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贵阳“老九门”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寻找贵阳“老九门”

近年来,贵阳旧城改造,许多老街不在了,一些幸存的老街,街名也改得很时髦,在纷流激昂的长河中,关于贵阳历史的集体记忆依然存在,前人盎然的情趣也不曾消失。

贵阳历史悠久,贵阳城为唐代的“牂州”和“矩州”治域,距今已有1400多年,为众多史志记载。“贵阳”因城邑在贵山(即茶店“贵人峰”之南得名,生成于正式行政区划“贵州”之前。600年前,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后,启用原地名“贵阳”、“贵筑”作为后来的府、县名称,则顺理成章。

盐务街、罗汉营、忠烈街、状元巷、太子桥、汉相街、文笔峰、五里冲、六座碑、金沙坡如此之类的地名特实在,特质朴。经过了岁月长河的淘涤后,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名,更多的是永远的记忆,一座古城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文脉牵挂。

地域之名,往往可以窥测一个地方的文明。因为地名的由来,变迁,大抵和政治、历史、文化、地理、宗教、民俗、心理、风情有关。它所包罗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而且形成了一种难以磨灭的、历史的、集体的鲜活记忆。而寻找老贵阳,常常是从这些熟悉的地名开始。

旧时的老贵阳城流传着“九门四阁十四关”之说,其中,“门”即为城门,城楼下的通道,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阁”即为阁楼,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关”即为关卡,用于防止敌人入侵、控制人员往来,查验货物进出等。


然而,中国古时的旧城设置通常均只设东南西北四门,但偏偏贵阳却有“九门”而异于他城,因此“门”便成了贵阳最具特点的历史印记。

1292年(元朝),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今贵阳),宋末元初时期依旧为夯土城墙。1382年(明朝)首建石城,周围九里,共建有五座城门。1626年(明朝)由于地域的扩伸,再修建贵阳外城,周围600余丈(两千多米),共设四座城门。经过这两次石城的修建后,大致形成了老贵阳城的“九门”格局:内城五门及外城四门。

1、老东门:明代时期称为武胜门,清代称为昭文门。如今在文昌巷,文昌阁就就建在老东门的月城上,尚存一段古城墙,墙高二丈七尺,城门曾被毁,前几年修复。城门有联:楼伫蟾光仙人座,山随龙势运穿城。

2、大南门:明代称为朝京门,清代称为迎恩门这里通往贵州惠水、长顺、罗甸等地的古驿道必经之地。在今大南门南明桥北转盘处,旧景不见,前几年改为大南街心花园,塑兰花城雕。

3、次南门:明代称为德化门、清代称为广济门。城门在今都司路西端,原古城墙上建有回龙寺、关帝庙,解放后寺庙改建,墙长杂草,一片荒凉。因位置偏靠南边,故曰次南门。次南门有联:排闼双峰青对峙,绕城二水翠交流。如今的次南门已经成为堵车的天堂!

4、大西门:明代称为圣泉门,清代称为振武门。在今交通街与瑞金中路交汇处。市西
一带以前只有几户人家,河岸都是稻田,城门也不热闹,但是到桂月寺、华家松山、后期的慈母院都要从这里经过。

5、北门:明代称为柔远门,清代称为布德门。今在喷水池, 旧城与新城的分界线,也是连接旧城与新城的通道。1927年周西成(原贵州省省长)主政贵州,修城内马路,城门被拆除,南北从此贯通。后来有人为了纪念他修了个雕像。解放后改为街心花园。有联: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

6、威清门:俗称威西门,在如今的威清路,也就是黔灵西路上面点点过。由此门可以同威清卫(也就是如今的清镇,清镇市由威清卫、镇西卫各取一字而得。)有联为证:蜂挺狮形争巽位,岭穿龙脉演乾爻。

7六广门:在今喷水池上方。此路是明代贵阳通水西(在今大方、黔西一带)的要道,可经过龙场(今修文)六广河,因此而得此名。而如今是:六广门到了,请从后门下车!

8、洪边门:也称为红边门,在今普陀路与豆腐巷交汇处,因此门通洪边十二码头而得名。有联:隔岭田耕乌党近,插云山拥鹿疃高。如今红边门简直就是爽爽的贵阳,吃货的天~
9、小东门:也称为新东门,在今黔灵东路与徐家巷交汇处,因此门位于城东而得名。城门有联:谷播元辰农待雨,花探上巳女如云。写出了城门的田园春色。


纵然百般寻回,也终不过幽梦一场,令人惆怅难言。城里城外早已变了模样,城外灯火辉煌,城内寥寥楼阁静谧在阴暗之下,历经沧桑却又在壁石上雕工精细,绽放残美的笑容。在最好的时光绽放自己,在最繁华的街道守护美丽,在最贫乏的时候彰显金流内涵,这才是古城真正的秘密,小桥流水,不过是它的一部分,亭台楼阁,不过是它内涵升华的见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c1381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d.html

《寻找贵阳“老九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