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4:31: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研究

摘要: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校园景观规划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

一、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分析

1.大学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总占地面积1428.6hm²,总建筑面积38m²。   
2.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解析: 
   气候、工业、村落、农耕文化、大学校园的叠加,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的设计初衷来源于此。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沈阳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是0ºC以下的气温,寒冷的气候使人不愿在室外停留过多时间。于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想法出现了:用一座平面尺寸超大的房子涵盖以往校园里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子,使老师和同学可以在一个连续的空间里工作学习,从而减少冬天在室外的行动时间。同时,这样的一个大房子如同一个家,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处在同一片屋檐下。这个想法不断发展,贯穿整个设计。 
   新校址南侧是沈阳至抚顺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新小区周边散布着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功能叠合,形态统一。季节的变化、铁路与村庄、动与静、黑与白,构成了独特的风景;深厚的农业文明与强大的现代工业文化交织也引导了设计的前行。 
   大学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校园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和立场,则会带来思想匮乏的悲哀。校园特色与办学理念互相促及,共同成为校园个性化的构成要素。 
   新校区的建设中保留了一块稻田地, 将稻田做成景观。通过将稻田引入校园, 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 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 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的等功能。这一做法既延续了当地文脉,同时稻田区一年四季的景观很不同, 是一种动态的景观, 具有趣味性,景观效果也很好。春夏秋冬, 稻田不断变换景观, 从稚嫩的秧苗到郁郁葱葱的秧秆再到沉甸甸的稻谷, 让学子们欣赏如画风景的同时, 更能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稻田校园景观用当地的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为材料, 营造出富有独特的现代感和乡土气息的稻田景观, 让学生在一个现代城市环境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自然。 
   结合以上因素,最初的方案诞生:结合中国自古院落围和设计的特点,主体建筑是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方院极为普通,功能容易安排。同时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独具特色的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每个庭院中都有一个用于标识所在教室专业特色的雕塑和小品。这些小品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器材、机械及其他相关特征,也是本土文化的深刻发掘。在建立起80m×80m的方形网格建立起基本的庭院结构之后 45º的旋转使方形院落四边房间的日照机会增加了一倍,同时也为场地带来了变化的生动和张力。更为重要的是为方院和堪称巨构的长廊建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 
   一座756.31m 长的亚洲第一长廊“建艺长廊”将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长廊设置的初衷是功能性的,为了使在校园东侧的学生能够快速到达教学区,在生活区的最西侧和教学区之间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步行长廊,宽8m,两层高,底层架空,屋面上人,形成三个层次的交通流线。长廊宽畅明亮, 南向通透,一览校院四季风景,沐浴阳光。北向封闭, 抵御严冬的寒风。在设计时将长廊内定位成为学生服务的开敞空间,从学生的展览到休息茶座可随意调整改变和增加功能, 使其成为一个超越单一交通功能的容器。 
   此外,通过老校区的局部再利用,建立起新老校园之间的联系,将老校门、红砖、石磙、磨盘结合到新校园的设计中,更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再生。 
   
3.校园规划与设计中的不足: 
   选址偏僻,使学生们很难有机会使用城市中心的文化资源;稻田位置过远,同时功能性较弱,很难吸引同学,尤其是大家对其失去新鲜感以后;封闭的庭院占教学区近一半的面积,虽然是基于冬季保温考虑,却使其成为无法进入的景观,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大面积的开窗导致能源的浪费等等。 

二、北京建筑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分析

1.大学概况:

北京建筑大学原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建筑类高等学校。北京建筑大学肇始于1936年的北平市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立的土木工程科,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清末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学校主校区占地12.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0.2万平方米,为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学校主动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办学方式,先后建设了西城校区和大兴校区。

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位于大兴芦城,南临清源西路,北至清源北路,西距芦求路250米,东临西永路,东距大兴新城中心仅2公里。总用地面积1000亩,相当于5个原校区。大兴校区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按照整体规划,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约10万㎡。大兴校区建设突出节约型绿色校园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成后的新校区会成为具有开放化、社会化、国际化特点的大学校园。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一期工程16.4万平米已竣工启用,二期工程正在实施当中。

2.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解析

同作为北方建筑类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的平面设计秉承北京道路横平竖直的特点——两条南北主干道将校园分划为四个区域。在已经建设完成的一期建筑中,基础教学楼东西长达120余米,是北京公共教学建筑跨度最长的单体之一,学术报告厅采取仿鸟巢的设计,将奥运元素引入学校,体现首都特色,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样本。经管环能学院组团、金工电子实训中心、学生宿舍区等单体或组团也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建筑单体齐聚校园,不仅秉承了“融今古建筑之精华,集中外名师之大成”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校兼容并举、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良好校风。

作为学校的一大风景人工湖位于其东南角,湖上有着中国古典园林特色浓厚的水榭,依据湖上走廊南北侧高度差不同形成小型流水,以及南湖中央极具现代化的人工喷泉。在其东侧坐落着北京特色浓厚的四合院办公区,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意蕴。南侧有着现代化的新建图书馆,正对校园南门,成为学校的标志建筑。在四合院的东面坐落着学校的机电学院楼、后勤综合办公楼以及金工电子实训中心。

校园的园林位于学校的西南区,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该区域在征地建设之初,即为一片苗圃,为了更好的营造美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在原来苗圃的基础上,本着节约的理念以少量的经费设计建成这片林苑,取名建苑,寓意为建院人林苑,苑育建院人。整个林苑绿茵成行,曲径通幽,闹中取静,是广大师生学习交流,课余休憩的良好场所,同时也为学校风景园林建筑学等专业提供了便利的实践场所。临近其的是学校的经管和环能学院楼以及学校环能报告厅。

西北区主要是学校的基础教学区和学生宿舍区,基础教学楼作为新校区单体建筑占地面积最大;建筑功能最复杂的建筑综合体,是学校一期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基础教学楼建筑功能将满足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3500学生)、研究生公共课程基础课教学需求及相关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等工作需求。基础教学楼建筑综合体由:公共教室资源;文法学院;理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简称计信部)及公共开放空间五部分功能组成。其中,公共教室资源为面向全校开放管理;文法学院、理学院、计信部三个单位既有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实验实习课程,又有各自的教学科研、办公要求,尽可能相对独立布置,设独立出入口,便于管理;公共开放空间为基础教学楼公共教室资源人流集散活动空间,同时兼具交通联系,学术交流,休息活动等功能。基础教学楼各部分用房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宜采用分区间多方向设置出入口,便于使用、管理。根据各类使用功能合理组织大量人流疏散。建筑空间应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其西侧是学校的食堂,可以满足教职工及学生约4500人的日常就餐的需要。紧邻其的是学生宿舍区,经过二期建设,拥有7栋宿舍楼,能完全满足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住宿。大学生活动中心也位于此区域,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均在此处举办,没有活动时,活动中心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良好的室内羽毛球场,其地下是学校的学生会办公区以及各个训练室。

学校的体育运动区域主要是在东北区,东西操场隔着中央道路相相呼应,夜间西运动场仍旧开放所以成了广大师生散步运动的好去处。东运动场东侧是学校的主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每天都能看到许多热爱运动的学生在这里运动健身。在其东侧是环能雨水楼,也是学校环能专业最为相关的实验楼。在他们的北测是学校为教师以及研究生单独设计的教职公寓,因其靠近学校北门,交通十分便利。

因学校还有三期工程未完成,其第二食堂、体育馆和游泳馆仍在建设之中,期待竣工时学校的整体规划是更加的完美。

3.校园规划与设计中的不足:

选址较为偏僻,附近交通不便利,但正因如此,学校十分安静也相对安全许多,保障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机电学院楼、后勤综合办公楼和金工电子实训中心距宿舍远,造成学生看病较为困难以及学习不太方便。

总结:

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把建筑、环境和人结合起来,看做一个整体设计,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结合体。我校总体设计遵循了这一基本理念,但是由于校园过大,势必有些建筑会相距较远,学校也只能将这种不方便减到最小,将不常使用的教学区域放置在距宿舍楼较远的区域。与沈阳建筑大学相比较,两所大学各具特色,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沈建大采取的封闭式建筑风格来应对北方寒冷的冬季,而北建大采用互相连通但又相互独立的建筑风格,相对开放的风格,极具中西结合特点。总体来说我校的校园规划还是不错的,但由于客观原因产生了一些小问题,我相信在今后的建设当中以及同学们的适应能力,这些将不在是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伯超,张福昌,王严力。现代校园中的历史情结――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文脉传承的实践[J]。建筑学报。2005.5 
  [2] 汤桦。十一个半院落和建筑里的城市[J]。时代建筑。2007.6 
  [3] 任乃鑫,张磊。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反思[J]。山西建筑。2007.2 
  [4] 王笑寒。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工程记录[J]。城市环境设计。2004.2

[5] 百度文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9f21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4.html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