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小松课堂示范

发布时间:2020-08-25 09:33: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余韵悦耳课例示范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欢迎大家来到xxx学校余韵悦耳的课堂上。我是今天的小先生+++。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首唐诗,名字叫做《小松》。

1.【翻页】

请大家先听我读一遍,注意听准古诗中的字音。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同学们,请再听我读一遍。特别要注意红字的读音。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头深草里,而今渐蓬蒿

时人不识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翻页】

你们听清楚了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在教材上标注好这些字的读音,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

【计时一分钟】

同学们,你们标注好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字吧。

逐个拼读,边读,PPT边出示红色字体的拼音

请大家对照着大屏幕打星。【停顿5秒】

得五颗星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听的真仔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3.【翻页】

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入古诗中,再来读一遍。注意把这些字的字音都读准确。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头深草里,而今渐蓬蒿

时人不识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翻页】

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遍。这次要注意读准古诗中所有字的字音。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5.【翻页】

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聆听诗句,想想老师是怎样停顿的,请用斜线把诗句隔开。

请听第一遍: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请再听一遍: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6.【翻页】

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了吗?请大家对照着大屏幕订正答案吧!【停顿10秒】

请大家依据评分标准为自己评星哦!【停顿5秒】

7.【翻页】

同学们,请你们跟我再读一遍。这一次我们要注意读好古诗中的停顿。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8.【翻页】

同学们,接下来啊,就请你们认真地聆听古诗的注解,写出以下字的意思。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请大家再听一遍。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9.【翻页】

接下来,就请大家对照着大屏幕看一看自己的标注是否正确吧。同时,要为自己评星。(停20秒)

10.【翻页】

好了,同学们,请大家跟我再读一遍古诗这一次呀,请大家想着注释的意思,读整首古诗。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一次,你们也读得不错,因为才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理解,很好。



11.【翻页】

接下来,请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次要大家在听古诗简介的时候思考:作者杜荀鹤的字、号分别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并在正确的答案上打勾。

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小松》这首诗刻画小松的形象,小松起初被埋没在深草里和蓬蒿中,但它不甘埋没,一个劲地往上冲刺,后来锐不可当,显示出了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未长成的小松,其内在品格尚未显现,被人小看;长成后的松树,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它高,这首诗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时也批评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成气候,才去重视。抒写了诗人年轻时就才华显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讽刺了以身世取人的世俗之人目光的浅陋。

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作者杜荀鹤的字、号分别是什么?没错,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你们听正确了吗?



同学们,请听我再读一次。这一次,请大家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小松》这首诗刻画小松的形象,小松起初被埋没在深草里和蓬蒿中,但它不甘埋没,一个劲地往上冲刺,后来锐不可当,显示出了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未长成的小松,其内在品格尚未显现,被人小看;长成后的松树,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它高,这首诗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时也批评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成气候,才去重视。抒写了诗人年轻时就才华显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讽刺了以身世取人的世俗之人目光的浅陋。

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这首诗歌讽刺了以身世取人的世俗之人目光的浅陋。你们做正确了吗?



12.【翻页】

同学们,请你们再我读一遍吧!这一次,我们要读出感情来。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3.【翻页】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听过、读过。接下来呀,要请大家边听,边在心中默诵。比一比,谁最先能背诵。多听一遍就要少一颗星哦。请听: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能背诵的同学,请举手!很好,你们得到了五颗星。还不会的同学,请再听一遍。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4.【翻页】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全班一起来背诵。这次背诵的时候,有五星评价标准:

第一:字音标准

第二:停顿恰当

第三:情感到位

第四:清晰流畅

最后一个是:我们的情绪要饱满

好,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5.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同学们,你们都听得很认真,所以在背诵的时候也都背得很准确。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在课后,将这首古诗也背给自己的家长听。好,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7d4643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d.html

《古诗小松课堂示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