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 郢人

发布时间:2019-05-29 11:37: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古文二则

23. 古文二则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理解课文主旨。

2.背诵《伯牙善鼓琴》。

3.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友情。体悟古人重情重义的纯真情怀。

4.学习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丰富学生的表达手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用白话讲《乔山人善琴》的寓言。

乔山人善琴

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

的人的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琴,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

应和着悲哀的鸣叫。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

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说道:

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

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儿

弹棉花的声音罢了!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

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古文二则

学生回答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但知音难觅。今天我们就来见证一段伟大的友谊,两

个难觅的知音。

板书:《伯牙善鼓琴》

二、作者和作品介绍

1. 《列子》:相传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

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

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九方皋》《相马》、《纪昌学

射》、《齐人攫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2. 列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

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四十年潜心著述。他思想上

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

3. 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擅长弹古琴,

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4.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

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 学生个别读课文,学生点评,老师进行朗读提示。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要读出赞叹之意。

4. 齐读课文,达到熟练,感情要到位。

四、疏通课文

1. 幻灯片展示课下没有的重点词语的含义用来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2. 自读课文,借助手中的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翻译不通的画下来。

3. 小组交流,合作互助,解决翻译不通的句子。

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古文二则

4. 师生最后解决疑难的句子。

5. 幻灯片显示课文翻译,学生齐读,熟悉课文内容。

五、深入体会

1. 伯牙是如何鼓琴的,钟子期又是如何听的?

明确: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

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 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明确:高山流水(遇知音)

3.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4. 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5. 欣赏《高山流水》古筝曲

后来人们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古筝曲《高山流水》,

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流水之涓涓婉转。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六、拓展阅读

1.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 无题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

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

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七、作业

1. 背诵课文。

3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古文二则

2. 搜集生活中或课外阅读中有关知音的故事,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看谁

找得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老师讲寓言故事导入。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

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

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这样的

话,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却又问我,因此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

道的。

这则寓言讲了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论辩,突出了两人在智慧上棋逢

对手。他们相知甚深,配合默契,彼此信赖。但惠子却先庄子而去,庄子失去了

这位知音。在今天这篇文章里庄子借寓言表达了他对惠子的感情。——《郢人》

二、庄子与《庄子》

1. 庄子(前 369 286),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姓庄名周,

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

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

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2. 《庄子》介绍: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庄子》共三十

三篇,分为内篇”“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是庄子写的,外篇的十五篇

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和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

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古文二则

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3. 介绍《郢人》

《郢人》是《庄子·徐无鬼》这一长篇中的一节。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

以人名作为篇名,由十余个不相关的故事组成,并夹带少量的议论。全篇内容很

杂,中心不明朗,故事之间也缺乏关联,但多数是倡导无为思想的。课文所选部

分主要写庄子对惠子的怀念。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 学生个别读课文,学生点评,老师进行朗读提示。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要以低沉的语调读出庄

子的思念、悲凉、孤独的感情。

4. 齐读课文,达到熟练。

四、疏通课文

1. 幻灯片展示重点词语的含义用来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2. 自读课文,借助手中的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翻译不通的画下来。

3. 小组交流,合作互助,解决翻译不通的句子。

4. 师生最后解决疑难的句子。

5. 幻灯片显示课文翻译,学生齐读,熟悉课文内容。

五、深入体会

1.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匠石和郢人非常的默契和互相信任?

明确: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2. 为什么匠石和郢人能这样的默契和互相信任?

明确:相互了解对方与信任对方,是一对知音。

3. 匠石为什么不愿为宋元君尝试?

明确:匠石并不了解与信任宋元君,(即使宋元君相信匠石的技术,匠石也

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古文二则

不能确信宋元君在大斧砍到时会不会惊慌)他们并不是一对知音。

4.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知音难遇。

六、探究

郢人匠石彼此信任,配合默契,成就了一段佳话。你从庄子讲的

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惠子怀着一份怎样的感情?(想想在上课之初老师

介绍过的庄子和惠子的关系)

明确:庄子与惠子相知甚深,配合默契,彼此信赖。惠子去世,庄子也就失

去了一个可以跟自己在知识、学问和智慧问题上进行高水平辩论的挚友。心底的

悲伤不言而喻。吾无与言之矣突出了挚友离世后,他独自活在人世的孤独与

悲凉。

七、比较阅读

1. 《伯牙善鼓琴》和《郢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明确:(1)主题:都是讲友情。

2)内容:均为战国时期道家作品。伯牙、钟子期、郢人、匠人,都有炉火

纯青的高超技艺。

3)形式:均用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都是寓言。

2. 《伯牙善鼓琴》和《郢人》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明确:(1)主题:讲友情的侧重点不同。《伯牙善鼓琴》突出知音之间的心

心相通,互相理解;《郢人》侧重于朋友之间的彼此信任,配合默契。

2)语言:《伯牙善鼓琴》句子多用比喻,语言凝练典雅;《郢人》整体是一

个比喻,庄子想象奇特,拿匠石和郢人之间的信任默契来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相知

相通关系,表达了对挚友的怀念和惋惜之情,语言简洁生动。

八、拓展延伸

1. 积累关于友情的佳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6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古文二则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2. 把你搜集来的关于知音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可能会有:管鲍之交、桃园结义、李白和杜甫、焦赞和孟良„„

九、作业

通过学习这两则语言,你对友情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不少

200字。

十、教师寄语

这两篇文章的主题都是写知音的难求,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有这样的诗

句: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同学们,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知音难求,所以一定要以诚心待人,以真心

敬友。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朋友!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7e346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2.html

《23、《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 郢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