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1-02-20 01:44: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湖北省品牌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

襄樊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1989年招收政治专业专科学生的基础上于200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四年全日制本科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师资力量雄厚,科研队伍强大,教学效果优,毕业生就业率高的特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形成了一支力量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4,副教授4人,讲师6人;2人已获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2人, 13人已获得硕士学位

由于专业于学科建设成绩较为突出,2006年我系的政治学理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和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同时政治学理论成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学位点中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6年10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确立为湖北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

根据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中等以上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以及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提供生源。

本专业在注重抓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十分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比如在学校依托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假期,通过暑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多方面努力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知识深厚、基本功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好的特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本专业200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200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综合就业率达到98.4%有50.2%的学生在教育行业工作,7.8%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9%的学生从事政府机关管理工作,31.4%的学生

在企事业单位工作。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品牌专业

2007-2010建设规划

襄樊学院政法系

2006年11月湖北省教育厅确定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2006年度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力求达到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诸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在省内高等学校明显领先,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的目标根据我院以及政法系“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特制定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品牌专业2007-2010年建设规划。

一、专业介绍

襄樊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0年秋季设置,当年招收102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2004年、2005年、2006年已连续毕业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200多人。2005年,专业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原理通过院重点课程建设,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2005年12月,政治学原理又被确立为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2004年,《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200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2006年3

月,冯毓奎教授和戴桂斌教授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导,开始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联合培养指导两名硕士研究生。2006年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和湖北省教育厅联合发文,我系的政治学理论学科立项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二、专业建设规划

(一)形成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在2003-2005年立项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中等以上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以及能在学校、企业、基层组织等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提供生源。

1、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②、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和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

③、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具有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的能力。

④、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管理工作能力;

⑤、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⑥、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3、本专业学生还应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4、具有基本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地方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为此,坚持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除参加学院安排的教育实习外,还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二年级暑假和三年级暑假,专门安排本专业教师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并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考评。2006年,本专业已在襄樊地区的南漳、谷城、老河口、枣阳、宜城、保康等地建立了六个社会实践基地,原则上每年暑期本专业学生将在

社会实践基地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增强学生了解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时,应侧重放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科学研究上。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马列研读社和演讲协会主办的各种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在参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及时总结办学经验,逐渐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三、培养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四年内在立足于自身培养的同时采用引进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本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4名,其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硕士以上学历12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两人。到2010年教师16人,教授达到8人,博士达到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教师总数的9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40%;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80%左右,职称结构合理;聘任校外专家和知名学者为本专业特聘教授、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四年内外聘教授达到4-5人;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以及赴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培养造就出一批在其学术领域具有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

四、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成为本专业领域教师进修、提高的培养基地

品牌专业建设的重心在教学,没有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品牌专业就是空中楼阁。建设品牌专业,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平时的教学改革,力争各项教学指标都在其他专业的前面。

1、在四年内省级教研立项2项,主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加强课程建设。十四门专业主干课程都要建设成为院级以上重点课程,其中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优质课程,7门院级重点课程。

3、大力推进和使用现代教学手段,50%以上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5%的课程使用双语教学。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严格落实人才培养规划和教学计划,坚持教学检查评估制度、定期教学研讨与交流制度、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制度、毕业实习管理制度、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社会实践的教师指导与考评制度,在可能的条件下逐步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各项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5、积极承担本专业领域教师进修、提高的培养任务,是本专业成为鄂西北的培养基地。

五、培育、产生一批突出的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成果

1、加强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专业教师应结合我们的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当前本地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现状,依托政治学这一省级重点学科,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积极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厅级以及本学院的各种教学

、科学研究项目和获奖成果。四年内争取有一项教学研究项目获省级以上的奖励。

2、做好湖北省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学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教师队伍和科学研究工作。四年内,争取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2项,获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2项。

3、加强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力争80%以上的教师能参加所担任课程学科学术组织。采取短期课程进修加强课程教学观摩和交流。

4、继续加强与部属院校联合开展研究生教育,取得研究生教育经验和培养师资,力争在2008-2010年申报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

六、培养一批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我系2000级、2001级和2002级的毕业生就业率是100%、90%和91.2%。在今后的四年内,继续保持9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逐步上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

七、图书资料建设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必须在图书资料方面要有相应的投入,计划在四年规划期间,每年投入2万元左右用于购置本专业的最新图书及相关的影像资料,力争在四年内形成全面、系统的专业图书信息体系。

襄樊学院政法系

2006年12月20日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工程

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申报材料

申报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申报系别: 政法系

申报学校: 襄樊学院

襄 樊 学 院

2006928

一、专业概况

1、专业概况

表1——1——1 专业概况

1.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党和政府历来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度重视。本专业对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国务院学位办主持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科点介绍》中,在界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法学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命线中心环节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2.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和专业,是在1985年代建立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需要加强,不仅有赖于教育内容,更在于怎么来进行这种教育、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育。响应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本专业的学科体系和学术研究也就十分重要和迫切,加强学科研究和专业建设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3.本系在本专业领域的特色及学术地位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我系制定了“十一五”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特长为根本目标,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为主要措施,培养合格以及具有特长的专业人才,争取到2010年思想政治专业具有本科教学和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科研特色明显,管理科学高效,学生规模适度,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科研单位。

根据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我系专业设置和教师的科研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以“政治学理论”为龙头,坚持专业发展与现实社会需要相结合,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建在地市州的高等院校,有着与县市村镇邻近的便利条件,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系的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主要以本地区农村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院和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襄樊调研基地”,挂牌在“襄樊学院三国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地方政府与乡村治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三个研究方向。以“政治学理论”学科为龙头,带动本专业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团队科研,教师根据学科方向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已申报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学科方向基础。

二、办学基础

1、办学条件

表2——1——1 办学条件

办学经费

学院用于学科、专业、图书资料建设的经费不低于学院创收经费的比例:F≥40%。

图书资料

生均图书:文科F≥20册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室29个,网络教学实验室8个,语音室9个

专业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F≥15%。

教学手段

必修课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的比例F≥8%。

2、师资队伍

表2——2——1 师资队伍

基本情况

本专业有教师14名,名单如下:冯毓奎、戴桂斌、王悦洲、杜明才、罗立东、 聂 军、周淑芳、丁艳平、毛新伟、饶银华、王正宇、罗学莉、柳 亮、李双胜。

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教师1名,40-50岁教师5名,30-40岁教师6名,30岁以下教师2名;从职称结构看,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从学历结构看,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13名;从学缘结构看,武汉大学毕业4人,华中师范大学毕业3人,湖北大学毕业3人,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各1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建设良好,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均较强,为本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很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表2——2——2 骨干教师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历

所学专业

学缘情况

冯毓奎

1954.03

教授

本科

历史学

武汉大学

王悦洲

1966.09

教授

本科

思想政治教育

华中师大

杜明才

1963.04

教授

本科

历史学

湖北大学

戴桂斌

1958.08

教授

研究生

哲学

华中师大

柳 亮

1964.11

副教授

本科

行政管理

四川大学

罗立东

1970.12

讲师

本科

历史学

湖北大学

周淑芳

1971.08

副教授

本科

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大学

毛新伟

1978.05

讲师

研究生

行政学

武汉大学

王正宇

1972.05

讲师

本科

思想政治教育

华中师大

李双胜

1967.02

讲师

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

武汉大学

聂 军

1972.12

讲师

研究生

政治学

陕西师大

丁艳平

1978.07

讲师

研究生

历史

湖南师大

银华

1963.09

副教授

研究生

国际政治

武汉大学

罗学莉

1973.07

讲师

研究生

伦理学

中南财大

教学、研究方向

现任学术带头人

后备学术带头人

姓名

年龄

现专业职务

姓名

年龄

现专业职务

姓名

年龄

现专业职务

冯毓奎

1951.03

教授

杜明才

1963.04

教授

罗立东

1970.12

讲师

戴桂斌

1958.08

教授

饶银华

1963.09

副教授

周淑芳

1971.08

副教授

王悦洲

1966.09

教授

聂 军

1972.12

讲师

柳 亮

1964.11

副教授

表2——2——3 学术梯队

表2——2——4 教风与师德

为促进我系教风和师德建设,我系先后制订了《襄樊学院政法系教学管理条例》、《襄樊学院政法系青年教师教学过关实施细则》、《襄樊学院政法系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指导的几项规定》、《襄樊学院政法系教学质量一把手负责制》、《襄樊学院政法系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襄樊学院政法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系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实施以老带新的指导青年教师指导制度,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备好课,上好课。通过这些制度性措施促进教师为人师表,管教管导,关爱学生。

自建系以来,本专业教师都能遵守教学纪律,无教学事故发生,每位教师所带的每门课程均有完整,详尽的教案。

在教风与师德方面,我专业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实行导师制,即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实行班主任制度,即每个班级配备一名思想素质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教师作为班主任。 导师和班主任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辅导。这种制度使得我专业的学风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我系通过教风与师德建设,大大提高了我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在近几年中,我专业教师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王悦洲被授予2004——2005学年度“襄樊学院教学标兵”称号

戴桂斌授予2004——2005年度“襄樊学院科研标兵”称号

2005年12月27日,在襄樊学院首届“教学质量优秀奖”活动中,柳亮获得二等奖,周淑芳获得三等奖

2006年3月17日,冯毓奎被学院授予“襄樊学院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2006年5月8日,襄樊学院第三届中青教师教学竞赛柳亮获一等奖,周淑芳获得二等奖

3、人才培养

表2——3——1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中等以上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以及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提供生源。



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课程结构:政治学、哲学、法学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列经典著作选读、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思想政治教学论、法学概论

就业方向:政党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

专业特色:作为地市州的院校,结合实际,发挥区位优势,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主体的政治学理论,作为学科进行建设,抓住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利用空间距离近的便利条件,选择从政治学的视野研究农村社会,农村与城市的和谐统筹发展,确立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政治学理论这一学科建设方向,2006年6月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表2——3——2 教学环节

1.为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严格管理。从整个情况来看,我专业的每门课程均有较完整详尽的教案,所有课程均有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课后思考题,教学进度计划。

2.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本专业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为100%。有教授、副教授7人,全部上课,上课比例100%。

3.每门课程均安排有教学辅导,执行情况良好。

4.每门课程布置作业或小论文,规定每18学时1次作业或小论文,36学时2次作业或小论文,依此类推。二年级和三年级要求写学年论文。教师对本专业学生的论文和作业全批全改,学年论文由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和等级,记入学生的学业档案。

5.每门课程考试从命题到阅卷遵循严格的规范,审批手续齐全。

6.每门教程成绩记载完整,符合规范要求,均有卷面成绩,平时成绩,总成绩记载,每门课程均有课程档案。

7.有固定实习基地,有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实习安排时间有保障,组织认真,管理严格。

8.毕业论文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反映培养要求,工作过程符合规范标准,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总体质量好。

9.每年暑期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学生达100%。

表2——3——3 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完成教研项目有2003年12月省教育厅研究项目《转型期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3292),发表教研论文有《思政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思考》,《学生社团在学生理论学习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

2.组织指导学生赴谷城石花盛康,枣阳七方吴店,南漳薛坪、武安,随州洪山、长岗,保康寺坪等地就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小城镇建设,农村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有调查主题,有教师指导,有经费保障,有组织实施,有活动总结。

3.依托学生社团马列研读社、演讲协会等,组织开展第二课堂,举办“政法论坛”,先以班为单位,在全系组织稿件和演讲者,然后以全系为单位,优秀者与教师一起就某一现实经济论题展开讨论和辩论,深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4.创办《荆襄学刊》,发表学生论文近500篇,刊物实行教师指导制度,质量较高,提高了学生分析现实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表2——3——4 教学基本建设

一、课程建设

1、在课程建设方面,认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并严格实施教学计划,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集中学习和研究各门课程教学基本要点,制定出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等相关材料。

2、为了培养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我系结合学生兴趣,开设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如《中国文化概论》、《演讲与口才》、《电子政务》等专业选修课。

3、加强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建设。目前,本专业已有一位教师实行全英文教学,还有5位教师可以使用双语教学,全部教师都具备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

本专业适应新时期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增强本专业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贯彻“精讲”、“管用”的原则,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各门新课程中探索专题讲授和教学方式;联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各种困惑与迷惘,使本专业教学更具吸引力。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知行统一”的原则,继续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论文写作、主题发言、讨论、辩论、演讲比赛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在课外阅读方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阅读书目,每门课程都要制定读书目录,学生要做出读书笔记或写出心得体会,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总成绩。

在社会调查与实践方面,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提倡实践形式多样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教学片;搞开放式课堂,请劳模、专家、企业家进课堂,给学生开办讲座和专题报告,假期组织学生进行调研,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环节,实现讲、读、听、看、走、写多途径的结合,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社团在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为本专业的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课程考核方面,将平时成绩、读书笔记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成绩等按一定的比例综合成学生最终结业成绩。

表2——3——5 人才培养质量

2000年开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有2004届,2005届和2006届三届学生毕业,从已毕业学生和在校生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较具创新精神,毕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本专业学生2004届就业率为100%,2005届就业率为100%,2006届就业率为94%,综合就业率达到98.4%,有50.2%的学生在教育行业工作,7.8%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9%的学生从事政府机关管理工作,31.4%的学生改行从事其他方面工作。

2005年学生就业数据为例,2005年我系思政专业毕业生85人,就业率为100%,其中考取研究生12人,占14.1%;考取公务员(含选调生)6人,占7.1%,农村支教行动计划1人,占1.2%;从事教育工作26人,占30.6%;企业单位(公司)40人,占47%

4、科学研究

表2——4——1 科学研

已完成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科研课题(项目)

课题(项目)名称

项目下达部门

经费

(万元)

项 目

负责人

完成时间

鉴定

单位

获奖

情况

我国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子课题:农村基层组织与治理

教育部

2

冯毓奎

2005.9立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研究子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文明建设

教育部

2

周淑芳

2005.11立项

转型中的湖北社会冲突调控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0.6

戴桂斌

2005.9立项

现阶段湖北农村党群关系研究

省教育厅

0.2

詹学德

2005.9立项

科学发展观与基层政府职能重构研究

省教育厅

0.6

柳 亮

2005.9立项

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关系重塑研究

省教育厅

0.8

冯毓奎

2003-200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研究

省教育厅

0.4

杜明才

2003-2005



社会公平与湖北社会稳定关系研究

省教育厅

0.4

杜明才

2003-2005

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研究

省教育厅

0.5

詹学德

2003-2005

第三代领导集体外交思想研究

省教育厅

0.6

饶银华

2005.9

立项

联合国维和的作用及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研究

省教育厅

0.4

聂军

2005.9

立项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土地制度关系研究

省教育厅

0.3

李双胜

2004.11立项

本专业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共计 12 项,项目经费总计12 万元(含自筹经费)

其中:国家级 0 项、部级 2 项、省级 10

已发表论文共 192 篇,其中:国际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0 篇,全国性学术会议、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192 篇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单位

出版

时间

获奖

情况

《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冯毓奎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6.7

《中国当代农村经济问题研究》

王悦洲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

《新中国外交思想概论

饶银华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5

《智慧的磨难》

戴桂斌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1993.6

5、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一、有一支团结向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①教师职称、学历合理。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博士3人,硕士10人,学士1人。②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显著,科研方向有特色,目前政治学理论学科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地方政府与乡村治理”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等三个研究方向。

二、依托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我系现有马列研读社、法学社、演讲协会、新希望勤工助学社四个学生社团,其中马列研读社、演讲协会、新希望勤工助学社三个社团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主体组成,本专业学生通过这些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2 本专业学生负责编辑出版本系内部学术刊物《荆襄学刊》和系报《政法之声》,通过内部刊物与系报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2000年以来我专业学生在《江汉论坛》等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2004届,2005届,2006届共计245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有38篇论文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奖。



3 本专业学生有5项科研获院级以上科研立项,写出了19篇科研论文,学术科研能力较强。

、 三、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社会调查实践能力的培养,先后制定了《思政专业实践教学实施规程》《思政专业学生能力锻炼培养方法》、《思政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原则》、《思政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划》,在二年级开设了《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和《社会学》等专业课,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本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就业面广。学生就业率达98.4%,就业面宽,包括考取硕士研究生、教育行业、政府机关、企单位等等。

三、专业建设规划

表3-1-1 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院教学型、综合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指导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能从事党政部门、企业、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我系专门制定了政法系“十一五”期间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当前和以后的任务就是狠抓落实,力争这些规划早日实现。

表3-2-1 建设目标

1.以政治学理论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培养和促进学科、学术带头人,力争在2008年——2010年设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2.2010年,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总人数达到250人,硕士研究生达8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进修、引进等措施,到2010年使本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达到6人,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数达到12人,讲师5人,助教2人

4.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方面,认真贯彻执行我系制定的《2006-2010年学生素质能力发展规划》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科研能力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增强,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率。

表3-3-1 人才培养

年度(年)

硕士生(人)

本科生(人)

2006

2

45

2007

4

45

2008

4

45

2009

6

50

2010

8

50

表3-3-2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中等以上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以及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提供生源。

二、培养规格

1、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②、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和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

③、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具有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的能力。

④、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管理工作能力;



⑤、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⑥、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3、本专业学生还应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4、具有基本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学制和学分

1、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业年限为3—6年。

2、学分:184.5。

四、学位授予

授予法学或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要课程与学位课程

1、专业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列经典著作选读、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思想政治教学论、法学概论

2、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生产劳动、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社团活动、演讲辩论、军事训练、毕业论文。

七、毕业条件、学位授予条件及其他说明

1、本专业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应修满184.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28学分,专业必修课95.5学分,专业选修课45学分,跨学科选修课8学分,课外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8学分。

2、学生修完上述规定的学分,取得毕业资格,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或法学学士学位。

表3-4-1 实验室建设

无实验室

表3-4-2 课程建设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拟达到的类别

经费(万元)

计划完成时间

备注

姓名

职称

《邓小平理论概论》

詹学德

副教授

省级优质课

已完成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詹学德

副教授

院级精品课

已完成

《毛泽东思想概论》

杜明才

副教授

院级优质课

已完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双胜

讲师

院级优质课

已完成

《政治经济学》

王悦洲

教授

院级优质课

2万

已完成

《政治学原理》

柳 亮

副教授

院级精品课

4万

2007.5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饶银华

副教授

院级优质课

2万

200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冯毓奎

教授

院级优质课

2万

2008.5

表3-4-3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名称

基地地址

供何专业实习

一次可接纳人数

基地建设时间

教育实习基地由学院统一安排

38个

各教育专业

谷城县盛康

盛康

思想政治教育

20人

2006.8

南漳县武安镇

武安镇

思想政治教育

20人

2006.8

宜城市郑集镇

郑集镇

思想政治教育

20人

2006.8

枣阳市吴店镇

吴店镇

思想政治教育

20人

2006.8

老河口市果业协会

洪山嘴办事处

思想政治教育

20人

2006.8



表3-5-1 学科建设

根据本地区及周遍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我系的实际,我系学科建设的目标为:

1.通过对本学科领域的比较鉴别,确定 “政治学理论”为本专业研究的重点学科,体现了我们的优势与特色。学科方向基本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地方政府与乡村治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等三个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以省级重点学科的要求进行建设,在2006年6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2.初步拟订研究生课程建设,列出英语、马列经典著作选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研究、中外政治制度、当代中国农村政治问题研究、政治学前沿问题研究、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等10门必修课。政治学研究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城乡政治比较研究、比较政治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专题研究等6门选修课,拟订研究生课程,为培养和培训教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方向。

3.骨干教师和后备教师的培训工作,本学科已安排王正宇教师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安排聂军、饶银华、罗立东等三位教师分别在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4.确立实践基地。我系已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实践研究基地——中国农村问题研究基地”的襄樊基地,并在老河口、谷城等地建立了5个社会实践基地。另外,湖北省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拟在谷城五山、保康尧治河等地建立教师和研究生社会调研基地。

表3-6-1 教改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个长线专业,经过本专业教师几年的努力探索,对本专业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要服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要结合社会实际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要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构造合理的知识结构,要体现学校特色,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课程。

2.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积极推动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使本专业人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支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社会实践方面,本专业安排二、三年级学生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必修课。为了使社会实践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建立了5个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尽可能提供方便。

表3--71 实施步骤

课程设置

根据教改方案本专业设置有形式逻辑、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列著作选读、社会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1.双语教学情况,目前已有聂军的《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政治》开展双语教学,杜明才的《中美关系发展研究》,周淑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两门课程申报双语教学。

2.多媒体教学情况,目前使用多媒体的有周淑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双胜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詹学德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杜明才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柳亮的《政治学理论》等五门课程。

三.社会实践方面,我们已建有谷城盛康、宜城郑集、老河口洪山嘴、枣阳吴店、南漳武安等5个社会实践基地。

表3--81 教材、著作建设计划

研究方向

名 称

主编或主要参编者、著作者

字数

(万字)

拟完成时 间

备注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概论

冯毓奎

25

2008.4



新中国政治思想史

杜明才

24

2008.9

新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

王悦洲

28

2009.2

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冲突的调控研究

戴桂斌

25

2008.6

仪器设备需求计划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制造国别及厂家

数量

单价

总价

用途

购置时间

电脑

50

激光打印机

2

投影仪

1

扫描仪

2

复印机

1

笔记本

2

数码相机

2

数码摄影机

2

表3--91 保障措施

领导机构

系品牌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冯毓奎

副组长

王悦洲

秘书

周淑芳

成员:杜明才 李双胜

系创建品牌专业主要措施



1.成立系品牌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品牌专业建设中的组织工作与协调工作。在经费使用上向品牌专业倾斜,保证建设工作能正常开展。

2.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形成具有优势的教学特色,力争在省内高校和国内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本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师这个主体充分参与到品牌建设中来,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建设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

4、加强教学研究的省级以上的立项和成果的获奖。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的获奖,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坚持和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是社团成为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

6、积极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使学生就业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加强对学生考研的辅导和指导,稳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考研率。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9387ed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f.html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