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说和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8-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导入。

20014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家和作品。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读完后思考下面问题。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明确: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 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活动2【活动】研讨课文,交流展示 三、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明确:第一、二自然段。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明确: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明确: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明确:“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明确: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活动3【练习】课堂检测
《说和做》效果分析

这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大目标,整体完成度很好。
1. 字词和作者文学常识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通过预习做到了会读、会写并理解字词的意思,文学常识方面也通过介绍和课文进行了复习巩固。
2. 人物形象方面,我们通过事件和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了解了闻一多的性格,体会到了闻一多精神的伟大。
3. 文中引用文比较多,一些关键语句的理解是难点,但是在品读过程中,分析人物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
《说和做》评测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qiǎn心贯注( 赫然( 锲而不舍( 迭起( lì尽心血( shuāi微( 迥乎不同( kāng慨( 气冲斗牛( 兀兀( 2..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B.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C. 平沙无垠,复不见人。 平沙:平旷的沙漠。
D.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3. 填空。

闻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_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5.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6.仿照下列句子造句。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仿写: 二、课内精段阅读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自来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 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2. 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
3. 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 1“诗兴不作”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4. 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5. 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 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qiǎn(潜)心贯注 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 迭起dié lì(沥)尽心血 shuāi(衰)微 迥乎不同jiǒng kāng(慷)慨 气冲斗牛dǒu 兀兀wù
2.C 3.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臧克家

4.D 5.⑴√ ⑵× ⑶× ⑷√ ⑸√ 6.
二、课内精段阅读 1.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 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 1)这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 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5. 过渡。仅。
《说和做》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写伟大人物的文章,主要目的是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展开了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些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说和做》学情分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本。精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的特点,重视“文本细读”,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略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根据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导读和预习提示。
《说和做》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人物单元,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人物的精神,了解伟大人物为民族做出的巨大
贡献。所以学习本单元,一定要从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多了解每个人的生平,了解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
《说和做》课标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结合单元目标,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闻一多先生。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恰当方式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彭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学生对当时的背景还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把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难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9fe801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d.html

《初中语文_说和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