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菱学诗》一文看黛玉的教学魅力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由《香菱学诗》一文看黛玉的教学魅力
著名文学家蒋和森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可以
没有万里长城,却不可以没有《红楼梦》”鲁迅先生也曾经评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身为教师原本就是红迷的我,对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香菱学诗》一直情有独钟,在为黛玉才华横溢,冰清玉洁,执着勇敢地追求爱情最后却香消玉损的悲惨命运惋惜的同时,惊喜地发现这位古代才女竟然还是一位非常出色地老师,大有名师风范,下面我粗浅的谈谈黛玉的教学魅力:
一、尊重学生人格,热心投入教学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女孩。当我们细细地品读《香菱学诗》一节时,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林黛玉形象:一个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形象。原来香菱是个可怜的丫环。她五岁被人贩子拐走,在打骂中长到十二三岁。后来薛蟠强买了她做小妾,平日伺候薛蟠,难得有空。后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非常羡慕宝钗黛玉等人的风流高雅,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

学诗。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并无鄙夷之意,反有同情
之心,所以面对香菱的求教,黛玉没有嘲讽挖苦批评责难一棒子死,而是充分尊重香菱的人格,满怀热情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学诗的动机不过是心里羡慕,
能否把这个动机转化成
为巨大的动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林黛玉发现了香菱的兴趣所在,并非常适宜地吸收了这个学生并耐心进行指导,
才使香菱这
个苦命地女子满足了愿望,提升了素养,最终写出了令大家都称的好诗。而同样是面对香菱求学,
《红楼梦》中的另一位才女
却表现出了与黛玉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个人就是薛宝钗。当香菱入园中时就提出要向她学诗的请求,曾对她说:“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吧。”可薛宝钗却回答说:“我说你得陇望蜀呢,快去拜见团里的众人才好”。当香菱学诗入迷,荼饭无心,坐卧不定,夜不能寐时,宝钗甚至挖苦她说:“何苦自寻烦恼,你本来呆头呆脑,画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可见这位薛才女,不仅没有抓住香菱的兴趣加以引导却让她以人情事故为重,还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想打消香菱本以燃起的学习热情,实为埋没人才的庸师。如果黛玉也像宝钗那样,说香菱“呆头呆脑”,那么香菱早已望“诗”却步,垂头丧气了,哪还能以苦为乐,忘我学习呢?
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像黛玉这样用自己积极的“乐教”情绪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去唤起学生的热情。“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是洒向学生心田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

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
.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内在潜能。
黛玉教香菱学诗,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她说,学诗是“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是诗翁了!”从黛玉的话中,香菱得到了自信心,自然有兴趣学下去。香菱读了几本诗集后就想小试牛刀,黛玉给她限定以“月”为吟咏对象作一首诗。当香菱第一首诗写成后,黛玉在指该诗的不足后,又鼓励香菱“只管放开胆子去做”。我们可以见,香菱能“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索性连房也不入”地苦心、专心、用心,几乎到了痴迷程度地写诗,其主要动力还在于黛玉的赏识和激励性的评价。赏识和激励就是教师要信任、重、理解、宽容学生,让学生形成一种“我是好学生”的感觉,这样他就会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从而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若能采用黛玉一样的方式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让学生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相信学生定会信心百倍,不断进步的。
三、讲究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关键是怎么读。黛玉让香菱先读王维、杜甫、李白的诗,以这三

人做底子,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王维人称“诗佛”,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他们代表唐朝诗歌的最高成就。作为老师,黛玉首先选用经典的作品培养香菱纯正的文学趣味
,指出
了一个正确的阅读之道,要有选择地读一流的文学作品。这种阅方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其效果不言而喻。不经过反复练习,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在经过深入地读诗环节之后,黛玉选取了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中最长见也最简单地的“明月”来让香菱练习作诗。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当香菱“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苦思写成第一首诗拿给黛玉看时,黛玉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是被他人的诗“缚住”了,要她“丢开”这首,“放开胆子”另作一首。对于第二首诗,黛玉评“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同时黛玉鼓励香菱“只放开胆子去做”。香菱的第三首写月诗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涓涓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的评价是:“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菱写出了好诗,成了“诗翁”,这说明黛玉的教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同一个写“月”的诗题,黛玉让香菱在大量读诗、细心悟诗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写诗,

于不露声色地把作诗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教给了香菱,黛玉教学讲究方法,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效果明显,彰显出了独特的教学魅力。这让我想起了现在讨论非常热烈地有效教学,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黛玉教的学生从一无所知到评为“诗翁”不仅学习的知识丰富了,而且学习能力也发展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红楼梦》中的弱不禁风的黛玉,虽然处在封建闭塞的大观里,一生从没站过讲台,可能也只教过香菱这一位学生,但她能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她们内在潜能,教学态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置,教学指导与点拨都有高超之处,与现代语文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教会了香菱写诗,而且香菱还写出了好诗。如果黛玉今天来当中学语
文教师,那她一定是个教学艺术高超的优秀老师。在今天的课堂,我们又为何不能把黛玉作为我们的老师呢?学她的教育策略,

学艺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而使语文课具有艺术的美感,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享受到更多成功的乐趣,范能影响到更多的老师!
愿黛玉的名师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58ce05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3.html

《由《香菱学诗》一文看黛玉的教学魅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