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新人教版 第157套)

发布时间:2018-07-10 08:20: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岩市庐丰民族中学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5 题填空)。(10分)

1、惜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

2 ,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4、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5、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6、与《西游记》中孙悟空说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意思大体相似的句子是“ ?”用《陈涉世家》中原话回答

7、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时他的处世思想是这样的:“ ”用《出师表》中原话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8分)

闽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惠虹 池威 王俊雄)

“上杭南门大桥改造开工啦……”912日,上杭县南门大桥及桥头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附近群众奔走相告。

南门大桥始建于1969年,是连接城区与南岗片区及上杭工业园区的重要过江通道。该桥因长期承载重车超负荷通行,桥身受损,现已成为危桥,严重影响汀江两岸居民的安全出行。它的改建被列为guàn )通上杭城区汀江南北两岸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备受群众关注。

近年来,上杭县着力构建“一轴带三城”的县域中心城市总体格局,“一轴”指永武高速上杭出口-上杭大道-南门大桥-张滩大桥这条城市发展中轴线,“三城”则为各具特色和城市风格的北部新城、中心旧城区、南部客家新城。其中南门大桥及桥头改造工程是打通县城中轴线的重要接点。

据悉,新建的南门大桥为三跨连续钢箱梁桥,全长275米,宽33米,投资约1.3亿元,计划工期为15个月。

8、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2分)

)载 guàn )通

9、解释“关注”在文中的意思。(3分)

答:

10给这则新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

(三)综合性学习11-12题(8分)

11下图是2018年第12届全运会会徽,请揣摩会徽图案的寓意。(4分)

12、口语交际(4分)

根据材料例子,变换下列说法,要求语言简明,得体。

说话有好听和难听之别。同样一句话,客气与不客气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有句话:“他妒忌我”,换一种说法则是:“我可能有叫他不顺眼之处”。又如有句话:“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换一种说法则是:“ ”。再如一句话:“我嫉恶如仇,不吐不快”,换一种说法则是:“ 。”

13、下面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A《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3000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C.《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 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作者是东晋史学家陈寿。

14、简答题。(6分)

“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沂岭杀四虎”是《水浒》中的两个精彩的打虎故事,请任选其中一个。概述故事情节。(10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节选,完成8-11题。(10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②亦无恙③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注释 :①发:启封。②岁:收成。③恙:灾害,忧患。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15、解释加点的词(4分)

齐王使(      )使者问赵威后  使者不(      )

(      )无岁 何以 )有民

16、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答:译文:

17、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什么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2+1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开在尘土里的花》,完成18-21题。(18分)

我喜欢到她的菜摊买菜。四十多岁的妇人,瘦瘦的,脸色黑红,身上是廉价的棉布汗衫,却洗得很干净。同样是卖菜,她的菜比别人的新鲜干净,码得整整齐齐。你跟她还价,她不急不恼,笑呵呵的,并不像别人那样,反复跟你讲种菜有多么不容易。她没有生意人的精明,相反,脑子似乎有些迟钝,3毛钱一斤的花菜,人家买了46两,她反反复复地算,憋红了脸也没算出来。买的人就笑,给她一块五,她回过神儿来,像是占了多大便宜似的,慌忙再给人家添几个辣椒。也有的人会少给她一毛两毛,旁边的人提醒她,她只呵呵一笑,并不计较。

我曾在旁边观察过,这个连账都算不清的妇人,是整个菜市场里生意最好的。摊前,人们互信,友善。人情的温暖,碎花点点,清香缕缕。

那天从街上回来,经过一个路口时,一位交警正在对一个出租车司机罚款。出租车司机是个年轻的男孩子,旁边站着一个女孩儿。交警一边写罚款单一边教育他:你这是载人的车啊!怎么敢给她开?转回头又教训女孩儿:你没驾照也敢随便开车?男孩儿低着头不说话,女孩儿和他并肩站着,也不说话。我看到,他们两 个人的手,始终握在一起。只是,交警教育男孩儿的时候,是女孩儿的手在外面握着男孩儿的手;交警教训女孩儿的时候,男孩儿的手翻过来,紧紧握着女孩儿的手。

我笑着走开,心里眼里,都是那两只充满爱意的手。年轻,真好;相爱,真好;有爱的滋润,真好。

邻居是一位老先生,六十多岁了,膝下只有一女。女儿却在一次意外中瘫痪失语。常在黄昏的时候,看 到老先生推着女儿在小区里散步,一边给女儿讲当天的新闻或有趣的事情。有一次,正说着什么,老先生突然跑到前面,对着女儿手舞足蹈,还围着女儿跳起了舞。老先生花白的头发在夕阳下闪着金黄的光,轮椅上的姑娘,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花。

那温馨的一幕,被许多人看到,大家远远看着,没有人去打扰,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

大家明白,有亲情的滋养,父女俩很快乐,他们的生活中洋溢一种温暖淳厚的情愫。这情愫也在所有人的心里漫 延成河,河面涟漪轻泛,河边繁花盛开。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和他们一样平凡而卑微,相貌平平,运气一般,奋斗半生基本一事无成,终日为柴米油盐奔波。可是,这些平凡卑微的人们,依然活得生机勃勃、自足快乐。就像尘土里开出的花,虽然平凡卑微,却一样开得坚韧而明艳;即使有风霜雨雪,荆棘暗礁,也一样始终努力地盛开。

18、文中那位卖菜妇人连帐都算不清,为什么是整个菜市场生意最好的?(4分)

答:

19、文章描绘了三幅街头小景,每一幅都令“我”感动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答:

20、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含义?(5分)

答:

21、文章标题“开在尘土里的花”有什么寓意?(5分) 

答:

(三)阅读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一文,完成22-26题。(17分)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22、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

答:

23、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

答:

24、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

答:

25、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

答:

2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

答:

三、作文(70分)

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65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文题①: 请揣摩“春天”的含义,以“原来春天一直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②: 波涛汹涌的大海茫茫无际,一艘帆船在波峰浪谷间颠簸起伏,危在旦夕。一位年青的水手爬向高处去调整风帆的高度,他向上爬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低头向下看。浪高风急使他非常恐惧,腿开始发抖,身体失去了平衡。这时一位老水手在下面大喊:“向上看,孩子,向上看!”这个年青的水手按他的说法去做,重新获得了平衡,将风帆调好。船终于驶向了预定的航线,躲过了一场灾难。

向下看,风高浪急;向上看,天阔地宽。处在同一环境,角度不同,结果大不一样。正如两个人看到桌子上放着半杯水,悲观者愁眉苦脸地说:“唉,只剩下半杯水。”乐观者喜出望外地喊:“哇,还有半杯水。”生活中,我们要怀着乐观者的心态,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放眼长远,走出成功的每一步。

根据上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题目:

参考答案

1、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2、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3、了却君亡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5、只有香如故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chéng 9、关心重视 10、上杭南门大桥改造工程开工

11、以变体行书“辽”字体现地域特征;以“跑道”体现体育内涵;以“12”字符体现“十二届全运会”理念;以龙飞凤舞的表现于法,体现赛场上运动健儿英姿。(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 12、对不起,我没有听懂(2分)。我心胸不够宽广,凡事牢骚特多(2分)。

13D 14、答题要求:要有人物和地点、事件,语言表达顺畅。不能脱离原著,另编故事。

示例:① 武松路过景阳冈,遭遇一只大老虎。那虎又饥又揭,扑向又醉又困的武松,武松一惊,酒也吓醒了。他一闪,先躲过了大老虎,接着拳脚相加,几番打斗,最后赤手空拳打死了大老虎。 示例:② 李逵背着老娘上梁山,行至沂岭。为给老娘解渴,李速出去找水,回来时发现老娘不见了。李遥赶紧四处找寻,终于在老虎洞旁发现老娘的残躯。李逵大怒,一连杀了大小四只老虎。第二天掩埋了老娘的尸骨,大哭一场,独自走下山去。

15、① 派,派遣。 通“悦”,高兴。 如果。 凭借什么

16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17、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18、因为同样是卖菜,她的菜比别人的新鲜干净,码得整整齐齐。你跟她还价,她不急不恼,笑呵呵的,并不像别人那样,反复跟你讲种菜有多么不容易。她没有生意人的精明,不和顾客斤斤计较。

19、(第一幅小景:这个连账都算不清的妇人,是整个菜市场里生意最好的。)“我”感动的原因各是:“人们互信,友善。人情的温暖,碎花点点,清香缕缕。”(第二幅小景:交警教育男孩儿的时候,是女孩儿的手在外面握着男孩儿的手;交警教训女孩儿的时候,男孩儿的手翻过来,紧紧握着女孩儿的手。)“我”感动的原因各是:心里眼里,都是那两只充满爱意的手。有爱的滋润,真好。(第三幅小景:老先生对着女儿手舞足蹈,还围着女儿跳起了舞。)“我”感动的原因各是:有亲情的滋养,父女俩很快乐,他们的生活中洋溢一种温暖淳厚的情愫。

20、尘土里的花比喻大多数平凡卑微的人们,虽然经历很多坎坷曲折,虽然微不足道,却依然努力的生活着,并相互传递着爱的美好。

21、标题是借物喻人,寓意生活中大多数平凡卑微的人们,虽然经历很多坎坷曲折,虽然微不足道,却依然努力的生活着,并相互传递着爱的美好。自己幸福,也给身边有人带来幸福。

22、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3、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24、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5、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

26、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比如: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勤奋学习的习惯,爱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好的习惯和能力都是每一个用心的同学可能养成的。 27、按中考要求评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a207f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1.html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新人教版 第157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