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五组第五单元教学内容

发布时间:2020-11-21 21:13: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五组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活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组教材,无论是识字5的猜谜语,还是《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借助本组课文的学习,他们会了解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到水的乌鸦,知道古时候有位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的司马光,认识善于思考、想出称象妙法的曹冲。

 

本组课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则是一种创造。

 

指导本组课文的学习,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从整体入手。提示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本组课文,初步感知每课内容。并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围绕专题, 学

 

习收集有关资料,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课文要少讲解,多感悟。几篇传统课文最好能有新的教法。

 

愿我们的学生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识字 5

一、教材简说

 

猜谜语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猜谜语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本课教材三首猜字谜语,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让学生读读,想想,猜猜,在猜谜语时主动识字。

 

本课最后,学习伙伴提出回家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准备与同学们一起搞一次猜谜语的活动,为猜谜识字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这一课的学习指导,老师应充分发挥创造力。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可放在如何安排学生活动上。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读准字音。注意指导分清“尊”、“重”、“纯”的声母,读准“令”的后鼻音。

 

2.认记生字。重点是激发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了,是通过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减偏旁:懂—重

 

换偏旁:拍—怕故—攻

 

编顺口溜:团──大口里边一个“才”;相──心字离开,木目相伴。

 

组词:尊—尊重、尊敬;互—互相、互助;纯—纯净水、纯洁、单纯。

 

字形比较:最—量;今—令;五—互。

 

3.注意启发学生发现构字规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比如,六个要写的字中,相同结构的汉字有几个?这几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本课中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其中“谁”字中的言字旁、“怕”字中的竖心旁,可结合前面的同类字进行指导;“跟”字中的足字旁要重点指导,强调把最后一笔捺变成提。“量、最”两个字,笔画较多,特别是横画多,是学生书写的难点,可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中间的一横要长;(2)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3)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4)所有的横都朝右上方适当倾斜。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遇到生字要看清拼音读正确,指导学生猜出谜底。

 

2.进一步朗读,想一想是怎样猜出来的。必要时教师可示范。接着,指导学生读完一句想想说了什么,再读一句想想又说了什么,连起来想想自己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最后再读读谜语,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多读,猜出谜语,感悟语言,积累词语,巩固识字。

 

3.第三则谜语可按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学习。

 

(1)复习汉字“请、情、晴、清、精、睛”,让学生发现这几个字的异同。

 

(2)请两个同学表演互用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发现他们俩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特点。然后师生创设情境表演,老师扮妈妈,学生扮生病的孩子。“妈妈”问寒问暖,“孩子”深情地望着妈妈。提示学生:看了这两项表演,用谜语里的话怎么说?读读谜语里的句子,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3)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说说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一背谜语。

 

(三)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对谜语的兴趣,指导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

 

1.读学习伙伴的对话。学生之间先交流,说说自己打算从什么渠道收集谜语。提示:读谜语书、听谜语磁带、上网查询、向长辈请教等。

 

2.自编谜语,老师可提供示范(借助课件展示或自制谜语卡片):“一只狗,张大口,打个哈欠摔跟头;又张口,眼泪流,主人心痛抱着走。”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个什么字?(哭)

 

3.向学生介绍编谜语的方法:抓住“哭”字的特点(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有两个口,下面的“犬”是狗的意思)编成顺口溜,好玩、好记,还能让我们开动脑筋。

 

4.学生大胆尝试。

 

5.鼓励同学们像书上两位小朋友一样,在课外积极收集谜语,学习自编谜语,并准备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一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都爱猜谜语,小朋友也爱读谜语,小朋友还喜欢编谜语。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猜一猜谜语,既开动脑筋,还能在猜谜语的同时认识很多汉字。大家有兴趣吗?有信心吗?

 

(二)怎样猜谜语

 

先听老师说说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听后说说,猜谜语有哪些窍门?

 

片段二

 

第一、二则谜语的教学

 

第一则:

 

1.老师一边说谜语,一边演示(事先剪好三个纸人,或画简笔画)。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

 

2.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谜语儿歌),指导学生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表演读:请三个小朋友上台表演,先分说,再齐说。分说前两句之后,三人齐说“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并做手拉手往上举的动作,然后全班一齐重复一遍。

 

4.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团结”、“力量”、“谁”三个词。在“团”和“量”上加红点。认记“团、量”,并给这两个生字找朋友。

 

5.给“团”编个字谜: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给“量”编个字谜:①元旦到,家里真热闹。②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

 

6.再读读这则谜语,有条件的可鼓励背下来。

 

第二则: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自由朗读。(先不看书)

 

2.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读“左右相遇起凉风”,想一想:什么时候起“凉风”呢?老师引导:读到这里一下子可能想不起来,再看看谜面里还怎么说?

 

3.指名读后两句,想想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 连起来想想,谜底会是什么字?当学生猜出来时,老师出示彩色的“秋”字卡片,或在黑板上用红绿笔写出“秋”字。

 

5.回想一下,你们是怎样猜出来的?猜谜语有什么窍门?同学之间交流体会。

 

6.打开书读读这则谜语。对照“我会认”、“我会写”的生字,找一找,画一画,有几个生字词?画出后学生自学,再讨论交流,说说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7.尝试背诵谜语。

 

五、资料袋

 

1.字谜库

 

问: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

 

晶:画个绿太阳,夏天真清凉;画个金太阳,秋收瓜果香;画个红太阳,冬天暖洋洋;三个太阳在一起,真呀真漂亮。

 

庆: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人中间站,喜事大声讲。(或:广大无边。)

 

磨: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

 

待:俩人站着用尺量,都是一尺一寸长。

 

胖:农历初七八。

 

锦:一条白手巾,人人都称心。还想更显眼,边上贴着金。

 

朋:六十天。

 

欣:差十两。

 

臭:自大一点不可爱。

 

亡:有心记不住。

 

芳:二十万多一点。

 

晒:夕阳。

 

告:一口咬断牛尾巴。

 

射:身高一寸。

 

谅:说话带京腔。

 

做:老朋友。

 

一:天无它大,人有它大。

 

咽:左有口,右有口,左边小口,右边大口。

 

声:喜上眉梢。

 

尽:一尺多一点点。

 

联:半取半送。

 

昔:三个星期。

 

王:1+1不等于2。

 

迷:运粮食。

 

旦:日出。

 

园:外面四角,里面十角。

 

2.以谜破谜

 

一天,做完作业,小丁出了个谜语给小勇猜。谜面是:“天天不休息,一走十二里;有人来找我,看看我脸皮。”猜一日常用具。

 

小勇笑了笑,假装猜不着,另出一则给小丁猜,也是猜一日常用具。谜面是:“弟弟长,哥哥短,天天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趟,哥哥刚刚跑一圈。”

 

小丁猜不着,问正在看书的小健。小健听完小丁的复述,却说自己也有一个谜语。内容是:“兄弟两人同走路,摆一摆来走一步;走了三年零六月,没有走出玻璃铺。”也是打一日常用具。小丁也猜不着。小健对他说:“我的谜底就是你的谜底。你的谜底就是小勇的谜底。”小丁听了,回味了一下他俩的谜面,才明白过来。

 

原来三个人的谜底是一样的。你猜出来了吗?

 

(谜底是钟表)

18  四个太阳

一、教材简说

 

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一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地像是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寒冬,冷风飕飕,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画个红红的太阳吧,人们都会有这个希望。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催人奋进。

 

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很适合背诵。

 

二、学习目标

 

1. 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初读课文,检查生字是否读得正确。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熟、尝”和前鼻音“伴、甜、脸、因”。

 

2.生字的识记。

 

自主识字,发现识记方法。如:

 

(1)换部件识字:团—因常—尝孩—该

 

(2)比较识字:热—熟秋—伙

 

(3)偏旁识字:伙、伴

 

(4)师生对话,说偏旁认读汉字。

 

3. 识字的巩固。

 

(1)由学生推荐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生字,并组织同学给生字组词。

 

(2)玩“猜字游戏”,巩固生字。一人指字,另一人蒙眼猜字,等大家都看清楚是什么字,就让猜字的同学指着生字问:“是不是高挂的挂?”如果没猜对,大家一起说:“不是高挂的挂。”这位同学继续往下猜,直到猜中为止。

 

4.写字指导。

 

建议本课写字教学把重点放在“园、因”和“阳”字的指导上。“园、因”二字都是全包围结构的字,注意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适中。 “阳”字的“左耳”高且小,“日”字写中央。要强调笔顺规则,如,“因”字是先里头后封口,“为”字的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二)朗读感悟

 

1.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教学重点应放在朗读感悟上。

 

(1)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如“绿绿的太阳”、“到处一片清凉”、“邀请”、“多彩的季节”等。加强朗读,感悟作者画不同颜色的太阳想表达什么心愿。

 

(3)指导学生体会朗读要领。将需要指导的片段制作成课件展示或用传统媒体展示。如: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清凉”要读出舒服的感觉来)

 

2.学习课文与实践活动结合。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比如,夏天,在校园里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在山上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在家里画个什么样的太阳?让学生体会“到处一片清凉”。

 

(2)朗读第二自然段,“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如:扮演“落叶”的同学,去寻找朋友。他找到“蚂蚁”、“小鱼”、“小白兔”、“小朋友”……进行口语交际:“蚂蚁,蚂蚁,你快上来吧,我可以当你们的运动场,大家快来运动啊!”“好啊!好啊!这个运动场真大呀!”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也可以分小组合作,共同画出一幅秋景图,展示交流,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带来了欢乐。

 

(3)朗读第三自然段,可让学生说说:在冬天,你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呢?

 

3.积累语言。读了课文,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读记记,相互交流。

 

4.背诵课文,可用两种指导方法。

 

(1)挑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和大家交流。然后背诵其他段落。

 

(2)按课文介绍季节的顺序“夏”“秋”“冬”“春”,老师采取引导背诵法或填空法指导背诵。

 

(三)实践活动

 

1.想象画:太阳与未来世界。

 

2.交流作品:可先与家人交流,然后将学生的创意画在学习园地中展览。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一

 

师生对话,说偏旁认读汉字

 

师:伸出舌头舔甘蔗。这个字是什么?

 

生:伸出舌头舔甘蔗,这个字就是“甜”。

 

师:大口框里装个大,这是什么字?

 

生:大口框里装个大,这是“因”字。

 

师:猜一猜,辨一辨,看谁真能干。冬天结冰手好冻,“冻”的偏旁是什么?寒冷的反义词是温暖,“温”的偏旁是什么?妈妈煮饭熟又香,“熟”的偏旁叫什么?……

 

生:(对应回答)

 

片段二

 

用引导背诵法指导背诵

 

师: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挂在哪里?

 

生:(背)“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师:都有哪些地方?怎么样?

 

生:……

 

师:我画了怎样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怎么样?金黄的落叶在忙什么?

 

生:……

 

师:我画了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照亮哪个季节?阳光温暖着谁?

 

生:……

 

师: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生:……

 19 乌鸦喝水

一、教材简说

 

乌鸦是又黑又丑的鸟。然而,在中国许多抒情诗里,每每给乌鸦以赞美,如,“寒鸦数点”,“暮鸦栖未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乌鸦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在第二组的学习中,我们谈到乌鸦反哺的故事,对乌鸦懂得孝敬“老人”这一点,深感敬佩。在本课,我们又将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认识它聪明能干的一个侧面。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学生阅读。“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课后的这一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发现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可通过“比较法”认记生字。如:渴—喝、为—办、右—石、鸟—乌。也可用猜字谜或编顺口溜的方法识记生字。如:瓦片层层并一起(瓶);水车千斤重(渐)。

 

2.巩固识字。

 

(1)组词竞赛。如:法—办法、法院、法律、遵纪守法、法规、方法……可将学生口头组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多次重现“法”字,便于学生识记。

 

(2)游戏认字。“击鼓传花”,鼓停花传到谁的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事物辨字。如:老师做喝的动作、渴的表情,学生举起相应的生字卡片。老师拿出瓶子和小石子,学生举“瓶”和“石”的生字卡片。

 

3.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中,有三个独体字和三个左右结构的字。三个独体字中,“可”字的横要写长,竖钩的起笔处不能写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可结合“力”字进行指导,应强调的是左点不同于右点。“法、找、许”三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二)朗读感悟

 

1.可在学文前,先出示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小声读。整体感知课文里讲的是一只可爱的乌鸦,一只爱动脑筋的乌鸦。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描述口渴的情景,理解“口渴”。通过朗读指导体会“到处”的意思。

 

4.结合课件或课文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乌鸦喝不到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结合课件或课文第二幅插图,边读书边想:乌鸦喝着水了,为什么那么高兴?

 

5.图文结合,反复朗读。通过读,体会乌鸦遇到困难,靠自己动脑想办法战胜困难的过程。如读第一自然段,“到处”语速稍重、稍慢,突出四处找水的辛苦。“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适当强调第一个“瓶子”和“水”,以示惊喜。“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水不多”和“瓶口小”可读得平稳一些,“喝不着水”要读得干脆利落,突出“喝”字。“怎么办呢?”可把“办”适当拉长,以示乌鸦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导中,要让学生自悟自得;学生读不好的地方,老师可以范读,也可以让学生想想该怎么读;有的地方,也可以让学生范读。

 

6.指导背诵,可采取“演背式”,边背诵边做动作。如,让每个同学扮一只小乌鸦,先对照课文自己创作,尝试把课文表演出来,再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最后大家练习边做动作边背诵课文。比如,“一只乌鸦口渴了”:表现出非常想喝水的表情。“到处找水喝”:表现边飞边找的动作。“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表情很高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用双手演示水少,瓶口小,表情很无奈的样子。……

 

(三)实践活动

 

1.分小组合作完成小实验:在矿泉水瓶里装少许水,往里面加小石子,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并尝试说说水升高的原因。

 

2.读一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说一说:______________渐渐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学习伙伴的问题,思考、讨论,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多,谁想的办法好。如:

 

(1)把瓶子推倒喝水。

 

(2)插个吸管喝水。

 

(3)请小猴子、小白兔等小伙伴帮忙。

 

4.改编故事: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的情况下,乌鸦喝水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寻找矿泉水瓶、小石子。

 

教师:(1)乌鸦图片。(2)实验用具: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制作课件。内容:①制作一张放大的乌鸦图片。②根据书上插图制作动画视频。③设计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的场面,乌鸦使用的其他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问:你觉得乌鸦好看吗?课文里介绍了一只可爱的乌鸦。它可爱在哪里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乌鸦喝水。(前三个都是生字,注意正音、认记字形)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指名读,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2.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想到多少说多少。

 

3.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1)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谁能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几个同学练读,评议)谁能扮作一只小乌鸦,边读第一句边创编几个动作?

 

结合看图,再往下读课文。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该怎样读?

 

情境表演:谁愿意把刚才读的内容表演一下?先四人小组集体创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另外两个人出主意。再请一两个小组在班上边读边演。大家既当观众又当小导演,评价补充。

 

(2)朗读第二自然段,分小组讨论:看见许多小石子,怎么就能想出办法呢?少许小石子行吗?许多石块行吗?

 

(3)朗读第三自然段。老师提示:乌鸦多想马上就喝到水呀!可他为什么不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呢?

 

(三)指导背诵

 

1.激趣。

 

能评价一下这只乌鸦吗?想不想把乌鸦喝水的故事介绍给别人?

 

2.教师示范背诵。

 

3.学生一边背一边给课文内容编些动作,以帮助记忆课文。

 

(1)对照课文自己创作,尝试把课文表演出来。

 

(2)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

 

(3)大家练习边表演边背诵。

 

(四)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实践活动

 

1.探究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完成小实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2.读一读,说一说,体会“渐渐”的含义。

 

3.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办法好。讨论之后,教师可演示课件,或根据学生说的随机演示。

 

(三)识字写字

 

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认的和要求写的字,连词勾画,再读一读。

 

2.在“我会认”的生字中,有两个字长得可像了,谁最先找到它们?(喝、渴)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同?怎样记住?(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旁。)

 

3.识记“喝”和“渴”,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是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个方法学习其他生字吗?学生汇报。

 

4.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法、找、许)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都是常用偏旁,写得窄长一些,右边写得宽一点)

 

(3)写“石”符合哪条笔顺规则?写“办”时要注意什么?

 

5.书写练习。

 

(1)教师强调书写姿势:“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不忘掉。眼离本子有一尺,胸离桌子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书写习惯:“描一描,写一写,看清笔画写正确。”

 

(2)教师课堂巡查,个别辅导。(课堂上可适当播放轻音乐)

 20 司马光

一、教材简说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害怕、紧张、焦急、慌乱,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机智、灵活地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难题,则令人称赞。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指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给生字正音。学会在课文中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认读、识记。

 

将生字词集中,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给生字着色,通过色彩强化,整体感知生字。

 

2.生字的识记。

 

学生自主识字,并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生字的。

 

识字方法举例:

 

(1)换偏旁识字:块、救、劲。

 

(2)猜字谜识字: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

 

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砸)

 

(3)组词识字:

 

假—真假、假装;

 

使—使劲、天使、大使馆、使用。

 

3.识字的巩固。

 

用问答对唱或说反义词的方法巩固识字。

 

4.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都有规律可循。“别、到”二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立刀旁的竖钩要写正直。“吓、叫”二字都有口字旁,可以一起指导:(1)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2)“口”字应该写得小而高。“那、都”二字均有双耳旁,可结合第18课的“阳”字进行指导。现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带双耳旁的字,如“啊、那、阳、都、邮”,建议将这些字集中起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写字方法:左双耳,“耳朵”要写得高、小,竖为“垂露”;右双耳,“耳朵”要写得低、大,竖为“悬针”。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试着补充课题。

 

2.切入重点句进行对比读书,抓住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在朗读中感悟。

 

(1)读到“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让学生体会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指导读出紧张的语气,“一不小心”语速略快。

 

(2)别的小朋友见到这情景都怎样了?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心情。

 

(3)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他在做什么?结合课件展示或课文插图,在课文里画出司马光的表现及救小伙伴的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分小组议一议。怎样读好这句话?把自己扮作司马光,表现出镇定思考的神态读一读,做“举起”、“使劲砸”的动作读一读。

 

3.用讲故事的口吻自由朗读全文。必要时,老师可再范读。

 

(三)实践活动

 

1.开展积累词汇活动。

 

2.创新故事会。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老师可利用课件介绍,或引导学生事先问家里人、读课外书,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等),然后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一

 

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把学生分成两个小队,分别站在两边,老师进行指挥。先由老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的第一名同学就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唱到“我就走”三个字时,这两名同学回座位。老师给答对的同学记分、积分。(歌词内容由老师在此基础上创编)

 

 

 

(2)说反义词。学生准备好生字卡片,老师说“真”,学生边说“假”边举卡片。

 

片段二

 

积累词汇

 

(1)找找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哪些。(几个小朋友、一口大水缸、一块石头)谁会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引导填空:一( )假山、一( )花园、一( )水。再让学生自由说说。(如,一台电脑、一杯牛奶、一家超市、一把扫帚)

 

(2)读读说说,看谁说得多。司──司机、公司、司仪……再给“慌、假、别、吓、叫、块”多组几个词。建议开展“攀登词语智慧山”小组竞赛。将课文中的生字制成趣味卡片,设计黑板竞赛角。提出要求:分四组,先小组讨论、交流、积累,再大组比赛。每组指定两到三个生字,组内接龙组词,一组一组进行,在指定时间内,哪组同学组词最多,哪组获胜。

 

五、资料袋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姓司马(复姓),名光,字君实,生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籍贯夏县涑水乡。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小时酷爱学习,遇事善于动脑。由他主持修纂的《资治通鉴》,以编年体记载了我国自西周至五代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且史料考证翔实,文辞通畅,千余年来,为历代史家所称道。

21 称象

一、教材简说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时,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借助自制的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受到启发。

 

4.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本课生字比较难读,可直接利用生字条或生字卡片出示生字。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再结合词句进行生字的识记。教师要根据当地方言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发音指导。

 

2.生字的识记。

 

熟字加偏旁:干—杆  到—倒  主—柱

 

形近字比较:称—秤  住—柱  像—象

 

3.识字的巩固。

 

(1)抓错游戏。老师故意读错音,让学生判断对错。如,“柱子”读成“zù zi”,“称象”读成“cēng xiàn”,“一艘大船”的“艘”读成“shōu”。老师故意写错字,让学生纠正。如“一杆称”、“四条退”、“义论”等。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及时巩固生字的音和形。

 

(2)转字盘认字。用硬纸板制作字盘,上面分画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转字盘中间钻个孔,削一根又短又细的竹签做中间的轴,让纸板能转动。在黑板某一处作个记号,把转字盘放置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学生快速说出停在记号处的是什么字。

 

4.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1)“点、照”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2)“象、像”二字重点指导“象”字(写好“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再迁移到“像”字;(3)“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竖、横、横”。要注意“在”“再”二字字义的区别。

 

(二)朗读感悟

 

1.学生一边看多媒体动画(事先自制课件)或挂图,一边听教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里介绍了称象的哪几种办法,说说对这些办法有什么看法。

 

3.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老师小结: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的办法实际上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这一点,也许有的学生会提出来,老师可以适当点拨。

 

5.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

 

(三)实践活动

 

学习讲《称象》的故事,鼓励讲出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先在小组内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教学设计举例(片段)

 

巧用实验突破难点

 

1.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听第四自然段录音,边听边看课件或纸片教具的演示。

 

2.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弄清楚:要称出大象的重量,第一步怎么做?(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第二步怎么做?(赶象上岸,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步再怎么做?(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第四步怎么做?(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3.与官员提出的方法比,曹冲的办法好在哪儿?(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宰大象)

 

学这篇课文,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要求不能太高。只要能简单弄清称象的四步做法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科学、合理而简便,并为比较清楚地讲故事打下基础。至于曹冲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怎样借鉴官员的方法等不必分析讨论。

 

五、资料袋

 

1.《称象》纸片教具做法

 

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截水面,画上蓝色的水纹;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的石头。教具的大小要易于操作、便于观察。

 

2.改进曹冲称象的办法举例

 

(1)人搬石头太重,可用大吊车。(2)搬石头费力,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3)让人上船,比赶动物上船更方便。

 

3.故事:聪明的徐文长

 

我国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徐文长。他从小勤奋好学,聪明过人。

 

有一次,老师想考考学生的智力。他问学生:谁有办法做到提着两只盛满水的木桶,走过这座贴近水面的竹桥,还不把鞋底弄湿?

 

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拎起两桶水,快步走上竹桥。因为桶里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这个学生的鞋湿透了。大家一看,都不敢再试了。

 

徐文长想了想,说:“老师,让我来试一试。”只见他把两只盛满水的木桶放在桥两边的河水里,用手提起桶上的绳子,利用水的浮力,减轻了人和桶压在桥上的重力。桥没有被压低,他轻松地走过了竹桥,鞋一点儿也没湿。大家一致赞叹:徐文长真聪明!

语文园地五

我的发现

 

“我会认”是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帮助识字的方法。

 

(1)可让学生先自己认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要强调“瘦”、“丑”的读法。

 

(2)引导发现规律。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是一对对意思相反的词)

 

(3)激趣认字。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师生擂台读:师读“高”,生读“矮”;师读“胖”,生读“瘦”。

 

学生擂台读:一学生读“美”,大家读“丑”。依此类推,看谁反应快。

 

游戏:请两名同学上台,老师说“高”,比一比谁最先指到“矮”。学生主要指认六个生字。

 

(4)巩固识字。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启发记忆生字的方法。

 

(5)扩展运用。学生再说一说其他反义词。如:熟—生、冷—暖、重—轻、沉—浮、进—出、升—降、香—臭……

 

“我会读”是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多义的情况。学生在前面几组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同样一个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里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字的意思。

 

(1)指导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每一个词语里都有“打”字)谁能给每个词语换个字来说说“打”的意思?

 

(2)读读记记。游戏:老师说“打”,学生开火车,每人读一个带“打”的词语。

 

(3)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说词语。(打电脑、打牌、打枪、打仗、打架、打游戏机等)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为学习查字典打基础。学生已经学会汉语拼音,教学指导时可先让学生读读小写字母,再对应认识大写字母。识记大写字母是教学重点。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Cc Kk Oo Pp Ss Vv Ww Xx Zz)

 

2.仔细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Ff Ii Jj Ll Mm Nn Tt Uu Yy)

 

3.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Aa Bb Dd Ee Gg Hh Qq Rr)指导认识大写字母。

 

4.背诵字母。可学唱《字母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

 

“我会读”是阅读儿歌《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劳动和创造离不开双手和大脑,少一样都不能进行。只有动脑又动手,思考又实践,才能做好一切事情。教师不用提什么问题,只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背一背,在读背的过程中感悟内容。

 

口语交际

 

《猜谜游戏》是通过猜谜语进行口语交际。猜谜语的范围,可以是字谜,也可以是其他谜语。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兴趣,开发智力,扩展识字,提高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及识字能力。可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准备。

 

学生:根据“识字5”课后布置的要求,用彩色纸剪一种灯笼造型的纸片作底,在上面放大、工整地写出自己收集或编写的一则谜语。(不写谜底)

 

老师:布置游戏活动的会场,黑板上挂横幅,课桌围成长方形,准备古典音乐录音带,“猜谜高手”十位候选人名单设计表(在黑板的一角),参赛选手名单表(即全班同学名单),小红花数十朵。

 

2.创设情境。

 

(1)布置“谜语王国”会场。黑板上挂着“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横幅会标。播放古典轻音乐。(活动前烘托气氛)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学生将谜语放在桌面上,各种图案,五颜六色)开始“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老师鼓励同学积极竞争。

 

3.出示要求。

 

猜谜高手需过三关:

 

(1)比一比,看谁能把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简单做个介绍。(第一关)

 

(2)赛一赛,看谁最先猜对了谜语。(第二关)

 

(3)争一争,看谁能大大方方地把怎样猜出谜语的道理说清楚。(第三关)

 

4.挑选裁判员。

 

选拔赛需要请几位同学当裁判员。讨论:怎样的人才能当裁判员呢?(自己不参加比赛;评判公正、公平。)自愿报名,选出三位。老师发给每人一张参赛选手名单表。说明:一位裁判员专门给主动介绍自己的谜语并闯过第一关的同学打“√”;另一位裁判员专门给积极猜谜并成功过了第二关的同学打“√”;第三位裁判员对说清楚谜语猜出过程的同学打“√”。最后三人一道统计参赛名单表上闯过三关的同学。

 

5.师生互动交际。

 

(1)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收集谜语,说一说谜语出处。自编谜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怎么编的,但不能说出谜底。(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学生收集或自编的谜语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2)组织学生积极猜谜语。(念谜语和猜谜语往往是交互进行的。特别是一念完谜语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去猜结果,场面会十分活跃。教师要注意维持活动秩序,还要引导小裁判员及时做好记录。)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站出,在“谜语王国”中与谜语主人进行口语交际。①甲:“说说你出的谜语是什么?”②乙念出自己的谜语。③甲猜谜语。④乙方确认。⑤裁判记录。

 

(3)教师组织继续活动:谜语王国真热闹,猜谜高手真不少!别着急,闯过两关很不错,现在要闯第三关可不容易。鼓励学生大胆说:猜对了哪个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是抓住哪些特点猜的?大家认真听,评一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6.全员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请同学在“谜语王国”里各自“游览”,选自己最喜欢的“灯谜”,与制作“灯谜”的朋友交流,看猜得对不对,并告诉对方是怎么猜出来的。(整个会场低声播放轻音乐。凡猜对者向裁判汇报,请裁判记录。)

 

7.评选猜谜高手。

 

(1)小裁判员宣布入围名单。(获胜者多多益善)

 

(2)给能参加决赛的候选人颁发小红花,表示祝贺。

 

8.小结。

 

(1)这次的“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活动结束。散场后,同学们把谜语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课间再交流。

 

(2)谜语里出现不少没学过的汉字。交流时请学生留心识字。启发学生:谜语里、课外书中有许多汉字,请大家留心,主动认记。提示以后会开展识字擂台赛。

 

展示台

 

本组“识字擂台”主要是引导学生留心其他教科书,边学习边识字,可以一举两得,学了知识,又认识了字。活动指导建议:

 

1.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分工,分别翻阅数学、音乐、美术等教科书,认一认、记一记书中的生字。

 

2.“识字擂台”赛。比一比,看哪个组收集的字最多。方法提示:

 

(1)派代表汇报,本小组一共识了多少字?列举出来并将这些字口头组词,有的还可以说句子。

 

(2)组员齐上阵,用实物投影仪将所认的字边展示,边读出。并向大家汇报本组总共识了多少字。

 

(3)以小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把本组所识的字抄写在黑板或投影片或纸片上,展示识字内容及识字总数。(此方法有难度,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要求。)

 

3.小结评比。评出优胜小组,奖励“金牌”。小结:“金牌”是小组集体所得,只有组内同学齐心协力,才能得到“金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488656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3.html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五组第五单元教学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