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蟹技术简介

发布时间:2011-06-27 17:28: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稻田养蟹技术简介

    种养结合,是提高稻田利用率的好方法。我国在稻田中实行种养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稻田养蟹既可使稻田少施肥、节肥、增产、省工、而且并不妨碍河蟹生长。稻田养蟹,所养品种为河蟹,学名中华绒螫蟹,俗称毛蟹或螃蟹。

    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

    稻田养蟹要选择水源充足,排水通畅、地势平坦、无污染的稻地。养蟹稻田用排毛埝、中间埂埝及稻田周围埝,一要宽,一般在0.5m左右;二要坚固、牢实无漏洞;三要高,一般在0.6m左右。

    2、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是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措施,也是投资重点,一般是周围田埂用水泥板或砖块砌成两面光滑的防逃墙,墙高0.5m左右,墙基入土0.2m左右,注意墙体两侧脱空,使内防蟹逃,外御敌害进田。

    3、河蟹放养

    稻田在放蟹苗一周前,必须停止施用农药和化肥,并将稻田水排干、晾晒一天左右,以达消毒洁田之作用。并用生石灰乳液全田泼洒,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稻田消毒后,在放养前可先施腐熟的人粪尿,以培肥水质。然后,在直播三叶期或移栽定植71o天后,选择大小规格一致,个体重30g以上的小蟹,每亩放养 30003500只,若放蟹苗或幼蟹一般每亩可放1.53.5万只,放养时要注意均匀分散投放,以避免过于集中,而引起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4、饲养方法

    河蟹为杂食性动物,既喜食动物性饵料,又爱吃植物性饵料,因此,稻田自然饵料资源对河蟹生长壤为重要。因为稻田中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物均可被河蟹食用,所以,稻田养蟹投饵量要适宜,如果投喂太少,河蟹饿而不长或自相残杀;投喂太多,既加大成本,又污染水质。

    蟹苗期投喂蛋黄、蚕蛹粉、蟹种期后,则以米糠、稻谷、浮萍、谷粉,还有鱼粉、豆类、动物内脏等均可作为河蟹饲料,投料应做到定时、定位,一般一天投喂两次,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3%5%左右。还应根据稻田水质好坏、天气情况、剩饵多少灵活掌握确定。

    5、水质管理

    养蟹稻田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并经常维持畦面有56cm深的水体,不能任意变化水位或脱水烤田。一般每35天换一次水,高温季节应每天换水,每次换水量掌握在田间正常规规定水体的1/31/2,换水时间定在上午10时前后为宜、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超过3,并防止急水冲灌,干扰河蟹正常生活。

    6、施肥

    养蟹稻田以施有机肥为主,在施足基肥后,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如确实需要追施化肥时,应施尿素、不宜施碳酸氢铵。

    7、防逃防害

    蟹苗放人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池,以防天敌侵害。要彻底清除养蟹田内的青蛙、蛇、鳝鱼、泥鳅、老鼠等天敌。

    养蟹稻田应避免使用农药,在必须使用农药时,也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而且只能单用一种,不能交替使用几种农药,施药时应先灌注新水加高水位,施农药一般应在下午4时以后,施药后,要注意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换新水。

    大面积进行稻田养蟹,应突出抓好两件大事。一是防盗,二是防逃。防盗主要依靠专人管护解决防逃则需要防逃设施坚固实用。墙面要牢固,严防被水冲垮、被风刮倒及埂埝出现洞穴。另外,建防逃墙时不要离水稻太近,防止河蟹长大后顺水稻秸轩槌至稻顶部越墙逃走。

    8、水稻收割后蟹的管理

    水稻在10月下旬或1月收割后,为延长河蟹养殖期,通常水沟内仍保持九成满的水位,以满足河蟹对水体条件的要求。适量投饲,做到防逃,按市场需要起捕,捕蟹通常在夜间,先放干沟内水,等多数河蟹爬出洞穴,借灯光捕捉,捕后再放水,如此反复捕捉3个夜晚,大部分可捕净。

    水稻如为双季稻,在早稻收割二晚插秧期间,河蟹应集中到蟹沟蟹池中暂养,在二晚返青后再放入大田中饲养。

    9、防病关

    河蟹长时间自然生长,抵御病害能力较强,人工养殖河蟹时问较短,蟹病发生亦较步。但在生产上,应注意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目前,应突出抓好细菌性病害和原生动物病害两种病害的防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01e12fe2bd960590c677f5.html

《稻田养蟹技术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