膜。大家可能已经有了很亲切的联想,就是传销。一开始的传销就不需要任何产品,就可以不断发展下线,大家还记得吗?

有人说面膜销售如同传销,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面膜销售,需要面膜吗?真的不需要。他们只需要任何一个东西作为载体就可以,只要具备三个条件:

1、经常使用而重复购买;2、便于物流快递;3、略有特点。

我们分析面膜是不是这样呢?他们说每个美女都需要,还天天用。这是重复购买;便于快递倒不用他们说;他们说他们的面膜含有什么什么,蚕丝的、精华的、珍珠的、木鱼石的等等,都是在塑造特点。

为什么面膜能够有这么大的诱惑力?正因为他切中了这三个特点。统而言之,适合做微营销的产品,还真的需要这三个特点。

面膜营销能够风靡微信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做微商的人太多了,多得超出你的想象。并且,这些想做微商的人里面,大多是怀有快速发财的心理。

想快速发财,又缺乏鉴别力,自然容易被忽悠,很快便加入微营销大军,做起别人的下线,从野心勃勃的销售者,变成实实在在的使用者。面膜营销的价值链也就到此为止。

所以,谁再说某某面膜欺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那你真的高看他了。他的产品就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销售领域!

发展代理,不是意见容易的事儿,需要一定的话术和技巧。上级代理会把这些话术和技巧传授给下级代理,以便于他们去寻找更下级的代理。

因此,上下级代理之间就以师徒相称。诸位!现在就翻翻你的朋友圈吧,看看那些买面膜的是不是在晒自己徒弟的收入?

晒徒弟收入、晒今天又卖出多少、晒用户的美好体验,外加软文推广、硬广硬上,这基本是面膜妹的所有看家本领。

胜利者总是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更多下线只充当别人的炮灰。面膜销售,和传销在这一点上非常相似。其实,也不仅仅面膜,大多化妆品,尤其以护肤名义出现的产品,你都需要警惕。

需要警惕的不是消费者,因为你可能接触不到这些东西。需要警惕的是广大小微商以及想进入微商大军的小美女。建议你选择真正有特色的产品,建议你下大功夫去找自己的消费者。

同时,营销链条比较长的产品,几级代理都可以的,但作为厂家、作为高级代理,你必须教会大家怎么和真正的消费者打交道,真正做销售,而不是一味地发展下线。

可以做微营销的产品非常多,甚至多如牛毛。只要的当地小有特色的产品,产量多少无所谓的,都可以做!何必被人玩耍?

互联网营销,会经过一些泡沫时期,线下的一些商业弊端会在网上风尘直上一段时间,但都不会长久。

看到这里了,你读出了什么?你是买面膜的人,还是卖面膜的?

延伸阅读:

为什么高价总是打败低价

营销有一个基本规律:高价上市,先难后易;低价上市,先易后难。在市场中,为什么高价总是打败低价?这似乎跟我们一贯低价优先的思维相悖。80后励志网带你一探究竟。

曾经有一个业务员问老板:市场上有一个小厂,价格很低,很难对付,怎么办?

老板反问道:既然这家厂这么厉害,为什么一直是家小厂,而我们却是大厂呢?

实际上,低价在市场上通常只是扮演着搅局的角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对抗性竞争中,高价经常被低价搅得心烦意乱甚至胆战心惊,但低价最终总是难敌高价,甚至在高价面前一败涂地。

我们经常发现,市场上销量最差的商品,通常也是价格最低的商品。除非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势,低价不再是常规竞争手段,而是战略竞争手段。在常规的价格竞争中,低价经常被有经验的营销者视为绝望者的救命稻草,而且往往也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价格高低不是一个纯粹的定价问题,而是营销的核心问题。营销大师科特勒说:你不是通过价格出售产品,而是出售价格。老师说:推销是通过价格把产品卖出去,营销是通过产品把价格卖出去。

#from 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

价格以及围绕支撑价格所开展的营销活动,构成了营销体系。低价还是高价,其实是推销与营销的区别。

我们经常看到,低价决定了营销的核心要素只能是价格,因为低价无法支撑其他营销活动。高价决定了它的营销活动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这是由价格所产生的政策空间决定的。

高价打败低价是市场的常态,低价打败高价是个案。当然,产业集中过程中战略性的价格战是例外。营销是把价格卖出去,学会卖价格才领悟了营销的真谛。大众对于价格的常识,恰恰是营销专业角度的误区。

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文章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1161167.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低价的无能

无论什么价格,都需要相应的营销活动证明这个价格的合理性、正当性,获得价格认同。但这恰恰是很多人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理解的是:高价是需要营销活动来支撑的,而低价不需要,因为低价本身就是证明。销售中的战斗机搜索销售二字关注我们。

我们经常看到,裸价上市基本上是失败的。所谓裸价,就是价格到底,除此之外,没有营销费用。裸价上市的产品,除了上市之初可能在渠道引起一定影响之外,基本上很难在消费者中产生影响。

消费者的购买必须建立在他们对产品的认同基础之上。这种认同源于包装、价格、消费体验、市场推广、品牌传播等。产品上市之后,除了包装和价格的认同之外,其他认同方式都需要一定的营销支持

价格认同有两个概念:一是价格本身,即价格高低,这种认同不产生购买行为;二是价格与价值的关联,即产品是否值这个价格,这是价格与价值的差异。

低价本身只产生第一种认同,不产生第二种认同。第二种认同是消费体验和市场推广之后所产生的认同。

价格认同不是源于价格本身,而是来源于证明其价值的营销活动。而营销活动需要营销政策支持,这政策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有人认为,大企业的营销政策好是因为企业资源多,这是误解。初期的政策投入,只不过是资源的预支,不是无偿使用,是要通过预留价格空间和未来的销量偿付的。

正确的价格思维是:新品上市时价格要稍微高一点,然后把利润空间预支出来,用于开展营销活动,以营销活动来支撑消费者对价格的认同。

所谓的营销就是销售价格,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我们不能由此推论价格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做好价格与营销费用的平衡。因为越是高价,你越是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来保障价格认同。

除了那些有战略性成本而产生战略性低价的特例之外,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现象:价格与企业的营销能力成正比。当然,我们很难推测到底这是因为价格低而丧失了营销能力,还是因为营销能力低而不敢定高价。

多数情况下,价格与营销能力两者呈互为因果关系,因为营销能力低,所以不得不定低价;因为价格低,所以缺乏费用支持而表现为营销能力低。

有些企业虽然价格低,但初期的营销活动做得大。在早期,这种做法可能迅速见效,有可能成功。然而现在,市场门槛已经很高,这种短平快的打法已经不灵了。

做市场,要求持续投入,没有长期的政策支持是很难的。很多人在竞品短期的低价面前沉不住气,乱了方寸,被诱下水。市场的正常现象却是:低价你方唱罢他登场,而高价者岿然不动。

高价背后的活力

市场活跃度比价格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关注。低价产品往往是沉默的,高价产品往往是活跃的。

在终端市场,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畅销的产品往往并非价格最低的商品,也不是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商品,而是市场表现最活跃的商品。

在终端市场,存在品牌相似现象,即进入终端陈列的品牌基本上都是得到市场认同的品牌。甚至在终端市场还存在品牌覆盖现象,即商业品牌覆盖制造商品牌,也就是说,只要终端认同,消费者也会基本认同。

在终端市场,商品很丰富,品牌认同度整体很高,谁的表现活跃,谁就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关注。消费者关注度才是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现实的商业生态之下,被关注是需要费用的。厂家交费,商家给你终端表现的机会。目前,终端最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促销和推广,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终端收取的各式各样的费用,实际上是厂家竞争终端表现的结果。厂家舍得花这些钱,证明终端表现是有效的。

终端活跃度除了引起消费者关注外,另外一个效果就是让消费者占便宜。便宜不同于占便宜,当消费者问能否便宜一点,不要误解为只要价格低一点,消费者就会购买。

其实,消费者这句话传达了两个含义:第一,认同产品和价格,有购买意图才想还价;第二,希望在此价格基础上优惠一点,优惠可以加大购买决心。消费者表达的优惠含义,经常被误解为便宜,其实,优惠是占便宜

让消费者占便宜,实际上意味着企业有两个定价步骤:一个是显性的定价,价格通常高一点;另一个是隐性的定价,把成交价降下来。这个过程能给予消费者占便宜的感觉。

如果只有一个定价步骤,消费者不会有占便宜的感觉。在终端搞的各项促销、推广活动,抛开活动主题的掩盖,实际上是为了让消费者产生占便宜的感觉。那些主题,只不过是为了师出有名而已。

高价的推力

新品上市,价格是认知手段。产品建立知名度后,价格才是竞争手段。

新品上市,辅以大力度的传播,获得这种待遇的新品并不多,多数新品是默默无闻地上市。新品上市,消费者缺乏消费体验,凭什么对产品做出判断呢?要知道,如果消费者无法做出判断,消费者是难以做出购买决定的。中国古话讲一分价钱一分货,而不是一分货一分价钱。对于没有消费体验的人来说,价格是品质的标签,而不是相反。

新品上市的价格,往往不是用于销售的,而是用于为产品定位的。高价传递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定位。

当然,高价不一定直接让消费者产生高品质的感觉,但低价却很容易让消费者形成低品质的印象。

对于渠道商来说,最关注的与其说是价格,不如说是价格空间,即利润。在现实销售中,我们看到对价格最敏感的其实并非消费者,而是渠道商、业务员。渠道商与其说是对价格敏感,不如说是对利润敏感。当一个渠道商要求更低价格时,他其实并不打算低价卖出去,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毛利。

有些操作能力比较强的渠道商拿到低价产品后,在高价出售时,可能还会自己做一些营销推广活动。营销能力差的渠道商,如果拿到低价商品后顺价销售,后期通常还会再向厂家要政策。

在渠道销售中,厂家不仅要制订出厂价,也要制订价格体系,价格体系就是毛利空间。价格太低,意味着渠道的毛利空间小;毛利空间小,意味着渠道推荐的积极性小。如果是知名商品,没有推荐或许还有人主动购买;如果是非知名商品,缺乏毛利空间就意味着丧失了被推荐的机会。

非知名商品的畅销,除了厂家的推广拉动之外,最重要就是渠道的主动推荐。如果不能成为渠道商的首推产品,非知名商品畅销的可能性很小。

高开低走,还是低开高走?

营销有一个基本规律:高价上市,先难后易;低价上市,先易后难。

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很容易被低价诱惑。既然能被你的低价诱惑,也很容易被其他的低价诱惑。所以,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忠诚度不高。相反,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很难被诱惑,可是一旦被打动,就很忠诚。所以,低价消费者很难积累,主要是忠诚度不高。高价消费者是可以积累的,可重复消费的。

而市场的成长,就在于不断积累有价值的消费者群。

在竞争超级激烈的环境下,只有少数品牌具有涨价的能力,比如奢侈品。多数情况下,价格趋势是高开低走。有少数人期望低价打开市场,然后涨价,这是很理想的想法,多数行不通。

价格高开低走,其实符合消费心理学原理。按照消费规律,只有约5%的人是早期消费者,他们对价格不敏感,只对新鲜的事物敏感。

价格本身不是定位,但价格决定了消费群,消费群决定了定位,所以价格本身也具备了定位的意义。

现在IT产品上市基本上都采用了高开低走策略,价格高开就是为了筛选消费者,让这些通常价格筛选的消费者给产品定位。

价格定位,就是形成某种象征。如果这种象征是大众追捧的,那么,在价格低走的过程中,就可以动员更多的消费者购买,特别是让那些价格高开时不具备购买力的消费者购买。

阅读拓展:

为什么海底捞员工很少离职

在海底捞有个说法,叫嫁妆。一个店长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给8万块的嫁妆,就算是这个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给。

张勇解释:因为在海底捞工作太累,能干到店长以上,都对海底捞有贡献,应该补偿。他说,如果是小区经理走,给20万;大区经理走,送一家火锅店,大概800万。海底捞至今十几年的历史,店长以上干部上百,从海底捞拿走嫁妆的,只有三个人。

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投资创业

文化才是魂。有人说,企业文化是洗脑,是宗教,甚至是传销。我说,没错,企业是要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给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带来回报和机会的地方,所以企业不是政府,企业的首脑永远不会民选,董事会或股东授权企业领导人管理公司,由他来带领企业。洗脑,无可厚非。扯远了,说海底捞。

开题说海底捞的核心是授权,这是其企业文化的一大核心。

杨小丽是跟着张勇打天下的第一人,也是海底捞的第一副总。当年海底捞走出简阳的第一站,是西安,店长就是杨小丽。有一天,张勇讲述到,杨小丽给他打来电话,兴奋的说:张哥,我们有车了。张勇问,什么车?杨小丽说,一辆小面包车,刚买的。张勇就傻了,一家刚刚异地开分店的小火锅店,店长买了一辆车,竟然没跟老板请示。张勇却也完全没怪罪她,后来,这也就成了海底捞的文化。

这种授权,如何不让员工有主人感?

待遇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餐饮行业大多包吃包住,但很多餐饮企业服务员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里的伙饭。海底捞的宿舍一定是有物管的小区,虽然挤一点,但是档次是高的

有人说海底捞培训好啊,先培训标准再上岗。可你们知道吗,海底捞的新员工培训,包括如何使用ATM机,包括如何乘坐地铁:买卡、充值等等。这家企业,在帮助自己的员工,多数都是农民,去融入一个城市。这种待遇,如何不让员工心存感激?

海底捞真是一个奇怪的企业。作为餐饮行业最常考核的指标,比如利润、利润率、单客消费额、营业额、翻台率,这些都不考核。张勇说,我不想因为考核利润导致给客人吃的西瓜不甜、擦手的毛巾有破洞、卫生间的拖把没毛了还继续用。

那么他们考核什么?考核客户满意度、员工积极性、干部培养。

这三个指标,作为一个做了很多年管理工作的人,我实在想不出他们是如何解决内部公平问题的。但是我知道,今天你看到的海底捞员工真诚的微笑,就来自于这里。

海底捞不考核翻台率,但是海底捞的员工比谁都重视翻台率。回到开头的那句话,企业文化才是魂,所有的利润和翻台率,都是附加的、随之而来的、不重要的。

这种真诚,如何不让员工有积极性?

尊重不仅仅来自待遇,不仅仅是让他们住得好吃得好,而是尊重每一个想法。现在被诸多火锅店抄袭的眼镜布、头绳、塑料手机套,这样的一个个的想法,竟然是出自一些没有什么文化的服务生。并且,这一个个点子,就如此复制到了每一家店面。

廖一梅说爱情:我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了解。我曾经把这句话翻译到职场来:对于一个职业人,这一辈子,遇到高薪,遇到高职位,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老板的尊重和了解。

这种尊重,如何不让员工有成就感?又如何不让员工有创造力?

在海底捞有个说法,叫嫁妆。一个店长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给8万块的嫁妆,就算是这个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给。

张勇解释:因为在海底捞工作太累,能干到店长以上,都对海底捞有贡献,应该补偿。

他说,如果是小区经理走,给20万;大区经理走,送一家火锅店,大概800万。

海底捞至今十几年的历史,店长以上干部上百,从海底捞拿走嫁妆的,只有三个人。

这种承诺,如何不让员工有忠诚度?

然后,讲一个段子。海底捞刚进北京的时候,租第一个店面就被骗了。整整300万,是张勇账上所有的现金。对方背景强劲,这笔钱完全追不回来。

张勇说,当时负责的主管经理急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张勇都不敢给他打电话。后来听说这群人要找黑社会解决骗子,他才给主管经理打了电话。

他说,你们就值300万?干点正经事吧。。

他说,他心疼,但是他不怨员工,将心比心,是他自己去办也会受骗。

张勇有一次被问到,有今天的成功,是因为什么。

张勇答,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善良吧。

结尾,我想讲一个另外一家企业的小故事。顺丰,有一次我妈给我寄快递,两千八百多公里,次日早晨就到了。因为顺丰经常给我送快递,那个大姐也比较熟络,我顺口说了一句:真快啊。大姐接话到:那是,你也不看看是谁在送。她讲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闪光,下巴微翘。这种自信的表情,我在海底捞的员工脸上也见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5272d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f.html

《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的售卖渠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